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

醉叟傳--袁宏道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醉叟者,不知何地人,亦不言其姓氏,以其常醉,呼曰醉叟。歲一遊荊澧(ㄌㄧˇ禮)[1]間,冠七梁冠[2],衣繡衣,高顴(ㄑㄩㄢˊ權)闊輔,修髯便(ㄆㄧㄢˊ駢)腹,望之如悍將軍。年可五十餘,無伴侶弟子。手提一黃竹籃,盡日酣沉,白晝如寐。百步之外,糟風送鼻。遍巷陌索酒,頃刻飲十餘家,醉態如初。不穀食,唯啖(ㄉㄢˋ淡)蜈蚣、蜘蛛、癩蝦蟆,及一切蟲蟻之類。市兒驚駭,爭握諸毒以供,每遊行時,隨而觀者,常百餘人。人有侮之者,漫作數語,多中其陰事,其人駭而反走。籃中嘗畜乾蜈蚣數十條。問之,則曰:「天寒酒可得,此物不可得也。」

  伯修[3]予告時,初聞以為傳言者過,召而飲之。童子覓毒蟲十餘種進,皆生啖之。諸小蟲浸漬杯中,如雞在醢(ㄏㄞˇ海)[4],與酒俱盡。蜈蚣長五六寸者,夾以柏葉,去其鉗,生置口中,赤爪獰獰,屈伸唇髭間,見者肌栗。叟方得意大嚼,如食熊白豚乳也。問諸味孰佳?叟曰:「蠍味大佳,惜南中不可得。蜈蚣次之,蜘蛛小者勝。獨蟻不可多食,多食則悶。」問食之有何益?曰:「無益,直戲耳。」叟與余往來漸熟,每來踞坐砌間,呼酒痛飲,或以客禮禮之,即不樂。信口浪談,事多怪誕。每數十語,必中一二語入微者。詰之,不答,再詰之,即佯以他辭對。

  一日,偕諸舅出遊,談及金、焦之勝,值叟,二舅言某年曾登金山。叟笑曰:「得非某參戎[5]置酒,某幕客相從乎?」二舅驚愕,詰其故,不答。後有人竊窺其籃,見有若告身[6]者,或云,僧為彼中萬戶[7],理亦有之。叟蹤跡怪異,居止無所,晚宿古廟或闤闠(ㄏㄨㄢˊ環 ㄏㄨㄟˋ會)[8]簷下。口中常提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」。凡行住坐眠,及對談之時,皆呼此二語。有詢其故者,叟終不對。往余赴部時,猶見之沙市,今不知在何所矣。 

  石公曰:「余於市肆間,每見異人,恨不得其蹤跡。」因歎山林巖壑,異人之所窟宅,見於市肆者十一耳。至於史冊所記,稗(ㄅㄞˋ拜)官[9]所書,又不過市肆之十一。其人既無自見之心,所與遊又皆屠沽市販遊僧乞食之輩,賢士大夫知而傳之者,幾何哉!往聞澧州有冠仙姑及一瓢道人,近日武漢之間,有數人行事亦怪,有一人類知道者。噫!豈所謂龍海而隱者哉!

【譯文】
  醉叟,不知是什麼地方的人,也不知他姓什麼叫什麼,因為他經常處於喝醉的狀態,就叫他醉叟。有一年他在荊澧一帶遊歷,戴著一品高帽,穿著錦繡衣服,高顴骨闊腮幫,鬍鬚修長,大腹便便,看去像一個勇武的將軍。年齡大約五十多歲,沒有妻子兒女。手中提著一個黃色的竹籃,整天醉醺醺的,白天好像沒有醒過。百步以外的地方,就酒氣沖鼻。他在街上到處討酒喝,一會兒就是幾十家,喝完後醉態跟沒喝前一樣。他不吃穀物,只吃蜈蚣、蜘蛛、癩蝦蟆和一切小蟲螞蟻之類的東西。市中小兒都很驚奇,爭著拿出各種毒蟲給他吃。他出行時,跟隨觀看的人常常有一百多人。有侮辱他的人,他只是輕輕說出幾句話,大多是那人的隱秘私事,那人驚駭轉身就走。他的竹籃中曾儲備烘乾的蜈蚣幾十條。詢問他,就說:「天冷的時候,酒能得到,這個東西可就不能得到囉。」

  袁宗道告假還鄉的時候,剛開始認為,那些傳言言過其實,叫來與他飲酒。僕人找來幾十條毒蟲給他,他都把它們活吃了。一些小蟲泡在酒杯中,就像罐子裡燉的雞,跟酒一起喝下去了。蜈蚣有五六寸長的,就用柏枝夾著,除去它的鉗夾,活著放進口中,紅色的爪子在嘴唇鬍鬚間扭來扭去,看的人都起了雞皮疙瘩。而醉叟正得意地大嚼,好像吃的是豬肉米飯。問他毒蟲的味道哪一種最好,醉叟說:「蠍子的味道最好,可惜南方中原都不能找到。蜈蚣的味道次之,小的蜘蛛的味道優美。只有螞蟻不能吃得太多,吃多了肚子就不舒服。」問他吃毒蟲有什麼益處,回答說:「沒有益處,只是好玩而已。」後來跟我來往熟悉了,每次來就盤腿坐在台階上,呼酒痛飲,有時用客人的禮節禮待他,他就不高興。他隨口漫談,事情大多怪誕,每幾十件事情中,一定有一二件事是細致入微、深刻的。詢問他,他卻不回答了,再問,就假裝用其他的話來搪塞。

  有一天,和幾個舅舅到外面遊玩,正說到金山和焦山的勝景時,遇到那個醉叟。二舅說有一年他曾登上金山,醉叟笑著說:「不會是有某某參戎置酒請客,某某幕僚跟從你去吧?」二舅驚愕,詢問他怎麼知道,醉叟不再回答。後來有人暗中查看他的竹籃,看見好像有一個官職委任狀,有人說他曾經是萬戶(官名),應該沒錯。醉叟的行蹤飄忽,行為怪異,居無定所,晚上有時住在古廟,有時就住在市集內的屋簷下。口中常說的一句話是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」。凡是行住坐眠,和跟他談話的時候,都會說這句話。有人詢問為什麼老說這句話,醉叟始終不加以回答。往年我在戶部上任時,還在沙市看見過他,現在不知他在什麼地方了。

  石公說:「我在市集間常見到有異能的人,遺憾的是不知他們居止在何處。」曾感嘆這些異人大多居住在高山叢林中,能在市集中見到的只有十分之一罷了。至於史書上所記載的和一般野史小說中所敘述的,又只是在市集中出現的十分之一而已。他們既然沒有出名之心,所交往的又都是市井小民、遊僧、乞丐之類的人,地方上的賢士官吏所知道的就很少了。往年曾聽說澧州有冠仙姑及一瓢道人,近日在武漢間有幾個人行事看來也有些怪異,有個人好像就是個異人。唔,難道真是「神龍見首不見尾」!

【注釋】
  • [1]荊:今湖北一帶。 澧:河流名,在今湖南境內。
  • [2]七梁冠:有七道橫脊的帽子。梁,帽子上的橫脊。梁冠上的梁數是明朝時期的王公大臣區分品級的人的一種方法,公冠八梁,侯、伯七梁,都加籠巾貂蟬(貂原來掛貂尾,後以雉尾代替,蟬是金飾)。駙馬七梁不用雉尾。一品七梁,玉帶玉佩具。黃、綠、赤、紫織成雲鳳四色花錦綬,下結青絲網,玉綬環。
  • [3]伯修:袁宗道,宏道長兄。 予告:官吏獲准休假。
  • [4]醢:本來是用肉、魚等作成的肉醬,此指美味的漬液。
  • [5]參戎:明、清時武官參將,俗稱參戎。
  • [6]告身:委任官職的文憑。
  • [7]萬戶:元代官名,為世襲軍職,有上、中、下三等。
  • [8]闤闠:集市。
  • [9]稗官:野史小說。
【註】本文是袁宏道最優秀的傳記作品,文中將醉叟這個人物形象刻畫地生動鮮明,如在目前。醉叟行為怪誕,不像此世間人,倒像看穿了凡人世界,了悟了人生真諦的仙人。

【作者】
  袁宏道(1568年-1610年),字中郎,號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縣長安里人,知名文學家。與兄袁宗道、弟袁中道並有才名,人稱「三袁」,世以為宏道是三袁中,文學成就最傑出者。三袁發揚李卓吾「童心」思想,反對「後七子」等人之擬古、復古,主張文學重性靈、貴獨創,所作清新清俊、情趣盎然,世稱「公安派」或「公安體」。流傳至今的作品集有《瀟碧堂集二十卷》,《瀟碧堂續集十卷》,《瓶花齋集十卷》,《錦帆集四卷去吳七牘一卷》,《解脫集四卷》,《敝篋集二卷》,《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》,《梨雲館類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》,《袁中郎全集四十卷》,《袁中郎文鈔一卷》等等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醉叟傳--百度百科]

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

阿寄傳--田汝成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阿寄者,淳安徐氏僕也。徐氏昆弟別產而居,伯得一馬,仲得一牛,季寡婦得阿寄。阿寄年五十餘矣,寡婦泣曰:「馬則乘,牛則耕,踉蹌(ㄌㄧㄤˋ亮 ㄑㄧㄤˋ嗆)[1]老僕,迺(同乃)費吾藜羹!」阿寄嘆曰:「噫!主謂我力不若牛馬耶!」迺畫策營生,示可用狀,寡婦悉簪珥之屬,得金一十二兩,畀(ㄅㄧˋ必)[2]寄。寄則入山販漆,期(ㄐㄧ基)年而三其息。謂寡婦曰:「主無憂,富可立至矣。」

  又二十年,而致產數萬金,為寡婦嫁三女,婚兩郎,齎(ㄐㄧ基)[3]聘皆千金。又延師教兩郎,既皆輸粟為太學生,而寡婦阜然財雄一邑矣。頃之,阿寄病且死,謂寡婦曰:「老奴馬牛之報盡矣。」出枕中二楮(ㄔㄨˇ楚)[4],則家計巨細,悉均分之,曰:「此遺兩郎君,可世守也!」言訖而終。徐氏諸孫,或疑寄私蓄者,竊啟其篋(ㄑㄧㄝˋ妾),無寸絲粒粟之儲焉。一嫗一兒,僅敝縕(ㄩㄣˋ運)掩體而已,嗚呼!

  阿寄之事,予蓋聞之俞鳴和云。夫臣之於君也,有爵祿之榮;子之於父也,有骨肉之愛。然垂纓曳綬者,或不諱為盜臣,五都之豪;為父行賈,匿良獻楛(ㄎㄨˇ苦)[5],否(ㄆㄧˇ仳)且德色也。迺阿寄村鄙之民,衰邁之叟,相嫠(ㄌㄧˊ梨)人[6],撫髫(ㄊㄧㄠˊ條)種,而株守薄業,戶祚彫落,溝壑在念。非素聞詩禮之風,心激寵榮之慕也。迺肯畢心殫力,昌振鎡(ㄗ資)基[7],公爾忘私,斃而後已,是豈尋常所可及哉!鳴和又曰:「阿寄老矣,見徐氏之族,雖幼必拜,騎而遇諸途,必控勒將數百武[8],以為常。見主母不睇(ㄉㄧˋ弟)視,女使雖幼,非傳言,不離立也[9]。」若然,即縉紳讀書明理達義者,何以加此?移此心也,以奉其君親,雖謂大忠純孝可也。

【譯文】
  阿寄,是淳安徐氏家的僕人。徐氏的兄弟分家產然後分居。老大分得一匹馬,老二分得一頭牛,老三家的寡婦分得阿寄。阿寄年紀已經五十多歲了。寡婦哭著說:「馬可騎,牛可耕田,走路歪斜不穩的老僕,只會白吃飯啊!」阿寄嘆息著說:「唉!主母您難道以為我連牛馬都不如嗎?」於是阿寄策畫經營謀生的方法,表明他是可用之才。於是寡婦把全部金銀首飾拿出來,共換得十二兩金銀給阿寄。阿寄拿這些錢到山中購漆,然後到街市去賣,一年後得了三倍的利潤。向寡婦說:「主母不用憂愁,不久後就可致富了。」

  經過二十年,家產已達幾萬兩金銀。阿寄幫助主母,先後嫁了三個女兒,娶了兩個媳婦,嫁妝、聘禮都達數千兩金銀。又延請老師教導主母的兩個兒子,然後捐納銀錢,送主母的兒子入太學讀書;寡婦也成為當地的首富了。再過了不久,阿寄生重病臨死,向寡婦說:「
老奴做牛做馬來報答主母之恩,已到盡頭了。」然後從枕中拿出二張紙,是全家的粗細帳目,他將全部平均分為兩分,說:「這些留給兩位小主人,若守成就可以吃穿一世了。」說完後就過世了。徐家兒孫有人懷疑阿寄可能有藏私蓄,就偷偷開啟他留下的箱子,結果箱子中連半點米粒都沒有。他留下的老寡婦和一個兒子,僅是破衣蔽體罷了。唉,令人感嘆啊!

