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畫網巾先生傳--戴名世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順治二年,大兵既定江東南,明唐王自立於福州。其泉國公鄭芝龍,陰受督師洪承疇旨,棄關撤守備,七閩(福建)皆沒。而新令薙(ㄊㄧˋ替)髮[1]更衣冠,不從者死。於是士民以違令死者不可勝數,而畫網巾先生事尤奇。

  先生者,其姓名爵里,皆不可得而知也。攜僕二人,皆仍明衣冠,匿跡於邵武(福建省縣名)光澤山寺中;事頗聞於外。而光澤守將吳鎮,使人掩捕之。逮送邵武守將池鳳陽。鳳陽命去其網巾[2],留於軍中,戒部卒謹守之。先生既失網巾,盥櫛(ㄍㄨㄢˋ灌 ㄐㄧㄝˊ節;梳洗整容)畢,謂二僕曰:「衣冠者,歷代各有定制;至網巾,則我太祖高皇帝(明太祖朱元璋)創為之也。今吾遭國破,即死,豈可忘祖制乎?汝曹取筆墨來,為我畫網巾額上!」於是二僕為先生畫網巾。畫已,乃加冠;二僕亦互相畫也;日以為常。軍中皆譁笑之。而先生無姓名,人皆呼之曰「畫網巾」云。

  當是時,江西、福建間有四營之役。四營者,曰張自盛,曰洪國玉,曰曹大鎬(ㄏㄠˋ浩),曰李安民。先是自盛隸明建武侯王得仁為裨(ㄆㄧˊ皮)(副將)。得仁既敗死,自盛亡入山,與洪國玉等,收召散卒及群盜,號曰恢復,眾且逾萬人。而明之遺臣,如督師兵部右侍揭重熙、詹事府正詹事[3]傅鼎銓等,皆依之。歲庚寅夏,四營兵潰於邵武之禾坪,池鳳陽詭稱先生為陣俘,獻之提督楊名高。名高視其所畫網巾,班班(明顯的樣子)然額上,笑而置之。名高軍至泰寧,從檻車中出先生,謂之曰:「若及今降我,猶可以免死。」先生曰:「吾舊識王之綱,當就彼決(處決)之。」王之綱者,福建總兵,破四營有功者也。名高喜,使往之綱所。之綱曰:「吾固不識若(你)也。」先生曰:「吾亦不識若也。今特就若死耳。」之綱窮詰其姓名,先生曰:「吾忠未能報國,留姓名則辱國;智未能保家,留姓名則辱家;危不即致身,留姓名則辱身。軍中呼我為畫網巾,即以此為吾姓名可矣!」之綱曰:「天下事已大定。吾本明朝總兵,徒以識時變,知天命,至今日不失富貴。若一匹夫,倔強死,何益?且夫改制異服,自前世已然。」因指其髮而詬之曰:「此種種(指頭髮)者而不肯去,何也?」先生曰:「吾於網巾且不忍去,況髮耶?」之綱怒,命卒先斬其二僕。群卒前捽(ㄗㄨˊ足;抓)之,二僕瞋目叱曰:「吾兩人豈惜死者?顧死亦有禮,當一辭吾主人而死。」於是向先生拜且辭曰:「奴等得事埽(同「掃」)除泉下矣!」乃欣然受刃。之綱復謂先生曰:「若豈有所負(辜負)耶?義死雖亦佳,何執之堅也?」先生曰:「吾何負?負吾君耳。一籌莫效,而束手就擒,與婢妾何異?又以此易節烈名。吾笑夫古今之循例而赴義者,故恥不自述也。」出袖中詩一卷,擲於地,復出白金一封,授行刑者,曰:「此樵川范生所贈也。今與汝。」遂被戮於泰寧之杉津。泰寧諸生謝韓,葬其骸於郭外(城牆外)杉窩,題曰:「畫網巾先生之墓。」而歲時上塚致祭不輟。

  當四營之既潰也,楊名高、王之綱復追破之,死逃略盡;而敗將有願降者,率兵受招撫於邵武。行至朱口,一卒獨不肯前,伸頸謂其伍曰:「殺我!殺我!」其伍怪之,且問故,曰:「吾熟思之,累日夜矣。終不能俯仰事降將。寧死汝手!」其伍難(感到為難)之。乃奮袂裂眥,抽刃相擬(相向),曰:「不殺我者,今當殺汝!」其伍乃揮淚斬之,埋其骨而去。揭重熙、傅鼎銓先後被獲,不屈死。張自盛、曹大鎬等,後就縛於瀘溪(在今湖南)山中。

