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

誡子書四則---王昶、馬援、鄭玄、諸葛亮(國學治要三/三篇/卷二)

王昶:誡子書

  夫人為子之道,莫大於寶身全行[1],以顯父母。此三者,人知其善,而或危身破家、陷於滅亡之禍者,何也?由所祖習非其道也。夫孝敬仁義,百行之首, 行之而立身之本也。孝敬則宗族安之,仁義則鄉黨重之,此行成於內、名著於外者也。人若不篤於至行,而背本逐末,以陷浮華焉,以成朋黨焉。浮華則有虛偽之 累,朋黨則有彼此之患。此二者之戒,昭然著明,而循覆車滋眾[2],逐末彌甚,皆由惑當時之譽,昧目前之利故也。夫富貴聲名,人情所樂,而君子或得而不 處,何也?惡不由其道耳。患人知進而不知退,知欲而不知足,故有困辱之累、悔吝之咎。 語曰:『如不知足,則失所欲。』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覽往事之成敗,察將來之吉凶,未有干名要利,欲而不厭,而能保世持家,永全福祿者也。欲使汝曹立身行 己,遵儒者之道,履道家之言,故以元默沖虛為名,欲使汝曹顧名思義,不敢違越也。古者盤杅(ㄩˊ魚)有銘,几杖有誡,俯仰察焉,用無過行[3],況在己 名,可不戒之 哉!夫物速成則疾亡,晚就則善終。朝華之草,夕而零落。松柏之木,隆寒不衰。是以大雅君子,惡速成、戒闕黨也[4]。若范匄(ㄍㄞˋ丐)對 秦客,至武子擊之,折其委笄(ㄐㄧ基)[5],惡其掩人也。夫人有善,鮮不自伐,有能者,寡不自矜。伐則掩人,矜則陵人[6]。掩人者人亦掩之,陵人者人 亦陵之。故三郤(ㄒㄧˋ系)為戮於晉[7],王叔負罪於周[8],不惟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?故君子不自稱,非以讓人,惡其蓋人也。夫能屈以為伸,讓以為 得,弱以為強.鮮不遂矣。夫毀譽,愛惡之原,而禍福之機也,是以聖人慎之。孔子曰:『吾之於人,誰毀誰譽?如有所譽,必有所試。』[9]又曰:『子貢方 人,賜也賢乎哉,我則不暇。』[10]以聖人之德,猶尚如此,況庸庸之徒而輕毀譽哉?

  昔伏波將軍馬援戒其兄子[11],言:『聞人之 惡,當如聞父母之名。耳可得而聞,口不可得而言也。』斯戒至矣。人或毀己,當退而求之於身。若己有可毀之行,則彼言當矣。若己無可毀之行,則彼言妄矣。當 則無怨於彼,妄則無害於身,又何反報焉?且聞人毀己而忿者,惡醜聲之加人也,人報者滋甚,不如默而自修己也。諺曰:『救寒莫如重裘,止謗莫如自修。』 斯言信矣。若與是非之士、凶險之人,近猶不可,況與對校乎[12]!其害深矣。夫虛偽之人,言不根道,行不顧言,其為浮淺,較可識別;而世人惑焉,猶不檢 之以言行也。近濟陰魏諷、山陽曹偉[13],皆以傾邪敗沒,熒(ㄧㄥˊ營)惑當世,挾持奸慝(ㄊㄜˋ特),驅動後生。雖刑於鈇鉞(ㄈㄨ夫 ㄩㄝˋ越)[14],大為炯戒,然所汙染,固以眾矣。可不慎與!

  若夫山林之士,夷、叔之倫,甘長飢於首陽[15],安赴火於綿山 [16],雖可以激貪勵俗,然聖人不可為[17],吾亦不願也。今汝先人世 有冠冕[18],惟仁義為名,守慎為稱,孝悌於閨門,務學於師友。吾與時人從事,雖出處不同,然各有所取。潁(ㄧㄥˇ影)川郭伯益[19],好尚通達,敏 而有知。其為 人宏曠不足,輕貴有餘。得其人,重之如山;不得其人,忽之如草。吾以所知,親之昵(ㄋㄧˋ暱)之,不願兒子為之。北海徐偉長[20],不治名高,不求苟 得,澹然自守,惟道是務。其有所是非,則託古人以見其意,當時無所褒貶。吾敬之重之,願兒子師之。東平劉公幹[21],博學有高才,誠節有大意,然性行不 均,少所拘忌,得失足以相補。吾愛之重之,不願兒子慕之。樂安任昭先,淳粹履道,內敏外恕,推遜恭讓,處不避洿(ㄨ汙),怯而義勇[22],在朝忘身。吾 友之善 之,願兒子遵之。若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汝其庶幾舉一隅耳[23]。及其用財,先九族,其施舍,務周急,其出入,存故老,其論議,貴無貶,其進仕,尚忠 節,其取人,務道實,其處世,戒驕淫,其貧賤,慎無戚,其進退,念合宜,其行事,加九思,如此而已。吾何憂哉?

【註釋】
  • [1]寶身:愛護生命。全行:修養優秀的品行。
  • [2]覆車:身敗名裂。
  • [3]盤:盛食物器,也為盥器。杅:盛湯水器,也為浴盆。幾:矮桌一類,古人的幾用以憑依身體。老人居則憑幾,行則攜杖。盤杅上雕刻銘文,幾杖上刻寫誡言,以為警慎。用無過行:每視銘誡,行為無過。
  • [4]戒闕黨:戒樹黨。
  • [5] 委:冠。笄:簪。蓋贖發加冠插笄其中,以固冠。掩人:蓋過別人。裴松之注引《國語》曰:范文子暮退於朝,武子曰:「何暮也?」對曰:「有秦客廋辭[註:謎 語的古稱]於朝,大夫莫之能對也,吾知三焉。」武子怒曰:「大夫非不能也,讓父兄也。爾童子而三掩人於朝,吾不在,晉國亡無日也。」擊之以杖,折其委笄。 臣松之案:對秦客者,范燮也。此云范匄,蓋誤也。
  • [6]伐:自我誇耀。矜:自以為賢能。做點好事就炫耀,有點能耐就顯白。
  • [7]三郤為戮於晉:晉大夫郤錡、郤犫、郤至,行為矜伐,多有得罪。晉厲公寵愛說厲公殺三郤,厲公雖以私欲殺三郤,但未招致民憤。見《左傳·成公十七年》。
  • [8]王叔負罪於周:王叔陳生者,姓王叔,名陳生。王叔陳生與伯輿是周靈王的兩個卿士,二人爭政而訟於王庭。伯輿辭直,靈王右之;王叔理屈,出奔晉。見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。
  • [9]見《論語·衛靈公》。楊伯峻譯文:孔子說:「我對於別人,詆毀了誰?稱讚了誰?假若我有所稱讚,必然是曾經考驗過他的。」必有所試:盧弼解釋為,所譽者輒試以事,不虛譽也。
  • [10]見《論語·憲問》。子貢方人:子貢譏評別人。孔子對他說:「你就夠好了嗎?我卻沒這閒工夫。」
  • [11]馬援:東漢初人,西漢末戰亂,歸劉秀,官至伏波將軍,封新息侯。見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。
  • [12]對校:「校」為營壘,「對校」即對壘,引為對立的意思。
  • [13] 魏諷:裴注《世語》曰:「諷字子京,沛人,有惑眾才,傾動鄴都,鐘繇由是辟焉。大軍未反,諷潛結徒黨,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。未及期,禕懼,告之太子, 誅諷,坐死者數十人。王昶家誡曰『濟陰魏諷』,而此云沛人,未詳。」曹偉:裴注《世語》曰:「黃初中,孫權通章表。偉以白衣登江上,與權交書求賂,欲以交 結京師,故誅之。」
  • [14]鈇鉞: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。
  • [15]夷、叔:伯夷和叔齊。伯夷是商末孤竹君長子,叔齊是次子。孤竹君以叔齊為繼承人,孤竹君死後,叔齊讓位與伯夷,伯夷不受。後兩人投奔到周,反對周武王伐商。武王滅商,兩人逃避到首陽山,不食周粟而死。
  • [16]安赴火於綿山:介子推是春秋時晉國貴族,曾從晉文公流亡國外。文公回國即位後,賞賜隨從,沒有賞到他。遂和母親隱居綿上山中而死。文公找尋不到,曾以綿上作為他名義上的封田。傳說文公燒山逼他出來,他因不願出來而被燒死。
  • [17]聖人不可為:聖人不這樣做。
  • [18]世有冠冕:世代做官。
  • [19]潁川:郡名,在今河南許昌市一帶。得其人:喜歡的人,友愛的人。
  • [20]北海:王國名[相當於郡],在今山東濰坊市一帶。徐偉長:即徐幹,三國時人。
  • [21]東平:王國名,在今山東東平縣一帶。劉公幹:即劉楨,三國時人。徐幹、劉楨屬建安七子。
  • [22]樂安:郡名,在今山東博興縣一帶。任昭先:任昭先名嘏。三國時人。處不避洿:洿,低窪的地方,謂不計較名利。怯而義勇:外柔內剛。
  • [23]庶幾:也許可以。
【註】王昶戒子書寫在青龍年間。
【作者】
  王昶 (?-259年), 文舒太原 晉陽(今山西太原)人。 三國時魏國武將,官至司空 。 兒子王渾亦是曹魏將領。王昶著有《治論》、《兵書》等數十篇論著。死後謚號穆侯。
【譯文】
  為子之道,最重要的事情是珍愛自己的身體,保全良好的品行,並以此來顯揚父母。這三件事,人人都知道很好,可還是有人身危家破,陷入滅亡的災禍之中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他們開始所學習的就不是正道。孝敬、仁義,是各種品行當中最重要的,也是立身的根本。講孝敬,則家族內部才會安定;講仁義,則會受到鄉親們的尊重。這就是說好品行形成於自身,名聲就會顯揚於社會了。人如果不堅定地培養好品德,而舍本逐末,就會陷入華而不實,就有可能結成幫派。華而不實就會有虛偽的毛病,結成幫派則會有彼此牽累的禍患。這兩方面的鑑戒,可以說是非常顯明,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重蹈覆轍,舍本逐末的現象更為嚴重。這都是迷惑於一時的虛名、貪圖於眼前小利的緣故。富貴和聲名,從感情上說是人人都喜歡的,但是君子有時候能得到卻不願要,這是為什麼呢?是因為他們厭惡不由正道而得來的名利。人生值得擔憂的事是只知進而不知退,只知想要而不知滿足,所以才會有遭受困辱的憂患,才會有令人悔恨的過錯。常言道:『如果不知足,就會喪失其所需要的。』所以知足的富足是長久的富足。觀察往事的成敗,看清將來的吉凶,(就會明白)追名逐利、貪得無厭的人,沒有能保持家族不衰而長久享有福祿的。我是希望你們立身處世,要遵從儒家教誨,奉行道家所言,所以用深沉靜默、謙和淡泊之意來給你們起名字,想使你們顧名思義,不敢違背逾越聖人之教。在古代,盤盂上鑄有銘文,幾杖上刻有告誡,為的是低頭抬頭都能看見,使自己不會有越軌行為,更何況這些警言就在自己的名字中,能不隨時戒備嗎?大凡事物成長得快則衰亡也快,成就得慢則會善終。早晨開花的草,到晚上就會凋謝,而松柏的茂盛,在嚴冬也不會枯萎。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(孔子)不喜歡速成,戒忌闕黨童子般的輕狂。從前晉國的范匄在秦國客人面前顯示才能,以至於被他的祖父武子打了一頓,還把他的發簪折斷,就是因為范武子不喜歡他蓋過別人。人有優點很少有不自誇的,有點能耐很少有不自傲的。自誇就會遮蓋別人,自傲就會盛氣凌人。遮蓋別人的人,別人也會遮蓋他;盛氣凌人的人,別人也會欺侮他。所以晉國的郤錡、郤佳、郤至三人,被自己欺侮的人所殺;王叔(與人爭權奪利)最後成為周朝的罪人。這不正是自誇自傲、喜歡爭名奪利帶來的災禍嗎?所以,君子不自誇其能,不是為了表示謙讓,而是不喜歡遮蓋別人。人如果能夠以屈為伸、以讓為得、以弱為強,就很少會不順遂。詆毀和讚譽,是產生愛和恨的根源,也是決定禍與福的關鍵,所以聖人對此特別謹慎。孔子曾說:『我對他人,誹謗過誰呢?讚譽過誰呢?如對某人有所讚譽,必經試驗。驗知其人有所讚譽的事實,這才稱讚他。』像孔子這樣有德的聖人,還如此謹慎,平庸之輩又怎麼能隨意詆毀或讚譽別人呢?
  從前伏波將軍馬援告誡他的侄兒說:『聽到別人的壞處應當像聽到自己父母的名聲一樣,耳朵可以聽,嘴巴卻不能說出去』。這個告誡真是至理名言。別人如果詆毀自己,應當退一步反省自己。如果自己確有可被別人詆毀的行為,那麼,別人的詆毀就是恰當的了;如果自己沒有什麼可被詆毀的行為,那麼別人的話就是荒謬的。如果所言恰當,就不能埋怨別人。如果所言荒謬,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危害,何必反轉去報復呢?再說,聽見別人詆毀自己便發怒,是憎惡別人敗壞自己的名聲,與其讓人家更起勁地詆毀你,還不如默默地去修養自身。諺語說:『要驅除嚴寒,沒有比套上皮衣更好的辦法;要制止別人的誹謗,沒有比加強自身修養更好的辦法。』這話確實很對。如果碰上喜歡搬弄是非的人,特別是那些凶狠險毒的人,距離他們近點都不可以,更何況與他們面對面地爭論是非曲直呢?這樣做的禍害大得很啊,能不慎重嗎?
  我和世人交往共事,雖然有的出仕、有的隱退,情況各有不同,但各有其長處可取。如穎川郡的郭伯益,處人喜好通達,聰敏而有智慧。可是他的為人,寬弘開朗不足,鄙薄與敬重有些過分。碰到中意之人,他敬重如山;碰到不中意的人,他輕視如同草芥。我因為和他相知,所以關係密切,但不希望兒子們仿效他。北海的徐偉長,不追求顯赫的名聲,不謀求不正當的獲取,堅持淡泊處世,一心研習道義。他要是有所讚揚與批評,就憑借古人(言行)來表達自己的意見,從不直接對人進行褒貶。我很敬重他,希望你們向他學習。樂安國的任昭先,為人純樸敦厚,做事遵循道義,內心聰敏而對人寬和,處世不避艱苦的環境,看似膽小卻能見義勇為。我和他友好親善,希望兒子們以他為榜樣。如果你們對我講的道理能加以引申,觸類旁通,你們大概就能舉一反三了。(具體說來)就是在使用錢財時首先應考慮家族其他成員,施舍時要注意周濟那些急需的人,出門回鄉要思念看望老年長輩,議論時注意不要貶低別人,做官要崇尚盡忠盡節,衡量人定要看其政治主張和實際表現,處世要戒驕戒淫,貧賤時切勿憂愁,進與退要想到是否合宜,做事之前要反覆思考,如此而已。(你們如果這樣做了,)我還有什麼憂慮的呢?

 --網路資源〔群書治要精華選讀〕〔王昶戒子書試解
 ====
馬援:戒兄子嚴敦書
 
 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,如聞父母之名,耳可得聞,口不可得言也。好論議人長短,妄是非正法,此吾所大惡也,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。汝曹知吾惡之甚矣,所以復言者,施衿(ㄐㄧㄣ今)結褵[1],申父母之戒,欲使汝曹不忘之耳。

   龍伯高敦厚周慎,口無擇言[2],謙約節儉,廉公有威,吾愛之重之,願汝曹效之。杜季良豪俠好義,憂人之憂,樂人之樂,清濁無所失,父喪致客,數郡畢 至,吾愛之重之,不願汝曹效也。效伯高不得,猶為謹敕(ㄔˋ赤)之士,所謂刻鵠不成,尚類鶩者也。效季良不得,陷為天下輕薄子,所謂畫虎不成,反類狗者 也。訖今季良尚未可知,郡將下車輒切齒[3],州郡以為言,吾常為寒心,是以不願子孫效也。

【註釋】
  • [1]施衿結褵:替她繫好衣襟、結上佩巾。
  • [2]口無擇言:不說人短長。
  • [3]下車輒切齒:剛到任的時候,每每切齒痛恨他。
 【註】(東漢)馬援, 援兄子嚴、敦,並喜譏議,而通輕俠客。援前在交趾,還書誡之

【作者】
  馬援(前14年-49年),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(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)人,東漢著名的軍事家。漢光武帝時,拜為伏波將軍,封新息侯,世稱「馬伏波」。

【譯文】
  我希望你們聽到別人的過失,如同聽自己父母的名字;耳 朵可以聽,嘴巴卻不可以說。喜歡議論別人的好壞,隨便批評正常的法制,這是我最最厭惡的事,寧願死也不願意聽到子孫有這樣的行為。你們已經知道我平時很痛 恨了,而我卻再要說的原因,就好像父母送女兒出嫁時,替她繫好衣襟、結上佩巾,反覆申明父母的告誡,希望你們一輩子不忘記罷了!
  因為,龍伯高這個人,敦厚篤實,周到謹慎,不說人短長,謙虛節儉,廉明公正,很有威儀,我敬愛他、器重他,希望你們學他。杜季良這個人,豪情俠骨,急公好 義,憂人家的憂,樂人家的樂;交的朋友好人壞人都有,但都能相處適宜。父喪的時候,招致賓客,幾郡的人都到。我敬愛他、器重他;但是不希望你們學他。學不 到伯高,還可以做一個謹慎的士人。所謂刻鵠不成,還像隻野鴨。學不到季良,那就壞成了天下的輕薄子弟,所謂畫虎不成,反像狗了。到現在為止,季良這個人到 底如何,還未可知,郡將剛到任的時候,每每切齒痛恨他,州郡裡的人都把他當做話題,我常常替他擔憂,所以不願意我的子孫學他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<誡兄子嚴敦書>後漢書‧馬援列傳]

====
鄭玄:戒子益恩書

   吾家舊貧,不為父母昆弟所容,去廝役[1]之吏,游學周、秦之都,往來幽、并、兗(ㄧㄢˇ眼)、豫之域;獲覲( ㄐㄧㄣˇ緊)乎在位通人,處逸[2]大儒;得意 者咸從捧手[3],有所授焉。遂博稽(ㄐㄧ機)六蓺(ㄧˋ藝),粗覽傳記,時覩(ㄉㄨˇ睹)祕書[4]緯術之奧。年過四十,乃歸供養,假[5]田播殖,以 娛朝夕。

  遇閹尹[註]擅埶(ㄕˋ勢),坐黨禁錮十有四年,而蒙赦令。舉賢良方正有道,辟(ㄅㄧˋ壁)[6]大將軍三司府[7],公車 (ㄐㄩ居)[8]再召。比牒 [9]併名,早為宰相。惟彼數公,懿德大雅,克堪王臣,故其式序。吾自忖度,無任於此;但念述先聖之元意,思整百家之不齊,亦庶幾以竭吾才;故聞命罔從。 而黃巾為害,萍浮南北,復歸邦鄉。入此歲來,已七十矣。

  宿素衰落,仍有失誤。案之禮典,便合傳家。今我告爾以老,歸爾以事;將閒居以安性,覃(ㄊㄢˊ談)思[10]以終業。自非拜國君之命,問族親之憂,展敬墳墓,觀省野物,胡嘗扶杖出門乎。家事大小,汝一承之。

  咨爾煢煢(ㄑㄩㄥˊ窮)[11]一夫,曾無同生相依。其勖(ㄒㄩˋ序)[12]求君子之道,研鑽勿替;敬慎威儀,以近有德。顯譽成於僚友,德行立於已志。若致聲稱,亦有榮於所生。可不深念邪(ㄧㄝˊ耶)!可不深念邪!