  阿寄的事,我是聽俞鳴和說的。對臣子而言,有君主給予爵祿的恩榮;對兒子而言,有父母的骨肉親愛。雖然如此,做為官吏的人還可能盗取國家財物,成為大富之家;而兒子幫父親做買賣,也可能把好的藏下來,拿粗劣的給父母,還沒給父母好臉色看。而阿寄只是一個鄙陋的村夫、衰邁的老人,為了忠心的照顧寡婦,撫養孤兒,他株守一片薄產,承繼破落的家業,徘徊在生死之間。他不曾學過詩禮,也沒有得到恩寵的禮遇,卻肯竭盡心力,振興家業,公而忘私,直到死而後已,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啊!俞鳴和又說:「阿寄雖然已是一個老人,若看見徐家的人,即使是小孩子,也一定下拜。若騎馬在半路上相遇,必定在百步外就勒住馬韁等待,平時都是這樣。對主母從來不敢直接注目而視,主人家的女兒雖小,若沒有跟他說明,也不會和她們平起平坐。」若果真如此,則即使是鄉里中知書達理之人,也比不過他的所作所為。而若是拿這種心來事奉君主、父母,就可以是盡忠盡孝了。

【注釋】
  • [1]踉蹌:走路歪斜不穩。
  • [2]畀:給與。
  • [3]齎:贈送。
  • [4]楮:紙的代稱。
  • [5]楛:粗劣不堅固。
  • [6]嫠:寡婦。
  • [7]鎡基:一種農具。相當於今天的鋤頭。
  • [8]控勒:勒住馬韁。武:半步,泛指腳步。
  • [9]離立:並立。
【註】《阿寄傳》是明朝傳奇小說,故事寫出阿寄捨己為人的獻身精神。《明史》、《浙江通志》、《嚴州府志》等均據以立傳。《鴻書》卷三八五倫部引《耳談》之「阿寄」,亦記此事。馮夢龍又據以演為《醒世恆言·徐老僕義憤成家》的正文本事。李漁《無聲戲》第十一回 《兒孫棄骸骨奴奴僕奔喪》亦點綴其事,無名氏《萬倍利》傳奇,亦寫此事。

【作者】
  田汝成(1503—1557),字叔禾,原為錢塘(今杭州)人,因與詩人蔣灼交厚,移家居餘杭方山。明嘉靖五年(1526)進士。博學工文,著述良多。所著《炎徼紀聞》、《龍憑記略》,詳細記敘西南邊境各兄弟民族的生活習俗。並著有《遼記》、《田叔禾集》、《武夷游詠》。罷官後,浪跡西湖,窮覽湖山,又諳曉先朝遺事。在此基礎上,撰成《西湖游覽志》24卷、《西湖游覽志餘》26卷。
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阿寄傳--焚書卷五--維基文庫]、[阿寄傳--百度百科]、 [阿寄傳--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三]、 [阿寄傳--焚書/卷五-讀史]、[焚書--維基文庫]

阿留傳--陸容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阿留者,太倉周元素家僮也。性痴獃無狀,而元素終蓄之。嘗使執灑掃,終朝運帚,不能潔一廬。主怒之,則擲帚於地,曰︰「汝善是,曷煩我為?」元素或他出,使之應門;賓客雖稔(ㄖㄣˇ忍)熟者,不能舉其名。問之,必曰︰「短而肥者,瘦而髯者,美容姿者,龍鍾而曳杖者。」後度悉不記,則闔門拒之。

  家蓄古(ㄧˊ儀)數物,客至,出陳之。留伺客退,竊叩之,曰︰「是非銅乎?何黯黑若是也?」走取沙石,就水磨滌之。矮榻缺一足,使留斷木之歧生者為之;持斧鋸歷園中竟日。及其歸,出二指狀曰︰「木枝皆上生,無下向焉。」家人為之鬨然。舍前植新柳數株,元素恐為鄰兒所撼,使留守焉。留將入飯,則收而藏之。其可笑事率類此。

  元素工楷書,尤善繪事。一日和粉墨,戲語曰︰「汝能為是乎?」曰︰「何難乎是。」遂使為之,濃淡參亭,一若素能,屢試之,亦無不如意者。元素由是專任之,終其身不棄焉。

  傳者曰︰「樗(ㄕㄨ書)櫟[1]不材,薪者弗棄;砂石至惡,玉人賴焉;蓋天地間無棄物也。矧(ㄕㄣˇ省)[2]靈於物者,獨無可取乎?阿留痴獃無狀,固棄材耳;而卒以一長見試,實元素之能容也。今天下正直靜退之士,每不為造命者所知;遲鈍疏闊者,又不為所喜。能知而喜矣,用之不能當其材,則廢棄隨之。於戲[3]!今之士胡不幸,而獨留之幸哉。

【譯文】
  阿留,是太倉人周元素的家僮。生來癡呆無比,但周元素一直收養著他。主人曾讓他負責打掃,他整個早晨揮舞掃帚,一間屋也沒能掃乾淨。主人衝他發怒,他就將掃帚摔在地上,說:「你會做這事,為什麼要麻煩我呢?」周元素有時出門去,讓他照看門戶,來的賓客即使是熟悉的,他也不能說出名字來。問他,他就說:「又矮又胖的,瘦長有鬍子的,長得很好看的,老態龍鍾拄著拐杖的。」後來的客人大約是他全想不起來的,就乾脆關起門拒不接待。

  周元素家裏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,有客人來,拿出來陳列觀賞。阿留等客人走了,偷偷敲一敲,說:「這不是銅吧?顏色為什麼這樣暗黑?」就跑去拿來沙石,就著水又洗又磨起來。矮榻缺了一隻腳,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樹枝做個榻腳;阿留拿著斧頭鋸子,在園子裏走了一整天,等他回來時,只見他伸出二隻手指比劃著說:「樹枝都向上生長,沒有朝向下邊的。」家人全都鬨堂大笑。房子前新栽了幾株柳樹,周元素擔心鄰居家的小孩搖動它,就讓阿留守護著。阿留要進屋吃飯,就將柳樹拔出來藏住了。阿留可笑的事情,大概諸如此類。

  周元素工於楷書,尤其擅長繪畫。有一天,他調和著顏料,開玩笑似地對阿留說:「你能幹這個嗎?」阿留說:「這事有什麼難的呢?」於是周元素就讓他和顏料,只見他色彩有濃有淡,調和得參互均勻,完全像是元素所做的,讓他試了多次,也沒有不如意的。周元素從此專門要他調色,終身用他,沒有廢棄。

  作傳者說:「樗櫟木質不良,但燒柴火的人並不嫌棄:砂石看來沒什麼用,但雕刻匠們卻用它來雕琢;天地間應該沒有可以完全拋棄的東西。何況比其他生物靈巧的人類,難道單單沒有可取之處嗎?阿留癡呆無比,原本是可棄之才罷了;最終以一技之長被任用,真正的原因是周元素能夠容人。如今天下那些正直清靜的人才,常常不被當權者所瞭解;不聰明而又迂闊的人,又不被他們所喜歡。能夠瞭解並且喜歡的人,在任用他們時又不能適其才能,常常是隨其廢棄而不用。唉!如今的人才為什麼那麼不幸,而阿留是那麼幸運呢!

【注釋】
  • [1]樗櫟:樗和櫟都是木質粗鬆的木頭,雖大而無用。比喻才能低下的人。
  • [2]矧:何況、況且。
  • [3]於戲:同「嗚呼」。
【註】作者藉本文闡述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的道理
【作者】
  陸容(1436年-1494年),字文量,號式齋太倉(今屬江蘇蘇州市)人。性至孝,嗜讀書,與張泰陸弋等齊名,時稱「婁東三鳳」。著有《菽園雜記》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阿留傳--百度百科]、[阿留傳--人生如月吧]

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

國學治要第六冊/五篇/古文治要卷四/歷代小說名著整理

【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--歷代各家名文】大約整理完畢,
慢慢再行補上部分的【譯文】:
  •  [歷代各家名文]中,主要以【注釋】為主有仔細校過;【譯文】部分則只能做參考,未仔細認真校過。
  • 網路上沒找到,可能要找書來key或自己參考翻譯囉!(不知有沒有人想幫個忙哩!想幫忙者請在此頁下方留言,非常感恩!)

目前先行整理【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--歷代小說名著
目前已整理如下幾篇,故事內容精彩,一面整理,一面看故事,也是一種享受!
小說名著主要是【原文】和【譯文】(有仔細校補修正過),讓讀者可以對照著看,有古文程度者儘量看原文,欣賞古文之美,不明之處可參考譯文。譯文大多是由網路整理而來,讓大家方便閱讀。若有【侵權】情況,請留言。

已整理篇章如下,請有興趣者自行瀏覽、轉貼、連結:

中山狼傳--馬中錫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趙簡子大獵於中山,虞人道前[1],鷹犬羅後。捷禽鷙獸[2],應弦而倒者不可勝數。有狼當道,人立而啼。簡子垂手登車,援烏號之弓,挾肅慎之矢,一發飲羽,狼失聲而逋(ㄅㄨbū)[3]。簡子怒,驅車逐之,驚塵蔽天,足音鳴雷,十步之外,不辨人馬。

  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干仕,策蹇(ㄐㄧㄢˇ檢)驢[4],囊圖書,夙行失道,望塵驚悸。狼奄(ㄧㄢˇ眼)至[5],引首顧曰:「先生豈有志於濟物哉?昔毛寶放龜而得渡,隋侯救蛇而獲珠。龜蛇固弗靈於狼也。今日之事,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,以苟延殘喘乎?異時倘得脫穎而出,先生之恩,生死而肉骨也。敢不努力以效龜蛇之誠!」先生曰:「嘻!私汝狼,以犯世卿,忤權貴,禍且不測,敢望報乎?然墨之道,『兼愛』為本,吾終當有以活汝。脫有禍,固所不辭也。」乃出圖書,空囊橐(ㄊㄨㄛˊ駝),徐徐焉實狼其中,前虞跋胡,後恐疐(ㄓˋ置)尾[6],三納之而未克。徘徊容與,追者益近。狼請曰:「事急矣!先生固將揖遜救焚溺[7],而鳴鑾避寇盜耶[8]?惟先生速圖!」乃跼蹐(ㄐㄩˊ局 ㄐ|ˊ脊)四足[9],引繩而束縛之,下首至尾,曲脊掩胡,蝟縮蠖屈,蛇盤龜息,以聽命先生。先生如其指,納狼於囊。遂括囊口,肩舉驢上,引避道左,以待趙人之過。

  已而簡子至,求狼弗得,盛怒。拔劍斬轅端示先生,罵曰:「敢諱狼方向者,有如此轅!」先生伏躓(ㄓˋ置)就地,匍匐以進,跽[10]而言曰:「鄙人不慧,將有志於世,奔走遐方,自迷正途,又安能發狼蹤,以指示夫子之鷹犬也!然嘗聞之,『大道以多歧亡羊』。夫羊,一童子可制之,如是其馴也,尚以多歧而亡;狼非羊比,而中山之歧,可以亡羊者何限?乃區區循大道以求之,不幾於守株緣木乎?況田獵,虞人之所事也,君請問諸皮冠[11];行道之人何罪哉?且鄙人雖愚,獨不知夫狼乎?性貪而狠,黨豺為虐,君能除之,固當窺左足以效微勞[12],又肯諱之而不言哉?」簡子默然,回車就道。先生亦驅驢兼程而進。

  良久,羽旄之影漸沒,車馬之音不聞。狼度簡子之去遠,而作聲囊中曰:「先生可留意矣!出我囊,解我縛,拔矢我臂,我將逝矣。」先生舉手出狼。狼咆哮謂先生曰:「適為虞人逐,其來甚速,幸先生生我。我餒甚,餒不得食,亦終必亡而已。與其飢死道路,為群獸食,毋寧斃於虞人,以俎豆於貴家[13]。先生既墨者,摩頂放踵(ㄈㄤˇ訪 ㄓㄨㄥˇ腫)[14],思一利天下,又何吝一軀啖我,而全微命乎?」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。先生倉卒以手搏之,且搏且卻,引蔽驢後,便旋而走。狼終不得有加於先生,先生亦極力拒,彼此俱倦,隔驢喘息。先生曰:「狼負我!狼負我!」狼曰:「吾非固欲負汝,天生汝輩,固需我輩食也。」相持既久,日晷漸移。先生竊念:「天色向晚,狼復群至,吾死矣夫!」因紿(ㄉㄞˋ待)[15]狼曰:「民俗,事疑必詢三老。第行矣,求三老而問之。苟謂我可食,即食;不可,即已。」狼大喜,即與偕行。

