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

黃岡竹樓記--王禹偁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黃岡[1]之地多竹,大者如椽(ㄔㄨㄢˊ船)[2]。竹工破之,刳(ㄎㄨ哭)[3]去其節,用代陶瓦[4]。比(ㄅㄧˋ必)屋[5]皆然,以其價廉而工省也。
  子城[6]西北隅,雉堞(ㄓˋ智 ㄉㄧㄝˊ跌)(ㄆㄧˇ痞)毀[7],蓁(ㄓㄣ針)莽荒穢,因作小樓二間,與月波樓[8]通。遠吞[9]山光,平挹江瀨[10],幽闃(ㄑㄩˋ去)遼夐(ㄒㄩㄥˋxiòng)[11],不可具狀。夏宜急雨,有瀑布聲;冬宜密雪,有碎玉聲。宜鼓琴,琴調和暢;宜詠詩,詩韻清絕;宜圍棊,子聲丁丁(ㄓㄥ征 ㄓㄥ征)[12]然;宜投壺[13],矢聲錚錚然;皆竹樓之所助[14]也。
  公退[15]之暇,被鶴氅(ㄔㄤˇ廠)衣[16],戴華陽巾[17],手執《周易》一卷,焚香默坐,消遣世慮。江山之外,第見風帆沙鳥,煙雲竹樹而已。待其酒力醒,茶煙歇,送夕陽,迎素月,亦謫(ㄓㄜˊ折)居之勝概[18]也。彼齊雲、落星[19],高則高矣;井幹、麗譙(ㄑㄧㄠˊ橋)[20],華則華矣;止於貯妓女,藏歌舞,非騷人[21]之事,吾所不取。
  吾聞竹工云:「竹之為瓦,僅十稔(ㄖㄣˇ忍)[22];若重覆之,得二十稔。」噫!吾以至道乙未歲,自翰林出滁(ㄔㄨˊ除)上[23],丙申移廣陵[24];丁酉又入西掖(ㄧㄝˋ夜)[25];戊戌歲除日[26],有齊安[27]之命;己亥[28]閏三月到郡。四年之間,奔走不暇;未知明年又在何處,豈懼竹樓之易朽乎!幸後之人與我同志,嗣而葺(ㄑㄧˋ汽)之[29],庶斯樓之不朽也!
 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黃岡:今屬湖北。
  • [2]椽: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條及屋頂的木材。亦稱「椽子」。
  • [3]刳:從中間破開再挖空。
  • [4]陶瓦:用泥燒製的瓦。
  • [5]比屋:挨家挨戶。比:緊挨,靠近。
  • [6]子城:城門外用於防護的半圓形城牆。
  • [7]雉堞圮毀:城上矮牆倒塌毀壞。雉堞:城上的矮牆。圮毀:倒塌毀壞。
  • [8]月波樓:黃州的一座城樓。
  • [9]吞:容納。
  • [10]瀨:沙灘上的流水。
  • [11]幽闃遼夐:幽靜遼闊。幽闃:清幽靜寂。夐:遠、遼闊。
  • [12]丁丁:形容棋子敲擊棋盤時發出的清脆悠遠之聲。
  • [13]投壺:古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。以矢投壺中,投中次數多者為勝。勝者斟酒使敗者飲。
  • [14]助:助成,得力於。
  • [15]公退:辦完公事,退下休息。
  • [16]鶴氅衣:用鳥羽製的披風。
  • [17]華陽巾:道士所戴的頭巾。
  • [18]勝概:美好的生活狀況。勝:美好的。概:狀況,此指生活狀況。
  • [19]齊雲、落星:均為古代名樓。
  • [20]井幹、麗譙:亦為古代名樓。
  • [21]騷人:屈原曾作《離騷》,故後人稱詩人為「騷人」,亦指風雅之士。
  • [22]稔:谷子一熟叫作一稔,引申指一年。
  • [23]至道乙未歲,自翰林出滁上:宋太宗至道元年(955年),作者因訕謗朝廷罪由翰林學士貶至滁州。
  • [24]廣陵:即現在的揚州。
  • [25]又入西掖:指回京復任刑部郎中知制誥。西掖:中書省。
  • [26]戊戌歲除日:戊戌年除夕。戊戌:998年(宋真宗咸平元年)。歲除日:新舊歲之交,即除夕。
  • [27]齊安:黃州。
  • [28]己亥:999年(咸平二年)
  • [29]嗣而葺之:繼我之意而常常修繕它。嗣:接續、繼承。葺:修整。
【註】記敘作者貶黃州營建竹樓,環境之優美和謫居其中的生活的閒適、佳趣。

【作者】
  王禹偁(ㄔㄥ稱)(西元九五四~一〇〇一年),享年四十八歲,字元之,宋濟州鉅野人,嘗自署太原生,先世蓋太原人。古文尊韓愈,取逕平易,為有宋古文先驅,承先啟後,厥功至偉。在詩歌方面,王禹偁推崇杜甫白居易。文辭敏贍,太宗時累遷翰林學士、知制誥,為文著書,多涉規諷,故屢見摒斥。著有小畜集等。《王禹偁著作

【譯文】
  黃岡地方盛產竹子,大的粗如椽子。竹匠剖開它,削去竹節,用來代替陶瓦。家家房屋都是這樣,因為竹瓦價格便宜而且又省工。
  子城的西北角上,矮牆毀壞,長著茂密的野草,一片荒穢,我於是就地建造小竹樓兩間,與月波樓相接連。登上竹樓,遠眺可以盡覽山色,平視可以將江灘、碧波盡收眼底。那清幽靜謐、遼闊綿遠的景象,實在無法一 一描述出來。夏天宜有急雨,人在樓中如聞瀑布聲;冬天遇到大雪飄零也很相宜,好像碎瓊亂玉的敲擊聲;這裡適宜彈琴,琴聲清虛和暢;這裡適宜吟詩,詩的韻味清雅絕妙;這裡適宜下棋,棋子聲丁丁動聽,這裡適宜投壺,箭聲錚錚悅耳。這些都是竹樓所促成的。
  公務辦完後的空閒時間,披著鶴氅,戴著華陽巾,手執一卷《周易》,焚香默坐於樓中,能排除世俗雜念。這裡江山形勝之外,只見輕風揚帆,沙上禽鳥,雲煙竹樹一片而已。等到酒醒之後,茶爐的煙火已經熄滅,送走落日,迎來皓月,這也是謫居生活中的一大樂事。
那齊雲、落星兩樓,高是算高的了;井干、麗譙兩樓,華麗也算是非常華麗了,可惜只是用來蓄養妓女,安頓歌兒舞女,那就不是風雅之士的所作所為了,我是不贊成的。
我聽竹匠說:「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,如果鋪兩層,能用二十年。」唉,我在至道元年,由翰林學士被貶到滁州,至道二年調到揚州,至道三年重返中書省,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貶往齊安的調令,今年閏三月來到齊安郡。四年當中,奔波不息,不知道明年又在何處,我難道還怕竹樓容易敗壞嗎?希望接任我的人與我志趣相同,繼我愛樓之意而常常修繕它,那麼這座竹樓就不會朽爛了。
 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記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黃岡竹樓記--Tony的古文觀止]、[黃岡竹樓記([宋]王禹偁)]、[王禹偁〈黃州新建小竹樓記〉析譯]