  吾雖無紱(ㄈㄨˊ服)冕[13]之緒[14],頗有讓爵之高;自樂以論贊[15]之功,庶不遺後人之羞。末所憤憤者,徒以亡親墳壟未成;所好群書,率皆腐敝,不得於禮堂寫定,傳與其人。日西方暮,其可圖乎!

  家今差多於昔,勤力務時,無恤飢寒[16]。菲飲食,薄衣服,節夫二者,尚令吾寡憾。若忽忘不識,亦已焉哉!

【註釋】
  • [1]廝役:供使役的人。
  • [2]處逸:隱居於民間。
  • [3]得意者咸從捧手:有合意者都去討教。
  • [4]蓺:與「藝」同。覩:與「睹」同。祕書:宮中所藏的圖書祕記 。
  • [5]假:借。
  • [6]埶:與「勢」同。辟:徵召。
  • [7]三司府:三種官職的合稱:東漢以太尉、司空、司徒為三司。
  • [8]公車:漢代的官署名稱。掌管徵召,及受章奏。
  • [9]比牒:官方文書或證件。
  • [10]覃思:深思。
  • [11]煢煢:孤獨無依的樣子。
  • [12]勖:近「勗」同,勉勵。
  • [13]紱冕:古時禮服及禮冠。
  • [14]緒:事業。
  • [15]論贊:史傳末所附的評論。
  • [16]無恤: 即撫恤。
【註】鄭玄的《戒子益恩書就是他晚年寫給兒子的述志教子文章。

【作者】
  鄭玄(公元127-200年),字康成,高密人,為漢尚書僕射鄭崇八世孫,東漢經學大師、大司農。曾入太學攻《京氏易》、《公羊春秋》及《三統歷》、《九章算術》,又從張恭祖學《古文尚書》、《周禮》和《左傳》等,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。人,家貧好學,終為大儒。他遍注儒家經典,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,使經學進入了一個「小統一時代」。

【譯文】
   我的家裏以前的生活很貧窮,經父母和眾兄弟允許和支持,辭去衙門裡擔任供人使役的僕役,我曾經到過周、秦兩朝的都會西安、洛陽、咸陽等地遊學,來往于河北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南各地。有幸拜見在官位的博古通令、博學多才的人,還受教於隱居民間的有學問的大儒學者。見到這些學業上頗有成就的人,我都虛心求教。他們對我都熱心給予指導,使我受益匪淺。這樣,我廣泛地考察和研究了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等典籍,也粗略地閱讀了一些傳記,還時常參閱外面不易得到的藏書,領略到一些天文方面的奧秘。
  過了四十歲以後,才回家奉養父母,租田種植,以使父母歡度晚年。後來,遇到宦官專權,捕禁異黨,我也受牽連被捕入獄,坐牢十四年之久,直到朝廷大赦,才得到自由。
  恢復自由後,恰逢朝廷選拔有德行有才能的人,大將軍三司府徵召我做官。與我同時一起被徵召的人,早就做了宰相。我覺得他們幾位有美德有高才,配得上為王臣,適宜於在重用之列。而我反覆考慮自身的條件,覺得自己不適宜去做官。我念念不忘做的是,記述先代聖賢的思想,整理、注釋
  諸子百家的典籍。我渴望在做學問上竭盡所能施展我的才華。因此,朝廷一再徵召我,我也未應徵召去做官。
  但是因為黃巾賊作亂,自己如浮萍般南北漂流不定,等到再回到家鄉。算算自己的年紀已經七十歲了。一些以前平常的經書已經沒落,仍然有失誤的地方。依照禮經,當以家務傳子孫。今日我告訴你我年紀已經老了,把一些事情交代給你;我將要過著悠閒自己的生活來養生,深思研究一些事情來度過人生最後這一段日子。我自己並非是作官的命,尋問族中親人的煩惱,就是祭拜墳墓,觀看有沒有其他動物來侵擾,怎麼可能不拿著拐杖出門呢?所以家中大小的事,你都要一個人去承擔。
  想到你孤孤單單一人,沒有同胞兄弟,可以相互依靠,你更應該勉勵自己努力探求君子之道,深入鑽研、修養,不要有絲毫懈怠,要恭敬、謹慎、威嚴、講禮儀,以便做個有道德的人。一個人要能顯耀而有名譽,要靠朋友同事的推崇,然而,要成為有高尚德行的人,能立足於世上,要靠自己有志氣,去努力。
  我平生雖然沒有做高官顯貴的業績,但頗有謙讓爵位的高風亮節。使我感到欣慰是,我在論述先聖典籍的原意和褒贊先聖思想方面,還做了一些事情。在這方面,我沒有留下讓後人可指責而感到羞愧的地方。使我放心不下的,只是亡故親人墳墓尚未建造完畢。我一生所特別愛好的這些書籍,都很破舊了,現在我也無力到書房去整理定稿,只好傳與後人。我已年邁,日薄西山,我還想做些什麼呢?
  我們現在的家境大不如以前了,只有你勤奮努力,不荒廢大好時光,方能不必擔憂溫飽問題。你要節衣縮食,儉樸度日,就可以使我沒有什麼可以惦念的了。這些你要牢記。如果你忽視、忘卻了我的這些話,那只能算我白費口舌了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【古文觀止】東漢 鄭玄:戒子益恩書 ]
====
諸葛亮:誡子書
 
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;非澹泊[1]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;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慆(ㄊㄠ濤)慢[2]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[3]。年與時馳,意與歲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。悲守窮廬,將復何及!

【註釋】
  • [1]澹泊:同淡泊,清靜寡欲。
  • [2]慆慢:怠慢;怠惰。
  • [3]治性:陶冶性情。
【註】諸葛亮的「戒子書」,是寫給七歲的諸葛瞻。
【作者】
   諸葛亮(181年-234年),孔明徐州琅琊陽都(今山東省沂南縣)人,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,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,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。諸葛亮在世時,擔任蜀漢丞相,封武鄉侯,辭世後追諡為忠武侯,因此亦受後世尊稱為武侯諸葛武侯;早年則有號臥龍伏龍
【譯文】
   作為一個君子,應該用寧靜專一來修養自己,用節險來涵養品德;如果不恬淡寡欲,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;如果不寧靜謙虛,就不能夠窮極遠大。為學一定要寧靜致志,除了有天生的稟賦之外,還必須努力學習。因此,不努力學習無法增廣才智,不立志無法成就所學。人若是怠惰了,就不能奮勉精進;若是凶險急躁,就不 能化惡向善、成就德行。年華隨時光消逝,上進的意志也隨著時光遠去,終至一無所成,很可悲地守著敝陋的屋舍,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。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誡子書/維基百科]、[中國古代座右銘-戒子]

=====
第三冊 第三篇 諸子治要(卷二:隋唐以前諸子論學名著 )

《後出師表》---諸葛亮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[1],王業不偏安[2],故託臣以討賊也。以先帝之明,量臣之才,故知臣伐賊,才弱敵強也。然不伐賊,王業亦亡;惟坐而待亡,孰與伐之[3]?是故託臣而弗疑也。
   臣受命之日,寢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思惟北征[4],宜先入南[5]。故五月渡瀘,深入不毛,並日而食[6];臣非不自惜也,顧王業不可得偏全於蜀都 [7],故冒危難,以奉先帝之遺意也,而議者謂為非計[8]。今賊適疲於西,又務於東[9],兵法乘勞,此進趨之時也[10]。謹陳其事如左:
【注釋】
  • [1]漢:指蜀漢。賊:指曹魏。古時往往把敵方稱為賊。
  • [2]偏安:指王朝局處一地,自以為安。
  • [3]孰與:謂兩者相比,應取何者。
  • [4]惟:助詞。
  • [5]入南:指諸葛亮深入南中,平定四郡事。
  • [6]並日:兩天合作一天。
  • [7]顧:這裡有「但」的意思。蜀都:此指蜀漢之境。
  • [8]議者:指對諸葛亮決意北伐發表不同意見的官吏。
  • [9]這兩句指建興六年(西元228年)諸葛亮初出祁山(在今甘肅省禮縣東)時,曹魏西部的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叛變,牽動關中局勢:在魏、吳邊境附近的夾石(今安徽省桐城縣北),東吳大將陸遜擊敗魏大司馬曹休兩事。
  • [10]進趨:快速前進。
【原文】
  高帝明並日月[11],謀臣淵(ㄩㄢ冤)深[12],然涉險被創[13],危然後安。今陛下未及高帝,謀臣不如良、平[14],而欲以長計取勝[15],坐定天下[16],此臣之未解一也[17]。
  劉繇(ㄧㄡˊ由)、王朗各據州郡[18],論安言計,動引聖人,群疑滿腹,眾難塞胸,今歲不戰,明年不征,使孫策坐大[19],遂并江東[20],此臣之未解二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1]高帝:劉邦死後的謚號為「高皇帝」。並:平列。
  • [12]淵深:指學識廣博,計謀高深莫測。
  • [13]被創:受創傷。這句說:劉邦在楚漢戰爭中,屢敗於楚軍,公元前二〇三年,在廣武(今河南省滎陽縣)被項羽射傷胸部:在漢朝初建時,因鎮壓各地的叛亂而多次出征,公元前一九五年又曾被淮南王英布的士兵射中;公元前二〇〇年在白登山還遭到匈奴的圍困。
  • [14]良:張良,漢高祖的著名謀士,與蕭何、韓信被稱為「漢初三傑」。平:陳平,漢高祖的著名謀士。後位至丞相。
  • [15]長計:長期相持的打算。
  • [16]坐:安安穩穩。
  • [17]未解:不能理解。胡三省認為「解」應讀作「懈」,未解,即未敢懈怠之意。兩說皆可通。
  • [18]劉繇:字正禮,東漢末年任揚州刺史,因受淮南大軍閥袁術的逼迫,南渡長江,不久被孫策攻破,退保豫章(今江西省南昌市),後為豪強笮(ㄗ ㄜˊ則)融攻殺。《三國志·吳書》有傳。王朗:字景興,東漢末年為會稽(治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)太守,孫策勢力進入江浙時,兵敗投降,後為曹操所征召,仕 於曹魏。
  • [19]孫策:字伯符,孫權的長兄。父孫堅死後,借用袁術的兵力,兼并江南地區,為孫吳政權的建立打下基礎,不久遇刺身死。
  • [20]江東:指長江中下游地區。
【原文】
  曹操智計,殊絕於人[21],其用兵 也,髣髴(ㄈㄤˇ彷 ㄈㄨˊ彿)孫、吳[22],然困於南陽[23],險於烏巢[24],危於祁連[25],偪(ㄅㄧ逼)於黎陽[26],幾敗北山[27],殆死潼關 [28],然後偽定一時耳[29]。況臣才弱,而欲以不危而定之,此臣之未解三也。
 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[30],四越巢湖不成[31],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[32],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[33],先帝每稱操為能,猶有此失,況臣駑下,何能必勝?此臣之未解四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1]殊絕:極度超出的意思。
  • [22]孫:指孫武,春秋時人,曾為吳國將領,善用兵,著有兵法十三篇。吳:指吳起,戰國時秦大將,在統一戰爭中屢建戰功。髣髴:即彷彿。
  • [23]困於南陽:建安二年(西元197年)曹操在宛城(今河南省南陽市,漢時南陽郡的治所)為張繡所敗,身中流矢。
  • [24]險於烏巢:建安五年(西元200年),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,因乏糧難支,在荀攸等人的勸說下,堅持不退,後焚燒掉袁紹在烏巢所屯的糧草,才得險勝。
  • [25]危於祁連:這裡的「祁連」,據胡三省說,可能是指鄴(在今河北省磁縣東南)附近的祁山,當時(西元204年)曹操圍鄴,袁紹少子袁尚敗守祁山(在鄴南面),操再敗之,並還圍鄴城,險被袁將審配的伏兵所射中。
  • [26]偪於黎陽:建安七年(西元202年)五月,袁紹死,袁譚、袁尚固守黎陽(今河南浚縣東),曹操連戰不克。偪:侵迫。同「逼」。
  • [27]幾敗北山:事不詳。可能指建安二十四年(西元219年),曹操率軍出斜谷,至陽平北山(今陝西沔縣西),與劉備爭奪漢中,備據險相拒,曹軍心渙,遂撤還長安。
  • [28]殆死潼關:建安十六年(西元211年),曹操與馬超、韓遂戰於潼關,在黃河邊與馬超軍遭遇,曹操避入舟中,馬超騎兵沿河追射之。殆:幾乎。
  • [29]偽定:此言曹氏統一北中國,僭(ㄐㄧㄢˋ見)稱國號。諸葛亮以蜀漢為正統,因斥曹魏為「偽」。
  • [30]昌霸:又稱昌豨。建安四年(西元199年),劉備襲取徐州,東海昌霸叛曹,郡縣多歸附劉備。
  • [31]四越巢湖:曹魏以合肥為軍事重鎮,巢湖在其南面。而孫吳在巢湖以南長江邊上的須濡口設防,雙方屢次在此一帶作戰。
  • [32]李服:建安四年,車騎將軍董承根據漢獻帝密詔,聯絡將軍吳子蘭、王服和劉備等謀誅曹操,事洩,董承、吳子蘭、王服等被殺。據胡三省雲:「李服,蓋王服也。」
  • [33]夏侯:指夏侯淵。曹操遣夏侯淵鎮守漢中。劉備取得益州之後,於建安二十四年出兵漢中,蜀將黃忠於陽平關定軍山(今陝西省沔縣東南)擊殺夏侯淵。
【原文】
  自臣到漢中[34],中間期(ㄐㄧ 基)年耳[35],然喪趙雲、陽群、馬玉、閻芝、丁立、白壽、劉邰(ㄊㄞˊ抬)、鄧銅等及曲長、屯將七十餘人[36],突將、無前、賨(ㄘㄨㄥˊ從)叟、 青羌(ㄑㄧㄤ腔)、散騎、武騎一千餘人[37]。此皆數十年之內,所糾合四方之精銳,非一州之所有;若復數年,則損三分之二也,當何以圖敵[38]?此臣 之未解五也。
  今民窮兵疲,而事不可息;事不可息,則住與行勞費正等。而不及今圖之,欲以一州之地,與賊持久,此臣之未解六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4]漢中:郡名,以漢水上流(沔(ㄇㄧㄢˇ免)水)流經而得名,治所在南鄭(今陝西省漢中縣東)。
  • [35]期年:一周年。
  • [36]趙雲、陽群等都是蜀中名將。曲長、屯將是部曲中的將領。
  • [37]突將、無前:蜀軍中的衝鋒將士。賨叟、青羌:蜀軍中的少數民族部隊。散騎、武騎:都是騎兵的名號。
  • [38]圖:對付。
【原文】
  夫難平者[39],事也。昔先帝敗軍 於楚[40],當此時,曹操拊(ㄈㄨˇ府)手[41],謂天下已定。然後先帝東連吳越[42],西取巴蜀[43],舉兵北征,夏侯授首[44],此操之失 計,而漢事將成也。然後吳更違盟,關羽毀敗[45],秭(ㄗˇ紫)歸蹉(ㄘㄨㄛ搓)跌[46],曹丕稱帝[47]。凡事如此,難可逆料[48]。臣鞠躬盡 力[49],死而後已;至於成敗利鈍[50],非臣之明所能逆覩(ㄉㄨˇ睹)也[51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9]夫:發語詞。平:同「評」,評斷。
  • [40]敗軍於楚:指建安十三年(西元208年),曹操大軍南下,劉備在當陽長阪被擊潰事。當陽屬古楚地,故云。
  • [41]拊手:拍手。
  • [42]本句指劉備遣諸葛亮去江東連和,孫劉聯軍在赤壁大破曹軍。
  • [43]本句指建安十六年(西元211年)劉備勢力進入劉璋佔據的益州,後來攻下成都,取得巴蜀地區。
  • [44]授首:交出腦袋。參見前注[33]。
  • [45]關羽:字雲長,蜀漢大將,劉備入川時,鎮守荊州,建安二十四年,他出擊曹魏,攻克襄陽,擒於禁,斬龐德,威震中原。孫權趁機用呂蒙計謀偷襲荊州,擒殺關羽父子。
  • [46]本句指劉備因孫權背盟,襲取荊州,殺害關羽,就親自領兵伐吳,在秭歸(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)被吳將陸遜所敗。蹉跌,失墜,喻失敗。
  • [47]曹丕:字子桓,曹操子。在公元220年廢漢獻帝為山陽公,建立魏國,是為魏文帝。
  • [48]逆料:預測。
  • [49]鞠躬盡力:指為國事用盡全力。一作「鞠躬盡瘁」。
  • [50]利鈍:喻順利或困難。
  • [51]逆覩:亦即「逆見」,預料。
【註】《前出師表》作於建興五年(227年),收錄於《三國志》卷三十五。建興六年(西元228年)諸葛亮率軍出散關前,給劉禪又上一表,即《後出師表》。 陳壽修《三國志》時未收錄。
【作者】
  諸葛亮(181年-234年),孔明徐州琅琊陽都(今山東省沂南縣)人,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,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,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。諸葛亮在世時,擔任蜀漢丞相,封武鄉侯,辭世後追諡為忠武侯,因此亦受後世尊稱為武侯諸葛武侯;早年則有號臥龍伏龍
【譯文】
  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是不能同時存在的,需復興王業,而不能只偏安一方,所以他才把征討曹賊的大事託付給我。以先帝的英明來衡量我的才幹,雖然他知道我去征討曹賊,我的才能弱,而敵人的勢力強。但是不征伐曹賊,他所創建的王業也會丟掉,只是坐著等待滅亡,還不如去討伐敵人。因此先帝毫不遲疑地把討伐曹賊的事業託付給我。
  我接受遺命以後,每天睡不安穩,吃飯不香。想到為了征伐北方的敵人,應該先去南方平定各郡,所以我五月領兵渡過瀘水,深入到不毛之地作戰,甚至兩天才吃一頓飯;不是我自己不愛惜自己,只不過是想到蜀漢的王業絕不能夠偏安在蜀都,所以我冒著艱難危險來奉行先帝的遺意。可是有些發議論的人卻說這樣做不是上策。如今曹賊剛剛在西方顯得疲困,又竭力在東方和孫吳作戰,兵法上說要趁敵軍疲勞的時候向他進攻,而現在正是進兵的時候。我恭敬地把一些情況向陛下陳述如下:
  高祖像日月一樣英明,謀臣們智謀淵博深遠,卻是經歷過艱險,受過創傷,遭遇危難以後才得到安全,現在陛下的聰敏不及高祖,謀臣不如張良、陳平,卻想採用長期相持的策略來取得勝利,安然平定天下,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點。
  劉繇、王朗各自佔據州郡,在談論如何才能安全、提出種種計謀時,動不動就引用聖賢的話,滿腹狐疑,胸中覺得困難重重,今年不戰,明年又不出征,使得孫策安然強大起來,於是吞並了江東。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點。
  曹操的智慧計謀,遠遠地超過一般人,他用起兵來就好像孫臏、吳起一樣,可是他卻曾在南陽受困,在烏巢處於險境,在祁連山上遭到危險,在黎陽被逼,幾乎在北山失敗,差一點死在潼關,後來才在表面上穩定了一段時間。何況我的才力比他還弱,大家認為我不須經歷危險就能打敗他。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點。
 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沒有獲勝,四次渡過巢湖沒有獲得成功,任用李服,可是李服卻圖謀殺死他,委任夏侯淵,可是夏侯淵卻戰敗身亡。先帝常常稱讚曹操是個有才能的人,他還有這些失誤的地方,何況我才能平庸低下,哪裡就一定能獲勝呢?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點。
  自從我到漢中,其間不過一年罷了,可是卻失去了趙雲、陽群、馬玉、閻芝、丁立、白壽、劉邰、鄧銅等將領,以及部曲中的、屯兵中的將官共七十多人,衝鋒無前的將領,賨叟、青羌族將士以及散騎、武騎各路騎兵一千多人,這都是幾十年來從四處聚合起來的精銳力量,不是一州所能聚集的。如果再過幾年,那就要損失全軍的三分之二,那時拿什麼兵力去消滅敵人呢?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點。
  現在百姓窮困、兵士疲憊,可是戰爭不能停止。戰爭不能停止,那軍隊駐紮下來和去攻打敵人,所付出的辛勞和費用正好是相等的。既是這樣,不趁現在考慮攻取北方,卻想用一州之地,去和曹賊長期相持。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點。
  天下的事情是很難評論斷定的。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,那時,曹操拍手稱快,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。然而先帝東邊聯合吳越,西邊攻取巴蜀,發兵向北征討,夏侯淵被殺,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,當時復興漢朝的大業幾乎成功了。不料,後來東吳改變態度,違背了盟約,關羽兵敗被殺,先帝又在秭歸失誤,曹丕稱帝。我想所有的事情大都像這樣,很難預料。我小心謹慎地為國獻出我的一切力量,直到死為止。至於事業是成功還是失敗,進行得順利或不順利,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夠預見的了!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後出師表--百度百科] 、[諸葛亮〈出師表〉析譯 葉慶賢編輯]