  踰時,道無人行。狼饞甚,望老木僵立路側,謂先生曰:「可問是老。」先生曰:「草木無知,叩焉何益?」狼曰:「第問之,彼當有言矣。」先生不得已,揖老木,具述始末。問曰:「若然,狼當食我邪?」木中轟轟有聲,謂先生曰:「我杏也,往年老圃種我時,費一核耳。踰年,華,再踰年,實,三年拱把,十年合抱,至於今二十年矣。老圃食我,老圃之妻子食我,外至賓客,下至於僕,皆食我;又復鬻實於市,以規利於我,其有功於老圃甚巨。今老矣,不得斂華就實,賈老圃怒,伐我條枚,芟(ㄕㄢ山)我枝葉,且將售我工師之肆,取直焉。噫!樗(ㄕㄨ書)朽之材[16],桑榆之景,求免於斧鉞之誅而不可得。汝何德於狼。乃覬免乎?是固當食汝。」言下,狼復鼓吻奮爪以向先生。先生曰:「狼爽盟矣!矢詢三老,今值一杏,何遽見迫耶?」復與偕行。

  狼愈急,望見老牸(ㄗˋ自)[17],曝日敗垣中,謂先生曰:「可問是老。」先生曰:「曏(ㄒ|ㄤˋ,通向)者草木無知,謬言害事。今牛禽獸耳,更何問為?」狼曰:「第問之。不問,將咥(ㄉㄧㄝˊ跌)[18]汝!」先生不得已,揖老牸,再述始末以問。牛皺眉瞪目,舐鼻張口,向先生曰:「老杏之言不謬矣。老牸繭栗少年時[19],筋力頗健。老農賣一刀以易我,使我貳群牛事南畝。既壯,群牛日以老憊,凡事我都任之:彼將馳驅,我伏田車,擇便途以急奔趨;彼將躬耕,我脫輻衡,走郊坰(ㄐㄩㄥjiōng)[20]以闢榛荊。老農親我,猶左右手。衣食仰我而給,婚姻仰我而畢,賦稅仰我而輸,倉庾仰我而實[21]。我亦自諒,可得帷席之蔽,如狗馬也。往年家儲無儋石(ㄉㄢ擔ㄉㄢˋ旦)[22],今麥收多十斛矣;往年窮居無顧藉,今掉臂行村社矣;往年塵卮罌[23],涸唇吻,盛酒瓦盆半生未接,今醞(ㄩㄣˋ運)黍稷,據尊罍,驕妻妾矣;往年衣短褐,侶木石,手不知揖,心不知學,今持《兔園冊》[24],戴笠子,腰韋帶,衣寬博矣。一絲一粟,皆我力也。顧欺我老弱,逐我郊野;酸風射眸,寒日弔影;瘦骨如山,老淚如雨;涎垂而不可收,足攣而不可舉;皮毛具亡,瘡痍未瘥(ㄔㄞˋchài蠆)。老農之妻妒且悍,朝夕進說曰:『牛之一身,無廢物也:肉可脯,皮可鞟(ㄎㄨㄛˋ闊),骨角且切磋為器。』指大兒曰:『汝受業庖丁[25]之門有年矣,胡不礪刃硎以待[26]?』跡是觀之,是將不利於我,我不知死所矣!夫我有功,彼無情乃若是,行將蒙禍。汝何德於狼,覬倖免乎?」言下,狼又鼓吻奮爪以向先生,先生曰:「毋欲速!」

  遙望老子杖藜而來,鬚眉皓然,衣冠閒雅,蓋有道者也。先生且喜且愕,舍狼而前,拜跪啼泣,致辭曰:「乞丈人一言而生。」丈人問故,先生曰:「是狼為虞人所窘,求救於我,我實生之。今反欲咥我,力求不免,我又當死之,欲少延於片時,誓定是於三老。初逢老杏,強我問之,草木無知,幾殺我。次逢老牸,強我問之,禽獸無知,又幾殺我。今逢丈人,豈天之未喪斯文也。敢乞一言而生。」因頓首杖下,俯伏聽命。丈人聞之,欷歔再三。以杖叩狼曰:「汝誤矣!夫人有恩而背之,不祥莫大焉。儒謂受人恩而不忍背者,其為子必孝,又謂虎狼知父子。今汝背恩如是,則併父子亦無矣!」乃厲聲曰:「狼速去!不然,將杖殺汝!」狼曰:「丈人知其一,未知其二,請愬(ㄙㄨˋ,通訴)之,願丈人垂聽。初,先生救我時,束縛我足,閉我囊中,壓以詩書,我鞠躬不敢息,又蔓詞以說簡子,其意蓋將死我於囊,而獨竊其利也。是安可不咥?」丈人顧先生曰:「果如是,羿亦有罪焉[27]!」先生不平,具狀其囊狼憐惜之意。狼亦巧辯不已以求勝。丈人曰:「是皆不足以執信也。試再囊之,我觀其狀,果困苦否。」狼欣然從之。信足先生,先生復縛置囊中,肩舉驢上,而狼未之知也。丈人附耳謂先生曰:「有匕首否?」先生曰:「有。」於是出匕。丈人目先生,使引匕刺狼。先生曰:「不害狼乎?」丈人笑曰:「禽獸負恩如是,而猶不忍殺。子固仁者,然愚亦甚矣!從井以救人,解衣以活友,於彼計則得,其如就死地何?先生其此類乎?仁陷於愚,固君子之所不與也。」言已大笑,先生亦笑。遂舉手助先生操刃,共殪(ㄧˋ義)[28]狼,棄道上而去。

【譯文】
  趙簡子在中山這個地方大規模地打獵,虞人在前面開路,獵鷹獵犬羅列在後面,讓人害怕,凶猛的鳥獸被弓箭射倒的,數也數不清。有一頭狼正在道路中間,像人那樣直立著叫。趙簡子垂著手、登上車,拉著烏號良弓,搭上肅慎好箭,一箭射入,連箭尾的羽毛都沒入肉裡去了,狼失聲大叫,立刻逃跑。趙簡子大怒,趕著車馬去追逐那頭狼,驚飛的塵土幾乎要遮蔽了天空,腳步聲好像是鳴雷一樣,十步之外,就難以分辨人馬。

  這時有名墨家信徒東郭先生將往北到中山那裡去求官做,他騎著跛足的驢子,裝了一袋圖書,早上就出門,現在迷了路,望著飛揚的塵土而心驚膽跳。受傷的狼忽然來到他的面前,伸長頭顱往後看看,說:「先生您不是有志要行善,幫助世人嗎?從前毛寶放了烏龜而以後在患難渡河時,烏龜救了他一命;隋侯救了受傷的大蛇,而以後大蛇就銜了大寶珠報答他,烏龜、大蛇的靈性本來就比不上狼。今天我有危難,為什麼不早點把我放進你的袋子裡面,好苟延殘喘保住一條小命呢?未來如果我能夠離開袋子,甚至出人頭地的話,先生您的大恩大德,好像是讓死者復生,讓白骨長出肉來,我一定效法烏龜、大蛇的忠誠。」東郭先生說:「啊!暗中庇護你這頭狼卻去得罪世卿大族,忤逆權貴,災禍將會難以預料,我那裡還敢希望得到回報呢?但是墨家的道理,就是以『兼愛』做為根本,我終當要想辦法來救你的,即使會有災禍,本來也沒什麼好推辭的。」於是把圖書拿出袋子外,讓袋空了出來,慢慢地將狼裝到裡面去,往前怕壓到狼下巴的皮肉,往後又怕壓到狼尾巴,裝了三次都沒有成功,動作緩慢,猶豫不決,追趕的人越來越靠近了。那頭狼就請求說:「事情已經很危急了!先生您果真還要揖讓謙遜地去救那焚火、溺水的人嗎?打鈴來躲避強盜嗎?希望先生快點想辦法呀!」於是那頭狼四條腿蜷縮起來,讓東郭先生拿繩子綁牠,又把頭向前彎曲到尾巴那兒,彎著脊椎靠著下巴的肉,像刺蝟蜷縮,像尺蠖彎曲,像蛇盤捲,像烏龜屏氣,來聽從東郭先生。東郭先生就按照狼的指點,把狼裝進袋裡,於是,把袋口紮起來,用肩膀舉起來放在驢子上,退避到路的一邊去,等候趙人經過。

  不久趙簡子來了,找不到那頭狼,就大怒,拔出寶劍砍那車轅的前端給東郭先生看,破口罵說:「膽敢隱瞞狼的方向的人,就會像這個車轅一樣!」東郭先生伏倒在地上,爬向前,跪著說:「我是個不聰明的人,有志於為這世界貢獻力量,奔走遠方,自己都迷了路,又怎能發現狼的行蹤,而指給您的獵鷹獵犬看呢?然而我曾經聽說過大的道路因為有許多歧路而走失了羊。羊啊!一個小孩子就可以控制牠了,像這麼溫馴的動物,尚且因為許多歧路而走失了;狼又不是羊可以比擬的,而中山這地方的歧路,可以讓羊走失的道路又那裡是有限的呢?若僅僅沿著大路來找牠,不是幾近於守株待兔、緣木求魚嗎?何況打獵,是虞人所管的事情,您就去問問那戴皮帽的狩獵官吧!走在路上的人犯了什麼罪呢?況且我雖然愚蠢,難道不知道狼嗎?狼的本性貪婪而又狠毒,和豺結伴為惡,您能夠消滅掉牠,我本來就應該自動來奉獻我微小的力量,又怎肯隱瞞事實而不說呢?」趙簡子沈默了下來,回到車裡上路走了。東郭先生也趕著驢子,兼程趕路走了。

  許久,趙簡子人馬的羽旄旗幟漸漸地不見了,車馬的聲音也聽不到了,狼估計趙簡子已經離開很遠了,在袋子裡發出聲音說:「先生可以考慮考慮。把我從袋裡放出來,打開綁我的繩子,拔出我前腿上的箭,我要離開了。」東郭先生用手把狼放出來。狼咆哮地對他說:「剛剛被虞人追趕,他們速度好快,幸好先生救了我。我現在好餓,餓了又沒食物吃,最後必然也會死掉。與其在路上餓死,被群獸吃掉,還不如死在虞人的手裡,給貴族家庭作祭祀的貢品。先生你既然是墨家的信徒,肯捨身救世,不辭勞苦,來做有利天下的事情,又何必吝惜身軀來給我吃,讓我保全一條小命呢?」於是張開利嘴舞動尖爪面對東郭先生。東郭先生匆忙地用手和牠搏鬥,邊搏鬥、邊後退,隱蔽到驢子後面,繞著圈子跑。狼始終不能夠佔到他的上風,東郭先生也盡力抵抗。彼此都很累,隔著驢喘氣。東郭先生說:「狼對不起我,狼對不起我!」狼說:「我並不是一定要對不起你,但老天生下你們,本來是給我們吃的啊!」相持已久,日影漸漸西移了,東郭先生暗想天色漸晚,如果又有狼群來,我就死定了!因而欺騙狼道:「按照民俗,事情決定不下來就必須詢問三位老者。咱們只管前走,找三位老者來問他們,如果說我應當被吃就讓你吃好了,如果說不能吃就不要吃我。」狼很高興,當即和東郭先生同行。

  過了一會兒,路上沒有遇到行人,狼很饞,望見有一棵老樹直立在路邊,對東郭先生說:「可以問問這老樹!」東郭先生說:「草木沒有什麼識見,問它有什麼用?」狼說:「只管問它,他應當有話說!」先生不得已,向老樹拱手,敘述了事情的經過,問道:「像這樣,狼該當吃我嗎?」樹木中轟轟作響,對東郭先生說:「我是杏樹。從前老圃種我時,只用了一顆杏核,過了一年開花了,又過了一年結實了,第三年有兩掌圈合那麼粗了,十年有合抱那麼粗了,到現在有二十年了。老圃吃我的果子,老圃的妻子和孩子吃我的果子,外至賓客,下至僕人都吃我的果子。又將果子在集市上出賣,在我身上謀取財利。我對於老圃有很大的功勞。現在我老了,不能再開花結果實了,這使得老圃發怒,砍伐我的樹幹,削去我的枝葉,而且將要把我出售給工匠的舖子去換錢。唉!像我這樣無用的樹木,已到了晚年時光,想免遭斧銊的砍伐還不可能,你對狼有什麼恩德,而指望免死呢?所以狼應當吃你。」剛說完,狼又張嘴舞爪地面向東郭先生。東郭先生說:「狼違約了,立誓問三位老者,現在只遇上了一棵杏樹,何必那麼急切地逼迫我呢?」狼又和東郭先生向前行。