阿房宮賦--杜牧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六王畢[1],四海一。蜀山兀(ㄨˋ霧)[2],阿房出。覆壓三百餘里[3],隔離天日[4]。驪山北構而西折,直走咸陽[5]。二川溶溶[6],流入宮牆。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。廊腰縵迴,簷牙高啄[7]。各抱地勢,鉤心鬥角[8]。盤盤焉,囷(ㄐㄩㄣ君)囷焉[9],蜂房水渦,矗(ㄔㄨˋ觸)不知其幾千萬落[10]。長橋臥波,未雲何龍[11]。複道行空[12],不霽(ㄐㄧˋ寄)何虹[13]。高低冥迷[14],不知西東。歌臺暖響,春光融融[15];舞殿冷袖[16],風雨淒淒[17]。一日之內,一宮之間,而氣候不齊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六王畢:六國滅亡了。六王:指戰國時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六國之君,即指六國。畢:完結。
  • [2]兀:山高而上平,這裡指山上樹林砍盡,只剩下光禿的山頂。
  • [3]覆壓三百餘里: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,佔地極廣。覆壓:覆蓋。三百餘里:(從渭南到咸陽)指宮殿佔地面積大。
  • [4]隔離天日:遮蔽了天日。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。天日:天空,天與太陽。
  • [5]驪山北構而西折,直走咸陽:(阿房宮)從驪山北邊建起,折而向西,一直通到咸陽(古咸陽在驪山西北)。驪山:山名。在今陝西省臨潼縣的東南。周幽王死於山下,秦始皇葬於此,山下有溫泉,唐明皇置溫泉宮,後改名為華清宮。或稱為「麗山」、「麗戎之山」。構:建築。走:趨向。咸陽:秦朝的國都。
  • [6]二川:指渭水和樊川。渭水源出甘肅,流經陝西省;樊川即樊水,灞水的支流,在今陝西省。溶溶:河水緩流的樣子。
  • [7]廊腰縵迴:遊廊曲曲折折,猶如錦帛一樣迴環。廊腰:走廊中間的轉折處。縵:無花紋的絲綢。簷牙:屋檐突起,猶如牙齒。高啄:高聳似禽鳥在仰首啄物。
  • [8]各抱地勢:各隨地形。鉤心鬥角:形容宮室的建築結構參差錯落,精巧工致。鉤心:指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聚。鬥角:指屋角互相對峙。
  • [9]盤盤:盤旋的樣子。囷囷:屈曲的樣子。焉:猶「然」。
  • [10]矗:直立高聳的樣子。落:座、所,建築物的單位量詞。一說指院落、院子。
  • [11]長橋臥波,未雲何龍:形容長橋似龍。
  • [12]複道:樓閣中上下重疊的通道。行空:在空中橫行而過。
  • [13]霽:雨止雲開。
  • [14]冥迷:分辨不清。
  • [15]春光融融:形容春光明媚、和煦動人。
  • [16]冷袖:袖,舞女的袖子。寫舞者的淒涼。
  • [17]風雨淒淒:風雨交加,淒涼寒冷。淒淒,寒冷。
【原文】
  妃嬪(貧)(一ㄥˋ映)(ㄑ一ㄤˊ強)[18],王子皇孫,辭樓下殿,輦(ㄋㄧㄢˇ碾)來於秦[19],朝(ㄓㄠ昭)歌夜弦[20],為秦宮人。明星熒(一ㄥˊ螢)熒[21],開妝鏡也;綠雲擾擾,梳曉鬟也[22];渭流漲膩,棄脂水也[23];煙斜霧橫,焚椒蘭也[24]。雷霆乍驚,宮車過也,轆轆遠聽[25],杳(ㄧㄠˇ咬)不知其所之也[26]。一肌一容,盡態極妍,縵(ㄇㄢˋ曼)立遠視而望幸焉[27],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[28]。燕趙之收藏,韓魏之經營,齊楚之精英,幾世幾年,取掠其人[29],倚疊如山。一旦不能有,輸來其間。鼎鐺(ㄔㄥ稱)玉石[30],金塊珠礫。棄擲邐迤(ㄌ一ˇ裡 一ˇ以)[31],秦人視之,亦不甚惜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8]妃嬪媵嬙:統指六國王侯的宮妃。妃嬪:君主時代帝王姬妾的統稱。妃:帝王的妾,太子王侯的妻。嬪:宮中女官。媵:古代陪嫁的女子。嬙:宮中女官。
  • [19]辭樓下殿,輦來於秦:辭別(六國的)樓閣宮殿,乘輦車來到秦國。輦:古代貴族乘坐的人力車。此用作動詞,乘車。
  • [20]朝歌夜弦:形容整天沉迷於歌舞,逸樂無度。亦作「朝歌暮弦」。
  • [21]明星熒熒:(光如)明星閃亮。熒熒:閃動的樣子。
  • [22]綠雲:形容頭髮多而黑。擾擾:形容紛亂的樣子。鬟:古代婦女梳的環形髮髻。
  • [23]脂水:舊指婦女盥洗後的水。
  • [24]椒、蘭:兩種芳香植物,焚燒以燻衣物。
  • [25]轆轆:狀聲詞。形容車行聲。亦作「碌碌」。
  • [26]杳:遠。
  • [27]縵立:舒徐佇待。望幸:盼望皇帝到來。幸:封建時代稱皇帝親臨為幸。
  • [28]三十六年: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(前246—前210),但在兼並六國前自不能羅致諸侯子女,這裡是誇張。(由統一全國(前221年)到死亡(前210年)只有12年。)
  • [29]其人:其民。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,以「人」代「民」。
  • [30]鼎鐺玉石,金塊珠礫:把寶鼎看作鐵鍋,把美玉看作石頭,把黃金看作土塊,把珍珠看作石子。鼎鐺:鼎和鐺。泛指煮器。鼎:古代一種三足兩耳的貴重器物。鐺:古代一種有腳的鍋。現在通用的平底淺鍋,用來烙餅或炒菜。
  • [31]邐迤:接連不斷。這裡是說到處都是。或作「邐迆」、「迆邐」、「迤邐」。
【原文】
  嗟乎!一人之心,千萬人之心也。秦愛紛奢[32]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盡錙銖(ㄗ資 ㄓㄨ朱)[33],用之如泥沙。使負棟之柱[34],多於南畝之農夫[35];架梁之椽(ㄔㄨㄢˊ船),多於機上之工女;釘頭磷磷[36],多於在庾(ㄩˇ雨)之粟粒[37];瓦縫參差[38],多於周身之帛縷[39];直欄橫檻,多於九土之城郭[40];管弦嘔啞[41],多於市人之言語。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獨夫之心[42],日益驕固。戍卒叫[43],函谷舉[44],楚人一炬[45],可憐焦土。
  嗚呼!滅六國者,六國也,非秦也。族秦者,秦也,非天下也。嗟夫!使六國各愛其人,則足以拒秦;秦復愛六國之人,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[46],誰得而族滅也[47]?秦人不暇自哀[48],而後人哀之;後人哀之而不鑑之,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2]紛奢:繁華奢侈。
  • [33]奈何:怎麼,為何。錙銖:錙與銖都是古代重量名,極小的計算單位。錙、銖連用,比喻極細微。六銖為一錙。
  • [34]負棟之柱:支撐棟梁的柱子。
  • [35]南畝:南邊的田畝。因南坡向陽,利於植物生長,故田地多向南開墾。後泛稱田畝。
  • [36]磷磷:清晰可見的樣子。
  • [37]庾:沒有頂蓋、露天的穀倉。
  • [38]瓦縫參差:瓦縫:屋瓦的接縫。參差:雜亂不齊的樣子。
  • [39]帛縷:絲綢衣服上的紗線。
  • [40]九土:九州的土地,指全國。城郭:亦作「城廓」。城牆。城指內城的牆,郭指外城的牆。
  • [41]管弦:指簫笙、琴瑟等樂器。嘔啞:樂器發出的聲音。
  • [42]獨夫:失去人心、無道之暴君,指秦始皇。
  • [43]戍卒叫:指陳勝、吳廣在謫戍漁陽途中,於大澤鄉振臂一呼,率眾起義。戍卒:舊時守邊的軍士。
  • [44]函谷舉:指劉邦於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,推翻秦朝統治,並派兵守函谷關。舉:攻破,拔取。
  • [45]楚人一炬:公元前206年,項羽入咸陽,焚燒秦的宮殿,大火三月不滅。楚人:指項羽。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後代,故稱楚人。
  • [46]遞三世:傳至第三代。遞:傳遞,這裡指王位順著次序傳下去。
  • [47]族滅:被滅族。古有滅三族、九族、十族的酷刑。此指秦朝徹底覆滅。
  • [48]不暇:來不及,沒有時間。亦作「不遑」。
【註】阿房宮,秦宮名,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。秦始皇統一中國,認為首都咸陽的宮殿太小,便大興土木,於公元前二一二年,發徒卒七十余萬人,在渭水南面營造阿房宮,宮未建成,秦國滅亡。項羽攻入咸陽,放火焚毀。杜牧在《上知己文章啟》中說:「寶歷(唐敬宗年號)大起宮室,廣聲色,故作《阿房宮賦》。」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作,目的在於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亡秦教訓,使唐敬宗李湛引為鑑戒。

【作者】杜牧(公元803-約852年),字牧之,號樊川居士,漢族,京兆萬年(今陝西西安)人,唐代詩人。杜牧人稱「小杜」,以別於杜甫。與李商隱並稱「小李杜」。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,故後世稱「杜樊川」,著有《樊川文集1》《樊川文集2》。
  

