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

換心記--徐芳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萬曆中,徽州進士某太翁,性卞(ㄅㄧㄢˋ便)(性情急躁)。家故饒資,而不諧於族。其足兩腓(ㄈㄟˊ肥;腿肚)瘦削無肉。或笑之曰:「此相當乞。」翁心恨之。生一子,即進士公,教之讀書,性奇僿(ㄕˋ士;閉塞),咿唔十數載,尋常書卷,都不能辨句讀。或益嘲笑之曰:「是兒富貴,行當逼人。」翁聞益恚。

  有遠族侄某,負文名。翁厚幣延致,使師之。曰:「此子可教則教,必不可,當質語予,無為久羈。」侄受命,訓牖(ㄧㄡˇ友;訓誘)百方,而懵如故。歲暮辭去,曰:「某力竭矣。且叔產固豐,而弟即魯,不失田舍翁。奈何以此相強!」翁曰:「然!」退而嗔語婦曰:「生不肖子,乃翁真乞矣!」趣治具餞師,而私覓大梃,靠壁間,若有所待。蓋公恨進士辱己,意且撲殺之,而以產施僧寺,作終老計。母知翁方怒,未可返。呼進士竊語,使他避。進士甫新娶,是夜合戶籌議:欲留,恐禍不測;欲去,無所之。則夫婦相持大哭,不覺夜半。倦極假寐,見有金甲神擁巨斧,排闥(ㄊㄚˋ踏;門)入。捽(ㄗㄨˊ足;抓)其胸,劈之,抉其心出,又別取一心納之,大驚而寤。

  次日,翁延侄飲為別。翁先返,進士前送,至數里,最後牽衣流涕曰:「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。師何忍某之歸而就死?」師矍(ㄐㄩㄝˊ決)(驚視的樣子)曰:「安得此達者言?」進士曰:「此自某意。且某此時,頗覺胸次開朗,願更從師卒業。」因述夜來夢。師叩以所授書,輒能記誦,乃大駭,亟與俱返。

  翁聞剝啄聲,掣(ㄔㄜˋ澈;抽取)梃門俟。已聞師返,則延入。師具以途中所聞告。翁以為謬,試之良然,乃大喜。自是敏穎大著,不數歲,補邑諸生。又數歲,聯捷成進士。報至之日,翁坐胡床,大笑曰:「乃公自是免於乞矣!」因張口啞啞而逝。

  族子某,為郡從事,庚辰與予遇山左道中,縷述之。古今未聞有換心者,有之自此始。精誠所激,人窮而神應之。進士之奇穎,進士之奇愚逼而出也,所謂德慧存乎疢(ㄔㄣˋ襯)(憂患)者也。或曰:「今天下之心,可換者多矣。安得一一捽其胸剖之,易其殘者而使仁,易其汙者而使廉,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?」愚山子曰:「若是,神之斧日不暇給矣!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,又安所得仁者、廉者、若忠直者而納之,而因易之哉?」