  狼更心急了,望見一頭老母牛在殘敗的矮牆裡曬太陽,對東郭先生說:「可以問問這老牛!」東郭先生說:「先前草木沒有什麼識見,胡言亂語壞了大事。現在這頭牛,是牲畜罷了,又何必問牠?」狼說:「只管問牠。不問,就要吃你了!」東郭先生不得已,向老母牛拱拱手,又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並且向牠詢問。牛皺眉瞪眼,舔鼻張口,對東郭先生說:「老杏樹的話沒錯!我在當初剛長角時,筋力很健壯,老農賣了一把刀買了我,讓我輔助群牛耕種田地。在我強壯之後,群牛一天天地衰老了,所有的事務都由我承擔。他要打獵,我就拖了打獵的車,選近便的路急急奔跑。他要耕種,我就卸下車子,跟著到郊野去墾荒。老農把我看作是他的左右手。穿的吃的依靠我而豐足,婚姻依靠我而完成,賦稅依靠我而繳納,糧倉依靠我而充盈。我也自料可以像馬和狗那樣在死後得到破舊的帷蓆來遮掩屍體了。從前他家沒有一兩擔儲糧,如今秋收麥子也多了十斛;從前窮居在家,沒有什麼人可以照顧、依靠,如今大搖大擺地走在鄉村裡了;從前酒杯、酒瓶積滿灰塵,唇燥口乾,盛酒的瓦盆大半輩子也沒接觸過,如今用黍稷釀酒,手拿樽罍之類的酒器,可以驕慣地對待妻妾了;從前穿著粗布衣,和木石作伴,手不懂得打拱作揖,心不懂得學識書本,如今手拿《兔園冊》之類的課本讀書識字,戴著笠子,腰繫皮帶,穿著寬大的衣服了。一絲一粟,都是我的力量。如今反而欺我又老又弱,把我趕到郊野。冷風刺痛眼睛,形單影隻;瘦骨如山,老淚如雨;口水流下來不能收起,腿腳蜷曲不能抬起;皮毛都掉光了,創傷還沒有痊癒。老農的妻子妒忌而且凶悍,從早到晚向他進言說:『牛的全身沒有廢物。肉可以製成肉乾,皮可以製成皮革,骨頭和牛角都可以磨治成為器具。』指使大兒子說:『你在廚師那裡學習技藝已有多年了,為什麼不在磨刀石上磨快了刀等著殺牛呢?』從這些跡象看來,必將對我不利,我不知道我將死在那裡。我有功勞,他們還如此無情,我將要遭受禍害了;你對狼有什麼恩德,竟企盼倖免災禍嗎?」老牛話剛說完,狼又動嘴舞爪面向東郭先生。東郭先生說:「不要這樣急!」

  遠遠望見一位老人扶扙而來,鬍子和眉毛都白了,穿戴整齊文雅,看樣子是個有品行有識見的人。東郭先生又驚又喜,離開狼迎上前去,跪拜哭泣,訴說道:「求老人家說一句話而救活我。」老人問其中原因,東郭先生說:「這狼被獵人逼得走投無路,來向我求救,實在是我救了牠。現在牠反而想吃掉我,我力求牠仍不能免去被吃,我將因此而死,只想稍延片刻,就約定以三位老者的話為準決定此事。起先遇上了老杏樹,牠強迫我問這杏樹,草木沒什麼識見,差點兒害死了我。接著又遇上了老母牛,牠強迫我問這母牛,禽獸也沒什麼識見,又差點兒害死了我。現在遇上了您老人家,莫非是老天不讓我這讀書人丟命?求您說一句話來讓我活命。」說完就在老人的杖前叩頭,俯仰著聽候老人說話。老人聽了東郭先生的話,再三歎氣。用杖敲狼說:「你錯了。別人對你有恩德而你卻背棄了他,沒有比這更不祥的了。儒家說受到了別人恩惠而不忍心背棄的人,他作為兒子也一定會孝順,又說即使是虎狼也有父子的感情。現在你如此背棄恩德,則連父子的感情也沒有了。」於是聲音嚴厲地說道:「狼!你趕快離開!不然我要用杖打死你了!」狼笑笑說:「老人家現在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,請讓我訴說情形,希望老人家能傾聽。起先東郭先生救我時,用繩子綁我的腳,把我關在袋子裡,用詩書壓著我,我低著頭不敢呼吸。又對趙簡子說些無謂的話,東郭先生的用意是想讓我死在袋子裡,而獨佔這好處。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吃掉他呢?」老人回頭對東郭先生說:「果真如此的話,那你不擇人而救也算是有過失了。」東郭先生不服,詳細地敘述了他將狼裝入袋子時愛惜狼的心意。狼也不斷地狡辯力求取勝。老人說:「這些話都不足以作為憑信。試著再裝一次,我看看情況,是否真的困苦。」狼高興地聽從了。將腳伸給東郭先生,東郭先生又將狼綁縛了放在袋子裡,用肩扛起來放在驢上,而狼沒有察覺到老人的心意。老人把嘴湊到東郭先生的耳邊問東郭先生說:「有匕首嗎?」東郭先生說:「有。」於是拿出了匕首。老人用眼睛示意東郭先生,讓他拿匕首刺狼。東郭先生說:「這不是害了狼嗎?」老人笑著說:「禽獸如此背恩,你還不忍心殺牠。您固然是個仁者,但也愚蠢得很啊!看到別人落入井裡,也跟著跳下去救他,寒冬時脫下衣服給別人穿,救活了別人而自己卻凍死了,這從對方來考慮是合適的,但使自己接近死地又怎麼辦呢?先生您大概就是這類人吧!講究仁德而陷入愚蠢的境地,本來是君子所不贊成的。」說罷大笑,東郭先生也笑。於是老人伸手幫助東郭先生拿刀一起將狼殺死,把牠丟在路上才離開。

【注釋】
  • [1]虞人:古代掌山澤之官,亦主苑囿田獵。
  • [2]鷙:凶狠勇猛。。
  • [3]逋:逃亡。
  • [4]蹇:跛、瘸。
  • [5]奄:急遽、匆促、忽然。
  • [6]前虞跋胡二句:虞:擔憂。跋:踐踏。胡:頜下的垂肉。疐:阻礙。二句說他往前怕壓到狼下巴的皮肉,往後又怕壓到狼尾巴,形容東郭先生縮手縮腳、行動笨拙。
  • [7]揖遜救焚溺:在救火、救溺水的人時,還要揖讓謙遜。比喻人遇事不分緩急,迂腐而墨守成規。遜:謙讓。
  • [8]鳴鑾避寇盜:遇到強盜和小偷時,還要像平時那樣駕起馬車,讓車鈴叮噹作響。鑾:鑾鈴,古代車馬上用的鈴鐺。
  • [9]跼蹐:蜷縮;彎曲。
  • [10]跽:長跪。雙膝著地,上身挺直。
  • [11]皮冠:古代打獵時戴的皮帽子。這裡指虞人。
  • [12]窺左足:抬起左腳起步,意謂主動採取行動。窺:同「跬」,半步。
  • [13]以俎豆于貴家:俎、豆,均為古代祭祀時盛貢品的器具。此指給貴族家庭作祭祀的貢品。
  • [14]摩頂放踵:放,至。踵,腳後跟。表示從頭頂到腳跟都摩傷,形容勞累奔波損壞身體。比喻捨身救世,不辭勞苦。
  • [15]紿:欺騙。
  • [16]樗朽之才:沒有用的樹木。樗,落葉喬木,木質粗鬆,俗稱臭樁。
  • [17]牸:母牛。
  • [18]咥:咬。
  • [19]繭栗:指小牛。牛角初生形狀小如蠶繭、栗子,故稱。
  • [20] 郊垌:郊野。
  • [21]倉庾:糧倉。庾:露天堆穀的地方。
  • [22]儋:儋:同「擔」。量詞。古代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擔。
  • [23]塵巵罌:酒杯、酒瓶積滿灰塵。巵:酒杯。罌:小口大腹的酒瓶。
  • [24]兔園冊:書名,古代村塾中教學童用的教科書,相傳為唐代虞世南(ㄧ說杜嗣先)所編。
  • [25]庖丁:廚師。
  • [26]礪刃於硎:在磨刀石上磨刀。礪,磨。硎,磨刀石。
  • [27]羿亦有罪焉:語出《孟子.離婁下》。羿,古代傳說中的神射手。他向逢蒙傳授射箭技術,最後卻被逢蒙射死。孟子認為羿不擇人而教,也有錯誤。
  • [28]殪:殺。
【註】明·馬中錫中山狼傳》講東郭先生救助中山狼,反而幾乎被狼所害的故事。這則寓言故事通過對中山狼的忘恩負義、以怨報德的行為描述,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狼貪婪兇殘、而又陰險狡猾的本性,也諷刺了東郭先生的迂腐懦弱。

【作者】
  馬中錫(1446年-1512年),天祿東田明朝故城(今屬河北省)人。明朝官員。官至右都御史、兵部侍郎。曾統兵鎮壓劉六劉七叛亂,以誘降手段試圖瓦解叛軍;所計失敗為朝廷論罪,下獄死。能詩文,有《東田集》。小說《中山狼傳》一說為他所作。
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中山狼傳--原文及注釋]、[中山狼傳--百度百科]、[中山狼傳賞析--傳統中國文學]、[中山狼傳--恬儀老師的讀書會]、[中山狼傳--五夢網]

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

越巫--方孝儒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越巫自詭善驅鬼物。人病,立壇場,鳴角振鈴,跳擲叫呼,爲胡旋舞禳(ㄖㄤˊ攘)[1]之。病幸已,饌(ㄓㄨㄢˋ撰)酒食,持其資去,死則諉以他故,終不自信其術之妄。恆誇人曰:「我善治鬼,鬼莫敢我抗。」惡少年慍(ㄩㄣˋ運)[2]其誕,瞷(ㄐㄧㄢˋ見)[3]其夜歸,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,相去各里所,候巫過,下沙石擊之。巫以爲真鬼也,即鳴其角,且角且走,心大駭,首岑(ㄘㄣˊ涔)岑[4]加重,行不知足所在。稍前,駭頗定,木間沙亂下如初,又鳴其角,角不能成音,走愈急。復至前,復如初,手慄氣懾,不能角,角墜,振其鈴,既而鈴墜,唯大叫以行。行聞履聲,及葉鳴谷響,亦皆以爲鬼號,求救於人,甚哀。夜半抵家,大哭叩門,其妻問故,舌縮不能言,唯指床曰:「亟扶我寢!我遇鬼,今死矣!」扶至床,膽裂死,膚色如藍。巫至死不知其非鬼。

【譯文】
  從前有一個人叫越巫,他對外聲稱擅長驅鬼,只要有人病了求助於他,他就會築起一個壇場,然後自己站上場中央,吹號角搖鈴鐺,邊跳邊叫,跳的是一種叫做胡旋舞的舞步,他說是可以驅鬼治病、消災解難。如果病人的病碰巧好了,他就會向病人的家裡要吃要喝要錢;如果病人的病沒好,甚至惡化到死了,他總是推託責任說是別的原因,從來就不承認是自己的錯,他還是常常向別人炫耀說:「我最擅於驅鬼了,沒有任何鬼敢跟我抵抗。」
  村裡頭有一群不良少年,對越巫這種做法相當不以為然,於是他們決定要趁越巫夜晚從這個路上經過時,好好嚇唬他一番。他們五六個人埋伏在路邊的樹上,每人相距約一里左右,等越巫經過就投下沙石嚇他。越巫被這麼一嚇以為真的有鬼,立刻吹號角搖鈴鐺,邊吹邊跑,害怕得不得了,頭也開始脹痛起來,不知道自己走到哪兒了。好不容易往前走了幾步,心情剛平靜下來,樹上又開始落下沙石,這回他還是繼續吹角搖鈴,吹的已經不成音,跑的也就更急了。再往前跑幾步又是同樣的情況,他已經嚇得雙手發軟,恐懼萬分,號角已經吹不出聲音,然後號角掉到地上,搖鈴鐺時因手顫抖而掉到地上。他只能夠大叫著往前狂奔,但是他聽見自己跑步聲,以及周圍環境發出的聲音,都以為是鬼叫的聲音,所以更加歇斯底里地哀嚎求救。就這樣折騰到半夜好不容易回到家,大哭大喊地敲著門。妻子開門問他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,越巫已經抖得舌頭都說不出話來,只是一個勁地指著床上說:「快,快扶我到床上去,我遇到鬼了,今天活不成了。」果然一躺下就因為膽囊破裂,全身呈藍色而死。越巫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遇上的根本就不是鬼。

【注釋】
  • [1]禳:去除﹑解除。
  • [2]慍:憤怒、討厭。
  • [3]瞷:窺視﹑偵察。
  • [4]岑岑:煩悶、脹痛的意思。
【註】文章通過越巫裝神弄鬼,自欺欺人,最後自受其禍的故事。諷刺了社會上那些各式各樣招搖撞騙、欺世盜名的越巫們,他們不僅害人,而且也必將害己。