【譯文】
  六國滅亡,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伐光了蜀山的樹木,阿房宮才蓋起來。阿房宮佔地三百多裡,樓閣高聳,遮天蔽日。從驪山之北構築宮殿,曲折地向西延伸,一直修到秦京咸陽。渭水和樊川兩條河,水波蕩漾地流入宮牆。五步一棟樓,十步一座閣。走廊曲折像縵帶一般回環,飛簷像禽鳥在高處啄食。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,像是互相環抱,宮室高低屋角,像鉤一樣聯結,飛簷彼此相向,又像在爭鬥。盤旋地、曲折地,密接如蜂房,回旋如水渦,不知矗立著幾千萬座。長橋橫臥在渭水上,人們看了要驚訝:天上沒有雲,怎麼出現了龍?復道橫空而過,彩色斑爛,人們看了要詫異:不是雨過天晴,哪裡來的彩虹?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,使人迷糊,辨不清東西方向。台上歌聲悠揚,充滿暖意,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樣和煦。殿中舞袖飄拂,好像帶來陣陣寒意,使人感到風雨交加那樣淒冷。就在同一天,同一座宮裡,氣候竟會如此不同。
  那些亡了國的妃嬪和公主們,辭別了自己國家的樓閣、宮殿,被一車車送來秦國,日夜獻歌奏樂,成了秦國的宮人。星光閃爍,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鏡子;綠雲繚繞,原來是她們正在早晨梳理髮髻;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,是她們倒掉的殘脂剩粉;空中煙霧彌漫,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香料。皇帝的宮車馳過,聲如雷霆,使人驟然吃驚;聽那車聲漸遠,也不知馳到哪兒去了。宮人們用盡心思修飾容貌,打扮得極其嬌媚妍麗,耐心地久立遠視,盼望皇帝能親自駕臨。可是有許多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,還未見到皇帝。燕、趙收藏的財寶,韓、魏聚斂的金玉,齊、楚搜求的珍奇,這都是多少世代、多少年月以來,從人民那裡掠奪來的,堆積得如山一樣。一旦國家滅亡,不能佔有了,統統運進了阿房宮。在這裡把寶鼎看作鐵鍋,美玉當石頭,又視黃金為土塊,珍珠為沙石,隨意丟棄,秦人看見了也不覺得可惜。
  唉!一個人的心,也就是千萬個人的心。秦始皇喜愛奢侈,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。為什麼搜刮人民的財物一分一釐都不放過,揮霍時卻像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?阿房宮中的柱子,比田裡的農夫還多;架在梁上的椽子,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;建築物上的釘頭,比糧倉裡的粟粒還多;橫直密布的瓦縫,比身上衣服的線縫還多;欄桿縱橫,比天下的城郭還多;嘈雜的器樂聲,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。秦統治者窮奢極侈,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。秦始皇這個獨夫,卻越來越驕橫頑固。於是,陳勝、吳廣揭竿而起,四方響應,劉邦攻破函谷關,項羽放了一把火,可惜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。
  唉!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,而不是秦國;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,而不是天下百姓。唉!如果六國統治者都是愛護本國人民,那麼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。如果秦國統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,那麼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,甚至可以傳到萬世,都為君王,誰還能滅掉秦國呢?秦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,只好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;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為鑑戒,那麼又要讓再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了。(馮海榮)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阿房宮賦--中文百科在線]、[阿房宮賦--百度百科]、[阿房宮賦([唐]杜牧)]

廬山草堂記--白居易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匡廬[1]奇秀甲天下山。山北峰曰香鑪峰[2],峰北寺曰遺愛寺[3]。介峰寺間,其境勝絕,又甲廬山。元和十一年秋[4],太原人[5]白樂天見而愛之,若遠行客過故鄉,戀戀不能去。因面峰腋(ㄧㄝˋ夜)寺[6],作爲草堂。
  明年春,草堂成。三間兩柱,二室四牖(ㄧㄡˇ友),廣袤(ㄇㄠˋ冒)豐殺(ㄕㄞˋ晒)[7],一稱心力[8]。洞北戶,來陰風,防徂(ㄘㄨˊ除)暑也[9];敞南甍(ㄇㄥˊ盟),納陽日,虞祁寒也[10]。木斲(ㄓㄨㄛˊ濁)而已,不加丹[11];牆圬(ㄨ汙)而已,不加白[12]。磩(ㄑㄧˋ企)階用石,冪窗用紙[13],竹簾紵(ㄓㄨˋ住)幃[14],率稱是焉[15]。堂中設木榻四,素屏二[16],漆琴一張,儒道佛書各兩三卷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匡廬:指江西的廬山,又叫匡山,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面。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,故稱。
  • [2]香鑪峰:因山的形狀像香爐而得名,在廬山的西北面。鑪:同「爐」。
  • [3]遺愛寺:即東林寺,東晉高僧慧遠所建,在香爐峰北麓。
  • [4]元和十一年:唐憲宗在位,公元816年,即作者貶為江州司馬的第二年。
  • [5]太原:太原府,治所在太原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)。
  • [6]因面峰腋寺,作為草堂:因:連詞,於是。面峰腋寺:面對著香爐峰,側靠著遺愛寺。腋:人體肩臂內面交接處,活用為動詞,夾在腋下,此指遺愛寺在草堂旁邊靠下的地方。
  • [7]廣袤:指面積,東西為廣,南北為袤。豐殺:即大小。豐:寬大。殺:狹小。
  • [8]一稱心力:完全與心意相合,與財力相稱。
  • [9]洞北戶,來陰風,防徂暑也:洞:開。戶:單扇的門。陰風:涼爽的風。徂暑:盛暑。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:「四月維夏,六月徂暑。」
  • [10]敞南甍,納陽日,虞祁寒也:敞:高。甍:屋脊,屋棟。敞南甍:把屋脊南面蓋得高些。納陽日:讓陽光照射進來。虞:防備。祁寒:嚴寒。
  • [11]木斲而已,不加丹:斲:砍、削。丹:丹砂,引申為紅色。
  • [12]牆圬而矣,不加白:圬:本指塗抹牆壁的工具,此指塗泥。加白:用石灰白粉之類粉刷。
  • [13]磩:古通「砌」,堆疊。冪:覆蓋。
  • [14]紵幃:用麻布做帳子。紵:用麻織成的布。幃:帳子、帳幕。通「帷」。
  • [15]率稱是焉: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簡樸格局相稱。
  • [16]榻:狹長而低矮的坐臥用具。素屏:素絹做的屏風。
【原文】
  樂天既來爲主,仰觀山,俯聽泉,旁睨(ㄋㄧˋ匿)竹樹雲石,自辰及酉[17],應接不暇[18]。俄而物誘氣隨[19],外適内和。一宿體寧,再宿心恬,三宿後頹然嗒(ㄊㄚˋ踏)然[20],不知其然而然[21]。
  自問其故,答曰:「是居也,前有平地,輪廣十丈[22];中有平臺,半乎地;臺南有方池,倍乎臺。環池多山竹野卉,池中生白蓮、白魚。又南抵石澗,夾澗有古松、老杉,大僅十人圍[23],高不知幾百尺。修柯戛(ㄐㄧㄚˊ夾)雲[24],低枝拂潭,如幢豎,如蓋張,如龍蛇走[25]。松下多灌叢蘿蔦,葉蔓駢(ㄆㄧㄢˊ胼)織[26],承翳(ㄧˋ義)日月[27],光不到地,盛夏風氣如八、九月時。下鋪白石爲出入道。堂北五步據層崖,積石嵌空垤(ㄉㄧㄝˊ碟)塊[28],雜木異草,蓋覆其上。綠陰蒙蒙,朱實離離[29],不識其名,四時一色。又有飛泉,植茗就以烹燀(ㄔㄢˇ產),好事者見,可以永日[30]。堂東有瀑布,水懸三尺,瀉階隅,落石渠,昏曉如練色,夜中如環佩琴筑(ㄓㄨˊ煮)聲[31]。堂西倚北崖右趾,以剖竹架空,引崖上泉,脈分線懸,自簷注砌,纍纍如貫珠[32],霏微如雨露,滴瀝飄灑,隨風遠去。其四旁耳目、杖屨可及者,春有錦繡谷花,夏有石門澗雲,秋有虎溪月[33],冬有鑪峰雪。陰晴顯晦,昏旦含吐,千變萬狀,不可殫紀,覼(ㄌㄨㄛˊ羅)縷而言[35],故云甲廬山者。噫!凡人豐一屋,華一簀(ㄗㄜˊ責)[36],而起居其間,尚不免有驕穩之態;今我爲是物主,物至致知,各以類至[37],又安得不外適内和,體寧心恬哉!昔永、遠、宗、雷輩十八人[38]同入此山,老死不返,去我千載[39],我知其心以是哉!
【注釋】
  • [17]睨:斜視,此指隨意瀏覽。自辰及酉:從早到晚。辰:辰時,古人以十二地支計時,辰時為上午七點至九點。酉:酉時,指下午五點至七點。
  • [18]應接不暇:謂美景眾多,來不及欣賞。不暇:沒有時間,忙不過來。
  • [19]俄而物誘氣隨:俄而:頃刻,一會兒。物:景物。誘:引導。
  • [20]頹然嗒然:形容心曠神怡,物我兩忘。嗒然;形容身心俱遣、物我兩忘的神態。
  • [21]不知其然而然:不自覺地進入到「頹然而然」地狀態。然:指示代詞,這樣。
  • [22]輪廣:縱橫。南北叫輪,東西叫廣。
  • [23]大僅十人圍:僅:副詞,將近,差不多達到。十人圍:約相當於兩人合抱,形容粗大。圍: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。
  • [24]修柯戛雲:修:長。柯:枝條。戛:擊。戛雲:形容很高,似乎可接到雲霄的樣子。
  • [25]如龍蛇走:形容古松的盤曲伸展。
  • [26]蘿蔦:藤蔓植物。蘿:女蘿,植物名。蔦:植物名,蔓生。蔓:植物細長而能攀繞他物的莖。駢織:互相糾結交織。
  • [27]承翳:互相承接遮蓋。翳:遮蔽。
  • [28]據:靠,憑借。層崖:山崖、山壁。嵌空:嵌在空凹處。垤塊:小土堆和土塊。
  • [29]蒙蒙:濃密的樣子。朱實:紅色的果實。離離:眾多的樣子。
  • [30]植茗:種茶樹。烹燀:燒火煮。永日:長日。
  • [31]階隅:臺階的角落。昏曉:從早到晚。練:白綢子。環佩:形容夜靜時的瀑布聲。筑:古代弦樂器,形狀似琴。
  • [32]右趾:右側山腳。脈分線懸:形容泉水流進竹管,像脈管一樣分出水流,細水從上流下,像細線一樣懸在空中。纍纍:接連不斷的樣子。貫珠:成串的珍珠。
  • [33]杖屨可及者:指拄著拐杖能夠到達的地方。屨:用麻葛做成的鞋子,引申為穿著鞋子。
  • [34]錦繡谷:廬山下的山谷。石門澗:廬山北面馬耳峰下的山澗,是游覽的勝地。虎溪:在廬山東林寺前。
  • [35]殫紀:詳盡記敘。覼縷:詳細而有條理地敘述。
  • [36]豐:高大。簀:竹席。
  • [37]物至致知:外界景物來到,啟迪人們的心智。這是說,草堂周圍的各種美景紛至沓來,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,語出《禮記·大學》:「致知在格物。」各以類至:就是說接觸什麼景物就產生什麼思想感情。
  • [38]永:東晉高僧慧永。遠:東晉高僧慧遠;宗:名儒宗炳;雷:名儒雷次宗。十八人:除上四人外,還有十個僧人及名儒四人,他們在東林寺結成白蓮社,研究佛學,號稱十八賢。
  • [39]千載:極言時間相距久遠。十八賢生活在東晉後期(五世紀初),距白居易寫文章約四百年。以是:因為這個。是:指廬山的美景。
【原文】
  矧(ㄕㄣˇ審)[40]予自思:從幼迨老,若白屋,若朱門,凡所止雖一日二日,輒覆簣(ㄎㄨㄟˋ愧)土爲臺,聚拳石爲山,環斗水爲池,其喜山水病癖如此[41]。一旦蹇(ㄐㄧㄢˇ簡)剝,來佐江郡[42]。郡守以優容而撫我[43],廬山以靈勝待我,是天與我時,地與我所,卒穫所好,又何求焉!尚以冗(ㄖㄨㄥˇ茸)員所羈,餘累未盡,或往或來,未遑寧處[44]。待余異日弟妹婚嫁畢,司馬歲秩滿[45],出處行止,得以自遂[46],則必左手引妻子,右手抱琴書,終老於斯,以成就我平生之志。清泉白石,實聞此言[47]!
  時三月二十七日,始居新堂。四月九日,與河南元集虛、范陽張允中、南陽張深之、東西二林長老湊公、朗、滿、晦、堅等凡二十有二人[48],具齋施茶果以落之。因爲《草堂記》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0]矧:連詞,況且。
  • [41]白屋;茅草蓋的房子,貧賤人所住。朱門:紅漆大門,表示富貴人家。輒:總是,往往。簣土:一簣之土,形容土少。簣:盛土的竹器。
  • [42]蹇剝:命運不順當。蹇:難也。佐:輔助。江州司馬是有職無權的閑官。江郡:江州,今江西九江市、德安、彭澤、湖口等縣。
  • [43]郡守:此指江州刺史,姓崔,名不詳。優容:寬厚。撫:安慰。
  • [44]冗員:沒有專職的散官。羈:束縛,牽制。累:牽累。未遑:沒有閑暇。
  • [45]歲秩:做官的任期。唐朝地方官一般是三年一任。
  • [46]出、行:指外出做官。處、止:指在家不仕。自遂:順遂自己的心願。
  • [47]實:句中語氣詞,確實,一定。
  • [48]元集虛:河南人(今洛陽)人,曾任協律郎,博通經書。愛廬山之勝,隱居五老峰下,自稱山人,不復出仕。與白居易、柳宗元、韓愈相友善。張允中:范陽(今北京)人,事跡無考。張深之:南陽(今河南南陽)人,事跡無考。東西二林寺:東林寺,東晉慧遠建。西林寺:東晉慧永建。長老:德高望重的僧人。湊公:法號神湊。《白氏長慶集》卷二四《唐故江州興國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序》中說「湊公姓成,京兆藍田人。」為東林寺僧人。滿:法號智滿;堅:法號智堅,這兩個人也是東林寺僧人。郎、晦二人事跡無考。具齋:准備了齋食。施:擺設。落之:草堂落成。
【註】廬山草堂記》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廬山上築有“廬山草堂”所撰,被後世評爲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。
  今廬山白居易草堂在廬山花徑景區内,原白居易草堂在廬山南香鑪峰腳下,也就是在廬山的山南景區。
【作者】
  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樂天,晚香山居士醉吟先生,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。祖籍山西太原胡族後裔[2][3], 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,文章精切,特別擅長寫詩,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。作品平易近人,乃至於有「老嫗能解」的說法。早年倡導新樂府運動,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齊名,號「元白」,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。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,人稱為「白劉」。   白居易的作品,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,乃至外國,如新羅、日本等地,產生很大的影響。重要的詩歌有《長恨歌》、《琵琶行並序》、《秦中吟》、《新樂府》等,重要的文章有《與元九書》等。《白氏長慶集