【譯文】
  明朝萬曆年間,徽州進士某某的父親,性子急躁,家中本來財貨富足,但與族人不和。他的兩個腿肚瘦削無肉,有人嘲笑他說:「這種相貌日後肯定當乞丐。」太翁心中恨他。生了個兒子,就是進士公,教他讀書,生性特別閉塞(不開竅),咿咿唔唔十幾年,平常的書卷,都不會分辨句讀(斷句)。有人更嘲笑他說:「這孩子富貴,即將逼人。」太翁聽到更加生氣。
  有個本族遠房侄子某某,享有文名,太翁用厚禮請來,讓他做兒子的老師。說:「這孩子能教就教,實在不能教,應當如實告訴我,不要為他久留。」侄子領命,千方百計訓示誘導,但孩子懵懂一如從前。歲末告辭離去,說:「我的力量用盡了。況且叔叔家產本來豐富,因而弟弟即使愚魯,仍不失做一個(富有的)莊稼漢,為什麼拿讀書來勉強他?」太翁說道:「是這樣!」 太翁回到內室生氣地告訴夫人說:「你生了個不肖的兒子!你老公真的要當乞丐了。」太翁催促備辦酒食為老師餞別,而後私下尋找大木棒,靠在牆角,像有所等待。大概太翁恨進士公使自己蒙羞,打算將要打死他,然後將家產施捨寺廟,作為終老的打算。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氣,無法勸他回頭。喊進士公進來偷偷告訴他,讓他躲避。進士公才新婚娶妻,當夜關上房門(與妻子)籌劃商議:想要留下,恐怕遭遇不測;想要離去,無處可去。於是夫婦二人相擁大哭,不覺到了半夜。困倦至極而打瞌睡,看見穿金甲的神仙握著大斧,推門而入,揪住進士公胸膛,劈開它,將他的心挖出,又另取一心放入胸膛,進士公大驚而醒。
  第二天,太翁延請侄兒為他餞別。太翁先返回,進士前去送行,一直送到數里之外,最後牽著老師的衣襟流淚說:「同情之心,人人都有。老師怎麼忍心我回去受死?」老師驚訝地看著他說:「(你今天)怎麼會說出這樣通達的話?」進士說:「這話出自我的本意。而且我此時,特別覺得胸中開朗(神智清醒),希望重新跟隨老師完成學業。」於是講了夜來的夢境。老師將所教之書考問他,都能夠背誦出來,於是極為震驚,趕緊和他一同返回。
  太翁聽到敲門的聲音,拽過大棒在門後等待。後來聽到老師返回,就(開門)請進。老師將途中所聽到的全都告訴太翁。太翁認為荒唐,一試進士果然這樣,於是非常高興。從此,進士機敏聰穎非常顯著,不幾年,就中了秀才。又過了幾年,接連考中成了進士。喜報到來之日,太翁坐在折疊椅上,大笑說:「你爹從此免於作乞丐了!」於是張嘴啞然而逝。
  同族侄子某某任郡裡從事,庚辰日與我在山左道中相遇,細說此事。從古到今還未聽說有人換心,有的話,應是從此人開始。真心誠意所激發,人在困境而有神靈感應到他。進士出奇的聰穎,是進士出奇的愚鈍逼出來的。所謂的道德智慧,倚存於憂患之中。有人說:「現在天下的心,可換的多了,怎麼能一一揪他們的胸膛剖開它,換掉他們殘忍的心而使他們仁恕,換掉他們汙濁的心而使他們清廉,換掉他們奸惡邪僻的心而使他們忠厚正直呢?」 愚山子說:「像這樣,神仙的斧頭每天都不得空閒了!況且現在天下人的心都是這樣,又哪裡能夠得到仁恕的、清廉的、忠誠的、正直的心放進胸膛,從而因此更換它呢?」

【註】張山來曰:「有形之心不能換,無形之心未嚐不可換。人果肯換其無形者,安知不又有神焉並其有形者而換之耶?則謂進士公為自換其心也可。」

【作者】徐芳,字仲光。此篇錄自張潮虞初新志》/卷五。

【賞析】[換心記/維基文庫]

大鐵椎傳--魏禧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大鐵椎,不知何許人。北平陳子燦,省兄河南,與遇宋將軍家,宋,懷慶(在今河南省)青華鎮人,工技擊,七省[1]好事者皆來學,人以其雄健,呼「宋將軍」云。宋弟子高信之,亦懷慶人,多力善射,長子燦七歲,少同學,故嘗與過宋將軍。時座上有健啖客,貌甚寢,右脅夾大鐵椎,重四五十斤,飲食拱揖不暫去。柄鐵摺疊環複,如鎖上練,引之長丈許。與人罕言語,語類楚聲(今湖南湖北一帶)。扣(問)其鄉及姓氏,皆不答。

  既同寢,夜半,客曰:「吾去矣!」言訖不見。子燦見窗戶皆閉,驚問信之。信之曰:「客初至,不冠不襪,以藍手巾裹頭,足纏白布,大鐵椎外,一物無所持,而腰多白金。吾與將軍俱不敢問也。」子燦寐而醒,客則鼾睡炕上矣。

  一日,辭宋將軍曰:「吾始聞汝名,以為豪,然皆不足用。吾去矣!」將軍強留之。乃曰:「吾嘗奪取諸響馬物,不順者,輒擊殺之。眾魁請長其群,吾又不許,是以讎我。久居此,禍必及汝。今夜半,方期我決鬥某所。」宋將軍欣然曰:「吾騎馬挾矢以助戰。」客曰:「止!賊能且眾,吾欲護汝,則不快吾意。」宋將軍故自負,且欲觀客所為,力請客。客不得已,與偕行。將至鬥處,送將軍登空堡上,曰:「但觀之,慎勿聲,令賊知汝也!」時雞鳴月落,星光照曠野,百步見人。客馳下,吹觱篥(ㄅㄧˋ必 ㄌㄧˋ力)[2]數聲,頃之,賊二十餘騎四面集,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。一賊提刀縱馬奔客,曰:「奈何殺吾兄?」言未畢,客乎曰:「椎。」賊應聲落馬,人馬盡裂。眾賊環而進,客從容揮椎,人馬四面仆地下,殺三十許人。宋將軍屏息觀之,股栗欲墮。忽聞客大呼曰:「吾去矣!」但見地塵起,黑煙滾滾,東向馳去,後遂不復至。