【作者】
  方孝孺(之二)(1357年-1402年),也寫作「方孝孺」,字希直,又字希古,號遜志,時人稱「緱城先生」。南明安宗追文正明朝江浙行省台州路寧海縣(今屬浙江寧波市)人。其書齋名遜志,蜀獻王改為正學,故世稱正學先生明朝建文年間重臣,後因參與組織削藩、反對並拒絕與朱棣合作,不屈而亡。
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越巫--徐懷玉老師]、[越巫--百度百科]、[越巫--昭明文選]、[越巫--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]

吳士--方孝儒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吳士好夸(ㄎㄨㄚ誇)言[1],自高其能,謂舉世莫及,尤喜談兵,談必推孫、吳。遇元季亂,張士誠稱王姑蘇,與國朝[2]爭雄,兵未決。士謁士誠曰:「吾觀今天下,形勢莫便於姑蘇,粟帛莫富於姑蘇,兵甲莫利於姑蘇,然而不霸者,將劣也。今大王之將,皆任賤丈夫[3],戰而不知兵,此鼠鬥耳!王果能將吾,中原可得,於勝小敵何有!」士誠以為然,俾為將,聽自募兵,戒司粟吏,勿與較嬴縮。
  士嘗遊錢塘,與無賴懦人交,遂募兵於錢塘,無賴士皆起從之,得官者數十人,月糜粟萬計。日相與講擊刺坐作之法,暇則斬牲具酒燕飲,其所募士,實未嘗能將兵也。李曹公破錢塘,士及麾下遁去,不敢少格,蒐得,縛至轅門,誅之,垂死,猶曰:「吾善孫、吳法。」

【譯文】
  吳地(江蘇一帶)有個人喜歡說大話。自認爲能力很強,認爲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。尤其喜歡談論兵法,每次說起必定推崇孫子吳起。遭遇元朝末年的戰亂,張士誠在姑蘇(今蘇州)稱王,和朱元璋爭奪天下,打仗還沒有決出勝負。這個人求見張士誠說:「我看現在天下,形勢沒有比姑蘇更好的了,米糧布帛沒有比姑蘇更富的了,兵器也沒有比姑蘇再堅固鋒利的了。然而還是沒有稱霸,是因爲將領太差了。如今您的將領,都是出身卑賤的人,打仗不懂兵法,就像老鼠打鬥一般。如果您能容我做將軍,中原就能攻下了,和戰勝小股敵人沒什麽兩樣!」張士誠認爲他說的對,就讓他當了將軍,讓他自己招募兵馬,並告誡管糧食的官員不要和他計較。
  這個人曾經到過錢塘,和一些無賴懦弱的人結交,於是到錢塘區招募兵馬。地痞無賴們都跟隨他,得到官職的有好幾十人,每月浪費的糧食數以萬計。每天對他們講解打仗布陣行軍的兵法,空閒時就殺牲口喝酒,犒勞他招募的士卒,其實他沒有能力指揮軍隊。李文忠(曹公是後來的封號)攻破了錢塘,這個人和部下都逃走了,一點抵抗都不敢。後來被搜出來,綁到轅門斬了。他臨死依然說:「我擅長孫子和吳起的兵法。」

【注釋】
  • [1]夸言:炫耀。
  • [2]國朝:本朝;指明朝。
  • [3]賤丈夫:沒有本事的人。
  • [4]嬴縮:猶盈虧。引申為進退、行止、長短、得失等。此處指糧食多少。
【註】這篇文章選自《遜志齋集》卷六。這篇文章寫張士誠輕於用人是史實,所記吳士則是一個藝術概括的虛構人物。

【作者】
  方孝孺(之二)(1357年-1402年),字希直,又字希古,南明安宗追文正明朝江浙行省台州路寧海縣(今屬浙江寧波市)人。其書齋名遜志,蜀獻王改為正學,故世稱正學先生明朝建文年間重臣,後因參與組織削藩、反對並拒絕與朱棣合作,不屈而亡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吳士--百度百科]、[吳士--中國古籍全錄]、[吳士--昭明文選]

瞽說(好利)--蘇伯衡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郭氏之貓,羣聚於庭,首以相枕,足以相拊(ㄈㄨˇ撫),尾以相戱,舌以相咶(ㄕˋ,同舐),甚相狎也。投之腐鼠,皆挺而起,得者馳以去。不得者或逐其後,或據其前,或號其右,或攫(ㄐㄩㄝˊ決)其左,相與鬥且噬矣。空同子曰:「利之善移心術也,如此夫。物交於前,欲炎於中,恐己不得而人得之也。雖腐鼠之微,甚狎之貓,鬥而噬(ㄕˋ式)弗顧矣。而況有大於鼠者乎,今之人平居相與握手附耳,以致歡忻(ㄒ|ㄣ,通欣)(ㄒㄧㄚˊ峽)愛。自謂骨肉良不過是,及乎勢位一接,幸於得而忘其所以為義,醜抵而深排,陰擠而陽奪,不得之不已。心術之移於利也如是,則與東郭氏之貓何異哉!」

【譯文】暫缺。
【註】本文選自《蘇平仲文集》卷十六。空同子,蘇伯衡的別號。瞽說,謂盲人妄說,自謙的說法,語本《莊子.逍遙游》:「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。」《空同子瞽說》凡二十八篇。

【作者】

  蘇伯衡(之二)(約公元1360年前後在世)字平仲金華人。生卒年均不詳。蘇軾九世孫,蘇友龍三子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空同子瞽説二十八首--四庫全書/明文衡巻(004)五十三]、[空同子瞽説二十八首 蘇伯衡]

賣柑者言--劉基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杭有賣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潰。出之燁(ㄧㄝˋ葉)然[1],玉質而金色。置於市,賈[2]十倍,人爭鬻(ㄩˋ玉)之。予貿得其一,剖之,如有煙撲口鼻,視其中,則乾若敗絮。予怪而問之曰:「若所市於人者,將以實籩(ㄅㄧㄢ邊)豆[3],奉祭祀,供賓客乎?將炫外以惑愚瞽乎[4]?甚矣哉,為欺也。」
  賣者笑曰:「吾業是有年矣。吾業賴是以食吾軀。吾售之,人取之,未嘗有言,而獨不足子所乎?世之為欺者不寡矣,而獨我也乎?吾子未之思也。今夫佩虎符、坐皋比(ㄍㄠ高 ㄆㄧˊ皮)者[5],洸(ㄍㄨㄤ光)洸乎干城之具也[6],果能授孫吳之略耶[7]?峨大冠、拕(ㄊㄨㄛ同拖)長紳者[8],昂昂乎廟堂之器也[9],果能建伊皋之業耶[10]?盜起而不知御,民困而不知救,吏奸而不知禁,法斁(ㄉㄨˋ肚)[11]而不知理,坐縻廩粟而不知恥[12]。觀其坐高堂,騎大馬,醉醇醴而飫(ㄩˋ玉)肥鮮者[13],孰不巍巍乎可畏,赫赫乎可象也[14]?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也哉!今子是之不察,而以察吾柑!」
  予默默無以應。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[15]。豈其憤世疾邪者耶?而託於柑以諷耶?
 
【譯文】
 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,善於保存收藏柑橘,經過嚴寒酷暑都不會腐爛,拿出來仍然鮮豔有光澤,質地像美玉一般溫潤,顏色像黃金一般燦爛。擺在市場上賣,價錢比別人要貴上十倍,人們爭相購買,我也買到一個。剖開它時,好像有煙氣撲向口鼻,看它的內部,乾枯的像破舊的棉絮般。我覺得很奇怪,就責問他說:「你賣給客人的柑橘,是要用來讓人裝在籩豆裡,供奉神明和招待賓客享用的呢?還是要用來誇耀它美麗的外表,去欺騙愚人和瞎子呢?你這種欺騙手段,實在是太過分了!」
  賣柑的人笑著回答說:「我做這行生意已有很多年了,我依賴它來養活自己。我賣它,人們買它,從來沒有聽到什麼怨言,為什麼唯獨不能滿足您的心意呢?世上玩弄欺騙手段的人不算少,難道只有我一個人嗎?您還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吧!現在那些佩戴著虎形兵符、坐在虎皮坐椅上的人,看起來是那樣威武,好像是捍衛國家的將才,他們真能策劃像孫武吳起一般的謀略嗎?高戴著官帽、垂繫著大帶的人,看起來是那樣氣宇軒昂,好像是朝廷的重臣,他們真能建立像伊尹皋陶一般的功業嗎?盜賊興起卻不知如何抵禦,人民困窮卻不知如何救助,官吏奸邪卻不知如何禁止,法紀敗壞卻不知如何整頓,不勞動做事而浪費國家的糧食卻不知羞恥。看那些坐在高大的廳堂、騎著肥壯的馬匹、醉飲美酒、飽食佳餚的人,哪一個不是那麼崇高,令人感到敬畏;那麼顯貴,令人感到效慕呢?其實,又有哪一個不是外表像黃金美玉,而內在像破舊棉絮般呢?現在您沒有明察這種現象,卻來挑剔我賣的柑橘!」
  我沉默著,無話可答。回來後,仔細思考他的話,很像東方朔那類詼諧、機智而能言善道的人,難道他是對黑暗世道表示憤慨,對邪惡勢力表示憎恨的人嗎?而假託柑橘來諷刺世俗嗎?

【注釋】
  • [1]燁然:光彩鮮明的樣子。
  • [2]賈:同「價」。
  • [3]實:充實。籩豆:古代祭祀或宴客時用來盛食品的兩種容器。籩:竹器;豆:木器或陶器。
  • [4]炫:同「炫」,誇耀。愚瞽:愚人或瞎子。
  • [5]佩虎服:佩戴兵符。虎符是古代征調兵將用的憑證。皋比:指披在椅子上的虎皮;引申為武將的座席。。
  • [6]洸洸:威武的樣子。干城:捍衛城池。
  • [7]孫吳:指春秋時的孫武和戰國時的吳起,他們都是古代著名的軍事家。
  • [8]峨:高聳。紳: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帶子。大冠、長紳是文官的裝束。
  • [9]廟堂之器:指朝廷中的人才。
  • [10]伊皋:伊尹和皋陶(ㄍㄠ高 ㄧㄠˊ搖)。伊尹為商湯的名相;皋陶為舜時的法官。兩人都是古代有名的賢臣。
  • [11]斁:敗壞。
  • [12]縻:同「靡」,浪費。
  • [13]醇醴:味道濃厚的美酒。飫:飽食。
  • [14]象:效法。
  • [15]東方生:指漢代東方朔。
【註】選自《四部叢刊》本《誠意伯文集》。〈賣柑者言〉文體為寓言性雜文,作者藉賣柑者之言,諷刺元朝末年,文臣武將的庸碌、無能。本篇為《誠意伯文集》中問答語四篇之一。

【作者】
  劉基(之二)(之三)(1311年7月1日-1375年4月16日),字伯溫文成浙江青田(今文成縣)人。軍事家政治家詩人,通經史、曉天文、精法。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、開創明朝並使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,因而馳名天下,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。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:「吾之子房也。」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賣柑者言--李宛玲教學網站]、[賣柑者言--百度百科]、[賣柑者言--閱讀推介網]、[賣柑者言教學講義]

烈婦胡氏傳--王惲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劉平妻胡氏,濱州渤海縣秦臺鄉田家子。至元庚午,平挈(ㄑㄧㄝˋ妾)[1]胡洎(ㄐㄧˋ寄)[2]二子南戍棗陽,垂至,宿沙河岸。夜半,有虎突來,咥(ㄉㄧㄝˊ跌)[3]平左[骨需](ㄨㄟ威)[4],曳(ㄧㄝˋ葉)之而去。胡即抽刀前追,可十許步,及之,徑[5]刺虎,劃腸而出,斃焉。
  趣(ㄘㄨˋ促)[6]呼夫,猶生,曰:「可忍死去此,若他虎復來,奈何!」委裝車,遂扶傷攜幼,涉水而西。黎明,及季陽堡,訴於戍長趙侯,為捄(ㄐ|ㄡˋ,通救)[7]藥之。軍中聚觀,哀平之不幸,詫(ㄔㄚˋ剎)[8]胡之勇烈也。信宿,平以傷死。趙移其事上聞,得復役終身。
  嘻!胡柔懦者也,非不懼獸之殘酷,正以援夫之氣激於衷,知有夫而不知有虎也。平雖死,其志烈言言,方之太山虢(ㄍㄨㄛˊ國)婦,何壯毅哉!