(前)出師表---諸葛亮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 臣亮言: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(ㄘㄨˊcú徂)[1]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敝[2]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[3]!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,忠志之士忘身於 外者,蓋追先帝之殊遇[4],欲報之於陛下也[5]。誠宜開張聖聽[6],以光先帝遺德,恢弘志士之氣[7];不宜妄自菲薄[8],引喻失義[9],以塞 忠諫(ㄐㄧㄢˋ見)之路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先帝:指蜀昭烈帝劉備。崩殂:天子之死曰「崩」;殂,也是死的意思。
  • [2]益州:漢行政區域,地有今四川省,甘肅省和陝西省一帶。疲敝:貧弱。
  • [3]秋:時候,日子。歲以秋為功畢,故以喻時之要也。
  • [4]蓋:發語詞。
  • [5]陛下: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。
  • [6]聖:古時對皇上的尊稱。
  • [7]恢弘:發揚使之擴大。
  • [8]妄自菲薄:毫無理由地自己輕視自己。《方言》曰:菲,薄也。郭璞曰:微薄也。
  • [9]失義:失當,不合大義。
【原文】
  宮中府中[10],俱為一體,陟(ㄓˋ秩)罰臧否(ㄗㄤ髒 ㄆㄧˇ痞)[11],不宜異同。若有作奸犯科[12],及為忠善者,宜付有司論其刑賞[13]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;不宜偏私,使內外異法也。
   侍中、侍郎郭攸(ㄧㄡ憂)之、費禕(ㄧ衣)、董允等[14],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,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。愚以為宮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咨之,然後施 行,必能裨(ㄅㄧˋ必)補闕(ㄑㄩㄝ缺)漏[15],有所廣益。將軍向寵[16],性行淑均[17],曉暢軍事,試用於昔日[18],先帝稱之曰能,是以 眾議舉寵為督[19]。愚以為營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(ㄏㄤˊ航)陣和睦[20],優劣得所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0]宮中:指宮庭內朝中的親近侍臣,如文中的侍中、侍郎之類。府中:指丞相府中的官吏,如文中的長史、參軍等。
  • [11]陟罰臧否:獎勵好人,懲罰壞人。陟:升官進位。臧否:好壞、善惡。
  • [12]犯科:觸犯法律中的科條。
  • [13]有司:有關的專管官署或官吏。
  • [14]侍中、侍郎:都是皇帝左右的親近侍臣,不僅隨從出入,還備顧問。侍 郎,即黃門侍郎。《楚國先賢傳》曰:郭攸之,南陽人,以器業知名。《蜀志》曰:費禕,字文偉,江夏人也。後主襲位,亮上疏曰:侍中郭攸之、費禕。然攸之與 禕俱為侍中。又曰:董允,字休昭,後主襲位,遷黃門侍郎。
  • [15]裨補闕漏:有助於缺失的改善。裨:增加、幫助。
  • [16]向寵:蜀大臣向朗的兄子,後主時先後任中部督和中領軍。
  • [17]淑均:善良公平。
  • [18]試用於昔日:指向寵曾隨劉備伐吳,秭(ㄗˇ紫)歸兵敗,唯他的營壘得到保全。《廣雅》曰:暢,達也。
  • [19]舉寵為督:當時蜀大臣擬推舉向寵為中部督,主管宮廷禁軍的事務。
  • [20]行陣:指部隊。
【原文】
   親賢臣,遠(ㄩㄢˋ願)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[21]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[22]。先帝在時,每與臣論此事,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(ㄏ ㄨㄢˊ環)、靈也[23]!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[24],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[25],願陛下親之信之,則漢室之隆,可計日而待也。
  臣本 布衣,躬耕於南陽[26]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[27]。先帝不以臣卑鄙[28],猥(ㄨㄟˇ偉)自枉屈[29],三顧臣於草廬之中,諮臣以 當世之事。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[30]。後值傾覆[31],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(ㄋㄢˋnán)之間[32],爾來二十有一年矣!先帝知臣 謹慎,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[33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1]先漢:猶言前漢,西漢。
  • [22]後漢:指東漢。
  • [23]桓:東漢桓帝劉志。靈:東漢靈帝劉宏。
  • [24]侍中:指郭攸之和費禕。尚書:協助皇帝處理公文政務的官吏,此指陳震。長史:丞相府主要佐官,此指張裔。參軍:丞相府主管軍務的佐官,此指蔣琬,諸葛亮死後繼為尚書令,統領國事。
  • [25]貞亮:堅貞誠實。亮:忠誠坦白。
  • [26]南陽:漢郡名,治所在宛(今河南省南陽市)。
  • [27]聞達:有名聲。
  • [28]卑鄙:地位低下,少見識。
  • [29]猥:謙詞。鄙陋、微賤。枉屈:屈尊的意思。
  • [30]驅馳:喻為人效勞。
  • [31]值傾覆:指建安十三年(西元208年),曹操南侵荊州時,劉備在當陽長阪被擊破一事。裴松之《蜀志》注曰:案劉備以建安十三年敗,遣亮使吳,亮以建興五年抗表北伐。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。然則備始與亮相遇,在軍敗前一年也。值:遇上。
  • [32]這兩句指劉備當陽兵敗,退至夏口(在今湖北省武漢市),派諸葛亮到孫權處求助,開始孫劉的第一次聯合。
  • [33]寄:託付。這句指劉備東伐孫吳,在秭歸被吳將陸遜擊敗,退居白帝。章武三年(西元223年)四月,劉備病死永安宮(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),臨終托孤於諸葛亮,要他輔助後主劉禪,討魏興漢。
【原文】
   受命以來,夙夜憂嘆,恐託付不效,以傷先帝之明[34];故五月渡瀘(ㄌㄨˊ盧)[35]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當獎率三軍,北定中原;庶 竭駑鈍[36],攘除奸凶[37],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[38]。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。至於斟酌損益,進盡忠言,則攸之、禕、允之任也。
 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,不效則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靈。若無興德之言,則責攸之、禕、允等之慢[39],以彰其咎。陛下亦宜自謀,以咨諏(ㄗㄡ謅)善道[40],察納雅言,深追先帝遺詔,臣不勝受恩感激!
  今當遠離,臨表涕零,不知所云。
【注釋】

  • [34]傷:有損。
  • [35]五月渡瀘:建興三年(西元225年)南中諸郡反叛,諸葛亮率軍出征,渡過瀘水,平定南中四郡。瀘,瀘水,即金沙江。
  • [36]駑鈍:這裡以劣馬(駑)和不鋒利的刀(鈍)來比喻才能的平庸。
  • [37]奸凶:指曹魏。
  • [38]舊都:指漢朝曾建都的長安和洛陽。
  • [39]慢:失職。
  • [40]咨諏:詢問。
【註】《前出師表》出自《三國志·蜀志》本傳。蜀志曰:建興五年,亮率軍北駐漢中,臨發上疏。「表」是古代文體的一種,專為臣下對君王進行陳述求請時使用,類似的還有「章」、「奏」、「議」等。
【作者】
  諸葛亮(181年-234年),孔明徐州琅琊陽都(今山東省沂南縣)人,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,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,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。諸葛亮在世時,擔任蜀漢丞相,封武鄉侯,辭世後追諡為忠武侯,因此亦受後世尊稱為武侯諸葛武侯;早年則有號臥龍伏龍
【譯文】 
  先帝創建王業還未完成一半就中途死去,現在天下三分鼎立,蜀漢之地是那麼疲乏困頓,現在真是生死存亡的時刻啊!不過,朝庭裡侍奉衛護陛下的大臣們,在內毫不懈怠;忠貞的將士,在外奮不顧身,這是因為大家懷念著先帝對他們不同一般的賞識,要向陛下表示報答之情啊!陛下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大家的意見,以此來光大先帝留下的德行,也使大臣們堅貞為國的正氣能得到發揚;不可輕率地自己看輕自己而不加振作,言談訓諭時有失大義,以致把臣民向您盡忠規勸的言路也阻塞了。
  內庭侍臣和相府官吏,都是一樣為陛下效力的,凡是有所獎懲,不應該有差異。如果有做壞事觸犯法令科條或忠心做好事的,應該交由有關官員評審應受什麼處罰或受什麼賞賜,以此來顯示陛下處事的公正賢明;不可有所偏袒,使得宮中府中法令不一。
   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,這些侍衛之臣,都是善良誠實的人,心志都是忠貞純正的,所以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任用。臣下認為宮庭中事,無論大小,全都要詢問他們,然後再執行,必定能夠補救疏漏,擴大效益。向寵將軍品性善良公正,通曉軍事,當初曾被任用過,先帝稱讚他是個能人,所以大家醞釀著要推舉他做中部督。臣下認為禁衛部隊的事務,無論大小,全都由他過問,一定能使軍隊協調齊心,處置合宜,各得其所。
  親近賢良的臣子,疏遠奸佞小人,前漢因此而興旺強盛;親近小人,疏遠賢良的臣子,後漢因此而衰敗覆滅。先帝活著的時候,每逢與臣下議論到這件事,沒有不對桓、靈二帝的作為表示痛恨而發出嘆息的。侍中郭攸之、費禕,尚書令陳震,長史張裔,參軍蔣琬,都是堅貞坦誠,能以死報國的臣子,希望陛下親近他們,信任他們;這樣漢家天下的興旺,可以數著日子來等待了。
  臣下本來是個平民百姓,在南陽耕田為生,只求在亂世中能保全生命,不想向諸侯謀求高官厚祿和顯赫的名聲。先帝不因臣下低賤和少見識,不惜降低身分而三顧茅廬,向臣下詢問天下大事。因此臣下為之感動,就答應為先帝效力。後來戰事失敗,臣下在敗亡之際,接受了挽救危局的重任,到現在已有二十一年了!先帝知道臣下處事謹慎,所以在臨死時把輔助陛下興復漢室的大事交付給臣下。
  接受先帝遺命以來,日日夜夜擔心嘆息,唯恐所託無所成就,從而有損先帝明於鑑察的聲名;所以臣下在炎熱的五月渡過瀘水,深入到不毛之地。現在南方已平定,兵員裝備已充足,該帶領三軍,北進克復中原。也許可以竭盡棉力,掃除凶殘的奸賊,光復漢家江山,使長安、洛陽仍舊成為大漢王朝的首都。這就是臣下用來報答先帝,效忠於陛下的職責。至於權衡得失、掌握分寸,向陛下進忠言,那是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他們的責任了。
 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,興復漢室的大事交付給臣下,如果無所成就,就治臣下的罪,來稟告先帝在天之靈。如果沒有勸勉陛下發揚聖德的忠言,那就要追究郭攸之、 費禕、董允等人的怠惰之罪,公布他們的過失。陛下也應該自作打算,探求高明的道理,了解並接受忠正的言論,牢牢不忘先帝的遺願,臣下不勝感恩皇上的恩德。
  而今就要去遠征了,臨表之時不禁流下淚來,不知自己說的是什麼。(江建中)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前出師表-[三國·蜀]諸葛亮]   [昭明文選/卷37--維基文庫]

答臨淄侯牋---楊修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答臨淄(ㄗ茲)侯牋(ㄐㄧㄢ堅)[1]

【原文】
  修死罪死罪。不侍數日,若彌年載[2]。豈由愛顧之隆,使係仰之情深邪!損辱嘉命,蔚矣其文,誦讀反覆,雖諷雅頌,不復過此。若仲宣之擅漢表,陳氏之跨冀域,徐劉之顯青豫,應生之發魏國[3],斯皆然矣。至於修者,聽采風聲,仰德不暇,自周章於省覽,何遑高視哉?
【注釋】
  • [1]臨淄侯:曹植。
  • [2]彌:毛萇詩傳曰:彌,終也。
  • [3]「若仲宣……魏國」:仲宣:王粲。陳氏:陳琳。徐劉:徐幹、劉楨。應生:應瑒。仲宣投劉表,寓流楚壤,故云漢表。孔璋窘身袁氏,故云冀域。偉長淹留高密,故云青也。公幹淪飄許京,故云豫。德璉時居汝、潁,汝、潁,太祖食邑,故云魏也。
【原文】
  伏惟君侯,少長貴盛,體發旦之資 [4],有聖善之教。遠近觀者,徒謂能宣昭懿(ㄧˋ異)德[5],光贊大業而已;不復謂能兼覽傳記,留思文章。今乃含王超陳[6],度越數子矣。觀者駭視 而拭目,聽者傾首而竦(ㄙㄨㄥˇ聳)耳。非夫體通性達,受之自然,其孰能至於此乎?又嘗親見執事,握牘持筆,有所造作,若成誦在心,借書於手,曾不斯須, 少留思慮。仲尼日月,無得踰焉,修之仰望,殆(ㄉㄞˋ代)如此矣。是以對鶡(ㄏㄜˊ合)而辭,作暑賦彌日而不獻[7],見西施之容,歸憎其貌者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]體發旦之資:發,武王名也;旦,周公名也。
  • [5]懿德:美德。
  • [6]含王超陳:王粲、陳琳。
  • [7]「是以對鶡……」二句:植為鶡鳥賦,亦命修為之,而修辭讓。植又作大暑賦,而修亦作之,竟日不敢獻。
【原文】
  伏想執事,不知其然,猥受顧錫,教使 刊定。春秋之成,莫能損益[8];呂氏淮南,字直千金[9]。然而弟子箝(ㄑㄧㄢˊ前)口,市人拱手者,聖賢卓犖(ㄌㄨㄛˋ洛)[10],固所以殊絕凡庸 也。今之賦頌,古詩之流,不更孔公,風雅無別耳。修家子雲,老不曉事,強著一書,悔其少作[11]。若此仲山周旦之儔,為皆有愆(ㄑㄧㄢ千)邪[12]! 君侯忘聖賢之顯跡,述鄙宗之過言,竊以為未之思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8]春秋之成,莫能損益:史記曰:孔子在位,聽訟文辭,有可與共者,弗獨有也。至於為春秋,筆則筆,削則削,子夏之徒,不能贊一辭。
  • [9]呂氏淮南,字直千金:桓子新論曰:秦呂不韋請迎高妙,作呂氏春秋;漢之淮南王聘天下辯通,以著篇章。書成,皆布之都市,懸置千金,以延示衆士,而莫能有變易者。乃其事約豔,體具而言微也。
  • [10]卓犖:卓絕超群。
  • [11]「修家子雲……少作」:曹植書曰:楊雄猶稱壯夫不為。楊子法言:「或問吾子少好賦,曰:然,童子彫蟲篆刻。俄而曰:壯夫不為。」
  • [12]「若此仲山……愆邪」:仲山:仲山甫(一作父),因被封在樊(今陝西長安南)地,以也稱樊仲、樊穆仲。為西周國王周宣王大臣。周旦:周公。愆:過失、罪過。
【原文】
  若乃不忘經國之大美,流千載之英聲, 銘功景鍾[13],書名竹帛,斯自雅量,素所畜也,豈與文章相妨害哉?輒(ㄓㄜˊ折)受所惠,竊備矇瞍(ㄇㄥˊ蒙 ㄙㄡˇ叟)誦詠而已[14],敢望惠施以忝(ㄊㄧㄢˇ田)莊氏[15]?季緒璅(ㄙㄨㄛˇ所)璅,何足以云[16]。反答造次,不能宣備。修死罪死罪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3]景鍾:韋昭曰:景鍾,景公鍾也。春秋晉景公所鑄。鍾:同「鐘」。
  • [14]矇瞍:指盲人。矇:有眼珠而看不見。瞍:沒眼珠。
  • [15]「敢望惠施以忝莊氏」:曹植書曰:其言之不慚,恃惠子之知我也。修言己豈敢望比惠施之德,以忝辱於莊周之相知乎「季緒璅璅,何足以云」?莊周,喻植也。惠施,莊周相知者也,故引之。璅璅:平庸、鄙陋。
  • [16]曹植書曰:劉季緒好詆訶文章。魏志曰:劉季緒,名脩,劉表子,官至樂安太守。
【註】楊修祖典略曰:楊修,字德祖,太尉彪子,謙恭材博。自魏太子以下,并爭與交好。又是時臨淄侯以才捷愛幸,秉意投修,數與修書,修答箋。後曹公以修前後漏泄言教,交關諸侯,乃收殺之。
【作者】
  楊修(175年-219年),字德祖,弘農華陰(今陝西華陰東)人,袁術外甥,太尉楊彪之子,出身高門士族。為人好學, 有俊才,建安年間被舉孝廉,除郎中,後擔任丞相曹操主簿。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,被曹操以「前後漏泄言教,交關諸侯」凡罪犯收殺,楊修嘆息:「我固自以死之晚也。」楊修著有賦、頌、碑、讚、詩、哀辭、表、記、書凡十五篇。