【譯文】
  盧山的風景,秀麗至極,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。山的北峰,叫做香鑪峰;香鑪峰的北面,有一座遺愛寺;就在香鑪峰與遺愛寺之間的風景帶更是漂亮得不得了,恐怕還遠超過盧山本身呢!元和十一年的秋天,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,就像遠行的游子路過故鄉一樣,眷戀沉迷、依依不捨而不忍離去,於是就對着香鑪峰,傍着遺愛寺,蓋了一間草堂。
  第二年春天,草堂落成了。三間屋子,兩根楹柱;兩個臥房,四扇窗子;坪數大小及設備的奢儉,都完全符合我原本的心願與經濟能力。打開北向的小門,就吹來陣陣的涼風,可以避酷暑;敞開南邊的天窗,就照入溫暖的陽光,又可以防寒氣。所用的木頭啊,只是砍下來就用,絕不再漆紅;所築的牆壁呀,抹平就好,也絕不再抹白。砌臺階,就用石頭;糊窗戶,也全用紙,竹子做的窗簾,紵麻做的門帳,設備大概就是這麽樸素啦!屋子裡設有木制椅榻四張,素色屏風兩座,還有古琴一張,和儒、釋、道各家書籍呀,隨意擺了幾本!
  我已來到這裡當主人翁,仰觀山色,俯聽泉聲,靠着、看着這裡的竹啊!樹啊!雲哪!石啊!看得簡直是目瞪口呆、應接不暇。看了一會兒,禁不住美景這般的誘惑,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,外在也安適,内心更和樂。只要住一宿,身體就十分安寧,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,住三個晚上以後,就完全忘記自我的存在,而跟萬物融合無間。也不知道爲什麽會這樣,反正就是會這樣就是了!
  卻忍不住再問到底爲什麽?其實,我這座草堂啊:前面的平地約有十丈寬廣,中間又有平臺,面積約是平地的一半,平臺的南邊有方形的池子,池子的面積又是平臺的兩倍左右。池邊到處是山竹、野花,池裡長滿了白蓮、白魚。再往南走,就到一個石澗,石澗兩旁古松、老杉交錯豎立着,樹的腰身幾乎都要十個人才抱得住,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,修長的樹枝摩娑着白雲,低垂的枝柯輕拂着潭水。像旌旗般地直立着,像雨傘般地張開着,也有的像龍蛇游走般地分布着;古松下多灌木叢,蔦羅枝葉蔓生,交錯遮蔭,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。到了盛夏時的氣候,仍像八九月的秋涼時節。地下鋪着白石做爲出入的通道。草堂北邊不遠的地方,傍靠著山壁,大小石塊嵌在土中,各種樹木、奇花異草覆蓋其上,綠色的枝葉繁密迷濛,紅色的果實多得分披四垂,也說不出他們的名字,而且四季都是這個樣子。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,就地種植的茶樹,可以直接用來煮水泡茶,若被愛好風雅之事的人看到,還可以用來快樂地渡過一整天呢!草堂東邊有一座瀑布,清水懸掛三尺高,瀉落在臺階角落,然後注入石渠中。清晨或傍晚望過去,就像潔白的絲幔一樣,要是在夜間聽起來,就像珠玉琴箏的聲音。草堂的西邊,就在北崖邊山上,用剖開的竹子,架在空中,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,這些竹管如血脈般地分布着、如絲線般地懸掛着,從屋檐灌注到水池裡,一滴一滴連續不絕,就像連貫的珍珠,散出來的水氣就像雨露一般,滴瀝飄灑,隨風逝去;那附近拄着拐杖穿着鞋子,耳聽目視可以欣賞到的風景:春,有錦繡山穀中的繁花;夏,有石門澗裡的皓雲;秋,有虎溪的明月;冬,有鑪峰的白雪;不管是晴天的明亮、陰天的晦暗之景,或是晨昏的含蘊、吐露之姿,可以說是千變萬化,實在是無法全部記下、詳細描寫,所以我才說這裡的景色是遠超過盧山本身啊!
  唉!一般人只要裝潢了一個房間、擁有一張華麗的席子而生活在當中,就免不了有驕傲滿足的樣子。何況是我,已成了這些東西的主人,而每樣東西只要到我跟前,我就用我的知覺官能與他交感相發,他們又這樣色色樣樣地來感發我,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適、内在和樂,身體安寧,心情恬適呢?想當年東晉高僧慧永、慧遠、居士宗炳、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,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,雖然距離我現在已有千年之久,但是我可以體會到他們的心境就是爲了這個和我同樣的理由啊!
  更何況我從小到老,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還是朱色的大廈,只要住一天兩天,我總是要搬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,聚集一些卵石來築座假山,再環繞個小小的水池,可見我對山水的癖好已經到了如此無可藥救的地步。
  一旦被貶來輔佐九江郡守,那郡守又用寬厚的心態來對待我,廬山更以他靈秀的美景迎接我,這簡直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、大地送給我最好的空間,我終於能得到自己的最愛,還有什麽好苛求呢?只不過目前還有些小官俗事牽絆着,還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脱,而不能真正安處於此。等到有一天:弟妹各自成家了,官職期制屆滿了,一切的進退取捨舍,都由得我作主成全的時候,我一定會左手牽着老伴和孩子,右手抱着古琴與書本,終老在此,好成就我一輩子的心願。我發誓,清泉哪!白石啊!你們都聽到了吧!
  時間是在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,剛搬到這新居草堂,和河南元集虛、範陽張允中、南陽張深之以及東林寺、西林寺的長老大德湊、朗、滿、慧、堅等二十二人一起准備了齋果茶點來爲新居行落成典禮,於是寫下了這篇草堂記!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廬山草堂記--中文百科在線]、[草堂記--維基百科]、[【讀古文拾珠璣】廬山草堂記]