【譯文】
  劉平娶妻胡氏,元朝渤海縣(今山東濱州)秦皇臺鄉人,為種田為務人家的兒子。元世祖忽必烈至元7年(1270年),劉平帶領胡氏和他的兩個小孩南下,要去戍守棗陽(今湖北省棗陽市),快到目的地就天黑了,於是宿在河流沙岸邊。半夜時,有老虎突然出現,咬住劉平的左臂,拖拉著劉平而去。劉平妻胡氏立刻拔刀向前追趕,約略追了十餘步,就追到了。直接把刀刺向老虎,劃破老虎的腹部流出腸子,老虎死去了。

  立刻呼叫劉平,還有呼吸,說:「要忍著劇痛,離開此地,否則假如再來一隻老虎,如何是好!」於是手忙腳亂地將物品裝載上車,扶著她的丈夫,帶著兩個小孩,渡涉過河到西岸去。黎明時分,到了棗陽季陽堡,跑去告知戍長趙侯,為他的丈夫急救施藥。軍中多人群聚圍觀,都為劉平的不幸相當難過,誇耀胡氏的勇敢剛烈。隔天晚上,劉平因傷勢過重而死。戍長趙侯把他們的事情轉報了上層,朝廷鑑於劉平妻的表現而撫恤其母子,讓他們免賦徭役一生。

  讚嘆啊!胡氏是個和順軟弱的婦人,並不是不畏懼猛獸的殘酷,但由於她心繫幫助丈夫所激起的正氣,使她只知救他的丈夫,而不去理會對老虎的害怕。劉平雖然死了,她的志氣剛烈為人們言傳著,正如太山般的女英雄,何等壯美堅毅啊!

【注釋】
  • [1]挈:帶領。
  • [2]洎:及。
  • [3]咥:咬。
  • [4][骨需]:手臂。
  • [5]徑:通「逕」,直接。
  • [6]趣:立刻。
  • [7]捄:通「救」,援助﹑拯救。
  • [8]詫:誇耀。
【註】《烈婦胡氏傳》,描寫了一個柔弱婦女,為了救夫而抽刀殺虎的事跡。作者對她的壯烈舉動大加讚揚,寫她「知有夫而不知有虎」。

【作者】
  王惲(1227年-1304年),字仲謀,衛州(元代為衛輝路)汲縣(今河南衛輝市)人,是元朝的官員和文學家。為元好問弟子,為文不蹈襲前人,獨步當時。其書法遒婉,與東魯王博文、渤海王旭齊名。有《秋澗先生大全文集》100卷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烈婦胡氏傳--奇摩部落]、[烈婦胡氏傳--東京大學東洋研究所]

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

工獄--宋本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京師小木局,木工數百人。官什伍其人,置長分領之。一工與其長爭,長曲,不下,工遂絕不往來。半歲,眾工謂口語非大嫌,醵(ㄐㄩˋ具)[1]酒肉,強工造長居和解之,乃歡如初。暮醉散去。

  工婦淫,素與所私者謀戕良人,不得間。是日以其醉於仇而返也,殺之,倉卒藏屍無所。室有土榻,榻中空,蓋寒則以厝(ㄘㄨㄛˋ錯)火者,迺(ㄋㄞˇ,同乃)啟榻磚,置屍空中,空陿(ㄒㄧㄚˊ,同狹),割為四五,始容焉,復磚故所。明日,婦往長家哭曰:「吾夫昨不歸,必而殺之!」訟諸警巡院。院以長仇也,逮至,榜掠不勝毒,自誣服。婦發喪成服,召比丘修佛事,哭盡哀。院詰長屍處。曰:「棄壕中。」責仵作二人索之壕,弗得。

  仵作本治喪者,民不得良死而訟者,主之,是故常也。刑部、御史、京尹交促具獄甚急。二人者期十日得屍,不得,笞。既乃竟不得,笞。期七日,又不得;期五日,期三日,四被笞,終不得,而期益近。二人嘆惋,循壕相語,笞無已時,因謀別殺人應命。暮坐水傍,一翁騎驢渡橋,犄(ㄐ|基)角擠墮水中,縱驢去。懼狀不類,不敢輒出,又數受笞,涉旬餘,度翁爛不可識,舉以聞院。召婦審視,婦撫而大號曰:「是矣,吾夫死乃爾若耶!」取夫衣招魂壕上,脫笄(ㄐㄧ基)[2]珥具棺葬之。獄遂成,院當長死,案上,未報可。

  騎驢翁之族,物色翁不得,一人負驢皮道中過,宛然其所畜,奪而披視,血皮未燥,執愬(ㄙㄨˋ,通訴)於邑。亦以鞫(ㄐㄩˊ菊)[3]訊憯(ㄘㄢˇ慘)[4]酷,自誣劫翁驢,翁拒而殺之,屍葬某地。求之不見,輒更日某地,辭數更,卒不見,負皮者瘐死[5]獄中。

  歲餘,前長奏下,縛出狴犴(ㄅㄧˋ必 ㄢˋ案)[6],眾工隨而譟若雷。雖皆憤其冤,而不能為之明,環視無可奈何,長竟斬,眾工愈哀嘆不置。遍訪其事無所得,不知為計,乃聚議裒(ㄆㄡˊ póu)[7]交鈔百錠,處處置衢路:「有得某工死狀者,酬以是。」亦寂然無應者。

  初婦每修佛事,則丐者坌(ㄅㄣˋ笨)[8]至求供飯,一故偷常從丐往乞。一日,偷將盜他人家,尚早,不可,既熟婦門戶,乃暗中依其垣(ㄩㄢˊ圓)屋以須。迫鐘時[9],忽醉者踉蹌(ㄌㄧㄤˋ亮 ㄑㄧㄤˋ嗆)[10]而入,酗而怒婦,詈(ㄌㄧˋ立)之拳之,且蹴(ㄘㄨˋ促)之,婦不敢出聲。醉者睡,婦微誶(ㄙㄨㄟˋ碎)[11]燭下曰:「緣而殺吾夫,體骸異處土榻下,二歲餘矣,榻既不可火,又不敢塓(ㄇㄧˋ密)[12]治,吾夫尚不知腐盡以否?今乃虐我!」嘆息飲泣。偷立牖(ㄧㄡˇ友)外悉得之,默自賀曰:「奚偷為!」明發,入局中,號於眾:「吾已得某工死狀,速付我錢!」眾以其故偷,不肯,曰:「必暴著乃可。」遂書合,分支與偷。「且俾眾遙隨我往!」偷佯被酒,入婦舍挑之。婦大罵:「丐敢爾!」鄰居皆不平偷,將毆之。偷遽去上榻席,扳磚,作欲擊鬥狀,則屍見矣。眾工突入,償偷購,反接婦送官。婦吐實,醉者則所私也。官復窮壕中死人何從來?仵作款:「擠何物騎驢翁墮水。」仵作誅,婦洎(ㄐ|ˋ)[13]所私者磔(ㄓㄜˊ折)於市,先主長死吏,皆廢終身。官知水中翁即鄉瘐死者事,然以發之,則吏又有得罪者數人,遂寢,負皮者冤竟不白。

  此延祐初事也,校官文謙甫以語宋子。宋子曰:「工之死,當坐者婦與所私者止耳。乃牽聯殺四五人,此事變之殷也。解仇而伏毆刀,逃笞(ㄔ吃)而得刃,仵作殺而工婦窆(ㄅㄧㄢˇ扁)[14],負皮道中而死桎梏(ㄓˋ置 ㄍㄨˋ故)[15],赴盜而獲購,此又糾葛而不可知者也。悲夫!」

【譯文】
  首都有個小木局,有木工幾百人,官家把每十人編成一組,安排一個工頭管理。有個木工和工頭發生了爭執,工頭理虧又不認錯,這個工人就和他斷絕了來往。半年以後,工人們覺得他兩人爭吵並非有什麼大的怨恨,就湊錢買來酒肉,強使木工到工頭家中,進行調解,雙方和好如初。直到傍晚大家都酒醉飯飽,才散席回家。

  木工的老婆作風不正派,平時就和姦夫想謀殺丈夫,總沒得機會。這天,因為木工在仇人家喝醉回來,就藉機殺了他,慌忙中沒有地方掩藏屍體。屋內有個土炕,炕中間空著,原來是生火取暖用的,於是扒開炕磚,將屍體塞入炕洞,炕洞太窄,又把屍體割成四五塊,才放了進去,然後把炕磚放回原處。第二天,木工的老婆跑到工頭家裡哭鬧著說:「我丈夫昨天沒有回家,一定是你給殺死了!」於是告到警巡院。警巡院認為工頭是木工的仇人,就抓了起來嚴刑拷打,工頭忍受不住痛苦,被迫供認自己殺了人。婦人為木工帶孝辦了喪事,還請來和尚念經超度亡靈,而且哭得很悲傷。警巡院審問工頭把屍體扔在哪裡?回答說:「扔進護城河裡了。」就派了兩名仵作到護城河邊去找,沒有找到。

  仵作本來是專管傷亡之事的,百姓中有非正常死亡的,上告後由他們去檢驗,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。刑部、御史和市府長官都想呈報案情,趕快結案。給兩個仵作十天期限找到屍體,如果找不到就打板子。到了期限未找到,挨了打。再給七天期限,又沒有找著;又給五天期限,三天期限,接連四次挨打,仍然找不著,新的期限又要到了。兩個人哀嘆,沿著河邊商量:「這樣下去挨打沒完沒了。」便密謀殺死別人頂替木工來交差。傍晚坐在河邊,有個老漢騎著毛驢過橋,兩人從一個角落把他擠掉水裡,放跑了驢。還怕樣子不像木工,不敢立即打撈,以後又挨了幾次板子。過了十幾天,估計老漢的屍體已經腐爛得看不出原貌,這才報告警巡院。把木工的老婆召來認屍,婦人伏屍號叫:「正是他呀!我丈夫死後成了這個樣子?」她拿著丈夫的衣服在河邊祭奠招魂,摘下自己戴的簪子耳環,買來棺木埋葬了。案子就這樣了結了,警巡院判處工頭死刑,上報後還沒有批下來。

  騎驢老漢的家屬查訪老漢的下落沒有消息,見到有個人背著驢皮在路上走,好像是自家餵養的那頭,搶過來一看,皮上的血還沒有乾,就把他扭送到縣裡。也是因為刑訊慘酷,負皮的人被迫供認搶劫老漢毛驢,老漢抗拒被他殺死,屍體埋在某處。派人去找,沒有找著,又改口說是某地,口供變了幾次,始終沒有找到屍體,負皮的人含冤死在獄中。

  過了一年多,工頭的判決批下來了,綁著押出監獄,工人們跟在後邊,如打雷聲般的吵鬧抗議,雖然大家都為工頭受冤感到氣憤,可是無法替他說明真相,圍著觀望乾著急。工頭終於被殺,工人們哀悼不已,到處查訪這件事也沒有頭緒,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大家商議湊銀一百錠,在各處大街上公告:「如有人得知某木工被害情況,就用這筆錢酬謝。」還是沒有前來應徵的人。

  當初這個婦人每次超度亡靈,乞丐們都趕去討飯,有個慣偷也常常跟著去討取。有一天,慣偷要到一家去作案,時間尚早,不便下手。他已經熟悉這個婦人的住處,傍晚靠在她家院牆上等待時間。到了快敲更鐘的時候,突然有個醉漢一顛一跛地走進來,對著婦人撒酒瘋發脾氣,罵她打她,還用腳踢她。婦人不敢還口,等醉漢睡了,她在燈下罵道:「為了你才謀害了我的丈夫,他的屍體至今還塞在土炕裡邊,已經兩年多了!炕既不能生火取暖,又不敢請人修理,我丈夫還不知道爛了沒有,現在你就打罵我。」邊嘆息邊抽泣。慣偷站在窗外,全都聽到了,暗自喜歡地說:「我還幹什麼小偷?」第二天清早就到小木局來揭發,向工人們喊道:「我知道某木工是怎麼死的,快拿錢給我。」大家認為他是個慣偷,不肯先給,說:「必須把事實揭露出來才能給錢。」於是雙方寫了合同字據,分一份給慣偷。「你們遠遠地跟我來!」慣偷假裝喝醉了酒,走進這個婦人家裡,故意調戲她。婦人大罵:「叫化子你敢這樣?」鄰居也都不平,要揍他。慣偷急忙掀開炕席,扒開炕磚,裝成要拿磚打人的樣子,於是露出了屍體,工人們一起闖了進來,給了慣偷賞金,接著把婦人送到官府。她招認了謀害丈夫的事實,那個醉漢就是姦夫。官府又復查護城河裡的死人是哪裡來的?仵作供認:「擠了一個騎驢的老漢掉入水中的。」仵作判處死刑,木工的老婆和姦夫在街頭碎屍示眾,先前判工頭死刑的官員都撤了職,且終身不再錄用。官府這才了解到墮水的老漢以及過去在獄中囚死負皮人的那件事,但是要全部揭發出來,還要判處一些主辦官吏,因此就壓下了,負皮人的冤枉終於沒有得到平反昭雪。