【譯文】暫無。
--網路資源[昭明文選/卷40--維基文庫]

答東阿王書---吳質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質白:信到,奉所惠貺(ㄎㄨㄤˋ況)[1]。發函伸 紙,是何文采之巨麗,而慰喻之綢繆(ㄔㄡˊ愁 ㄇㄡˊ謀)乎[2]!夫登東嶽者,然後知眾山之邐迤(ㄌㄧˇ里 ㄧˇ以)也[3];奉至尊者,然後知百里之卑微也[4]。自旋之初,伏念五六日,至於旬時,精散思越,惘若有失。非敢羨寵光之休,慕猗(ㄧˇ椅)頓之富 [5]。誠以身賤犬馬,德輕鴻毛,至乃歷玄闕,排金門,升玉堂,伏虛檻於前殿,臨曲池而行觴。既威儀虧替,言辭漏渫(ㄒㄧㄝˋ洩)[6]。雖恃平原養士之 懿,愧無毛遂燿(ㄧㄠˋ要)穎之才。深蒙薛公折節之禮,而無馮諼(ㄈㄥˊ逢 ㄒㄩㄢ宣)三窟之效。屢獲信陵虛左之德,又無侯生可述之美[7]。凡此數者,乃質之所以憤積於胸臆,懷眷而悁(ㄐㄩㄢ娟)邑者也[8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貺:贈、賜與。
  • [2]綢繆:親密、纏綿。
  • [3]邐迤:曲折連綿的樣子。或作「邐迆」、「迆邐」、「迤邐」。
  • [4]「奉至尊者……卑微也」:至尊:天子。百里:縣令。
  • [5]「非敢羨……之富」:寵光:特殊的榮寵。猗頓:人名。生卒年不詳。春秋時代魯國人。因畜養牛羊及煮鹽販賣而致富。或作「倚頓」。
  • [6]渫:汙濁、汙穢。
  • [7]「雖恃平原……述之美」:平原:平原君趙勝是趙國的公子,門下的賓客有好幾千人。(見成語典故:毛遂自薦)薛公:孟嘗君,名田文(?-前 279年),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,齊國宗室大臣。門下的賓客有好幾千人。(見馮諼客孟嘗君)。信陵:信陵君(?-前243年),名無忌,中國戰國時代魏國 人,是魏昭王的兒子,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。(見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)
  • [8]悁邑:憂憤、憂鬱。
【原文】
  若追前宴,謂之未究,傾海為酒,并山 為肴,伐竹雲夢,斬梓泗濱[9]。然後極雅意,盡歡情,信公子之壯觀,非鄙人之所庶幾也。若質之志,實在所天。思投印釋黻(ㄈㄨˊ伏)[10],朝夕侍 坐,鑽仲父之遺訓,覽老氏之要言[11],對清酤(ㄍㄨ姑)而不酌,抑嘉肴而不享,使西施出帷,嫫(ㄇㄛˊ模)母侍側[12],斯盛德之所蹈,明哲之所保 也。若乃近者之觀,實盪鄙心。秦箏發徽,二八迭奏[13]。塤(ㄒㄩㄣ薰)[14]簫激於華屋,靈鼓動於座右。耳嘈嘈於無聞,情踴躍於鞍馬。謂可北懾(ㄓ ㄜˊ折)肅慎,使貢其楛(ㄏㄨˋ戶)矢[15];南震百越,使獻其白雉(ㄓˋ秩);又況權備,夫何足視乎[16]!
【注釋】
  • [9]伐竹雲夢,斬梓泗濱:伐雲夢之竹作笛,砍泗水之木製箏。
  • [10]黻:繫印的絲帶。通「紱」。
  • [11]仲父,仲尼(孔子)也。老氏,老子也。
  • [12]嫫母:古時的醜女,黃帝的第四妃子。
  • [13]秦箏發徽,二八迭奏:秦箏頻頻奏美音,女樂兩隊獻妙曲。
  • [14]塤: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,圓形或橢圓形,有六孔。
  • [15]肅慎:古代東北邊疆的民族。楛矢:以楛莖為箭桿的箭。
  • [16]權備:孫權、劉備。
【原文】
  還治諷采所著,觀省英瑋(ㄨㄟˇ偉),實賦頌之宗,作者之師也。眾賢所述,亦各有志。昔趙武過鄭,七子賦詩,春秋載列以為美談[17]。質小人也,無以承命。又所答貺,辭醜義陋,申之再 三,赧(ㄋㄢˇnǎn)然汗下。此邦之人,閑習辭賦,三事大夫,莫不諷誦[18],何但小吏之有乎!
【注釋】
  • [17]趙武過鄭,七子賦詩:《左氏傳》曰:趙武與諸侯大夫會,過鄭,鄭伯享趙孟於垂隴,七子從。趙孟曰:七子從君,以寵武也,請皆賦詩以卒君 貺,武亦以觀七子之志。子展賦草蟲,伯有賦鶉之奔奔,子西賦黍苗之四章,子產賦隰桑,子大叔賦野有蔓草,叔段賦蟋蟀,公孫段賦桑扈。
  • [18]三事大夫:孔穎達《正義》:「三事大夫,唯三公耳。」三公:指太師﹑太傅﹑太保。指大官。
【原文】
  重惠苦言,訓以政事,惻隱之恩,形乎 文墨。墨子迴車,而質四年,雖無德與民,式歌且舞。儒墨不同,固以久矣[19]。然一旅之眾,不足以揚名,步武之間,不足以騁跡[20],若不改轍(ㄔㄜ ˋ徹)易御,將何以效其力哉!今處此而求大功,猶絆良驥之足,而責以千里之任;檻猿猴之勢,而望其巧捷之能者也。不勝見恤,謹附遣白答,不敢繁辭。吳質 白。
【注釋】

  • [19]「墨子迴車……固以久矣」:《淮南子.山訓》:「墨子非樂,不入朝歌之邑。」晉灼曰:《史記·樂書》,紂為《朝歌》之音,朝歌者,歌不時也。故墨子聞之,惡而回車,不逕其邑。
  • [20]步武之間,不足以騁跡:只有咫尺之地,無法馳騁。司馬法曰:六尺曰步。禮記曰:堂上接武。鄭玄注曰:武,跡也。
【註】此回信寫於建安十九年(西元214年),是吳質任朝歌長的第四年,當時吳質年三十八,曹植年二十三。回信今題《答東阿王書》,按:此信稱曹植為東阿王,當係後人改,因為曹植太和四年(西元229年)才徙東阿,本年為臨菑侯。
【作者】
  吳質(?-230年),字季重,三國濟陰(今山東省定陶縣)人。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,先後任朝歌縣長元城縣令。官至振威將軍,督河北諸軍事。
【譯文】
  吳質敬白:信使已到。手捧惠書,開封展信,文采何等華美,慰解之情何等深厚!人登上東嶽泰山,然後才能一覽眾山小;人臣侍奉天子,然後才會知道縣令官職卑微。自從鄴都回來後,思念了五六天,甚至十來天,還心猿意馬,惘然若失。不敢羡慕恩寵榮耀的福分,嚮往猗頓那樣的富有。誠然以賤如犬馬之軀,輕如羽毛之德,而登上玄武闕,進入金馬門,榮升玉堂殿,憑欄杆於廊前,臨曲池而宴飲。既然自己不懂為官的禮儀,言辭常有漏洞,即使仰仗平原君那樣養士的美德,自愧沒有毛遂自薦的才能。深蒙孟嘗君那樣折節的禮遇,自恨無有馮諼營造「三窟」的智謀。屢次得到信陵君那樣「虛左」的恩惠,自慚沒有侯嬴可稱道的美行。以上這些,乃使我憤積於胸中,懷思眷顧而又抑鬱不快之所在。
  如果追憶前次宴會,說未能盡興,應傾大海作酒漿,並高山為佳餚,伐雲夢之竹作笛,砍泗水之木製箏,然後窮美意,盡歡情,的確是公子的壯懷,不是粗俗之人可比的。像我吳質的志向,確實在於侍奉君王。思想放棄官職,朝夕伴師而坐,從而誦贊孔子之遺教,觀覽老子之妙言,對美酒而不飲,棄佳餚而不餐,讓美女離臥室,令醜婦伴身邊,這乃是聖德之人的追求,明哲之士的情操。要如前宴的景象,實在令我心神激盪。秦箏頻頻奏美音,女樂兩隊獻妙曲。塤簫在華屋裏蕩漾,靈鼓在座席上震響。兩耳只有嘈雜的樂聲,情緒像鞍馬一樣的跳動。可謂能威懾北方的肅慎,使其進貢楛矢;震憾南方的百越,令其獻上白雉。孫權、劉備之徒何足道哉!
  回到朝歌吟誦充滿文采的著述,體味佳作之精華,實可謂賦頌之宗祖,作者之榜樣。眾賢的著述,各言其志。從前趙武順訪鄭國,七子賦詩,《春秋》載入,成為美談。質是小人物,不能以文才稟承君命。奉答惠書,辭醜義陋,反覆試讀,羞慚汗下。此地之人,嫺熟辭賦,三事大夫,無人不能諷誦,豈只有小吏才能呢?
  君侯再贈苦口良言,以政事相訓導,憐憫之心,洋溢筆墨之中。墨子曾聞朝歌之名而回車,而質任朝歌令四年,雖然對百姓無恩,但百姓生活亦載歌載舞。崇禮的儒家與尚簡的墨家不同,本來是由來已久的了。然而只有一旅之眾,不足以揚名,只有咫尺之地,無法馳騁,如不改職委以大任,我將怎樣效力呢?我今置身狹小之地而要求建立大功,猶如絆住良馬之足,而要求它承擔日行千里之重任;關猿猴於籠中,而希望它施展靈巧迅疾之才能。不勝先生憐憫之情,謹捎書奉答,不敢多言。吳質敬啟。
--網路資源[昭明文選/卷42--維基文庫]

在元城與魏太子牋---吳質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臣質言:前蒙延納,侍宴終日,燿(ㄧㄠˋ要)靈匿景[1],繼以華燈。雖虞卿適趙,平原入秦[2],受贈千金,浮觴旬日,無以過也。小器易盈,先取沈頓,醒寤之後,不識所言。即以五日到官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燿靈:《廣雅》曰:耀靈,日也。
  • [2]虞卿適趙,平原入秦:史記曰:虞卿者,遊說之士也。說趙孝成王,一見賜金百鎰,再見為上卿,故號為虞卿。又曰:秦昭王為書遺平原君曰:寡人聞君之高義,願與君為布衣之交。君幸過寡人,願與為十日之飲。平原君遂入秦見昭王。
【原文】
  初至承前,未知深淺。然觀地形,察土 宜。西帶常山,連岡平代[3];北鄰柏人,乃高帝之所忌也[4]。重以泜(ㄔˊ池)水漸漬(ㄗˋ自)疆宇[5],喟然歎息:思淮陰之奇譎(ㄐㄩㄝˊ決), 亮成安之失策[6];南望邯鄲(ㄏㄢˊ含 ㄉㄢ單),想廉藺(ㄌㄧㄣˋ吝)之風[7];東接鉅鹿,存李齊之流[8]。都人士女,服習禮教,皆懷慷慨之節,包左車之計[9]。而質闇弱,無以蒞(ㄌㄧ ˋ立)之。若乃邁德種恩,樹之風聲,使農夫逸豫於疆畔,女工吟詠於機杼(ㄓㄨˋ住),固非質之所能也。至於奉遵科教,班揚明令,下無威福之吏,邑無豪俠之 傑,賦事行刑,資於故實,抑亦懍(ㄌㄧㄣˇ臨)懍有庶幾之心[10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]西帶常山,連岡平代:漢書有恆山郡。張晏曰:恆山在西。漢書,代郡有平邑及代二縣。
  • [4]北鄰柏人,乃高帝之所忌也:柏人:古地名。在今河北省柏鄉縣西南。《漢書》:上東擊韓信,餘寇東垣,還過趙。趙相貫高等恥上不禮其王,陰謀欲殺上。上欲宿,心動,問縣名何?曰:柏人。上曰:柏人者,迫於人也。去弗宿。
  • [5]泜水:河川名。即滍河。源出河南省南陽魯陽堯山,東經襄城﹑定陵進入汝。今稱為「沙河」。
  • [6]「思淮陰……」二句:《漢書》成安君陳餘背漢之趙。遣張耳與韓信擊破趙井陘,斬陳餘泜水上。奇譎:謂拔趙幟立漢幟。失策:謂不用李左車之言也。
  • [7]「南望邯鄲……」二句:廉頗、藺相如,趙國之賢將也,故想其風。邯鄲,趙所都也。
  • [8]「東接鉅鹿……」二句:《漢書》文帝問馮唐曰:吾居代時,吾尚食監高袪,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,戰於鉅鹿下。吾每飲食,意未嘗不在鉅鹿也。
  • [9]包左車之計:《漢書》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:聞漢將韓信議欲以下趙,願假臣奇兵三萬人,絕其輜重。足下深溝高壘,堅壁勿與戰。吾奇兵絕其後,兩將之首,可致戲下。成安君不聽也。
  • [10]懍懍:危懼的樣子。
【原文】
  往者嚴助釋承明之懽(ㄏㄨㄢ歡),受 會稽(ㄍㄨㄟˋ貴 ㄐㄧ基)之位;壽王去侍從之娛,統東郡之任。其後皆克復舊職,追尋前軌[11]。今獨不然,不亦異乎?張敞在外,自謂無奇;陳咸憤積,思入京城[12]。 彼豈虛談誇論,誑燿世俗哉?斯實薄郡守之榮,顯左右之勤也。古今一揆,先後不貿[13]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?聊以當覲(ㄐㄧㄣˇ緊),不敢多云。質死罪死 罪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1]「往者嚴助……追尋前軌」:《漢書》曰:嚴助為中大夫,上問所欲,對曰:願為會稽太守。數年,賜書制詔會稽太守:君猒承明之廬,出為郡 吏,久不聞問。助恐,上書謝,願奉三年計最。詔許,因留侍中。又曰:吾丘壽王善格五,召待詔,拜侍中,後為東郡尉。復徵入為光祿大夫侍中。
  • [12]「張敞在外……思入京城」:《漢書》曰:張敞為膠東相,與朱邑書曰:值敞遠守劇郡,馭於繩墨,胸臆約結,固無奇矣。又曰:陳咸,字子康,為南陽守。咸數賂遺陳湯,與書曰:即蒙子公力,得入帝城,死不恨矣。後竟入為少府。
  • [13]古今一揆,先後不貿:指從古至今道理相同。揆:道理。貿:改變。
【註】
  吳季重魏略曰:質遷元城令,之官,過鄴辭太子,到縣與太子牋。
【作者】
  吳質(?-230年),字季重,三國濟陰(今山東省定陶縣)人。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,先後任朝歌縣長元城縣令。官至振威將軍,督河北諸軍事。
【譯文】暫缺。
--網路資源[昭明文選/卷40--維基文庫]

答魏太子牋---吳質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二月八日庚寅,臣質言:奉讀手命,追亡慮存,恩哀之 隆,形於文墨。日月冉冉,歲不我與。昔侍左右,廁坐衆賢,出有微行之遊,入有管絃之懽(ㄏㄨㄢ歡),置酒樂飲,賦詩稱壽。自謂可終始相保,並騁(ㄔㄥˇ 逞)材力,效節明主。何意數年之間,死喪略盡。臣獨何德,以堪久長?
  陳徐劉應[1],才學所著,誠如來命,惜其不遂,可謂痛切。凡此數子,於 雍容侍從[2],實其人也。若乃邊境有虞,群下鼎沸,軍書輻至,羽檄(ㄒㄧˊ息)交馳[3],於彼諸賢,非其任也。往者孝武之世[4],文章為盛,若東方朔 枚皋之徒,不能持論,即阮陳之儔(ㄔㄡˊ仇)也[5]。其唯嚴助壽王與聞政事,然皆不慎其身,善謀於國,卒以敗亡,臣竊恥之[6]。至於司馬長卿稱疾避 事,以著書為務,則徐生庶幾焉[7]。而今各逝,已為異物矣。後來君子,實可畏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陳徐劉應:陳琳、徐幹、劉楨、應瑒。
  • [2]雍容:和莊重、從容不迫的樣子。
  • [3]羽檄:古代軍中緊急的文書。古時徵兵、徵召的文書,上插鳥羽以示緊急,必須迅速傳遞。或稱為「羽毛書」、「羽書」。
  • [4]孝武之世:孝武:漢武帝,諡號孝武皇帝。
  • [5]「東方朔……之儔」:《漢書》:「東方朔、枚皋不根持論(毫無根據地提出個人的論點或主張。),上頗俳優畜之。」阮陳:阮瑀、陳琳。儔:同類、同輩。
  • [6]「其唯嚴……恥之」:《漢書》曰:唯嚴助與吾丘壽王見任用。後淮南王朝,賂遺,助竟坐棄市。壽王後坐事誅。吾丘壽王:字子贛,趙人。
  • [7]「司馬長卿……徐生庶幾焉」:司馬長卿:司馬相如(約前179年—前127年),字長卿,蜀郡(今四川省)成都人。西漢大辭賦家。徐生:指徐幹。
【原文】
  伏惟所天,優游典籍之場,休息篇章之 囿(ㄧㄡˋ又),發言抗論,窮理盡微,摛(ㄔ吃)藻下筆[8],鸞龍之文奮矣[9]。雖年齊蕭王,才實百之[10]。此衆議所以歸高,遠近所以同聲。然年 歲若墜,今質已四十二矣,白髮生鬢,所慮日深,實不復若平日之時也。但欲保身敕(ㄔˋ斥)行[11],不蹈有過之地,以為知己之累耳。遊宴之歡,難可再 遇;盛年一過,實不可追。臣幸得下愚之才,值風雲之會,時邁齒臷(ㄉㄧㄝˊ蝶)[12],猶欲觸匈奮首,展其割裂之用也。不勝慺(ㄌㄡˊ樓)慺[13]。 以來命備悉,故略陳至情。質死罪死罪。
【注釋】
  • [8]摛藻:鋪陳辭藻。摛:鋪敘。
  • [9]鸞龍:鸞與龍。比喻帝王。
  • [10]「雖年齊蕭王,才實百之」:魏文書曰:吾德不及蕭王,年與之齊矣。東觀漢記曰:更始遣使者立光武為蕭王。
  • [11]敕行:謹慎言行。
  • [12]臷:同「耋」,老。
  • [13]慺慺:恭敬勤懇,小心謹慎。
【註】魏略曰:吳質為朝歌長,官至振威將軍。文帝為太子時,魏郡大疫,故太子與質書,質報之。
【作者】
  吳質(?-230年),字季重,三國濟陰(今山東省定陶縣)人。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,先後任朝歌縣長元城縣令。官至振威將軍,督河北諸軍事。
【譯文】暫缺。
--網路資源[昭明文選/卷40--維基文庫]