陋室銘--劉禹錫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
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
斯是陋室[1],惟吾德馨(ㄒㄧㄣ新)[2]。
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。
談笑有鴻儒[3],往來無白丁[4]。
可以調素琴[5],閱金經[6]。
無絲竹之亂耳[7],無案牘之勞形[8]。
南陽諸葛廬[9],西蜀子雲亭[10],
孔子云:「何陋之有[11]?」
【注釋】
  • [1]斯、是:均為指示代詞。陋室: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。
  • [2]惟:同介詞「以」,用以強調語氣。德馨:意指品行高潔。馨:能散布到遠方的香氣。
  • [3]鴻儒:這裡泛指博學之士。鴻:大。儒:舊指讀書人。
  • [4]白丁:未得功名的平民。這裡借指不學無術之人。
  • [5]素琴:不加雕繪裝飾的琴。
  • [6]金經:即《金剛經》(《金剛般若經》或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的略稱),唐代《金剛經》流傳甚廣。
  • [7]絲竹:弦樂、管樂。此處泛指樂器。亂耳:使聽力紊亂。
  • [8]案牘: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。勞形:身體因事情煩亂而感到疲勞。
  • [9]南陽:地名,今湖北省襄陽縣西。諸葛亮出山之前,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。
  • [10]子雲:漢代揚雄(前53—18)的字。他是西蜀(今四川省成都市)人,其住所稱「揚子宅」,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《太玄經》,故又稱「草玄堂」。文中子雲亭即指其住所。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雲山、子雲城。
  • [11]何陋之有:之:表賓語提前。全句意為「有何陋」。《論語·子罕》:「子欲居九夷,或曰:『陋,如之何?』子曰:『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』」
【註】銘是古代刻於金石上的一種押韻文體,多用於歌頌功德與昭申鑑戒。本文作於和州任上(824~826)。《歷陽典錄》:「陋室,在州治內,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,有銘,柳公權書碑。」

【作者】
  劉禹錫(772~842年),中國唐代文學家、哲學家、詩人。字夢得。洛陽(今屬河南)人,生於嘉興(今屬浙江)貞元九年(793)進士,登博學宏詞科。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,世稱「劉白」。白居易則稱他爲「詩豪」,推崇備至。他的詩歌,傳誦之作極多。詩現存800餘首。其詩題材廣闊,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轉、樸素優美的特色,清新自然,健康活潑,充滿生活情趣。《劉禹錫著作

【譯文】
山不在於它的高低,有仙人居留便會出名;
水不在於深淺,有蛟龍潛藏就會顯得神靈。
這雖然是一間陋室,但我的道德高尚卻到處傳聞。
苔痕布滿階石,一片碧綠;草色映入簾帷,滿室蔥青。
往來談笑的都是博學之士,淺薄無識之徒不會到此。
可以隨心撫弄素琴,可以潛心閱讀佛經。
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聽覺,沒有繁忙的公務催勞傷神。
這間陋室如同南陽諸葛廬,又如西蜀子雲亭。
正如孔子所說:「有什麼理由認為它是粗陋的呢?」(李祚唐)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陋室銘--中文百科在線]、[陋室銘([唐]劉禹錫)]、[《陋室銘》劉禹錫賞析]