  贊曰:自古守節之士,不肯以姓字落人間者,始於明永樂(明成祖)之世。當是時,一夫守義,而禍及九族(指方孝孺遭滅十族之事件),故多匿跡而死,以全其宗黨。迨崇禎(明思宗)甲申而後[4],其令未有如是之酷也;而以余所聞,或死或遁,不以姓名里居示人者,頗多有,使弔古之士,莫能詳焉,豈不可惜也夫!如畫網巾先生事甚奇;聞當時有馬耀圖者,見而識之,曰:「是為馮生舜也。」至其他生平,則又不能言焉。余疑其出於附會,故不著於篇。

【譯文】暫缺。

【注釋】
[1]薙髮:剃掉頭髮,改留辮子。
[2]網巾:以絲結成用來包裹頭髮的網狀頭巾。
[3]詹事:職官名。漢代皇后太子宮皆置詹事,後專為太子屬官。掌管東宮內外庶務,歷代相沿。
[4]崇禎甲申:崇禎十七年(1644)。明朝滅亡此年。

【作者】戴名世[1](1653年-1713年),字田有,一字褐夫,號藥身,又號懮庵。安徽桐城人,人稱南山先生,又稱「潛虛先生」。為「桐城派」的奠基人之一,知名文學家。康熙四十八年榜眼,因文字獄「南山案」被斬。

【賞析】[畫網巾先生傳/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 ]、[畫網巾先生傳/清代散文名篇鑑賞]

圓圓傳--陸次雲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圓圓,陳姓,玉峰歌妓也。聲甲天下之聲,色甲天下之色。崇禎癸未歲,總兵吳三桂慕其名,齎千金往聘之,已先為田畹所得。時圓圓以不得事吳,怏怏也。而吳更甚。田畹者,懷宗妃之父也,年耄矣。圓圓度流水高山之曲以歌之,畹每擊節,不知其悼知音之希也。

  甲申春,流賊大熾,懷宗宵旰憂之,廢寢食。妃謀所以解帝憂者於父。畹進圓圓,圓圓掃眉而入,冀邀一顧,帝穆然也。旋命之歸畹第,時闖師將迫畿輔矣。帝急召三桂對平臺,錫蟒玉,賜上方,託重寄,命守山海關。三桂亦慷慨受命,以忠貞自許也。而寇深矣,長安富貴家胥(ㄒㄩ須;都)皇皇(徬徨不安)。畹憂甚,語圓圓,圓圓曰:「當世亂,而公無所依,禍必至。曷不締交於吳將軍,庶緩急有藉乎?」畹曰:「斯何時,吾欲與之繾綣(ㄑㄧㄢˇ淺 ㄑㄩㄢˇ犬),不暇也。」圓圓曰:「吳慕公家歌舞有時矣!公鑑於石尉[1],不借人看。設玉石焚時,能堅閉金谷(富庶)耶?盍(何不)以此請,當必來,無卻顧。」

  畹然之,遂躬迓(ㄧㄚˋ訝;迎接)吳觀家樂。吳欲之而故卻也,強而可,至則戎服臨筵,儼然有不可犯之色。畹陳列益盛,禮益恭。酒甫行,吳即欲去。畹屢易席,至邃室(密室),出群姬,調絲竹,皆殊秀。一淡妝者,統諸美而先眾音,情豔意嬌。三桂不覺其神移心蕩也,遽命解戎服,易輕裘,顧謂畹曰:「此非所謂圓圓耶?洵足傾人城矣!公寧勿畏而擁此耶?」畹不知所答,命圓圓行酒。圓圓至席,吳語曰:「卿樂甚?」圓圓小語曰:「紅拂[2]尚不樂越公[3],矧(ㄕㄣˇ審;況且)不逮越公者耶?」吳頷之。酣飲間,警報踵至,吳似不欲行者,而不得不行。畹前席曰:「設寇至,將奈何?」吳遽曰:「能以圓圓見贈,吾當保公家,先於保國也。」畹勉許之。吳即命圓圓拜辭畹,擇細馬馱之去。畹爽然,無如何也。

  帝促三桂出關。三桂父督理御營名驤者,恐帝聞其子載圓圓事,留府第,不令往。三桂去,而闖賊旋拔城矣,懷宗死社稷。

  李自成據宮掖。宮人死者半,逸者半。自成詢內監曰:「上苑三千,何無一國色耶?」內監曰:「先帝屏聲色,鮮佳麗,有一圓圓者,絕世所稀,田畹進帝,而帝卻之。今聞畹贈三桂,三桂留之其父吳驤第中矣。」是時驤方降闖,闖即向驤索圓圓,且籍其家,而命其作書以招子也。驤俱從命,進圓圓。自成驚且喜,遽命歌,奏吳歈(ㄩˊ魚;歌謠)。自成蹙額曰:「何貌甚佳而音殊不可耐也?」即命群姬唱西調,操阮箏琥珀,己拍掌以和之。繁音激楚,熱耳酸心。顧圓圓曰:「此樂何如?」圓圓曰:「此曲祇應天上有,非南鄙之人所能及也!」自成甚嬖(ㄅㄧˋ畢;寵愛)之。