與吳季重書---曹植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    植白:季重足下。前日雖因常調[1],得為密坐,雖燕飲彌日[2],其於別遠會稀,猶不盡其勞積也[3]。若夫觴酌凌波於前[4],簫笳發音於後,足下 鷹揚其體,鳳歎虎視[5],謂蕭曹不足儔(ㄔㄡˊ愁),衛霍不足侔(ㄇㄡˊ謀)也[6]。左顧右眄(ㄇㄧㄢˇ免)[7],謂若無人,豈非吾子壯志哉!過屠 門而大嚼[8],雖不得肉,貴且快意。當斯之時,願舉太山以為肉,傾東海以為酒,伐雲夢之竹以為笛,斬泗濱之梓以為箏,食若填巨壑,飲若灌漏卮(ㄓ支) [9],其樂固難量,豈非大丈夫之樂哉!然日不我與,曜靈急節[10],面有逸景之速,別有參商之闊[11]。思欲抑六龍之首,頓羲和之轡[12],折若 木之華[13],閉濛汜(ㄙˋ四)之谷[14]。天路高邈,良久無緣,懷戀反側[15],如何如何!
 【注釋】
  •  [1]常調:謂守土之官在一定時期向執政者述職。
  • [2]彌日:終日。
  • [3]勞積:勞,憂也。
  • [4]觴、酌:謂酒杯。凌波:即乘波。
  • [5]鳳嘆虎視:李注:「鳳以喻文也,虎以喻武也。嘆猶歌也,取美壯之意。」
  • [6]蕭曹不足儔,衛霍不足侔:蕭曹:蕭何、曹參。衛霍:衛青、霍去病。儔、侔,言匹敵、相等也。
  • [7]眄:旁視曰眄。
  • [8]過屠門而大嚼:李注:「桓子《新論》曰:人聞長安樂,則出門向西而笑;知肉味美,對屠門而大嚼。」
  • [9]漏卮:卮(亦作巵):古代盛酒的器具。李注:「《淮南子》曰: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,而江河不能實漏卮。」
  • [10]曜靈急節:比喻時間過得很快。曜靈:太陽。《楚辭.屈原.天問》:「角宿未旦,曜靈安藏?」
  • [11]參商:參星與商星,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,彼出此沒,此處喻為親友隔絕,不能相見。
  • [12]抑六龍之首,頓羲和之轡:抑:按也。六龍:為日神駕車的六條龍。頓:捨也。羲和:神話傳說中為太陽駕車的人。《廣雅.釋天》:「日御謂之羲和,月御謂之望舒。」
  • [13]折若木之華:李注:「《楚辭》曰:折若木以拂日兮,聊逍遙以相佯。王逸曰:若木在昆侖,言折取若木以拂擊蔽日,使之還卻也。」
  • [14]閉濛汜之谷:古代傳說中的日落之處。《楚辭.屈原.天問》:「出自湯谷,次于蒙汜。」
  • [15]反側:不安也。
【原文】
   得所來訊,文采委曲[16],曄(ㄧㄝˋ夜)若春榮[17],瀏若清風[18],申詠反覆[19],曠若復面[20]。其諸賢所著文章,想還所治 [21],復申詠之也,可令憙(ㄒㄧˇ喜)事小吏[22],諷而誦之。夫文章之難,非獨今也。古之君子,猶亦病諸[23]。家有千里驥,而不珍焉;人懷盈 尺[24],和氏無貴矣。夫君子而不知音樂,古之達論,謂之通而蔽[25]。墨翟不好伎,何為過朝(ㄓㄠ召)歌而迴車乎[26]?足下好伎,而正值墨翟迴車 之縣,想足下助我張目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 [16]委曲:猶「委佗」,語出《爾雅.釋訓》。美好。
  • [17]曄若春榮:比喻辭藻之美。曄:茂盛。春榮:春花。
  • [18]瀏若清風:比喻內容之佳。瀏:清也。
  • [19]申詠反覆:申:重也。詠,歌也。
  • [20]曠:《說文》:明也。
  • [21]所治:謂朝歌也。當時吳質任朝歌長。
  • [22]憙事:好事,喜歡多事。
  • [23]病諸:「病」猶難也,「諸」為之乎二字之合音。
  • [24]盈尺:謂盈尺之璧。
  • [25]通而蔽:蓋謂其不知文也。
  • [26]伎:女樂也。朝歌:今河南淇縣東北。
【原文】
   又聞足下在彼,自有佳政。夫求而不得者有之矣,未有不求而得者也。且改轍(ㄔㄜˋ撤)易行,非良樂之御[27];易民而治,非楚鄭之政[28],願足下勉之而已矣。適對嘉賓,口授不悉[29]。往來數相聞。曹植白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7]良樂:李注:「《呂氏春秋》曰:古之善相馬者,若趙之王良,秦之伯樂,尤盡其妙也。」
  • [28]易民而治,非楚鄭之政:李注:「《戰國策》曰:趙告謂趙王曰:臣聞之,聖人不易民而教,智者不變欲而勸。《史記》曰:循吏,楚有孫叔敖,鄭有子產,而二國俱治,是不易之民也。」
  • [29]口授:謂口述而令人書寫。不悉,不詳盡之意。
【註】典略曰:質出為朝歌長,臨淄侯與質書。
【作者】

   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,建安文學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後謚號「思」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「三曹」,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「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佔八斗」的評價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「仙才」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《曹植作品》《曹植全集》《曹子建集--漢川草廬
【譯文】
  曹植敬白:季重足下,前不久來陳述工作情況時,得與你促膝而坐,雖然在一起宴飲終日,但我仍舊感到分別的日子太久,見面的時間太短暫,所以仍然無法消除胸中的鬱悶。像上一次宴飲,我們讓酒杯逐流於賓客面前,使簫茄發音於賓客的身後,足下如鷹奮揚身體,如鳳歌吟,似虎顧視,認為蕭何、曹參不足以與己匹敵,衛青、霍去病不足以與己抗衡。足下左顧右盼,旁若無人,這不正是君子的豪情壯志嗎?就如路過肉鋪之外而大口咀嚼,雖然沒有真正吃到肉,但圖個心裡痛快。此時,真希望能將整個泰山搬來當肉,傾盡東海的水拿來當酒,砍伐雲夢的長竹做成笛,斬削泗水之濱的梓木製成箏;吃起飯菜,像填塞巨大的壑谷;喝起酒來,像灌注漏底的酒杯。其快樂真是無可比擬啊!這不正如大丈夫快意人生嗎!然而,時不我與,太陽迅疾的前行,聚首的時光如雲影般快速逸去,離別有如參商二星一樣相距遙遠。我的心很想摁住六龍的腦袋,令曦和讓下日車上的韁繩,折取若木之花遮攔太陽,來閉塞蒙汜的深谷。但是天路高遠,的確無從攀登,我心懷著眷戀的感情,以致於寢臥難安,不知道如何是好!
  收到了你的來信,信上文采斐然,如三月的繁花一樣的美盛,像清風一樣的明淨,我反覆誦讀,就好像又見到你本人一樣。諸賢所做的文章,你回到朝歌以後可以再重新誦讀,也可讓那些喜歡多事的小吏諷而誦之。作文章的困難,不只存在於今時,古代的君子作文章時也同樣感到很難。如果家家都有千里馬,那麼駿馬就不再顯得珍貴;人人都擁有盈尺之璧,和氏璧又怎麼會是稀世珍寶?君子如果不通曉音樂,古代的通達之論就會認為他只知實用、不明禮樂。但是墨子如果真正不懂音樂,路過朝歌的時候又怎麼知道要掉轉車頭不想經過呢?足下喜愛音樂,又恰好在墨子當年掉轉車頭的朝歌縣為官吏,我熱切的希望足下能幫我開拓眼界啊!
  我又聽說足下在朝歌縣已經有了不錯的政績。世界上總有求之卻不可得的事,但從沒有不經追求卻可以不勞而獲的事。如果改轍而行,就不是王良、伯樂的駕御之道了;如果改民情而治,也不是孫叔敖、鄭子產的為政之方,希望足下能以此自勉之。適逢接待嘉賓,此信由我口授、他人代筆而成,言不盡意。希望能常來往相問安好。曹植敬白。

網路資源[昭明文選/卷42--維基文庫

與楊德祖書---曹植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   植白:數日不見,思子為勞,想同之也。
   僕少小好為文章,迄至於今,二十有五年矣,然今世作者,可略而言也。昔仲宣獨步於漢南,孔璋鷹揚於河朔,偉長擅名於青土[1],公幹振藻於海隅[2], 德璉發跡於此魏[3],足下高視於上京。當此之時,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[4],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[5],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[6],頓八紘(ㄏㄨㄥˊ 紅)以掩之[7],今悉集茲國矣。然此數子,猶復不能飛軒絕跡[8],一舉千里。以孔璋之才,不閑於辭賦[9],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[10],譬畫 虎不成反為狗也,前書嘲之,反作論盛道僕讚其文。夫鍾期不失聽[11],於今稱之,吾亦不能妄嘆者,畏後世之嗤余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 [1]「昔仲宣……青土」:仲宣:王粲字;孔璋:陳琳字;偉長:徐幹字。漢南:漢水之南,即荊州。河朔:泛指黃河以北地區。李善注:「徐偉長居北海郡,《禹貢》之青州也。故云青土。」
  • [2]振藻:振起文辭的意思。藻,文采。公幹:劉楨字。劉楨是東平寧陽(今山東省寧陽縣南)人。寧陽靠近海邊,所以說海隅。
  • [3]發跡:興起的意思。德璉:應瑒字。
  • [4]靈蛇之珠:比喻超凡的才智。隋侯看見有條大蛇受傷,替牠敷藥,後來蛇在江中,口含大珠作為報答,因此叫隋侯之珠。
  • [5]荊山之玉:就是和氏璧。比喻資質美好。
  • [6]該:包括。
  • [7]頓:提整的意思。八紘:八方天網;古代以為八紘即為天下。紘:維、網。
  • [8]飛軒絕跡:高飛出塵。喻才學出眾。飛軒:鳥飛的樣子或奔馳如飛的車子。
  • [9]閑:熟習的意思,閑與嫻通用。
  • [10]司馬長卿:司馬相如,字長卿。
  • [11]鍾期:鍾子期,春秋楚人,與伯牙為至交,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流水,子期聽而知之。
【原文】
    世人之著述,不能無病,僕常好人譏彈其文,有不善者,應時改定。昔丁敬禮常作小文[11],使僕潤飾之,僕自以才不過若人,辭不為也。敬禮謂僕,卿何所 疑難,文之佳惡,吾自得之,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?吾常嘆此達言,以為美談。昔尼父之文辭,與人通流,至於制《春秋》,游、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[12]。 過此而言不病者,吾未之見也。
  蓋有南威之容,乃可以論于淑媛(ㄩㄢˋ院)[13],有龍淵之利[14],乃可以議于斷割,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 者[15],而好詆訶(ㄉㄧˇ底 ㄏㄜ呵)文章,掎摭(ㄐㄧˇ己 ㄓˊ直)利病[16]。昔田巴毀五帝[17],罪三王,呰(ㄗˇ)五霸於稷下[18],一旦而服千人,魯連一說[19],使終身杜口。劉生之辯,未若田 氏,今之仲連,求之不難,可無息乎?人各有好尚,蘭茝(ㄔㄞˇchǎi)(ㄙㄨㄣ孫)蕙之芳[20],眾人所好,而海畔有逐臭之夫;咸池六莖之發 [21],眾人所同樂,而墨翟有非之之論[22],豈可同哉! 
【注釋】
  • [11]丁敬禮:丁廙字敬禮,沛國人,乃一時文士,被曹丕所殺。
  • [12]游、夏:子游(言偃)與子夏(卜商)的並稱。
  • [13]南威:即南之威,春秋時代晉國的美女。淑媛:閑雅貞靜的女子。
  • [14]龍淵:即龍泉,古代寶劍名稱。唐人避高祖李淵名諱,改淵字為泉。
  • [15]劉季緒:即劉修,字季緒,劉表的兒子。[16]詆訶:斥責、批評。掎摭:指摘、批評。[17]田巴:戰國時齊國的辯者。
  • [18]呰:誹謗﹑詆毀。地名。稷下: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北,為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。
  • [19]魯連:戰國時齊人魯仲連。喜替人排難解紛而不肯仕宦任職。後稱替人解紛排難的人為「魯仲連」。
  • [20]蘭茝蓀蕙:四種都是香草。
  • [21]咸池六莖:樂名。黃帝作咸池,顓頊(ㄓㄨㄢ專 ㄒㄩˋ緒)作六莖。
  • [22]墨翟:人名。(西元前501~前416)戰國時魯人,提倡兼愛﹑非攻﹑節用等學說,主張消弭戰爭,宣揚和平,自成一家之言。亦稱為「墨子」。
【原文】
   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[23],夫街談巷說,必有可采,擊轅之歌,有應風雅[24],匹夫之思,未易輕棄也。辭賦小道,固未足以揄(ㄩˊ魚)揚大 義[25],彰示來世也。昔揚子雲先朝執戟(ㄐㄧˇ即)之臣耳[26],猶稱壯夫不為也。吾雖德薄,位為蕃侯,猶庶幾戮力上國,流惠下民,建永世之業,留 金石之功[27],豈徒以翰墨為勳績,辭賦為君子哉!若吾志未果,吾道不行,則將采庶官之實錄,辯時俗之得失,定仁義之衷,成一家之言,雖未能藏之於名 山,將以傳之同好,非要(ㄧㄠ腰)之皓首[28],豈今日之論乎?其言之不慚,恃惠子之知我也[29]。
  明早相迎,書不盡懷,植白。 
【注釋】
  •  [23]往:以物送人。
  • [24]擊轅之歌:野人之歌。
  • [25]揄揚:稱揚、讚譽。
  • [26]揚子雲:揚雄(西元前53~西元18):字子雲,本作楊雄,西漢成都人。執戟:職官名。秦漢時的侍郎官,掌管宿衛殿門。
  • [27]金石:金,指鐘、鼎、盤之類;石,指碑、碣之類。
  • [28]要之皓首:期望於老年。要:期望。
  • [29]惠子:即戰國時惠施,莊周的知友,這裡借指楊德祖。)
【註】這篇書信約作於建安二十二年(217)前後。在信中,曹植集中地談到了他對文學的一些基本觀點,如作家的自我認識與評價、作品的修改、文學批評的條件及文學的地位等問題。
全文充滿昂揚飛動的氣勢,駢散兼行,富於文采,而又自然流暢,處處流露出朋友間真摯的感情,曹植早年積極奮進、渴望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體現。
【作者】
  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,建安文學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後謚號「思」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「三曹」,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「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佔八斗」的評價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「仙才」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《曹植作品》《曹植全集》《曹子建集--漢川草廬
【譯文】
   曹植敬白:德祖兄,幾天不見,非常想念你,估計你也是吧。我從小喜歡文章,到今天為止已有二十五年了。如今世上文章寫得好的人,大致可以數得上來。從前王粲(字仲宣)在漢南首屈一指,陳琳(字孔璋)在河朔獨佔鰲頭,徐幹(字偉長)在青土名列前茅,劉楨(字公幹)在海邊最是出色,應瑒(字德璉)在此地發跡,而你在上京極負盛名,這個時候,他們幾個都覺得自己掌握了學問的本質,文章的真諦。我們大王(曹操)於是設置天網來網羅他們,用繩子來聚集他們,於是全都聚集到了魏國。但是這幾個人,卻沒有寫出絕妙的文章,成萬世之名的。以徐幹的才能,不擅長辭賦,卻經常說能達到和司馬相如(字長卿)一 樣的風格,就像畫虎不成,反類狗了。我從前寫文章嘲諷他,他反而大肆宣言說我那是稱讚他的文章。鍾子期不會聽錯音律,現在人還都稱讚他。我當然不會隨便就讚嘆他,害怕後人會恥笑我。
  世人的著述,通常會有一些小毛病。我也喜歡被人指點批評自己的文章,有不好的地方,立即就改正.從前丁廙(字敬禮)經常寫些小文章,讓我來潤色,我自認為才能比不上他,就推辭了。丁廙對我說:「你擔心什麼呢,文章的好壞,我一個人承擔,後世的人誰知道給我潤色的人是哪個?」我經常感嘆這句美言,認為這是誇獎我。從前孔子的談話所用文句,人們可以容易地和他交流,至於他編纂《春秋》的時候,連子游子夏這樣的人都不能改動一句話。除了這些古人的文章沒有毛病外,我還沒有見過。可能只有擁有像南威那樣的美貌,才可以談論什麼是淑媛;具備龍泉劍那樣的鋒利,才可以談論如何切斷東西。劉修(字季緒,劉表之子)的才能比不上文章的作者,但是喜歡挑剔人家的文章,指摘人家的缺點。從前田巴(戰國時期著名學者,住在齊國)詆毀五帝(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), 蔑視三王(燧人、伏羲、 神農),在稷下學宮(當時的講學機構,學者可以在此宣揚自己的觀點)挑春秋五霸的毛病,一天就能讓一千人心悅誠服,但是遭到魯仲連(戰國末期齊國學者)的一通反駁,便終身閉口不再說話。劉修的辯才,還不如田巴,而且如今像魯仲連那樣的人,也還不難找到呢,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怎可逞能!人們各有喜好,像蘭、茞(古書上的一 種香草)、蓀(古書上的一種香草)、蕙(蘭花的一種)的芬芳,是眾人喜歡聞的,但是海邊上有喜歡追著臭味跑的人;《咸池》(黃帝所作)、《六莖》(顓頊所 作)的音樂,是眾人都喜歡聽的,但是墨翟卻有指責它們的議論,可見大家的喜好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
  如今我將一直以來所寫的辭賦全部都送給你,人家說街巷裡人們的談論,也有可以採用的地方,駕車所唱的歌曲,也一定有符合風雅的地方,普通人的心思,不要輕易忽視。辭賦是小技藝,不足以用來宣揚大道理,垂範後世。從前楊雄(字子雲)是前朝的重臣,依然說壯士有所不為。我雖然沒什麼德行,但是作為王侯,還想盡力報效國家,造福百姓,建立永世的基業,留下不能磨滅的功績,難道只是以空洞的文章來建立功勳,用辭賦來追求當上君子嗎!如果我的志向沒有成功,我的方法沒有被推行,我將採集人們的言論,辨別時事的成敗、得失,評定仁義的本質,成就自成一家的學說.就算不能把握文章能藏在名山,也要把 它們傳給有同樣志趣的人,我要堅持到白頭,並不是今天說了就算了!我大言不慚,是因為我知道您懂得我的心意。明天早晨我會去迎接你,信上就不一一敘述了。曹植書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與楊德祖書--百度百科]、[與楊德祖書曹植- 晉- 徐懷玉老師]