  這是延祐初年發生的事情,國子監教官文謙甫告訴我。我當時評論說:「木工被害,應當判刑的只是他老婆和姦夫。可是為此受牽連被殺的竟有四五個人,這案子被擴大了。為了和解舊怨卻被砍了頭,為逃避打板子卻挨了刀,仵作害了老漢而木工老婆也藉機殺害埋葬了丈夫,背著驢皮走路卻死在獄中,去偷東西的卻得到了賞金,真是錯綜複雜叫人難以理解。多麼可悲呵!」

【注釋】
  • [1]醵:眾人集錢一起飲酒。
  • [2]笄:古人盤髮髻所用的簪。
  • [3]鞫:審判、訊問。
  • [4]憯:憂傷﹑慘痛。
  • [5]瘐死:囚犯因飢寒而死於獄中。今亦泛稱因病死於獄中。
  • [6]狴犴:監獄的代稱。原義是形狀像虎的野獸,古時多將其形象畫在獄門上。
  • [7]裒:聚集。
  • [8]坌:聚集。
  • [9]迫鐘時:古時用敲鐘報時,迫鐘時就是快打更鐘的時候。
  • [10]踉蹌:走路時急促不穩的樣子。
  • [11]誶:責問,辱罵。
  • [12]塓:塗抹。
  • [13]洎:到﹑及。
  • [14]窆:墳﹑墓穴;埋葬。
  • [15]桎梏:腳鐐手銬。為古代的刑具,在足曰桎,在手曰梏,主要用來拘繫犯人。引申為監獄。
【註】工獄出自元朝宋本所著《至治集》。

【作者】
  宋本,(1281~1334)字誠夫,元朝大都人。至治元年(1321年)策士,賜進士第一;授翰林修撰。元統二年,累轉為集賢學 士,兼國子祭酒。是年,卒於官,謚正獻。著有《至治集》四十卷,《元史本傳》行於世。
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讀賞《工獄》--我心飛翔博客]

續夷堅志(張童入冥)--元好問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平輿南函頭村張老者,以捕鶉為業,故人目為鵪鶉。年已老,止一兒,成童矣,一旦死。翁媼(ㄠˇ ǎo)自念老無所倚,號哭悶絶,恨不俱死。明日欲埋之,又復不忍。但纍磚作邱,入地一二尺許。云:「吾兒還活!」人笑其癡,而亦有哀之者。三日復墓,慟哭不休。忽聞墓中呻吟聲,翁媼驚曰:「吾兒果還魂矣!」撤棺磚,曳棺木出,舁(ㄩˊ魚)[1]歸其家。
  俄索湯粥。良久,說:「初為人攝往冥司,兒哀訴主者:『爹娘老可念,乞盡餘年,葬送畢,死無所恨!』冥官頗憐之,即云:『今放汝歸。語汝父,能棄打捕之業,汝命可延矣!』」其父聞此語,盡焚網罟之屬,挈兒入寺供佛。
  寺有一僧呂姓者,年未四十,儀表殊偉,曾上州作綱首。張童即前問僧:「師亦還魂耶?」呂云:「何曾死?」張童言:「我在冥中引問次,見師在殿角銅柱上,鐵繩繫足,獄卒往來,以棓(ㄅㄤˋ,同棒)撞師腋下,流血淋漓。及放歸時,曾問監卒,呂師何故受罪?乃云:『他多脫下齋主經文,故受此報。』」呂聞大駭。蓋其腋下病一漏瘡,已三年矣!兒初不知。呂遂潔居一室,日以誦經為課。凡三年,瘡乃平。

【譯文】
  金末,平輿縣南函頭村有個張老漢,以捕鵪鶉為業,當地人戲稱他為「鵪鶉」。他年紀已經很老了,只有一個獨生子,已騙成一個少年了。一天,張童突然死去。張老漢夫婦感到年老無依靠,哭得死去活來,恨不能隨兒子一起死去。隔天想埋葬兒子,又感到不忍心。張老漢挖地一二尺,上面用磚纍個墓,說:「我兒子還活著」。人笑其痴,而也有為老漢悲哀的。三天後,張老漢夫婦又到墓地痛哭不停,忽聽墓中有呻吟聲,吃驚地說:「我兒果真還魂了!」趕快搬去磚塊,將兒子從棺材中拉出來,並抬回家。
  過了不久,張童索要湯粥吃喝。再過了一段時間,張童說:「當初,被小鬼帶到冥司,兒向冥官哀告:『我爹娘年老無依無靠,請讓我服侍餘年,直到送葬完畢,就死無所恨了。』冥官很憐憫,說:『今放你回去,回去後告訴你父親,如能放棄打捕鵪鶉之業,你的命便可以延長。』」其父聽他這樣說,立即盡焚網罟等捕獵工具,帶著兒子到寺廟供佛。
  寺中有一位俗姓呂的僧人,年不到四十,儀表特殊、高大,曾經在上州作負責綱運的商人首腦。張童到寺後即上前問他道:「你也還魂了嗎?」呂姓僧人說:「我何曾死過?」張童便說:「我在冥間時見過你,只見你被綁在殿角銅柱上,以鐵鏈繫足,獄卒往來以棒擊師父腋下,鮮血淋漓,我被冥官放歸時,曾問獄卒,你何故在此受罪?」獄卒乃說:『他答應為齋主念誦經文,然而卻有很多遺漏不念,故受此惡報。』呂姓僧聽聞後大為驚駭,原來他腋下生了一個漏瘡,已有三年了,張童是不可能知道他得病之事的。呂姓僧從此便潔居一室,每日補誦經文,三年後,腋下漏瘡方痊癒。

【注釋】
  • [1]舁:抬。
【註】續夷堅志元好問所撰筆記小說,原書四卷,今本為二卷本釐為四卷。
此書作於金亡之後,為洪邁夷堅志》的續書,記奇聞異事、物產名勝、釋道故事,語多涉怪,閒有金末史事。

【作者】
  元好問(之二)(之三)1190年-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號遺山山西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,世稱遺山先生之際著名文學家。著作有《中州集》、《南冠錄》、《壬辰雜編》等等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續夷堅志--讀書網]、[續夷堅志--百度百科]、[元好問集--時尚書屋]

夷堅志二則(毛烈陰獄、張拱遇仙)--洪邁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毛烈陰獄
  瀘州合江縣趙市村民毛烈,以不義起富。他人有善田宅,輒百計謀之,必得乃已。昌州人陳祈,與烈善。祈有弟三人,皆少,慮弟壯而析其產也。則悉舉田質於烈,累錢數千緡。其母死,但以見田分為四,於是載錢詣毛氏,贖所質,烈受錢,有乾沒心,約以他日取券。祈曰:「得一紙書為證足矣。」烈曰:「君與我待是耶。」祈信之,後數日往,則烈避不出。祈訟於縣,縣吏受烈賄,曰:「官用文書耳,安得交易錢數千緡,而無券者,吾且言之令。」令決獄果如吏旨。祈以誣罔受杖,訴於州、於轉運使,皆不得直。

  乃具牲酒詛於社,夢與神遇,告之曰:「此非我所能辦,盍往禱東嶽行宮?當如汝請。」既至殿上,於幡帷蔽映之中,屑然若有言曰:「夜間來。」祈急趨出,迨夜復入拜謁,置狀於几上,又聞有語曰:「出去。」遂退。時紹興四年四月二十日也,如是三日。烈在門內,黃衣人直入,捽(ㄗㄨˊ足)其胸,毆之,奔迸得脫,至家死。又三日,牙儈(ㄎㄨㄞˋ快)[1]一僧死,一奴為左者亦死,最後祈亦死。少焉復蘇,謂家人曰:「吾往對毛張大事(即烈也),善守我七日至十日,勿斂也。」

  祈入陰府,追者引烈及僧參對,烈猶以無償錢券為解。獄吏指其心曰:「所憑唯此耳,安用券。」取業鏡照之,睹烈夫婦並受祈錢狀。曰:「信矣。」引入大庭下,兵衛甚盛,其上袞(ㄍㄨㄣˇ滾)冕[2]人,怒叱吏械烈,烈懼乃首服。主者又曰:「縣令聽決不直,已黜官若干。吏受賕[3](ㄑ|ㄡˊ求)者,盡火其居,仍削壽之半。」烈遂赴獄。且行,泣謂祈曰:「吾還無日,為語吾妻,多作佛果救我,君元券在某櫝中。又吾平生以詐得得人田,凡十有三契,皆在室中錢櫝下。幸呼十三家人併償之,以減罪。」

  主者又命引僧前,僧曰:「但見初質田時事,他不預知也。」與祈俱得釋,既出,經聚落屋室,大抵皆囹圄。送者指曰:「此治殺降者、不孝者、巫祝淫祠者、逋(ㄅㄨbū)誑佛事者,其類甚眾。自周秦以來,貴賤華夷,悉治不擇也。」又謂祈曰:「子來七日矣,可急歸。」遂抵其家而寤,遣子視縣吏,則其廬焚矣。視其僧,茶毗(ㄆㄧˊ皮)[4]已三日。往毛氏述其事,其子如父言,取券還之。是夕僧來,擊毛氏門罵曰:「我坐汝父之故,被逮得還,而身已焚,將何以處我?」毛氏曰:「業已至此,惟有為作佛事耳。」僧曰:「我未合死,鬼錄所不受,又不可為人,雖得冥福,無用也。俟此世數盡,方別受生,今只守爾門,不可去矣。」自是每夕必至,久之其聲漸遠。曰:「以爾作福,我稍退舍,然終無生理也。」後數年,毛氏衰替始已。

【譯文】
  瀘州合江縣趙市村民毛烈,以不良勾當致富。他人有良田美宅,則千方百計謀取,必定得手才能甘心。昌州人陳祈與毛烈素有交情。陳祈有三個弟弟,年齡都還小,考慮到弟弟們長大後要分配財產,所以將全部田產質押在毛烈手上,累計共得錢幾千串。當他的母親去世後,兄弟們要將田地分為四分,於是陳祈帶著錢到毛烈家,要將田地贖回,毛烈收錢後,心裡打了一個轉,佯做笑臉,走出房間,說:「賢弟,不好意思,田契一時忘記收在那裡,我再找找,明天給你送去。」陳祈面有難色,說:「既是如此,有勞您立張收據,以茲憑証。」毛烈臉色不悅,說:「我和你是什麼交情,難道你信不過我嗎?」陳祈不敢勉強,姑且相信。數日後,再去拜訪,毛烈即託口,避不見面。陳祈素知毛烈為人,知他有意吞沒,一狀告到官府。縣吏受毛烈賄賂,說:「官用文書,那有交易金額數百萬,而沒有証明的?我姑且替你呈報縣令。」縣令審斷案件,果然如同縣吏所言。陳祈以誣告受杖刑,之後上訴州府、轉運使,皆不得翻案。

  聽說社廟神威顯著,陳祈心想:陽間既然告不了他,不如求助神明給一個公道,於是具備牲酒前往祭拜,訴怨。夜裡夢見神明來告,說:「此事不是我所能處理的,何不往東嶽行宮祈禱,應該就能如你的願。」陳祈去到殿上,於幡帷蔽映間,彷彿聽見有人說:「夜裡來。」他急忙退出殿外,入夜後再次入內拜禱,將狀紙放在桌上,又聽聞有聲音說:「出去。」躬身而退。當時,是紹興四年四月二十日,像這樣的情形重覆了三天。三日後,毛烈在屋裡,外面突然有黃衣人闖入,抓著他的胸口就打,毛烈掙脫奔跑才得以逃脫,黃衣人返家後即死亡。又三日,曾經居中牽線的僧人與同一名佐證的僕人,接連死亡,最後,陳祈也死了。不久,又活了過來,吩咐家人,說:「我前往陰間跟毛烈對質,妥善守護我的身體七日至十日,不要入殮。」

  陳祈進到陰府,陰吏引毛烈及僧人與他對質,毛烈初時還想抵賴,說:「如有贖回,金額那麼大,怎麼會沒有字據?」陰吏笑著指著他的心口,說:「凡世間所為,陰間所憑的就只有這個,又何必用字據呢?」取業鏡來照,鏡中浮現毛烈夫婦從陳祈手中接過錢的畫面,陰吏說:「這不就是了嗎?」遂押一干人等進入大庭,四周兵衛環列整齊,氣氛肅殺,陰界主者居殿上,宛如行宮所見。陰吏上前稟報,完畢,陰界主者怒叱兵衛對毛烈用刑。毛烈顫栗不能自己,急忙磕頭服罪。陰界主者判令下,又說:「縣令審案不夠正直,已黜降官職若干級。縣吏受賄者,令火焚燒其房屋,仍要削減一半的陽壽。」毛烈被押送陰獄,臨行前,哭著對陳祈說:「我想我已經沒有機會再回到陽間,麻煩告訴我妻子,讓她多做善事、佛事,積陰德救我。你的田契文件在某櫃子中。又我平生詐騙所得的田產,共十三處,文件都在錢櫃底層,有勞你替我找這些人來,一併償還,以減輕我的罪過。」