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--陸贄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朝隱奉宣聖旨:「頻覽卿表狀,勸朕數對群臣,兼許令論事,辭理懇切,深表盡忠。朕本心甚好推誠,亦能納諫,但緣上封事及奏對者,少有忠良,多是論人長短,或探朕意旨。朕雖不受讒譖(ㄔㄢˊ孱 ㄗㄣˋ賑)[1],出外即謾生是非,以為威福。朕往日將謂君臣一體,都不隄防[2],緣推誠信不疑,多被奸人賣弄。今所致患害,朕思亦無他故,卻是失在推誠。又諫官論事,少能慎密,例自矜衒(ㄐㄧㄣ今 ㄒㄩㄢˋ炫)[3],歸過於朕,以自取名。朕從即位以來,見奏對論事者甚多,大抵皆是雷同,道聽塗說,試加質問,即便辭窮。若有奇才異能,在朕豈惜拔擢。朕見從前已來,事祇如此,所以近來不多取次對人,亦不是倦於接納,卿宜深悉此意者。」
【注釋】
  • [1]讒譖:惡言中傷。
  • [2]不隄防:即「不提防」,不小心戒備。
  • [3]矜衒:誇耀;炫耀。
【原文】
  聖德廣大,如天包容,俯矜狂愚,仍賜獎諭(ㄩˋ玉),嘉臣以懇切,目臣以盡忠,雖甚庸駑,實懷感勵。夫知無不言之謂盡,事君以義之謂忠,臣之夙心,久以自誓,以此為奉上之道,以此為報主之資。幸逢休明,獲展誠願,既免罪戾,又蒙裦稱,庶奉周旋,不敢失墜。儻陛下廣推此道,旋及萬方,咸獎直以矜愚,各錄長而捨短,人之欲善,誰不如臣。自然聖德益彰,群心盡達,愚衷懇懇,實在於斯。睿(ㄖㄨㄟˋ銳)眷特深[4],縷宣密旨,備該物理,曲盡人情,其於慮遠防微,固非常識所逮。然臣竊謂天子之道,與天同方,天不以地有惡木而廢發生,天子不以時有小人而廢聽納。帝王之盛,莫盛於堯,雖四凶在朝,而僉(ㄑㄧㄢ千)議靡輟[5]。故曰「惟天為大,惟堯則之。」[6]是知人有邪直賢愚,在處之各得其所而已,必不可以忠良者少,而闕於詢謀獻納之道也。昔人有因噎(ㄧㄝyē)而廢食者[7],又有懼溺而自沉者,其為矯枉防患之慮,豈不過哉。願陛下取鑒於茲,勿以小虞而妨大道也。臣聞人之所助在乎信,信之所立由乎誠。守誠於中,然後俾眾無惑;存信於已,可以教人不欺。唯信與誠,有失無補[8]。一不誠則心莫之保,一不信則言莫之行。故聖人重焉,以為食可去而信不可失也。又曰「誠者,物之終始,不誠無物。」[9]物者事也,言不誠則無復有事矣。匹夫不誠無復有事,況王者賴人之誠以自固,而可不誠於人乎?陛下所謂失於誠信,以致患害者,臣竊以斯言為過矣。孔子曰:「可與言而不與之言,失人;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。智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」[10]由此論之,陛下可審其所言,而不可不慎;信其所與,而不可不誠。海禽至微,猶識情偽,含靈之類,固必難誣。前誌所謂眾庶者至愚而神,蓋以蚩(ㄔ吃)蚩之徒[11],或昏或鄙,此其似於愚也。然而上之得失靡不辨,上之好惡靡不知,上之所祕靡不傳,上之所為靡不效,此其類於神也。故馭之以智則人詐,示之以疑則人偷,接不以禮,則徇義之意輕,撫不以恩,則效忠之情薄。上行之則下從之,上施之則下報之,若響應聲,若影從表。表枉則影曲,聲淫則響邪,懷鄙詐而求顏色之不形,顏色形而求觀者之不辨,觀者辨而求眾庶之不惑,眾庶惑而求叛亂之不生,自古及今,未之得也。故「唯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;能盡其性,則能盡人之性。」若不盡於已而望盡於人,眾必紿(ㄉㄞˋ待)[12]而不從矣;不誠於前而曰誠於後;眾必疑而不信矣。今方嶽[13]有不誠於國者,陛下則興師以伐之,臣庶有虧信於上者,陛下則出令以誅之。有司順命誅伐,而不敢縱捨者,蓋以陛下之所有,責彼之所無故也。向若陛下不誠於物,不信於人,人將有辭,何以致討?是知誠信之道,不可斯須[14]去身,願陛下慎守而行之有加,恐非所以為悔者也。臣聞《春秋傳》曰:「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《易》曰:「日新之謂盛德。」《禮記》曰:「德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《商書》仲虺(ㄏㄨㄟˇ回)[15]述成湯之德曰:「用人惟己,改過不吝。」[16]《周詩》吉甫美宣王之功曰:「袞(ㄍㄨㄣˇ滾)職有闕,惟仲山甫補之。」[17]夫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,百代不刊之典也,皆不以無過為美,而謂大善盛德,在於改過日新。成湯聖君也,仲虺聖輔也,以聖輔而讚揚聖君,不稱其無過;而稱其改過,周宣中興之賢主也,吉甫文武之賢臣也,以賢臣而歌誦賢主,不美其無闕,而美其補闕。是則聖賢之意,較然著明,唯以改過為能,不以無過為貴。蓋為人之行己,必有過差,上智下愚,俱所不免。智者改過而遷善,愚者恥過而遂非,遷善則其德日新,是為君子;遂非則其惡彌積,斯謂小人。故聞義能徙者,常情之所難,從諫勿咈(ㄈㄨˊ浮)者[18],聖人之所尚。至於讚揚君德,歌述主功,或以改過不吝為言,或以有闕能補為美。中古已降,淳風浸微[19],臣既尚諛,君亦自聖。掩盛德而行小道,於是有入則造膝[20],出則詭辭之態興矣。奸由此滋,善由此沮,帝王之意由此惑,譖臣之罪由此生,媚道一行,為害斯甚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]睿眷:亦作「睿睠」。指皇帝的眷顧。
  • [5]僉議:眾人的意見。多用於群臣百官。
  • [6]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:《論語‧泰伯》:子曰:「大哉,堯之為君也!巍巍乎!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蕩蕩乎!民無能名焉。巍巍乎!其有成功也;煥乎,其有文章!」則:相等或作效法。
  • [7]因噎廢食:因吃飯噎住而索性不吃,引申為怕出麻煩而不敢去做。
  • [8]唯信與誠,有失無補:言人君所為,有失於誠信,則無補於治道。
  • [9]誠者,物之終始,不誠無物:出自《中庸二十五章》。
  • [10]子曰:「可與言……失言。」:語出《論語衛靈公第十五》。
  • [11]蚩蚩:無知貌。
  • [12]紿:疑惑。
  • [13]方嶽:亦作「方岳」,指州郡。
  • [14]斯須:一會兒的功夫;片刻。
  • [15]仲虺:又名萊朱、中壘。奚仲後裔,薛方國君主,生於薛(今棗莊市薛城北14公里薛國故城),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。春秋時人認為他是商湯的賢相,湯革夏命的主要領導者之一,與伊尹一起輔佐商王。
  • [16]用人惟己,改過不吝:用人惟己:用人唯其德性才能,不依自己好惡。改過不吝:改正錯誤態度堅決,不猶豫。吝:可惜。
  • [17]吉甫:周宣王賢臣尹吉甫。又稱兮伯吉父。姓兮,名甲,字伯吉父(父一作甫),尹是官名,曾率師北伐玁狁至太原。袞職:君王的職責。袞:古代君王等的禮服。
  • [18]咈:古同「拂」,違逆,乖戾。
  • [19]淳風浸微:淳厚樸實的風土人情逐漸消失。
  • [20]造膝:猶促膝。
【原文】
  太宗文皇帝挺秀[21]千古,清明在躬,再恢聖謨[22],一變流弊,以虛受為理本,以直言為國華。有面折廷爭[23]者,必為霽(ㄐㄧˋ記)雷霆之威[24],而明言獎納;有上封獻議者,必為黜(ㄔㄨˋ促)[25]心意之欲,而手敕(ㄔˋ斥)裦揚。故得有過必知,知而必改,存致雍熙之化[26],沒齊堯舜之名。向若太宗徇中主之常情,滯習俗之凡見,聞過則羞己之短,納諫又畏人之知,雖有求得之心,必無濟代[27]之效,雖有悔過之意,必無從諫之名。此則聽納之實不殊,隱見之情小異,其於損益之際,已有若此相懸,又況不及中才,師心自用[28],肆於人上[29],以遂非拒諫,孰有不危者乎!且以太宗有經緯天地之文,有底定禍亂之武,有躬行仁義之德,有致理太平之功,其為休烈耿光[30],可謂盛極矣。然而人到於今稱詠,以為道冠前古,澤被無窮者,則從諫改過為其首焉。是知諫而能從,過而能改,帝王之美,莫大於斯。陛下所謂「諫官論事,少能慎密,例自矜衒,歸過於朕」者,臣以為不密自矜,信非忠厚,其於聖德,固亦無虧。陛下若納諫不違,則傳之適足增美;陛下若違諫不納,又安能禁之勿傳。伏願以貞觀故事為楷模,使太宗風烈,重光於聖代,恐不可謂此為歸過,而阻絕直言之路也。臣聞虞舜察邇(ㄦˇ耳)言[31],故能成聖化;晉文聽輿誦[32],故能恢霸功。《大雅》有「詢于芻蕘(ㄔㄨˊ除 ㄖㄠˊ饒)」[33]之言,《洪範》有「謀及庶人」[34]之義。是則聖賢為理,務詢眾心,不敢忽細微,不敢侮鰥(ㄍㄨㄢ官)寡。侈言無驗不必用,質言當(ㄉㄤˋ蕩)理不必違,遜於志者不必然,逆於心者不必否,異於人者不必是,同於眾者不必非,辭拙而效速者不必愚,言甘而利重者不必智[35]。是皆考之以實,慮之以終,其用無他,唯善所在,則可以盡天下之理,見天下之心。夫人之常情,罕能無惑,大抵蔽於所信,阻於所疑,忽於所輕,溺於所欲。信既偏則聽言而不考其實,由是有過當之言;疑既甚則雖實而不聽其言,於是有失實之聽;輕其人則遺其可重之事,欲其事則存其可棄之人。斯並苟縱私懷,不稽皇極,於以虧天下之理,於以失天下之心。故常情之所輕,乃聖人之所重,圖遠者先驗於近,務大者必慎於微,將在博採而審用其中,固不在慕高而好異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1]挺秀:秀異出眾;挺拔秀麗。
  • [22]聖謨:猶聖訓。
  • [23]面折廷爭:在朝廷上直言諫諍,據理力爭。面折:當面批評、指責。
  • [24]霽雷霆之威:霽:停止。霽威:息怒。
  • [25]黜:擯除﹑排除。
  • [26]雍熙:和樂的樣子。
  • [27]濟代:猶濟世。
  • [28]師心自用:剛愎任性,自以為是。亦作「師心自是」。
  • [29]人上:眾人之上。舊指最高統治地位。
  • [30]休烈耿光:休烈:彪炳的功業。耿光:光明;光輝;光榮。
  • [31]邇言:淺近之言;常人之語。《禮記·中庸》:「舜好問,而好察邇言。」朱熹集注:「邇言者,淺近之言。」
  • [32]輿誦:眾人的議論。《晉書·郭璞傳》:「方闢四門以亮采,訪輿誦於羣心。」
  • [33]詢于芻蕘:芻蕘,割草砍柴的人。詢於芻蕘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詢問請教。謂不恥下問。
  • [34]謀及庶人:問謀於一般百姓。語出《洪範》曰:「汝則有大疑,謀及乃心,謀及卿士,謀及庶人,謀及卜筮。」
  • [35]侈言無驗不必用:德宗之信裴延齡,以侈言也。質言當理不必違:德宗之罷柳渾,以質言也。辭拙而效速者不必愚:如蕭復之諫幸鳳翔是也。言甘而利重者不必智:趙贊、竇滂之苛征重斂是也。
【原文】