求通親親表---曹植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 臣植言:臣聞天稱其高者,以無不覆;地稱其廣者,以無不載;日月稱其明者,以無不照;江海稱其大者,以無不容。故孔子曰:「大哉堯之為君!惟天為大,惟 堯則之。」夫天德之於萬物,可謂弘廣矣!蓋堯之為教,先親後疏,自近及遠。其傳曰:「克明峻德,以親九族,九族既睦,平章(ㄆㄧㄢˊ胼 ㄓㄤ張)百姓。」[1]及周之文王,亦崇厥化[2]。其詩曰:「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」[3]是以雍(ㄩㄥ庸)雍穆穆,風人詠之[4]。昔周 公弔管蔡之不咸,廣封懿(ㄧˋ異)親,以藩屏王室。《傳》曰:「周之宗盟,異姓為後。」誠骨肉之思,爽而不離,親親之義,實在敦固[5]。「未有義而後其 君,仁而遺其親者也。」[6]
【注釋】
  • [1]「克明……百姓。」:語出《尚書.堯典》。平章百姓:指辨明各官員的職守。平章:辨別清楚。百姓:百官。
  • [2]亦崇厥化:鄭玄《禮記注》曰:崇,猶尊也。厥:同「其」。
  • [3]「詩曰: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」:文王以禮接其妻,至於宗族,又能為政,治於家邦。詩:《詩經.大雅.思齊》篇。刑:法也;為之模範也。寡妻:正室。御:進也;獻也。焦循《正義》說。
  • [4]雍穆:和睦、和好。呂延濟注:「風人,詩人也。」
  • [5]懿親:皇室的親戚。《爾雅》曰:爽,差也。
  • [6]「未有……親者也。」:語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遺:遺棄,拋棄。
【原文】
   伏惟陛下,資帝唐欽明之德,體文王翼翼之仁,惠洽椒(ㄐㄧㄠ交)房,恩昭九親,群臣百僚,番休遞上[7],執政不廢於公朝,下情得展於私室,親理之路 通,慶弔之情展,誠可謂恕己治人,推惠施恩者矣。至於臣者,人道絕緒,禁錮明時,臣竊自傷也,不敢乃望交氣類,修人事,敘人倫[8]。近且婚媾(ㄍㄡˋ 夠)不通,兄弟永絕,吉凶之問塞,慶弔之禮廢,恩紀之違,甚於路人;隔閡(ㄏㄜˊ合)之異,殊於胡越。今臣以一切之制,永無朝覲之望。至於注心皇極,結情 紫闥(ㄊㄚˋ踏),神明知之矣[9]。然「天實為之,謂之何哉!」[10]退省諸王,常有戚戚具爾之心[11]。願陛下沛(ㄆㄟˋ配)然垂詔,使諸國慶 問,四節得展,以敘骨肉之歡恩,全怡怡之篤義[12]。妃妾之家,膏沐之遺[13],歲得再通,齊義於貴宗,等惠於百司。如此則古人之所歎,風雅之所詠 [14],復存於聖世矣!
【注釋】
  • [7]「資帝唐……番休遞上」:劉良注:「帝唐,堯也。」翼翼:恭敬謹慎的樣子。椒房:后妃的代稱。番休:輪流休息。
  • [8]「人道絕緒……敘人倫」:禁固:杜預曰:禁固勿仕也。氣類:氣味相投的人。
  • [9]隔閡:情意不相通。胡越:許慎曰:胡在北方,越在南方。皇極:帝位或王室之位。紫闥:指宮廷。闥:門。
  • [10]「天實……何哉!」:天命如此,能奈它何!語出《詩經.邶風.北門》
  • [11]戚戚:相親。具爾:親密、親近。語出《詩經大雅.行葦》:「戚戚兄弟,莫遠具爾。」因上句有兄弟二字,後遂用為兄弟的代稱。
  • [12]沛然:恩澤寬廣深厚。怡怡:指兄弟的情誼。
  • [13]膏沐:婦女洗滌、潤澤頭髮所用的油膏。
  • [14]風雅:本指詩經中的國風、大雅、小雅,後泛指詩文之事。
【原文】
  臣 伏自惟省,無錐刀之用[15]。及觀陛下之所拔授,若以臣為異姓,竊自料度,不後於朝士矣!若得辭遠遊,戴武弁(ㄅㄧㄢˋ便),解朱組,佩青紱(ㄈㄨˊ 服)[16],駙馬、奉車,趣得一號,安宅京室[17]。執鞭珥(ㄦˇ耳)筆,出從華蓋,入侍輦轂(ㄋㄧㄢˇ年 ㄍㄨˇ谷),承答聖問,拾遺左右,乃臣丹情之至願,不離於夢想者也[18]。遠慕《鹿鳴》君臣之宴,中詠《棠棣(ㄉㄧˋ弟)》匪他之誡,下思《伐木》友生 之義,終懷《蓼莪》(ㄌㄨˋ路 ㄜˊ娥)罔極之哀[19]。每四節之會,塊然獨處,左右唯僕隸,所對唯妻子,高談無所與陳,發義無所與展,未嘗不聞樂而拊心,臨觴(ㄕㄤ傷)而嘆息也 [20]。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,譬人之誠不能動天,崩城隕霜[21],臣初信之,以臣心況,徒虛語耳!若葵藿(ㄏㄨㄛˋ貨)之傾葉,太陽雖不為之迴 光,然終向之者。誠也[22]。臣竊自比葵藿。若降天地之施,垂三光之明者,實在陛下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5]錐刀之用:形容功用微小。
  • [16]弁:古代男子所戴的帽子。朱組:紅色絲帶。古代達官貴人用以系冠、佩玉、佩印之用,亦借指高官。青綬:佩繫官印的青色絲帶。呂向注:「組、紱皆綬也。言解諸侯朱紱,佩將軍青綬也。」
  • [17]駙馬奉車,趣得一號:駙馬:職官名。掌管帝王隨從車輛馬匹。《漢書》曰:奉車都尉掌御乘輿車,駙馬都尉掌駙馬。一號:一種勳號或名號。
  • [18]珥筆:插筆於冠側,以備記事。輦轂:天子的車駕。用以指天子。拾遺:採補缺漏遺佚。
  • [19]「遠慕《鹿鳴》……罔極之哀」:《鹿鳴》:詩經小雅的篇名。共三章。 根據詩序:「鹿鳴,燕群臣嘉賓也。」《棠棣》:即《常棣》,詩經小雅的篇名。共八章。根據詩序:「常棣,燕兄弟也。」《伐木》:詩經小雅的篇名。共六章。 根據詩序:「伐木,燕朋友故舊也。」《蓼莪》:詩經小雅的篇名。共六章。《詩經.小雅.蓼莪》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
  • [20]臨觴:飲酒。觴:酒杯﹑酒器。拊心:擊胸。表示悲傷或憤慨。
  • [21]崩城隕霜:崩城:春秋時齊大夫杞梁為國戰死,其妻哭屍於城下,哀感動人,城為之崩的故事。見漢˙劉向˙列女傳˙卷四˙齊杞梁妻。隕霜:《淮南子》曰:鄒衍盡忠於燕惠王,惠王信譖而繫之,鄒子仰天而哭,正夏而天為之降霜也。
  • [22]「若葵藿…………誠也」:葵,向日葵。藿,角豆的花葉。葵、藿二者皆有向陽特性,古人用以表示臣下對君主的忠誠。
【原文】
  臣 聞文子曰:「不為福始,不為禍先。」[23]今之否(ㄆㄧˇ痞)隔,友于同憂[24],而臣獨唱言者,何也?竊不願於聖代,使有不蒙施之物;有不蒙施之 物,必有慘毒之懷。故《柏舟》有天只之怨,《谷風》有棄予之嘆[25]。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。孟子曰:「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其君者,不敬其君者也。」臣之 愚蔽,固非虞、伊[26];至於欲使陛下崇光被時雍之美,宣緝熙(ㄑㄧˋ企 ㄒㄧ西)章明之德者[27],是臣慺慺(ㄌㄡˊ樓)之誠[28],竊所獨守。 實懷鶴立企佇之心,敢復陳聞者,冀陛下儻(ㄊㄤˇ倘)發天聰而垂神聽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3]不為福始,不為禍先:不論致福或招禍,絕不率先為之。文子曰:「與道為際,與德為鄰,不為福始,不為禍先。」范子曰:文子者,姓辛,葵丘濮上人也。
  • [24]否隔:窒塞阻隔。友于:兄弟。《尚書.君陳》:「惟孝友於兄弟」。後割裂用典,以「友於」代「兄弟」。
  • [25]「故《柏舟》……之嘆 」:前半句:不信任之意。《鄘風.柏舟》,作「母也天只,不諒人只。」毛萇曰:諒,信也。後半句:棄置不顧之意。《詩.小雅.谷風》:「將安將樂,汝轉棄予。」
  • [26]虞、伊:虞堯、伊尹。
  • [27]「崇光……之德者」:時雍:調和。《書.堯典》孔傳:「時,是;雍,和也。」緝熙:光明。《詩經.大雅.文王》:「穆穆文王,於緝熙敬止。」章明:辨別清楚。
  • [28]慺慺:恭敬勤懇,小心謹慎。
【註】本文選自《曹植集校注》卷三。據史載,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心存猜忌,排斥諸王,強制兄弟出居藩國,不得往來、通信,不許歸京朝覲。明帝繼位後,這種狀況並無改變。曹植於太和五年 (233),向明帝進呈此表。本表闡明皇帝與諸王之間應有的「骨肉之思」及「親親之義」。
【作者】
  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,建安文學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後謚號「思」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「三曹」,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「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佔八斗」的評價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「仙才」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《曹植作品》《曹植全集》《曹子建集--漢川草廬
【譯文】暫缺。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昭明文選/卷37--維基文庫][求通親親表--百度百科]    