  魏禧論曰:「子房滄海君力士,椎秦皇帝博浪沙中;大鐵椎其人與!天生異人,必有所用之。予讀陳同甫中興遺傳,豪俊俠烈魁奇之士,泯泯然不見功名於世者,又何多也!豈天之生才,不必為人用與?抑用之自有時與?」子燦遇大鐵椎,為壬寅歲,視其貌,當年三十。然則大鐵椎今四十耳,子燦又嘗見其寫市物帖子,甚工楷書也。

【譯文】
  大鐵椎,不知是什麼地方人。北平陳子燦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,在宋將軍家裡遇見了大鐵椎。宋將軍是懷慶青華鎮人,擅長武術,七省愛好技擊的人都來向他學習武藝,人們因他長得魁梧健壯,所以叫他宋將軍。宋將軍的徒弟高信之,也是懷慶人,力氣大,擅長射箭,比陳子燦大七歲,小時候同學,因此陳子燦曾經與他一同訪問過宋將軍。當時座上有個飯量很大的客人,容貌很醜陋,右腋下夾著個大鐵椎,有四五十斤重,吃飯以及拱手行禮時也不放下它。大鐵椎柄上的鐵鏈折疊圍繞著,像鎖上的鏈子,把它拉開有一丈多長。他很少跟人們交談,說話像楚地的口音。問他家鄉在哪,姓甚名誰,都不作回答。
  大家睡在一起,到半夜,客人說:「我走了。」話音剛落,人就不見了。陳子燦見窗門都關著,就吃驚地問高信之。高信之說:「客人剛來時,不戴帽子,不穿襪子,用藍手巾包著頭,腳上纏著白布,除了大鐵椎外,什麼東西都沒有攜帶,而腰帶中裹著很多銀子。我和宋將軍都不敢問他。」陳子燦一覺醒來,俠客卻已打著呼嚕睡在床上了。
  有一天,俠客向宋將軍告辭說:「我當初聽到你的名聲時,把你當作英雄豪傑,然而你的武藝全不頂用,我走了。」宋將軍竭力挽留他,他就說:「我曾打殺攔路搶劫的強盜,奪取他們的財物,一開始他們不順從,我就擊殺他們,首領請我率領他們群眾,我又不允肯,因此他們很恨我。我若久留此地,災禍將會牽連到你。今晚半夜,強盜們正約定和我到某個地方決鬥。」宋將軍高興地說:「我騎著馬帶著弓箭來助戰。」俠客說:「不要去,強盜本領強且人又多,我想要保護你,就不能殺個痛快。」宋將軍向來自以為了不起,並且也很想看看俠客的本領,就竭力請求俠客同往。俠客沒辦法,就帶他一起走。將要到達決鬥的地方,俠客送宋將軍登上一座荒廢無人的堡壘,說:「你只許觀看,千萬別作聲,以免讓強盜們發覺你。」這時,雞鳴月落,星光照著空曠的原野,百步之內能夠看見人。俠客騎馬飛馳而下,吹了幾聲觱篥。一會兒,二十多個騎馬的強盜從四面聚集過來,徒步行走背著弓箭跟在後面的有一百多人。一個強盜提著刀縱馬衝向俠客,說道:「奈何殺我兄長。」話還沒說完,俠客大喊:「看椎。」揮舞起鐵椎,強盜應聲墜落馬下,人馬都被砸得碎裂。那伙強盜向前包圍上來,俠客奮力揮舞鐵椎左右猛擊,強盜們連人帶馬栽倒在地,三十多人被殺死。宋將軍屏住呼吸觀看這場惡戰,嚇得兩腿發抖,幾乎從堡壘上掉下來。忽然聽到俠客大聲呼喊道:「我走啦!」只見塵埃飛起,黑煙滾滾,朝著東方飛奔而去。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。
  魏禧評論說:「張良找到了大力士滄海君,在博浪沙用鐵椎捶擊秦始皇,大鐵椎大概也是那種人吧!老天生下有奇異才能的人,一定有用得著他的地方。但我讀陳亮的《中興遺傳》,發現那些才智出眾、俠義剛烈、雄奇卓異的人,無聲無息地不能在當代顯露功績聲名的,又為什麼這樣多呢?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?還是任用他們自會有一定的時機呢?陳子燦遇見大鐵椎是壬寅年,看他的相貌應當是三十歲,那麼大鐵椎今年已有四十歲了。子燦又曾經看見他寫買東西的單子,楷書寫得非常工整漂亮。

【注釋】
[1]七省:指河南及其鄰近的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陝西、安徽、湖北七省。
[2]觱篥:古代的一種管樂器,形似喇叭,以蘆葦作嘴,以竹做管,吹出的聲音悲淒,羌人所吹,用以驚中國馬。