  陛下所謂「比(ㄅㄧˋ畢)見奏對論事,皆是雷同道聽塗說」者,臣竊以眾多之議,足見人情,必有可行,亦有可畏,恐不宜一概輕侮,而莫之省納也。陛下又謂「試加質問,即便辭窮」者,臣竊以陛下雖窮其辭,而未盡其理,能服其口而未服其心。何以知其然?臣每讀史書,見亂多理少,因懷感歎,嘗試思之。竊謂為下者莫不願忠,為上者莫不求理,然而下每苦上之不理,上每苦下之不忠,若是者何?兩情不通故也。下之情莫不願達於上,上之情莫不求知於下。然而下恆苦上之難達,上恆苦下之難知,若是者何?九弊不去故也。所謂九弊者,上有其六,而下有其三。好勝人,恥聞過,騁辯給,眩聰明,厲威嚴,恣彊愎(ㄐㄧㄤˋ降 ㄅㄧˋ壁)[36]:此六者,君上之弊也。諂諛(ㄔㄢˇ產 ㄩˊ魚),顧望,畏愞(ㄋㄨㄛˋ懦)[37]:此三者,臣下之弊也。上好勝,必甘於佞(ㄋㄧㄥˋnìng)辭[38];上恥過,必忌於直諫。如是則下之諂諛者順旨,而忠實之語不聞矣。上騁辯,必剿說(ㄔㄠ抄)[39]而折人以言;上眩明,必臆度(ㄧˋ意 ㄉㄨㄛˊ躲)[40]而虞人以詐。如是則下之顧望者自便,而切磨之辭不盡矣。上厲威,必不能降情以接物;上恣愎,必不能引咎以受規。如是則下之畏愞者避辜,而情理之說不申矣。夫以區域之廣大,生靈之眾多,宮闕之重深,高卑之限隔,自黎獻[41]而上,獲睹至尊之光景者,逾億兆而無一焉。就獲睹之中,得接言議者又千萬無一;幸而得接者,猶有九弊居其間,則上下之情,所通鮮(ㄒㄧㄢˇ險)矣。上情不通於下則人惑,下情不通於上則君疑,疑則不納其誠,惑則不從其令。誠而不見納,則應之以悖;令而不見從,則加之以刑。下悖上刑,不敗何待?是使亂多理少,從古以然。考其初心,不必淫暴,亦在乎兩情相阻,馴致其失[42],以至於艱難者焉。昔龍逄誅而夏亡[43],比干剖而殷滅[44],宮奇去而虞敗[45],屈原放而楚衰[46]。臣謂夏殷虞楚之君,若知四子之盡忠,必不剿棄,若知四子之可用,必不拒違。所以至於忍害而捨絕者,蓋謂其言不足行,心不足保故也。四子既去,四君亦危,然則言之固難,聽亦不易。趙武呐(ㄋㄜˋnè)呐而為晉賢臣[47],絳侯木訥(ㄋㄜˋnè)而為漢元輔[48]。公孫弘上書論事,帝使難弘以十策,弘不得其一[49],及為宰相,卒有能名。周昌進諫其君,病吃不能對詔[50],乃曰:「臣口雖不能言,心知其不可。」然則口給者事或非信;辭缺者理或未窮。人之難知,堯舜所病,胡可以一詶(ㄔㄡˊ酬)[51]一詰,而謂盡其能哉?以此察天下之情,固多失實;以此輕天下之士,必有遺才。臣是以竊慮陛下雖窮其辭,而未窮其理;能服其口,而未服其心。良有以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6]彊愎:彊:同「強」,強迫,使用強力。愎:固執任性。
  • [37]諂諛:奉承,巴結。顧望:猶豫觀望。畏愞:亦作「畏偄」,亦作「畏懦」。膽怯軟弱。
  • [38]佞辭:善於巧辯奉承的言辭。
  • [39]剿說:打斷別人的言說。
  • [40]臆度:主觀推測。
  • [41]黎獻:黎民中的賢者。
  • [42]馴:順從、服從。
  • [43]龍逄誅而夏亡:龍逄:即關龍逢。語出《鹽鐵論·相刺》:「夏桀、暴虐。滅德作威……關龍逢進諫曰:『古之人君。愛民節用。享國之日長。今王用財若無窮。殺人若弗勝。人心已去。天命不佑。亡無日矣。盍少悛乎。』不聽。龍逢立而不去。桀怒。遂殺之。」
  • [44]比干剖而殷滅:比干忠心屢諫,卻被紂王剖心而死。商末帝辛(紂王)暴虐荒淫,橫徵暴斂,比干……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。紂問何以自恃,比干曰:「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」。紂怒曰:「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?」遂殺比干剖視其心。武王伐紂。封比乾之墓。
  • [45]宮奇去而虞敗:宮奇:即宮之奇。晉獻公曾向虞借道攻虢,虞君應允,宮之奇以「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」為喻相諫,虞君終不聽,因而率族奔曹。三月後,晉滅虢,虞亦被襲而滅。
  • [46]屈原放而楚衰: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,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,共同抗衡秦國。在屈原努力下,楚國國力有所增強。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,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,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。
  • [47]趙武呐呐:晉趙文子名武,其言吶吶然如不出其口,為晉正卿,晉國以強,諸侯不叛。吶吶:古同「訥」,說話遲鈍。
  • [48]絳侯木訥:絳侯事見《漢文帝紀》。木:質樸。訥:遲鈍。
  • [49]「帝使……其一」:漢武帝使朱買臣向公孫弘提出十個關于置朔方利害的問題,公孫弘一個也答不上來。十策而不能得一。公孫弘非不能答辯,乃不敢逆上。
  • [50]「周昌……對詔」:史記張丞相列傳:「臣(周昌)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,陛下欲廢太子,臣期期不奉詔。」
  • [51]詶:古同「酬」。詶詰:猶問答。
【原文】
  古之王者,明四目,達四聰[52],蓋欲幽抑之必通,且求聞己之過也。垂旒(ㄌㄧㄡˊ流)於前,黈纊(ㄊㄡˇ妥 ㄎㄨㄤˋ曠)於側[53],蓋惡視聽之太察,惟恐彰人之非也。降及末代,則反於斯。聰明不務通物情,視聽祇以伺罪釁,與眾違欲,與道乖方,於是相尚以言,相示以智,相冒以詐,而君臣之義薄矣。以陛下性含仁聖,意務雍熙,而使至道未孚[54],臣竊為陛下懷愧於前哲也。古人所以有恥君不如堯舜者,故亦以是為心乎?夫欲理天下,而不務於得人心,則天下固不可理矣。務得人心,而不勤於接下,則人心固不可得矣。務勤接下,而不辨君子小人,則下固不可接矣。務辨君子小人,而惡其言過,悅其順己,則君子小人固不可辨矣。趣和求媚,人之甚利存焉;犯顏取怨,人之甚害存焉。居上者易其害而以美利利之,猶懼忠告之不蔇(ㄐㄧˋ記)[55],況有疏隔而勿接,又有猜忌而加損者乎。天生蒸人[56],合以為國,人之有口,不能無言,人之有心,不能無欲。言不宣於上,則怨讟(ㄉㄨˊ讀)[57]於下;欲不歸於善,則湊集於邪。聖人知眾之不可以力制也,故植謗木,陳諫鼓[58],列爭臣之位,置采詩之官[59],以宣其言。尊禮義,安誠信,厚賢能之賞,廣功利之途,以歸其欲。使上不至於亢,下不至於窮,則人心安得而離,亂兆何從而起?古之無為而理者,其率由此歟!苟有理之之意,而不知其方,苟知其方而心守不壹,則得失相半,天下之理亂,未可知也。其又違道以師心,棄人而任己,謂欲可逞,謂眾可誣,謂專斷無傷,謂詢謀無益,謂諛說為忠順,謂獻替為妄愚,謂進善為比(ㄅㄧˋ畢)周,謂嫉惡為嫌忌,謂多疑為御下之術,謂深察為照物之明,理道全乖,國家之顛危,可立待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52]明四目,達四聰:廣開四方之視聽。出自《書·舜典》。
  • [53]垂旒於前,黈纊於側:旒:古代帝王禮帽前後懸垂的玉串。黈纊:黃綿所制的小球。懸於冠冕之上,垂兩耳旁,以示不欲妄聽是非。
  • [54]孚:為人所信服。
  • [55]蔇:至、來。
  • [56]蒸人:猶「烝人」,民眾;百姓。
  • [57]怨讟:怨恨。
  • [58]植謗木:相傳堯舜時於交通要道豎立木柱,讓人在上面寫諫言,稱「謗木」。見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。《後漢書·楊震傳》:「臣聞堯舜之世,諫鼓謗木,立之於朝。」後世因於宮外立木以示納諫,仍稱「謗木」。陳諫鼓:設於朝廷供進諫者敲擊以聞的鼓。《管子·桓公問》:「舜有告善之旌,而主不蔽也;禹立諫鼓於朝,而備訊唉。」
  • [59]列爭臣之位,置采詩之官:爭臣:就是諫諍之臣。采詩:采集民間歌謠。古代有專門機構采詩,為統治階級觀風俗、知得失的一項政治措施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:「古有采詩之官,王者所以觀風俗,知得失,自考正也。」
【原文】
  理亂之戒,前哲備言之矣;安危之效,歷代嘗試之矣。舊典盡在,殷鑒足徵,其於措置施為,在陛下明識所擇耳。伏願廣接下之道,開獎善之門,宏納諫之懷,勵推誠之美。其接下也,待之以禮,煦之以和,虛心以盡其言,端意以詳其理,不禦人以給,不自眩以明,不以先覺為能,不以臆度為智,不形好惡以招諂,不大聲色以示威。如權衡之懸,不作其輕重,故輕重自辨,無從而詐也。如水鏡之設,無意於妍蚩,而妍蚩自彰,莫得而怨也。有犯顏讜(ㄉㄤˇ黨)直[60]者,獎而親之;有利口讒佞者,疏而斥之。自然物無壅情,言不苟進,君子之道浸長,小人之態日消,何憂乎少忠良,何有乎作威福,何患乎妄說是非?如此,則接下之要備矣。其獎善也,求之若不及,用之懼不周,如梓人之任材[61],曲直當分;如滄海之歸水,洪涓必容。能小事則處之以小官,立大勞則報之以大利,不忌怨,不避親,不抉瑕[62],不求備,不以人廢舉,不以己格人。聞其才必試以事,能其事乃進以班,自然無不用之才,亦無不實之舉。如此則獎善之道得矣。其納諫也,以補過為心,以求過為急,以能改其過為善,以得聞其過為明。故諫者多,表我之能好;諫者直,示我之能賢;諫者之狂誣,明我之能恕;諫者之漏泄,彰我之能從。有一於斯,皆為盛德。是則人君之與諫者,交相益之道也。諫者有爵賞之利,君亦有理安之利;諫者得獻替之名,君亦得採納之名。然猶諫者有失中,而君無不美。唯恐讜言之不切,天下之不聞,如此,則納諫之德光矣。其推誠也,在彰信,在任人。彰信不務於盡言,所貴乎出言則可復;任人不可以無擇,所貴乎已擇則不疑。言而必誠,然後可求人之聽命;任而勿貳,然後可責人之成功。誠信一虧,則百事無不紕繆(ㄆㄧ批 ㄇㄧㄡˋ謬)[63];疑貳一起,則群下莫不憂虞。是故言或乖宜,可引過以改其言,而不可苟也;任或乖當,可求賢以代其任,而不可疑也。如此則推誠之義孚矣。微臣所以屢屢塵黷而不能自抑者,蓋以陛下有拯亂之誌,而多難未平;有務理之誠,而庶績未乂(ㄧˋ意)[64];有堯舜聰明之德,而未光宅於天下;有覆載含宏之量,而未翕(ㄒㄧˋ夕)受[65]於眾情。故臣每中夜靜思,無不竊歎而深惜也。向若陛下有其位而無必行之志,有其志而無可致之資,則臣固已從俗浮沉,何苦而汲汲如是。惟陛下詳省所闕,亟行所宜,歸天下之心,濟中興之業,此臣之願也,億兆之福也,宗社無疆之休[66]也。謹奏。
【注釋】
  • [60]讜直:正直的(言論)。直:直言敢諫。
  • [61]梓人:泛指木工、建築工匠。
  • [62]抉瑕:揭發指摘小缺點。抉:揭發指摘。瑕:玉上面的斑點,喻小缺點或小過失。
  • [63]紕繆:亦作「紕謬」。錯誤、荒謬。
  • [64]庶績未乂:庶績:各種事業。乂:治理,安定。
  • [65]翕受:順從接受;合受;吸收。
  • [66]無疆之休:無限美好;無窮幸福。《書·太甲中》:「俾嗣王克終厥德,實萬世無疆之休。」
【註】陸贄以駢文擅名。他的駢文,對偶齊整,音韻協調,語言流暢,氣勢極盛。所寫詔書﹑奏議等,善於將誠摯的感情同精當的議論融合在一起,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。此篇即是唐德宗建中四年(783年),涇原地方士兵叛變,變軍攻陷首都長安;唐德宗倉皇出逃至奉天(今陝西乾縣)時陸贄依所宣聖旨上奏。