求自試表---曹植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臣植言:臣聞士之生世,入則事父,出則事君;事父尚於榮親,事君貴於興國。故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,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。夫論德而授官者,成功之君也; 量能而受爵者,畢命之臣也。故君無虛授,臣無虛受。虛授謂之謬舉,虛受謂之尸祿[1],《詩》之素餐,所由作也。昔二虢(ㄍㄨㄛˊ國)不辭兩國之任 [2],其德厚也;旦、奭(ㄕˋ式)不讓燕、魯之封[3],其功大也。今臣蒙國重恩,三世於今矣。正值陛下升平之際,沐浴聖澤,潛潤德教,可謂厚幸矣!而 位竊東藩,爵在上列[4],身被輕暖,口厭百味,目極華靡,耳倦絲竹者,爵重祿厚之所致也。退念古之受爵祿者,有異於此.皆以功勤濟國,輔主惠民。今臣無 德可述,無功可紀,若此終年,無益國朝,將掛風人彼己之譏[5]。是以上慚玄冕,俯愧朱紱(ㄈㄨˊ扶)[6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尸祿:指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,無所事事。又作尸祿素餐。
  • [2]二虢:指周宗室虢仲、虢叔兄弟。韋昭注:「二虢,文王弟虢仲虢叔也。」東西虢國在王畿的左右。
  • [3]旦、奭不讓燕、魯之封:《史記》曰:武王殺紂,封周公旦於少昊之墟曲阜,是為魯公。又曰:周武王封召公奭於燕。
  • [4]東藩:官名。《漢書》中山靖王曰:位雖卑也,得為東藩。
  • [5]掛風人彼己之譏:遭受不稱職的譏諷。風人:詩人,此處係指曹植本人。彼已:《詩經.候人》彼己之子,不稱其服,諷剌不稱其服的貴族士大夫。
  • [6]玄冕、朱紱:黑色的官帽和紅色的官服。紱冕:古時禮服及禮冠。
【原文】
  方今天下一統,九州晏如。顧西尚有違命之蜀,東有不臣之吳,使邊境未得稅甲,謀士未得高枕者,誠欲混同宇內,以致太和也。故啟滅有扈(ㄏㄨˋ戶)而夏 功昭,成克商奄(ㄧㄢ淹)而周德著[7],今陛下以聖明統世,將欲卒文武之功,繼成康之隆,簡賢授能,以方叔、召虎之臣,鎮衛四境,為國爪牙者,可謂當矣 [8]。然而高鳥未掛於輕繳[9],淵魚未懸於鉤餌者,恐釣射之術或未盡也。昔耿弇(ㄧㄢˇ眼)不俟光武,亟(ㄐㄧˊ急)擊張步[10],言不以賊遺於君 父也。故車右伏劍於鳴轂(ㄍㄨˇ古),雍門刎首於齊境[11]。若此二子,豈惡生而尚死哉?誠忿其慢主而凌君也。夫君之寵臣,欲以除患興利;臣之事君,必 殺身靜亂,以功報主也。昔賈誼弱冠,求試屬國,請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[12]。終軍以妙年使越,欲得長纓占其王,羈致北闕[13]。此二臣豈好為夸(ㄎㄨ ㄚ誇)主而耀世俗哉!志或鬱結,欲逞才力,輸能於明君也。昔漢武為霍去病治第,辭曰:「匈奴未滅,臣無以家為!」固夫憂國忘家,捐軀濟難,忠臣之志也。今 臣居外,非不厚也,而寢不安席,食不遑味者,伏以二方未剋為念。
【注釋】
  • [7]啟滅有扈:夏啟滅掉了有扈氏。有扈:國名。故址約在今陝西省鄠(ㄏㄨˋ戶)縣。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,拒絕出席鈞臺之會。成克商奄:周成王伐商奄,西遷商奄之民于邾圉(ㄩˇ與),以御奴之戎,是秦先人。
  • [8]「簡賢……當矣」:爾雅曰:簡,擇也。毛詩曰:方叔贋止,其車三千。又曰:江、漢之滸,王命邵虎。方叔、召虎:周宣王的大臣方叔、召虎。二人曾奉命討伐外夷而立功。
  • [9]輕繳:繫在箭尾的絲繩(隨箭射出後,便於尋找獵物或回收箭枝)。
  • [10]「昔耿弇……張步」:耿弇:東漢開國名將。耿弇以前向光武帝建議攻齊、消滅張步,光武帝認為困難,耿弇竟達成目標。亟:緊急、急切。
  • [11]「車右……齊境」:為效死報君之意。車右:古代車戰時,站在駕車者右邊的武士。鳴轂:車轂發出刺耳的聲音。雍門:齊國烈士雍門子狄。
  • [12]「昔賈誼……其命」:《漢書》賈誼曰:「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,以主匈奴,行臣之計,必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。」《說文》曰:詭,責也。自責必係單于也。系:同「繫」,綑綁。
  • [13]「終軍……北闕」:《漢書》曰:「南越與漢和親,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,欲令入朝,比內諸侯。軍自請願受長纓,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。」
【原文】
  伏見先帝武臣宿兵,年耆(ㄑㄧˊ期)即世者有聞矣。雖賢不乏世,宿將舊卒猶習戰也。竊不自量,志在效命,庶立毛髮之功,以報所受之恩。若使陛下出不世 之詔,效臣錐刀之用,使得西屬大將軍,當一校之隊;若東屬大司馬,統偏師之任。必乘危躡險,騁舟奮驪(ㄌㄧˊ梨)[14],突刃觸鋒,為士卒先。雖未能擒 權馘(ㄍㄨㄛˊ國)亮[15],庶將虜其雄率,殲其醜類。必效須臾之捷,以滅終身之愧,使名掛史筆,事列朝榮。雖身分蜀境,首懸吳闕,猶生之年也。如微才 弗試,沒世無聞,徒榮其軀而豐其體,生無益於事,死無損於數,虛荷(ㄏㄜˋ賀)上位而忝(ㄊㄧㄢˇ舔)重祿,禽息鳥視[16],終於白首,此徒圈牢之養 物,非臣之所志也。流聞東軍失備,師徒小衄(ㄋㄩˋ恧),輟食棄餐,奮袂(ㄇㄟˋ妹)攘衽(ㄖㄣˋ任)[17],撫劍東顧,而心已馳於吳會矣!
【注釋】
  • [14]驪:純黑色的馬。
  • [15]擒權馘亮:擒住孫權抓到諸葛亮。禽:即「擒」,馘:係古代戰爭時割取敵人左耳以獻功。
  • [16]禽息鳥視:像禽鳥那樣活着。比喻人生活優裕而無所事事,對社會毫無貢獻。息:生。視:活,生存。
  • [17]衄:挫敗。奮袂攘衽:揚起衣袖,撩起衣襟。袂:衣袖。衽:衣襟。
【原文】
  臣昔從先武皇帝,南極赤岸,東臨滄海,西望玉門,北出玄塞[18],伏見所以行軍用兵之勢,伏見所以行軍用兵之勢,可謂神妙矣!故兵者不可豫言,臨難 而制變者也。志欲自效於明時,立功於聖世。每覽史籍,觀古忠臣義士,出一朝之命,以殉國家之難,身雖屠裂,而功銘著於景鐘,名稱垂於竹帛,未嘗不拊(ㄈㄨ ˇ府)心而嘆息也[19]。臣聞明主使臣,不廢有罪。故奔北敗軍之將用,而秦魯以成其功[20];絕纓盜馬之臣赦,而楚趙以濟其難[21]。臣竊感先帝早 崩,威王棄世,臣獨何人,以堪長久。常恐先朝露,填溝壑(ㄏㄨㄛˋ或),墳土未乾,而聲名並滅。臣聞騏驥長鳴,伯樂昭其能;盧狗悲號,韓國知其才。是以效 之齊楚之路,以逞千里之任;試之狡兔之捷,以驗搏噬(ㄕˋ市)之用[22]。今臣志狗馬之微功,竊自惟度,終無伯樂韓國之舉,是以於悒(ㄧˋ易)而竊自痛 者也[23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8]「南極……玄塞」:往南走到赤壁的盡頭,往東走到東海,向西走到玉門關,向北走出了長城以外。
  • [19]景鐘:春秋晉景公所鑄之鐘。《國語》卷十三《晉語七》:「昔克潞之役,秦來圖敗晉功,魏顆以其身卻退秦師於輔氏,親止杜回,其勳銘於景鐘。」拊心:擊胸。表示悲傷或憤慨。
  • [20]奔北敗軍之將用,而秦魯以成其功:打了敗仗的臣子被使用,秦國魯國因此成就大業。(1)《史記》曰:秦繆公使百里奚子孟明視、蹇叔子西乞 術及白乙丙將兵襲鄭,晉發兵遮秦兵於殽,虜秦三將以歸。後還秦三將,穆公復三人官秩,復使將兵伐晉,大敗晉人,以報殽之役。(2)曹沬(ㄇㄟˋ妹)[曹劌 (ㄍㄨㄟˋ桂)]事莊公,與齊作戰,三戰皆敗。後齊魯會於柯,沬以匕首劫齊桓公,迫使歸還其戰時所失各地,因而立下大功。
  • [21]絕纓盜馬之臣赦,而楚趙以濟其難:指秦穆公飲盜馬之士,楚莊王赦絕纓之客。(1)絕纓:事見漢劉向《說苑》卷六〈復恩〉:「楚莊王賜群臣 酒……陰德者必有陽報也。」(2)盜馬:語見《語對》殘卷「盜馬」條:「秦穆公有馬,五夫盜食之,公曰:「吾聞駿馬肉,不得酒而死」,遂命賜其酒。後與惠 王戰,忽有五人擒惠王,穆公怪之,乃五夫也。」臣松之案:「秦穆公有赦盜馬事,趙則未聞。蓋以秦亦趙姓,故互文以避上「秦」字也。」
  • [22]「騏驥……之用」:伯樂:人名。周代善於相馬的人。盧狗:高誘曰:韓國之盧犬,古之名狗也。齊楚之路:表示遠路。
  • [23]於悒:悲愁鬰悶。王逸曰:於悒,啼貌。
【原文】
  夫臨博而企竦(ㄙㄨㄥˇ聳),聞樂(ㄩㄝˋ悅)而竊抃(ㄅㄧㄢˋ變)者,或有賞音而識道也[24]。昔毛遂趙之陪隸,猶假錐囊之喻,以寤(ㄨˋ物)主 立功[25],何況巍(ㄨㄟˊ維)巍大魏多士之朝[26],而無慷慨死難之臣乎!夫自衒(ㄒㄩㄢˋ眩)自媒者,士女之醜行也;干時求進者,道家之明忌也 [27]。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,誠與國分形同氣,憂患共之者也。冀以塵露之微,補益山海;螢燭末光,增輝日月。是以敢冒其醜而獻其忠,必知為朝士所笑。聖 主不以人廢言,伏惟陛下少垂神聽,臣則幸矣!
【注釋】
  • [24]「夫臨博……識道也」:博:棋局。企竦:踮起腳尖。抃:拍手﹑鼓掌。識道:這裡指懂得弈棋。《說文》曰:「企,舉踵也。竦,猶立也。說文曰:抃,拊也。」
  • [25]「昔毛遂……立功」:毛遂只是趙國的地位低賤的奴僕,尚且借著錐囊的比喻來使平原君領悟,從而建立功勞。「毛遂自薦」見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。
  • [26]巍巍:崇高雄偉的樣子。
  • [27]衒:自我誇耀推薦的。干時求進:求合於時俗來取進。
【註】魏志曰:太和二年。本文選自《曹植集校注》卷三。曹丕死後曹睿即位,為明帝,改元太和。明帝在政治上依然對曹植采取嚴加防范、不予任用的態度,使曹植長久處在受壓制的境地。曹植為此「常自憤怨,抱利器而無所施」。於太和二年(西元228年),曹植還雍丘,上疏求自試。
【作者】
  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,建安文學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後謚號「思」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「三曹」,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「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佔八斗」的評價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「仙才」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《曹植作品》《曹植全集》《曹子建集--漢川草廬
【譯文】
  臣曹植說:我聽說士人生於世上,在內就侍奉父親,在外就侍奉君王;侍奉父親首要工作是使雙親榮貴,侍奉君王最重要的是使國家興旺。所以即使慈父也不會疼愛不能帶來好處的兒子,即使仁君也不會養著沒用的臣子。根據品德來授予官職的,是成功的君王;估計自己的能力來接受爵位的,是盡心忠君的臣子。所以君王不會平白無故地授官,臣子不應該平白無故地接受官職;無故授官叫做謬舉,無故接受官職叫做尸祿。《詩》中「素餐」講的就是這件事。從前虢仲、虢叔不推辭擔任兩國君主的重任,因為他們的品德深厚啊;姬旦、姬奭不推讓燕國、魯國的分封,因為他們的功勞大啊。現在臣蒙受國家的重恩,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三代君王。正當陛下統治,歌舞昇平的時候,沐浴著陛下廣大的光澤,默默受到品德的教育,可以說皇恩浩蕩了。然而我位居東邊的藩國,爵位處於上等,身上穿著輕軟暖和的衣服,吃慣了各種美味,看盡了奢華靡靡之物,聽倦了絲竹之聲,是高爵位、厚俸祿造成的。想來古代受爵祿的,跟我的情況不同,他們都是建立功勳,有益國家,輔佐君主,利惠人民。現在臣沒有品德可以稱述,沒有功勞可以記錄,如果像這樣終年,對朝廷沒有帶來益處將蒙受詩人「彼己」的譏諷。所以對上愧對玄冕,對下愧對朱紱
  現在天下統一,九州和平,只是西邊還有不遵命令的蜀國,東邊還有不臣服的吳國,使得邊境軍人不能脫下戰甲、謀士不能高枕無憂,他們真是希望天下統一,以達到天下太平的境地。所以夏啟攻滅有扈而夏朝戰功昭著;周成王攻滅商奄而周朝得以顯著。現在陛下以聖明統治天下,想要完成文王武王的功績,繼續成王康王的興隆,選拔賢能,授官人才,用像方叔召虎一樣的猛將,鎮守四方,做國家的爪牙,可以說很對啊。然而高飛之鳥沒有被箭射下,深淵之魚沒有懸掛在魚鉤上,恐怕是射箭、垂釣的技術不夠。昔日耿弇不等光武帝,就迅速攻擊張步,他說不把敵人留給君王。所以齊王所乘之車旁邊的侍從因為車轂響了而自殺,雍門狄在齊國自刎,像這兩個人,難道討厭活著,喜歡死亡 嗎?只是憤怒於怠慢君主、輕蔑君主罷了。君王的寵臣,想要去除災患,帶來利益;臣子侍奉君王,在必要的時候必須犧牲生命來平定動亂,用功勞報答君王。 從前賈誼二十歲,請求前往少數民族地區未臣服的國家,繫著單于的脖子讓他聽命;終軍在少年時候出使越國,想用長繩子抓住越國國王,羈押他到漢朝宮殿。這兩個臣子,難道喜歡在主子面前誇功、在世俗之前顯能嗎?他們的志向也許被制約,但想要發揮他們的才幹,把才能獻給英明的君主。從前漢武帝為霍去病修建府第,霍去病推辭說:「匈奴還沒有滅亡,臣不可以安家。」所以憂心國家以至於忘記自己的小家,犧牲生命來使國家渡過災難,是忠臣的志向。現在臣身處外地,待遇並不是不豐厚,然而睡覺睡不好,吃飯吃不香,只是因為記掛著兩個國家還沒有攻克。
  我看見先帝的舊將老兵,還有一些年紀已大但還活著的。雖然世上不乏賢人,舊將老兵,仍在操演戰陣。私下裡自 不量力,志向在於為國效力,希望能立下像毛髮那麼小的功勞,來報答所受到的恩典。如果陛下下一道小小的詔書,讓臣發揮一點點作用,使我在西邊下屬於大將軍,率領一校的人馬;或在東邊歸屬於大司馬,統帥偏師軍隊。我一定冒著危險,奮力向前,身先士卒,一定要獲得一時的勝仗,來減少終身的慚愧,使得名字記在史書中,事跡列於朝廷而光榮。即使身體在蜀國分成兩半,首級懸掛在吳國的宮殿,我感到雖死猶生。如果我小小的才能不能試用,隱沒於世沒沒無聞,白白榮耀我的軀體,豐腴我的身材,活著對事情沒有益處,死了對國家命數沒有差別,白白位列高位拿著厚祿,像鳥獸一樣生活,直到頭髮變白,這只像是用圈牢養著動物,不是我的志向。傳聞東邊的軍隊失利,戰敗受挫,我吃不下飯,挽起衣襟拉起袖子,摸著寶劍望向東方,而心已經馳騁在吳地了。
  臣昔日跟隨武皇帝,往南走到赤壁的盡頭,往東走到東海,向西走到玉門關,向北走出了長城以外,見到調兵遣將之道,可以說得上是神妙了。所以用兵之道不可以預言,而是要面臨危險時能夠隨機應變。臣志在效力於這個聖明的時代,在聖世之 中建功立業,每當臣閱覽史籍,看到古代的忠臣和義士遵從一朝的敕命,為國犧牲,身體雖受屠裂之苦,功名卻被銘刻在景鐘之上,流傳於史書之中,臣未嘗不撫心而感嘆。臣聽說聖明的君主委任臣子,並不會將那些曾經犯下罪過的人們完全棄置不用。所以打了敗仗的臣子被使用,秦國魯國因此成就大業;絕纓盜馬的臣子被赦免,楚秦兩國因此渡過危難。臣私下裡感慨文帝過早駕崩,威王也已離開人世,臣難道是什麼很特別的人,年壽可以長久嗎?常常擔憂自己比晨露消失走得還快,死後埋在溝壑裡,墳墓上的土還沒有乾,形體就與功名一起湮滅了。臣聽說千里馬一聲長鳴,伯樂便能識別出它的才能,黑狗嚎吠,韓國就能知曉它的本事。因此讓千里馬嘗試遠路兼程,來考驗它日行千里的能力,讓黑狗嘗試追逐敏捷的狡兔,來考驗它搏噬的能力。如今臣志在為國家效犬馬一樣微薄的功勞,暗自忖度,卻始終沒有伯樂、韓國一樣的人的賞識,因此心情抑鬱而暗自悲傷。
  那些靠近棋局而踮起腳尖的人,和那些聽到音樂就私下跟著打拍子的人,其中有一些也是懂得欣賞音樂和弈棋的。昔日的毛遂只是趙國地位低賤的奴僕,尚且借著錐囊的比喻來使平原君領悟,從而建立功勞,何況是在人才濟濟的魏國,又怎麼能沒有慷慨赴國難的臣子呢!自我炫耀才能、自己給自己做媒,是士子和女子醜陋的行為;求合於時俗來取進,是道家明顯忌諱的。然而臣之所以敢於把自己的所聞所思陳述給陛下聽,實在是因為臣與國君是一體分形的骨肉之親, 氣血相連,憂患與共。希望能以塵霧一樣微渺的力量,來為山海補益,以螢火和蠟燭一樣微弱的光芒,來給日月增輝。因此斗膽冒著醜行來奉獻臣的忠義,知道一定會受到朝中大臣的哂笑。聖明的君主不會因為對某人有成見而對他所說的話概不聽取,懇請陛下稍微聽一聽臣的意見,臣就覺得十分有幸了。
【賞析】+網站連結[度自試表--百度百科]、[昭明文選/卷37--維基文庫]

與朝歌令吳質書---魏文帝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五月十八日,丕白。季重無恙!塗路雖局,官守有限[1],願言之懷,良不可任。足下所治僻左[2],書問致簡,益用增勞。每念昔日南皮之遊[3],誠不可 忘。既妙思六經,逍遙百氏,彈碁閒設,終以六博[4],高談娛心,哀箏順耳。馳騁(ㄔˊ持 ㄔㄥˇ逞)北場[5],旅食南館,浮甘瓜於清泉,沈朱李於寒水。白日既匿(ㄋㄧˋ)[6],繼以朗月,同乘並載,以遊後園。輿輪徐動,參從無聲,清風夜 起,悲笳微吟,樂往哀來,愴(ㄔㄨㄤˋ創)然傷懷,余顧而言,斯樂難常,足下之徒,咸以為然。今果分別,各在一方。元瑜長逝[7],化為異物,每一念至, 何時可言?方今蕤(ㄖㄨㄟˊ)賓紀時,景風扇物[8],天氣和暖,眾果具繁。時駕而游,北遵河曲,從者鳴笳以啟路,文學託乘於後車,節同時異,物是人非,我勞如何!今遣騎到鄴,故使枉道相過。行矣自愛,丕白。  
【注釋】
  • [1]塗路雖局:路途雖近。局:距離近。官守:官位職守。
  • [2]僻左:人用右手為常,用左手為僻,故稱偏僻之地為僻左。
  • [3]南皮:《漢書》:勃海郡有南皮縣。南皮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,滄州市南部,南運河畔,東南與山東省相鄰。
  • [4]六博:六博棋是古代棋戲的一種,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都非常盛行。
  • [5]馳騁:騎馬奔馳。
  • [6]匿:同「暱」。親近。
  • [7]元瑜:阮瑀的字。
  • [8]蕤賓:《禮記》曰:仲夏之月,律中蕤賓。《易通卦驗》曰:夏至則景風至。
【註】這是一篇曹丕的文章,收錄在《文選》卷四十二,又略見於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粲傳》注引《魏略》。作者在書中追述南皮之游的種種賞心樂事,又有感於眼前的情景,深為「物是人非」、「斯樂難常」而慨嘆。此書寫得典麗溫婉,文采斐然,被公認是魏晉抒情散文的名作。不但如此,文中「南皮」一詞也如同「西園」一樣,常見諸後世文人的筆端,成為形容鄴下文士宴飲游樂或詩賦酬酢的一個典實。
【作者】
  曹丕魏國皇帝。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學家。廟號世祖(魏世祖),謚號文皇帝(魏文帝)。字子桓。沛國譙縣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曹操次子。性格善謀多詐,又善騎射、好擊劍。建安二十二年,曹丕運用各種計謀,在司馬懿、吳質等大臣幫助下,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,被立為王世子。延康元年(220)十月,逼迫漢獻帝禪位,改國號大魏,自立為大魏皇帝。曹丕愛好文學,並有相當高的成就。寫下《燕歌行》等中國較早的優秀七言詩。其中《燕歌行》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備的七言詩,被王夫之稱為「古今無兩」。所著《典論·論文》,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。曹丕作品》《曹丕詩選

【譯文】暫缺。

【賞析】+網站連結[與朝歌令吳質書--百度百科]  [讀《文選》曹丕《與朝歌令吳質書》

與吳質書---魏文帝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二月三日,丕白[1]:歲月易得,別來行復四年[2]。三年不見,東山猶嘆其遠[3];況乃過之,思何可支!雖書疏往返,未足解其勞結[4]。
  昔年疾疫,親故多離其災[5]。徐陳應劉[6],一時俱逝,痛可言邪!昔日遊處,行則連輿,止則接席,何曾須臾相失[7]。每至觴酌流行[8],絲竹並奏, 酒酣耳熱,仰而賦詩。當此之時,忽然不自知樂也。謂百年己分(ㄈㄣˋ奮)[9],可長共相保;何圖數年之間,零落略盡,言之傷心!頃撰其遺文,都為一集。 觀其姓名,已為鬼錄。追思昔遊,猶在心目。而此諸子,化為糞壤,可復道哉! 

【注釋】
  • [1]白:說。
  • [2]行:將。復:又。
  • [3]「《東山》……」句:《詩經·豳風·東山》:「自我不見,於今三年。」寫士兵的思鄉之情。遠,指時間久遠。
  • [4]勞結:因憂思而生的郁結。
  • [5]昔年疾疫:指建安二十二年發生的疾疫。離:通「罹」,遭遇。
  • [6]徐、陳、應、劉:徐幹、陳琳、應瑒、劉楨。
  • [7]連輿:車與車相連。輿,車。接席:座位相挨。須臾:一會兒。相失:相離。
  • [8]觴酌流行:傳杯接盞,飲酒不停。觴,酒杯。酌,斟酒,代指酒。
  • [9]謂百年己分:以為長命百年是自己的當然之事。分:本應有的。
【原文】
  觀 古今文人,類不護細行[10],鮮能以名節自立。而偉長獨懷文抱質[11]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[12],可謂彬彬君子者矣[13]。著中論二十餘篇 [14],成一家之言,辭義典雅,足傳於後,此子為不朽矣。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[15],其才學足以著書,美志不遂,良可痛惜!間(ㄐㄧㄢˋ見)者歷覽 諸子之文[16],對之抆(ㄨㄣˋ問)淚[17];既痛逝者,行自念也。孔璋章表殊健[18],微為繁富。公幹有逸氣[19],但未遒耳[20];其五言 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元瑜書記翩翩[21],致足樂也。仲宣獨自善於辭賦[22],惜其體弱,不足起其文[23];至於所善,古人無以遠過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0]類:大多。護:注意。細行:小節,細小行為。
  • [11]偉長:徐幹的字。懷文抱質:文質兼備。文:文采。
  • [12]箕山之志:鄙棄利祿的高尚之志。箕山:相傳為堯時許由、巢父隱居之地,後常用以代指隱逸的人或地方。
  • [13]彬彬:文質兼備貌。
  • [14]《中論》:分為上下卷,部分散佚。是一部哲理性學術著作。
  • [15]德璉:應瑒的字。斐然:有文采貌。述:闡發前人著作。作:創作。
  • [16]間者:近來。
  • [17]抆:擦拭。
  • [18]孔璋:陳琳的字。章表:奏章、奏表,均為臣下上給皇帝的奏書。
  • [19]公幹:劉楨的字。逸氣:超邁流俗的氣質。
  • [20]遒:剛勁有力。
  • [21]元瑜:阮瑀的字。書記:指軍國書檄等官方文字。翩翩:形容詞采飛揚。
  • [22]仲宣:王粲的字。
  • [23]惜其體弱,不足起其文:可惜風格纖弱,不能夠振作起文章氣勢。
【原文】
  昔伯牙絕弦於鍾期[24],仲尼覆醢(ㄏㄞˇ海)於子路[25],痛知音之難遇,傷門人之莫逮[26]。諸子但為未及古人,自一時之雋(ㄐㄩㄣˋ俊)也。今之存者,已不逮矣。後生可畏,來者難誣,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。
  年行已長大,所懷萬端,時有所慮,至通夜不瞑。志意何時,復類昔日?已成老翁,但未白頭耳。光武有言:「年三十餘,在兵中十歲,所更非一。」[27]吾德不 及之,年與之齊矣。以犬羊之質,服虎豹之文[28];無眾星之明,假日月之光;動見瞻觀,何時易乎[29]?恐永不復得為昔日游也。少壯真當努力,年一過 往,何可攀援[30]?古人思秉燭夜遊,良有以也。
  頃何以自娛[31]?頗復有所述造不(ㄈㄡˇ否)?東望於邑(ㄨ烏 ㄧㄝˋ業)[32],裁書敘心。丕白。