【註】該文屬於作者所謂「布衣獨行士」傳。傳文主體部分採用傳中特定人物的視點,敘寫傳主的非常相貌、詭秘行動、搏鬥場面,活現一位隱身民間的豪俠形象,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致。結末論贊亦留有不盡之意。

【作者】魏禧[1][2](1624年-1681年1月6日),字冰叔,一字凝叔,號裕齋,亦號勺庭先生。江西寧都人。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。與侯朝宗汪琬合稱「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」。與兄魏祥、弟魏禮並美,世稱「三魏」。著有《魏叔子文集》、《詩集》、《日錄》、《左傳經世》、《兵謀》、《兵法》、《兵跡》。文集合編為《寧都三魏全集》。

【賞析】[大鐵椎傳/恬儀老師的讀書會]、[大鐵椎傳/百度百科]、[大鐵椎傳/互動百科]

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

義虎記--王猷定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辛丑春,余客會稽,集宋公荔裳之署齋。有客談虎,公因言其同鄉明經孫某,嘉靖時為山西孝義知縣,見義虎甚奇,屬余作記。

  縣郭外高唐、孤岐諸山多虎。一樵者朝行叢箐(ㄐㄧㄥ經;竹木叢生的地方)中[1],忽失足墮虎穴。兩小虎臥穴內。穴如覆釜(倒覆的鍋子),三面石齒廉利,前壁稍平,高丈許,蘚落如溜,為虎徑。樵踴而蹶(跌倒)者數,彷徨繞壁,泣待死。日落風生,虎嘯逾壁入,口銜生麋,分飼兩小虎。見樵蹲伏,張爪奮搏。俄巡視若有思者,反以殘肉食樵,入抱小虎臥。樵私度虎飽,朝必及。昧爽,虎躍而出。停午,復銜一麂(ㄐㄧˇ己;小型的鹿)來,飼其子,仍投餕(ㄐㄩㄣˋ俊;吃剩下的食物)與樵。樵餒甚,取啖,渴自飲其溺。如是者彌月,浸(漸)與虎狎(親近)

  一日,小虎漸壯,虎負之出。樵急仰天大號:「大王救我!」須臾,虎復入,拳雙足俛(ㄈㄨˇ,同俯)首就樵。樵騎虎,騰壁上。虎置樵,攜子行,陰崖灌莽,禽鳥聲絕,風獵獵從黑林生。樵益急,呼「大王」。虎卻顧,樵跽(ㄐㄧˋ記;長跪)告曰:「蒙大王活我,今相失,懼不免他患,幸終活我,導我中衢,我死不忘報也。」虎頷之,遂前至中衢,反立視樵。樵復告曰:「小人西關窮民也,今去,將不復見。歸當畜一豚,候大王西關三里外郵亭(古代傳遞信件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)之下,某日時過饗。無忘吾言。」虎點頭。樵泣,虎亦泣。

  迨歸,家人驚訊。樵語故,共喜。至期具豚,方事宰割,虎先期至,不見樵,竟入西關。居民見之,呼獵者閉關柵,矛梃銃弩畢集,約(想要)生擒以獻邑宰。樵奔救告眾曰:「虎與我有大恩,願公等勿傷。」眾竟擒詣縣,樵擊鼓大呼。官怒詰,樵具告前事。不信。樵曰:「請驗之,如誑,願受笞(ㄔ吃;鞭打)!」官親至虎所,樵抱虎痛哭曰:「救我者大王耶?」虎點頭。「大王以赴約入關耶?」復點頭。「我為大王請命,若不得,願以死從大王。」言未訖,虎淚墮地如雨,觀者數千人,莫不嘆息。官大駭,趨釋之。驅至亭下,投以豚。矯尾大嚼,顧樵而去。後名其亭曰「義虎亭」。

  王子曰:「余聞唐時有邑人鄭興者,以孝義聞,遂以名其縣。今亭復以虎名,然則山川之氣,固獨鍾於此邑歟?世往往以殺人之事,歸獄猛獸,聞義虎之說,其亦知所愧哉?」

【註】描寫樵夫和虎之間感人的故事。終局是人和動物之間的以心傳心的感情交流,使得在場的人們大受感動,而使危機化解。感人的高潮又直接導致​​了義虎亭的誕生。《義虎記》為古代動物報恩故事中的一篇佳作


【作者】王猷定(1598-1662),江西南昌人,字於一,號軫石。明末拔貢生。工於詩文,有辯才。史可法徵為記室。入清朝後,不去朝廷做官。文章與侯方域齊名,代表作品有《湯琵琶傳》、《李一足傳》、《義虎記》等,有《四照堂集》行世。

【譯文】暫缺。

【賞析】[義虎記/百度百科]、[義虎記/愛書堂]、[義虎記/維基文庫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