  主者又命人引僧人向前,僧人說:「我只知道當初質押田產的事,後來發生的事,一無所知。」陰界主者判令,與陳祈俱得開釋返家。走出大殿,路過聚落房屋,大都是監牢,送行的人說:「這個地方專門處置殺降的人、不孝的人、祭祀淫祠的人,還有欺誑佛事的,這類人很多。自周朝秦朝以後,不分貴賤種族,全都處治,沒有分別。」又對陳祈說:「你來陰間已七天了,要儘速回去。」返家後即甦醒,家人環繞在旁。隔日,遣兒子到縣吏家去看看,則房舍被火燒得一乾二淨,又去探視僧人,聽聞已火葬三天了。陳祈自往毛家拜訪,說起陰間一事,毛烈兒子即順從父親夢中交待,取田契歸還。當天晚上,僧人來敲打毛家家門,罵道:「我因為你父親的事被逮,現在得以還魂,但身子已經被燒了!你們要如何來處置我?」毛烈妻子隔著門說:「事情都到了這種地步,也只能為你多做佛事來補償。」僧人怒說:「我本不該死,陰間不收,又沒辦法為人,雖然得到這些冥福,又有什麼用呢?只有等到陽壽結束,才能再投胎轉世。我想我也沒其他地方好去,只好留在你們家。」自此之後,每天晚上都會出現僧人的訴苦的聲音,日子久了,便聽聞聲音愈來愈遠,說:「只因你們做佛事,我稍微退讓,但還是沒有解決。」又過了數年,毛氏一家家勢開始衰退,僧人才消逝。

【注釋】
  • [1]牙儈:居間買賣的人。
  • [2]袞冕:袞(禮)服和冠冕。
  • [3]賕:賄賂。
  • [4]茶毗:意為焚燒、火葬。原為印度葬法之一。在中國專指出家人圓寂後的火葬。茶、荼二字音、形皆近似,故「茶毗」亦作「荼毗」。

※※※※※※
【原文】張拱遇仙
  汴人張拱,舉進士不第,家甚貧,母黨龔氏,世為醫,故拱亦能方術。置藥肆於宜春門後坊,仍不售。嘗晨起披衣櫛髮,未洗頮(ㄏㄨㄟˋ會)[1],有道士迎日而來,目光炯然,射日不瞬。徑造肆中,顧而不揖。振衣上坐。拱頗忿其倨,作色問所來,答曰:「汝無詰吾所從來,正欲見汝耳。」拱意此妄人,京師固多其比。擲一錢與之,麾使去。笑曰:「吾無求於人,以汝有道質,故來誨汝,何賜拒之深?」拱悟,起冠巾而出,與之語,及出家事,理致精微,聞所未聞。於是始愧悔曰:「拱鄙人,眼凡心惑,仙君幸見臨,願終教之。」道士曰:「汝何求?」曰:「家貧,飦(ㄓㄢ,古同饘)粥不繼,儻使不食可飽,則上願也。」

  俄而鬻蒸棗者來,道士取先所擲一錢買之,得七枚,顧謂拱曰:「神仙以辟(ㄆㄧˋ譬)穀[3]為下,然卻粒則無滓濁,無滓濁則不漏,由此亦可以入道。★〇張子房諸人乃以丹藥療飢,固已汙矣。汝欲得此道,自此不淫可乎?人能不淫,俗念自息。俗念既息,則仙才也。」乃取七棗熟視而噓之,曰:「汝啗此,可終身不食。人或強使食亦無禁。復欲不食則如初。但汝有老母妻子,未可相從。然既啗七棗,當應七夢,豫為汝言。汝事親既終,婚嫁既畢,已能不食,復又何求?宜脫身詣名山,於懸絕處,尋石穴深廣有容者,自累石塞其門。一念不起,坐臥行立於其間,自有佳趣。僅及半紀,則汝之身,如蟬出殼,逍遙乎六合之外矣。過此,非今日可語汝也。」言竟,攝衣而起,拱固留之,不可,起出門,無所見。拱乃知其非常人,悵然有所失者累月。聞飲食輒嘔,遂不食。逾二年,糞溺俱絕,神氣明爽,步趨輕利,每日試其力,從旦至暮,緣京城外郛(ㄈㄨˊ浮),可匝者五反,蓋數百里也。

  前後得七夢,如道士言,不小差。母病痔二十年,眾藥不驗,漫以七棗餘核進之,一夕而愈。拱既不御內,視其妻如路人。妻郭氏,性剛果,忿恚而卒。家人益憂疑之,逼而餽之食,食兼數人。爾後可食或不食,朋友疑其詐者,扃(ㄐㄩㄥjiōng)諸室試之,不以為苦。人或召醫,則攜藥而往,至則登病者之席,坐於旁,雖逾旬涉月,杯水粒粟,無所需。喜飲酒,好作詩,行年六十,而顏色如壯者。後其母沒,不知所終。

【譯文】暫缺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頮:洗臉。
  • [2]饘粥:稠的稀飯稱為饘,稀的稱為粥。後以饘粥做為稀飯的統稱。
  • [3]辟穀:一種道術。指不吃五穀以求成仙。

【註】夷堅志宋朝著名筆記志怪小說集,南宋洪邁撰,始刊於紹興末年(1162年),絕筆於淳熙初年(1174年),書名取《列子·湯問》「夷堅聞而志之」之意,記述了宋代諸多的城市生活、人文掌故、奇聞趣事,內容涉及三教九流、宗教信仰、諸子百家,搜羅廣泛,卷帙浩瀚,有不少話本和戲曲都取材於《夷堅志》故事,如〈馮玉梅團圓〉取材於〈徐信妻〉,僅凌濛初即取材三十餘篇,佔《二拍》篇幅一半。原書420卷。

【作者】
  洪邁(1123年-1202年),字景盧,號容齋饒州鄱陽人(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),洪皓第三子。南宋名臣,官至翰林學士、龍圖閣學士、端明殿學士。以筆記容齋隨筆》、《夷堅志》聞名於世。[洪邁著作]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夷堅志--維基文庫]、[夷堅志--百度百科]

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

諧史(我來也)--沈俶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京城闤闠(ㄏㄨㄢˊ環 ㄏㄨㄟˋ會)[1]之區,竊盜極多,蹤跡詭秘,未易根緝。趙師義尚書,尹臨安日,有賊每於人家作竊,必以粉書「我來也」三字於門壁,雖緝捕甚嚴,久而不獲。「我來也」之名,鬨傳京邑,不曰捉賊,但云捉「我來也」。
  一日,所屬解一賊至,謂此即「我來也」。亟送獄鞫(ㄐㄩˊ菊)勘,乃略不承服,且無贓物可證,未能竟此獄。其人在禁,忽密謂守卒曰:「我固嘗為賊,卻不是『我來也』,今亦自知無脫理,但乞好好相看。我有白金若干,藏於寶叔塔上某層某處,可往取之。」卒思塔上乃人跡往來之衝,意其相侮。賊曰:「勿疑,但往,此方作少緣事,點塔燈一夕,盤旋終夜,便可得矣。」卒從其計,得金大喜。次早入獄,密以酒肉與賊。
  越數日,又謂卒曰:「我有器物一甕,置侍郎橋某處水內,可復取之。」卒曰:「彼處人鬧,何以取?」賊曰:「令汝家人以籮貯衣裳,橋下洗濯,潛掇甕入籮,覆以衣,舁(ㄩˊ魚)[2]歸可也。」卒從其言,所得愈豐。次日復勞以酒食。卒雖甚喜,而莫知賊意。
  一夜,至二更,賊低語謂卒曰:「我欲略出,四更盡即來,決不累汝。」卒曰:「不可!」賊曰:「我固不至累汝,設或我不復來,汝失囚必至配罪,而我所遺儘可為生。苟不見從,卻恐悔吝有甚於此。」卒無奈,遂縱之去。卒坐以伺,正憂惱間,聞簷瓦聲,已躍而下,卒喜,復桎梏(ㄍㄨˋ故)之。
  甫旦,啟獄戶,聞某門張府有詞云:「昨夜三更被盜失物,某賊於府上寫『我來也』三字。」師義撫案曰:「幾誤斷此獄,宜乎其不承認也。」止以不合犯夜,從杖而出諸境。
  獄卒回,妻曰:「半夜後聞叩門,恐是汝歸,亟起開門,但見一人以二布囊擲戶內而去,遂藏之。」卒取視,則皆黃白器也。乃悟張府所盜之物,又以賂卒。賊竟逃命。雖以趙尹之明特,而莫測其奸,可謂黠矣。
  卒乃以疾辭役,享從容之樂終身。沒後,子不能守,悉蕩焉,始與人言。

【譯文】
  南宋時期,京城熱鬧的地方,竊盜極多,蹤跡詭秘,很難徹底捕捉。當時,趙師義尚書為京城的行政首長,有一個盜賊,每次作案,必用白粉在門壁上寫 「我來也」三個字,雖然官府緝捕很嚴,但從來沒有抓住過他。於是「我來也」之名,傳遍京城,老百姓都不說捉賊,只說捉「我來也」。
 
  有一天,他的部下抓到一個賊送到京城,說這人就是「我來也」。於是趕緊送到牢裡關起來審訊查問,但那個人一點也不承認,而且又沒有贓物等證據,也 就一直沒有結案。這個人在獄中時,一天突然悄悄對看守他的獄卒說:「我固然是賊,但卻不是『我來也』,我知道現在我沒有辦法開脫罪名,但也希望在這裡面過 得舒服一些。我有好多銀子,藏在寶叔塔上某層某處,你可以去取回來。」獄卒想到這個塔上,來往的人比較多,以為這個賊是欺騙侮辱他。賊說:「不用懷疑,你 儘管去,這個寺廟目前煙火不旺,佛事少,你只須在夜晚裝做去點塔燈,在那裡多待一會兒,就能得到了」。獄卒按賊所說,得到大量的銀子,非常高興。第二天, 回到獄中,偷偷的帶著酒肉給賊享用。
 
  過了幾天,賊又對獄卒說:「我有一個壇子,裝著許多銀器寶物,放置在侍郎橋某處水中,你可以再去取回來。」獄卒說:「那個地方是鬧市,怎麼取?」 賊說:「你可以叫你的家人,用蘿筐裝著衣服,到橋下去洗,到水中找到壇子後,悄悄地放到筐中,然後用衣服蓋住,就可以抬回去了。」獄卒又按賊所說,得到了 更多的銀子。第二天又帶著酒肉給賊享用。獄卒雖然很高興,卻不知小偷的用意。
 
  有一天夜裡,到二更時,賊低聲對獄卒說:「我想出去一趟,四更天 回來,絕不會拖累你。」獄卒說:「不行。」賊說:「我肯定不會連累你的。如果我不回來,你可能會因為丟失囚犯而被充軍、發配,但我給你的那些銀兩,足夠你 用一生的了。如果不依我的,只怕你會更後悔。」獄卒沒有辦法,只好放他出去,坐在獄中等候。正煩惱間,突然聽到房上有聲響,賊已跳了下來。獄卒很高興,趕 緊把手銬腳鐐給他帶上。
 
  天剛亮,打開牢門時。聽到大戶張府向官府告狀:「昨夜三更被盜失物,其賊於府門上寫『我來也』三字。」趙師義拍案說:「幾乎誤斷了這個案子,怪不得他死不承認。」於是將這個盜賊杖擊後,趕出京城。
 
   這個獄卒回家後,妻子對他說:「半夜聽到敲門,以為是你回來了,趕緊起來開門。只見一個人把兩個布囊扔到了我們家裡就跑了,我只好把布囊藏了起來。」獄 卒打開一看,原來全是黃金白銀。突然想起這是那個賊盜張府之物,用來賄賂獄卒的。小偷就這樣逃脫了,以趙師義這樣精明的人,都沒有覺查,這賊真是狡猾。
 
  這個獄卒後來以身體有病為由辭職,享樂終身。過世之後,他兒子不能守住財產,把財產都花光了,才對人說起這件事。

【注釋】
  • [1]闤闠:市場。
  • [2]舁:抬。
【註】《我來也》出自宋朝·沈淑《諧史》,塑造了一個機智的盜賊形象——「我來也」 。

【作者】
  沈俶[約公元1247年前後]生卒年不詳,約宋理宗淳佑中前後在世。生平事跡亦無考。嘗記汴京舊聞,多諷嘲之語,名曰諧史,凡一卷,《四庫總目》傳於世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我來也--百度百科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