  隨遣使,以銀四萬兩犒三桂軍。三桂得父書,欣然受命矣。而一偵者至,詢之曰:「吾家無恙耶?」曰:「為闖籍矣!」曰:「吾至,當自還也。」又一偵者至,曰:「吾父無恙耶?」曰:「為闖拘縶矣!」曰:「吾至,當即釋也。」又一偵者至,曰:「陳夫人無恙耶?」曰:「為闖得之矣!」三桂拔劍砍案曰:「果有是,吾從若耶?」因作書答父,略曰:「兒以父蔭,待罪戎行,以為李賊猖狂,不久即當撲滅。不意我國無人,望風而靡。側聞聖主晏駕,不勝眦裂。猶意吾父奮椎一擊,誓不俱生,否則刎頸以殉國難,何乃隱忍偷生,訓以非義?既無孝寬禦寇之才,復愧平原罵賊之勇,父既不能為忠臣,兒安能為孝子乎?兒與父決,不早圖賊,雖置父鼎俎旁,以誘三桂,不顧也!」隨效秦庭之泣,乞王師以剿巨寇,先敗之於一片石。自成怒,戮吳驤,併其家人三十餘口。欲殺圓圓,圓圓曰:「聞吳將軍捲甲來歸矣!徒以妾故,又復興兵。殺妾何足惜?恐其為王死敵,不利也!」

  自成欲挈圓圓去,圓圓曰:「妾既事大王矣!豈不欲從大王行?恐吳將軍以妾故而窮追不已也。王圖之,度能敵彼,妾即褰裳(提起衣裳)跨征騎。」自成乃凝思。圓圓曰:「妾為大王計,宜留妾緩敵,當說彼不追,以報王之恩遇也!」自成然之。於是棄圓圓,載輜重,狼狽西行。是時也,闖膽已落,一鼓可滅。

  三桂復京師,急覓圓圓。既得,相與抱持,喜泣交集。不待圓圓為闖致說,自以為法戒窮追,聽其縱逸,而不復問矣。旋受王封,建蘇臺,營郿塢於滇南。而時命圓圓歌。圓圓每歌大風之章以媚之。吳酒酣,恆拔劍起舞,作發揚蹈厲之容(意氣風發,精神奮勇的樣子)。圓圓即捧觴為壽,以為其神武不可一世也。吳益愛之,故專房之寵,數十年如一日。其蓄異志,作謙恭,陰結天下士,相傳曰多出於同夢(知己,指圓圓)之謀。而世之不知者,以三桂能學申胥,以復君父大仇,忠孝人也,曷知其乞師之故,蓋在此而不在彼哉!厥後尊榮南面,三十餘年,又復浪沸潢池(積水的池子),致勞撻伐;跋扈豔妻,同歸殲滅,何足以償不子不臣之罪也哉!

  陸次雲曰:「語雲:『無徵不信。』圓圓之說,有徵乎?曰:『有。』徵諸吳梅村祭酒偉業之詩矣。梅村效琵琶長恨體,作《圓圓曲》以刺三桂,曰:『衝冠一怒為紅顏。』蓋實錄也。三桂齎重幣,求去此詩,吳勿許。當其盛時,祭酒能顯斥其非,卻其賂遺而不顧。於甲寅之亂,似早有以見其微者。嗚呼!梅村非詩史之董狐也哉。」

【譯文】暫缺。

【注釋】
[1]石尉:即晉代豪富石崇。因崇曾任南蠻校尉,故稱。
[2]紅拂:唐杜光庭傳奇小說虯髯客傳中的人物。為隋代名妓,姓張,名出塵。本隋相楊素之侍妓,後遇李靖,識為英雄,遂與李靖同赴太原。
[3]越公:隋朝楊素

【註】張山來曰:吳三桂未叛時,予讀祭酒《圓圓曲》,不解所謂。甲寅後,友人因為予言其故,深服先生先見之明。今讀此傳,益知《圓圓曲》之妙也。

【作者】陸次雲,生卒年均不詳,約清聖祖康熙初前後在世。字云士,號北墅,浙江錢塘人。因曾官江陰知縣,江陰或稱澄江,有集名《澄江集》。本文選自《虞初新志/卷11

【賞析】[圓圓傳/維基文庫]、[紅顏禍水/天朝拾遺錄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