【注釋】
  • [24]「昔伯牙……」句:春秋時俞伯牙善彈琴,唯鐘子期為知音。子期死,伯牙毀琴,不再彈。事見《呂氏春秋·本味》。鐘期,即鐘子期。
  • [25]「仲尼……」句: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衛國被殺並被剁成肉醬後,孔子便不再吃肉醬一類的食物。事見《禮記·檀弓上》。覆,倒。醢:肉醬。
  • [26]莫逮:沒有人能趕上。
  • [27]光武: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廟號。「年三十……」三句:李善注以為語出《東觀漢記》載劉秀《賜隗囂書》。所更非一,所經歷的事不只一件。
  • [28]「以犬羊……」二句:謙稱自己並無特出德能,登上太子之位。
  • [29]易:改變。
  • [30]攀援:挽留。
  • [31]頃:最近。
  • [32]於邑:同「嗚咽」,低聲哭泣。
【注】典略曰:初,徐幹、劉楨、應瑒、阮瑀、陳琳、王粲等與質並見友於太子。二十二年,魏大疫,諸人多死,故太子與質書。
【作者】
  
曹丕魏國皇帝。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學家。廟號世祖(魏世祖),謚號文皇帝(魏文帝)。字子桓。沛國譙縣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曹操次子。性格善謀多詐,又善騎射、好擊劍。建安二十二年,曹丕運用各種計謀,在司馬懿、吳質等大臣幫助下,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,被立為王世子。延康元年(220)十月,逼迫漢獻帝禪位,改國號大魏,自立為大魏皇帝。曹丕愛好文學,並有相當高的成就。寫下《燕歌行》等中國較早的優秀七言詩。其中《燕歌行》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備的七言詩,被王夫之稱為「古今無兩」。所著《典論·論文》,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。曹丕作品曹丕詩選
【譯文】
  
二月三日,曹丕陳說。時間過得很快,我們分別又將四年。三年不見,《東山》詩裡的士兵尚且感嘆離別時間太長,何況我們分別都已經超過三年,思念之情怎麼能夠忍受呢!雖然書信來往,不足以解除鬱結在心頭的深切懷念之情。
  前一年流行疾疫,親戚朋友多數遭受不幸,徐幹陳琳應瑒劉楨, 很快相繼都去世,我內心的悲痛實不能以言語表達啊!過去在一起交往相處,外出時車子連著車子,休息時座位相連,何曾片刻互相分離!每當我們互相傳杯飲酒的 時候,弦樂管樂一齊伴奏,酒喝得痛快,滿面紅光,仰頭吟誦自己剛作出的詩。當時沉醉在歡樂裡,恍惚間未覺得這是難得的歡樂。我以為能夠百年長壽是每個人的福份,大家能長久地相互在一起,怎想到幾年之間,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,說到這裡令人非常痛心。近來編定他們的遺著,合起來成為一本集子,看他們的姓名,已經在陰間死者的名冊上了。追想過去交往相處的日子,還歷歷在目,而這些好友,都已死去化為糞土,怎麼忍心再說呢?
  縱觀古今文人,大多都不拘小節,很少能在名譽和節操上立身的。我們這些朋友之中只有徐幹既有文才,又有好的品德,寧靜淡泊,少嗜欲,有不貪圖權位隱退之心,可以說是文雅而又樸實的君子。他著有《中論》二十多篇,自成一家的論著,文辭典雅,足以流傳後世,他的精神、成就將永遠存在。應瑒文采出眾常有著述之意,他的才能學識足以著書,但他美好的願望沒有實現,實在痛惜。近來遍閱他們的文章,看後不禁拭淚,既痛念逝去的好友,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。陳琳的章表文筆很雄健有力,但稍微有些冗長。劉楨的文風灑脫奔放,只是還不夠有力罷了,他的五言詩很完美,在同代人中最妙。阮瑀的書札文詞美麗,讀來使人感到十分快樂。王粲只擅長辭賦,可惜風格纖弱,不能夠振作起文章氣勢,至於他的長處,可以比得上古人。過去伯牙在鍾子期死後破琴絕弦,終身不再鼓琴,痛惜知音難遇;孔子聽說子路被衛人殺害,剁成肉醬,命人將家裡的肉醬倒掉,悲傷弟子當中沒有能比得上子路的。這些朋友雖是有些還不及古人,也算是一代優秀人才,現在活著的人,已沒有人能比得上的了。將來一定會有優秀人才出現,後輩之人是不能輕視的,但是恐怕我與您不能見得到了。
  年齡已經增大,心中所想的千頭萬緒,時常有所思慮,以至整夜不眠,志向和意趣什麼時候能再像過去那樣高遠呢?今日我已經算是老翁一個,只不過頭髮未白罷了。東漢光武帝說:「三十多歲,在軍隊中十年,歷經了多少事啊!」我的才能趕不上他,但是年齡和他一樣大了,憑低下的才能卻處在很高的地位,德才不足,只是憑借父親曹操之力而有高位,一舉一動都有人注意,什麼時候才能改變這種情況呢?恐怕永遠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遊玩了。年輕人的確應當努力,年歲一旦老去,時光不再,古人想拿著蠟燭在夜裡遊玩,確實很有道理啊!
  近來您用什麼自我娛樂?還有什麼新的著作嗎?向東望去非常悲傷,寫信來敘述內心情感。曹丕陳說。

【賞析】+網站連結
[與吳質書-百度百科]、[曹丕〈與吳質書〉賞析、語譯]、[國文- 第四十一課與吳質書]  

登樓賦---王粲 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
【原文】
登茲樓以四望兮,聊暇日以銷憂。覽斯宇之所處兮,實顯敞而寡仇。
挾清漳之通浦兮,倚曲沮(ㄐㄩ居)之長洲[1]。背墳衍之廣陸兮,臨皋隰(ㄍㄠ高 ㄒㄧˊ息)之沃流[2]。
北彌陶牧,西接昭邱,華實蔽野,黍稷盈疇。雖信美而非吾土兮,曾何足以少留?

遭紛濁而遷逝兮,漫踰紀以迄今,情眷眷而懷歸兮,孰憂思之可任?
憑軒檻以遙望兮,向北風而開襟。平原遠而極目兮,蔽荊山之高岑(ㄘㄣˊ涔)
路逶迤(ㄨㄟ威 ㄧˊ儀)而修迥兮,川既漾而濟深[3]。悲舊鄉之壅隔兮,涕橫墜而弗禁。
昔尼父之在陳兮,有歸與之嘆音。鍾儀幽而楚奏兮,莊舄(ㄒㄧˋ夕)顯而越吟。
人情同於懷土兮,豈窮達而異心?唯日月之逾邁兮,俟河清其未極。
冀王道之一平兮,假高衢而騁力。懼匏瓜之徒懸兮,畏井渫(ㄒㄧㄝˋ謝)之莫食。

步棲遲以徙倚兮,白日忽其將匿。風蕭瑟而並興兮,天慘慘而無色。
獸狂顧以求群兮,鳥相鳴而舉翼。原野闃(ㄑㄩˋ去)其無人兮,征夫行而未息。
心悽愴以感發兮,意忉怛(ㄉㄠ刀 ㄉㄚˊ答)而憯惻(ㄘㄢˇ慘 ㄘㄜˋ側)[4]。循階除而下降兮,氣交憤於胸臆。夜參半而不寐兮,悵盤桓(ㄏㄨㄢˊ環)以反側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沮:即沮水。源出於湖北省房縣西南荊山的河川。東南流至當陽與漳水匯合,南流至江陵縣注入長江。
  • [2]墳衍:指水邊和低下平坦的土地。皋隰:水岸低溼土地。
  • [3]逶迤:彎曲回旋的樣子。
  • [4]忉怛:憂傷,悲痛。憯惻:悲傷哀痛。
【註】王粲一生反映動亂時代文學家的蒼涼遭遇。王粲之賦作約計二十篇,緻密而精美,後世最為傳誦的即是〈登樓賦〉,它是抒情寫志最深刻感人的名篇。謝靈運謂其「遭亂流寓,自傷情多。」〈登樓賦〉一文極盡駢體巧麗,王粲傳世之賦篇以此文為代表,蓋有由矣。

【作者】
  王粲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,三國曹魏名臣,也是著名文學家。其祖為漢朝三公。
王粲為"七子之冠冕",文學成就最高。王粲強記默識,善算術行文;著詩、賦、論、議垂六十篇,有《王侍中集》。他以詩賦見長,《初征》《登樓賦》《槐賦》《七哀詩》等是其作品的精華,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。著名的文學典籍《昭明文選》中也有王粲的作品。建安二十二年卒,享年四十一歲。《王粲全集

【譯文】
登上這座城樓向四方眺望(寫此樓之雄偉),姑且利用閒暇來消除長期積累的愁憂(暗寄客旅之無奈)。看這城樓所處的地位寬闊,實在明亮寬敞而且少有堪匹配的對手(泛說此樓之壯觀)。旁邊連接著清澈的漳水的廣大水濱,側邊靠近彎曲的沮水的狹長沙洲(敘左右之美景)。後頭據著高大而寬廣的陸地,前方面臨低溼而肥沃的流域(寫前後之大觀)。北邊直通陶朱公墳地的郊外,西邊和楚昭王的墓地相接(西北有古蹟名勝;景由心生,方位不必正確,自可想像其美。※方位當在城東)。滿山遍野盡是鮮花、果實,田裡長滿了黍稷稻粱(風物富庶)。這兒景致實在優美但不是我的故鄉,有什麼值得我駐足留連的呢(點出鄉土歸思的主旨:非吾故土,雖美不足留)!

  遭逢亂世(從十七歲,獻帝初平四年起)而流離他鄉,到現在已超過十二年的漫長歲月了。滿腔的思慕、懷念只盼望著返鄉,有誰能承受得了這思鄉的愁緒呢(在時勢的混亂裡、在時光的流逝中,遷逝他鄉逾紀(12年),綿長久遠的思鄉愁緒難以承受)?靠著欄干的木板遠望(照應斯樓之顯敞),迎著北風打開衣襟(啟後面節候之慘象)。遼遠的平原用盡目力去看(明言故土縹緲),卻被遠處高而小的荊山山峰遮住視線(泛指故鄉之壅隔)。道路彎曲綿長又遙遠(極言陸路之盤旋悠長),河川既長且深(強調水路之長遠渡深)。悲痛故鄉的遠隔,禁不住淚水縱橫(總言流離之悲苦)。從前孔子在陳國時經歷艱險,曾有「回去吧!回去吧!」的感嘆。鍾儀(鄭人獻給晉國之楚囚)被晉人囚禁於軍府,晉景公請他彈琴,仍不忘演奏楚國的音樂,越國人莊舄在楚國做大官,卻常懷念故土,吟唱越國的歌謠。懷念故土是人之常情啊,那裡會因為困厄不得志或顯達得意而改變呢!

  想到時光快速地飛逝,等待太平治世大概不會那麼快到來。希望王道平治天下(朝政安定),得以藉高位來施展長才。擔心自己像匏瓜般徒然地懸掛在架上(怕尸位如懸匏,有才而不被用),又害怕自己像已淘洗乾淨的水井卻不被人汲用(憂修正了己身,而仍不被重用。含蓄點出政治黑暗扼殺了文人的出路,並重抒自我的從政理想與治理長才)。在城樓上緩步游息(休閒憩息)徘徊,不知不覺太陽忽然就要下山隱匿了(大地陰沉)。寒風蕭瑟地同時從四面吹來(人間倍覺淒冷),天色變得慘淡昏暗(穹蒼灰濛濛)。野獸倉惶四顧尋找同伴,鳥兒爭相鳴叫、振翅相應。原野一片靜寂不見人跡,只有遠行的人還在匆匆地趕路。心頭因悽涼悲痛而百感交集,情意悲傷憂苦而哀痛抑鬱(徬徨景色,心腸悽惻異常)。沿著樓梯慢慢走下樓(返回住處),悶氣交錯鬱積在胸中。到更深夜半時仍然無法睡去,心情惆悵思緒起伏不定,在床上翻轉不停,無法成眠(下樓賦歸,輾轉難寐)。

--【賞析】+網站連結[王粲〈登樓賦〉析譯]、[登樓賦]、[王粲登樓賦@ 水城晴風]  

為劉荊州諫袁譚書---王粲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天降災害,禍難殷流,初交殊族,卒成同盟,使王室震 蕩,彝倫攸斁(ㄧˊ儀 ㄌㄨㄣˊ侖 ㄧㄡ憂 ㄉㄨˋ度)[1]。是以智達之士,莫不痛心入骨,傷時人不能相忍也。然孤與太公,志同願等[2],雖楚魏絕邈,山河迥(ㄐㄩㄥˇ窘)遠[3],戮力乃心, 共獎王室[4],使非族不干吾盟,異類不絕吾好,此孤與太公無貳之所致也。功績未卒,太公殂隕(ㄘㄨˊ除 ㄩㄣˇ允),賢胤(ㄧㄣˋ印)承統,以繼洪業。宣奕世之德,履丕顯之祚[5],摧嚴敵於鄴都,揚休烈於朔土,顧定疆宇,虎視河外,凡我同盟,莫不景附。何 悟青蠅飛於竿旌(ㄐㄧㄥ京),無忌游於二壘[6],使股肱分成二體,胸膂(ㄌㄩˇ旅)絕為異身[7]。初聞此問,尚謂不然,定聞信來,乃知閼(ㄜˋ)伯、 實沈之忿已成,棄親即讎(ㄔㄡˊ仇)之計已決[8],旃(ㄓㄢ沾)(ㄆㄟˋ配)交於中原[9],暴屍累於城下。聞之哽咽,若存若亡。昔三王、五伯(ㄅㄚ ˋ霸),下及戰國,君臣相弒,父子相殺,兄弟相殘,親戚相滅,蓋時有之。然或欲以成王業[10],或欲以定霸功[11],皆所謂逆取順守,而徼(ㄧㄠ邀) 富強於一世也[12]。
  未有棄親即異,兀其根本,而能全於長世者也。 
【注釋】
  • [1]彝倫攸斁:倫常敗壞。彝:常也。倫:理也。攸:所也。斁:敗也。
  • [2]太公:尊稱之語,指袁紹。
  • [3]「楚魏……」:楚,荊州也。魏,冀州也。迥遠:遙遠。
  • [4]獎:杜預曰:「獎,助也。」
  • [5]奕世:累代。奕:重也。丕顯:指明顯。
  • [6]無忌:《史記》:「費無忌得寵於楚平王,為太子建少傅,無寵於太子,日夜讒太子於王,欲誅太子。太子亡奔宋。」李賢注:「竿旌、二壘者,謂譚(袁譚)尚(袁尚)也。」
  • [7]膂:脊椎骨。
  • [8]閼伯、實沈:閼伯:人名。生卒年不詳。為高辛氏長子。因與弟實沈不合,遷徙至商丘。見左傳.昭公元年。
  • [9]旃斾:泛指旗子﹑旌旗,在此處指軍隊。斾:古同「旆」。
  • [10]以成王業:如周公誅管、蔡之類。
  • [11]以定霸功:如齊桓公殺子糾也。
  • [12]逆取順守:古代從正統觀念出發,認為湯武以諸侯身分用武力奪取帝位,不合君臣之道,故叫「逆取」。即位後,偃武修文,法先聖,行仁義,合乎正道,故叫「順守」徼:招致。
【原文】
  昔齊襄公報九世之讎(ㄔㄡˊ仇)[13],士匄(ㄍㄞˋ丐)卒荀偃之事[14],是故春秋美其義,君子稱其信。
  夫伯游之恨於齊,未若太公之忿於曹也;宣子人臣承業,未若仁君之繼統也[15]。
  且君子違難不適讎國,交絕不出惡聲[16],況忘先人之讎,棄親戚之好,而為萬世之戒,遺同盟之恥哉!蠻夷戎狄,將有誚(ㄑㄧㄠˋ竅)讓之言,況我族類而不痛心邪[17]!
【注釋】
  • [13]《史記》曰:「紀侯譖齊哀公於周,周夷王烹哀公。其弟靜立,是為胡公。弟獻公立,子武公立,子厲公立,子文公立,子成公立,子莊公立,子釐公立,子襄公八年,紀遷去其邑,是為九代也。」
  • [14]士匄卒荀偃之事:荀偃,晉大夫也。《左傳》曰:「荀偃將中軍,士匄佐之,伐齊。濟河,病目出,及卒,而視不可唅。欒盈曰:『其為未卒事於齊故也?』士匄撫之曰:『主苟終,所不嗣事於齊有如河!』乃瞑受含。」匄:亦作「匃」。同「丐」。卒:完成。
  • [15]伯游:荀偃字也。宣子:即士匄也。
  • [16]左傳曰,公山不狃曰:「君子違難不適讎國。」杜預曰:「違,奔亡也。」史記樂毅遺燕惠王書曰:「臣聞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。」 
  • [17]誚讓:譴責。
【原文】
  夫欲立竹帛(ㄅㄛˊ伯)於當時,全宗祀於一世,豈宜 同生分謗,爭校得失乎?若冀州有不弟之慠(ㄠˋ傲)[18],無慙(ㄘㄢˊ慚)順之節,仁君當降志辱身,以濟事為務。事定之後,使天下平其曲直,不亦為高 義邪?今仁君見憎於夫人,未若鄭莊之於姜氏;昆弟之嫌,未若重華之於象敖。然莊公卒崇大隧之樂,象敖終受有鼻之封。願捐棄百痾(ㄜē),追攝舊義,復為母 子昆弟如初[19]。今整勒士馬,瞻望鵠立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8]冀州有不弟之慠:冀州:指袁譚弟袁尚。不弟:不悌。對兄長或長輩不恭順。慠:古同「傲」。
  • [19-1]鄭武公娶於申,曰武姜,生莊公及叔段。莊公寤生,驚姜氏,遂惡之,愛叔段,欲立之,武公弗許。及莊公立,姜氏為請京,使居之。段繕甲 兵,將襲鄭,夫人將啟之。莊公遂寘姜氏于城潁,而誓之曰:「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。」旣而悔之。潁考叔曰:「君何患焉?若闕地及泉,隧而相見,其誰曰不 然!」從之。公入而賦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。」姜出而賦:「大隧之外,其樂也洩洩。」遂為母子如初。事見《左傳》。
  • [19-2]《史記》曰,舜名重華。父瞽叟盲而舜母死,瞽叟更娶妻,生象。瞽叟愛後妻子,常欲殺舜。舜踐帝位,封弟象為諸侯。孟子曰:「象至不仁,封諸有鼻。仁人之於其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,親愛之而已矣。」鼻國在永州營道縣北,今猶謂之鼻亭。
【註】這篇文章是王粲幫劉表勸和袁譚和袁尚兩兄弟所寫的信之一,另一篇為《為劉荊州與袁尚書》。 

【作者】
  王粲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,三國曹魏名臣,也是著名文學家。其祖為漢朝三公。
王粲為"七子之冠冕",文學成就最高。王粲強記默識,善算術行文;著詩、賦、論、議垂六十篇,有《王侍中集》。他以詩賦見長,《初征》《登樓賦》《槐賦》《七哀詩》等是其作品的精華,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。著名的文學典籍《昭明文選》中也有王粲的作品。建安二十二年卒,享年四十一歲。《王粲全集
 
譯文】暫缺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  [王粲--中文百科在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