【作者】
  陸贄(754~805),字敬輿,唐代蘇州嘉興(今浙江嘉興南)人。少年喪父,特立不群,好學上進。18歲考中進士,此後又中制擧博學宏詞科。歷任鄭縣尉、渭南縣主簿、監察卸史、翰林學士、祠部員外郎、考功郎中、諫議大夫、中書舍人兵部侍郎、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太子賓客、忠州别駕等職。陸贄品行端方,爲人剛正不阿,一生廉潔奉公,而且敢於抵制、揭露權貴們行賄受賄的不法行爲。貞元八年(792年)出任宰相,但兩年後即因與裴延齡有矛盾,被貶充忠州(今重慶忠縣)别駕(州主管官的佐吏),永貞元年卒於任所,諡號宣。有《陸宣公翰苑集》24卷行世。《陸贄著作

【譯文】暫缺。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--維基文庫]、[全唐文--卷468]

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弔古戰場文--李華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浩浩乎,平沙無垠(ㄧㄣˊ銀)[1],夐(ㄒㄩㄥˋxiòng)不見人[2]。河水縈帶,群山糾紛[3]。黯兮慘悴[4],風悲日曛(ㄒㄩㄣ熏)[5]。蓬斷草枯[6],凜若霜晨。鳥飛不下,獸挺亡群[7]。亭長告余曰[8]:「此古戰場也,嘗覆三軍[9]。往往鬼哭,天陰則聞。」傷心哉!秦歟漢歟?將近代歟?
【注釋】
  • [1]浩浩:遼闊的樣子。垠:邊際。
  • [2]夐:遠。
  • [3]糾紛:重疊交錯的樣子。
  • [4]黯:昏黑。
  • [5]曛:赤黃色,形容日色昏暗。
  • [6]蓬:草名,即蓬蒿。秋枯根拔,隨風飄轉。
  • [7]挺:通「鋌」,疾走的樣子。
  • [8]亭長:秦漢時每十里為一亭,設亭長一人,掌管治安、訴訟等事。唐代在尚書省各部衙門設置亭長,負責省門開關和通報傳達事務,是流外(不入九品職級)吏職。此借指地方小吏。
  • [9]三軍:周制:天子置六軍,諸侯大國可置三軍,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。此處泛指軍隊。
【原文】
吾聞夫齊魏徭戍,荊韓召募[10]。萬里奔走,連年暴露。沙草晨牧,河冰夜渡。地闊天長,不知歸路。寄身鋒刃,腷(ㄅㄧˋ必)臆誰愬(ㄙㄨˋ訴)[11]?秦漢而還,多事四夷[12],中州耗斁(ㄉㄨˋ妒)[13],無世無之。古稱戎夏[14],不抗王師[15]。文教失宣[16],武臣用奇[17]。奇兵有異於仁義[18],王道迂(ㄩ淤)闊而莫為[19]。嗚呼噫嘻!
【注釋】
  • [10]齊魏、荊韓:戰國七雄中的四個國家。荊,即楚國。這裡泛指戰國時代。召募:以錢物招募兵員。徭役和召募:是封建時代的義務兵和雇傭兵。
  • [11]腷臆:心情苦悶。愬:即「訴」。
  • [12]四夷:四方邊境的少數民族。夷:古時對異族的貶稱。
  • [13]耗斁:損耗敗壞。
  • [14]戎:西方少數民族。此泛指少數民族。夏:華夏,漢族。
  • [15]王師:帝王的軍隊。古稱帝王之師是應天順人、吊民伐罪的仁義之師。
  • [16]文教:指禮樂法度,文章教化。
  • [17]用奇:使用陰謀詭計。
  • [18]奇兵:乘敵不備進行突然襲擊的部隊。
  • [19]王道:指禮樂仁義等治理天下的准則。迂闊:迂腐空疏。
【原文】
吾想夫北風振漠,胡兵伺便。主將驕敵,期門受戰[20]。野豎旌(ㄐㄧㄥ京)旗[21],川迴組練[22]。法重心駭,威尊命賤。利鏃(ㄘㄨˋ促)穿骨,驚沙入面,主客相搏,山川震眩。聲析江河[23],勢崩雷電。至若窮陰凝閉[24],凜冽(ㄌㄧㄝˋ列)海隅[25],積雪沒脛,堅冰在鬚。鷙鳥休巢,征馬踟躕(ㄔˊ持 ㄔㄨˊ除)。繒纊(ㄗㄥ增 ㄎㄨㄤˋ曠)無溫[26],墮指裂膚。當此苦寒,天假強胡,憑陵殺氣[27],以相翦屠[28]。徑截輜(ㄗ資)重[29],橫攻士卒。都尉新降[30],將軍復沒。屍填巨港之岸,血滿長城之窟。無貴無賤,同為枯骨。可勝(ㄕㄥ生)言哉[31]!鼓衰兮力盡,矢竭兮弦絕,白刃交兮寶刀折,兩軍蹙(ㄘㄨˋ促)兮生死決[32]。降矣哉,終身夷狄;戰矣哉,暴骨沙礫。鳥無聲兮山寂寂,夜正長兮風淅淅。魂魄結兮天沉沉,鬼神聚兮雲冪(ㄇㄧˋ密)冪[33]。日光寒兮草短,月色苦兮霜白。傷心慘目,有如是耶!
【注釋】
  • [20]期門:軍營的大門。
  • [21]旌旗:旗幟的統稱。旌: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。
  • [22]組練:即「組甲被練」,戰士的衣甲服裝。此代指戰士。
  • [23]析:分離,劈開。
  • [24]窮陰:猶窮冬,極寒之時。
  • [25]海隅:西北極遠之地。海:瀚海,在蒙古高原東北;一說指今內蒙古自治區之呼倫貝爾湖。
  • [26]繒纊:繒:絲織品的總稱。纊:絲綿。古代尚無棉花,絮衣都用絲棉。
  • [27]憑陵:憑借,倚仗。
  • [28]翦屠:屠殺。
  • [29]輜重:軍用物資的總稱。
  • [30]都尉:官名,此指職位低於將軍的武官。
  • [31]勝:盡。
  • [32]蹙:迫近,接近。
  • [33]冪冪:深濃陰暗。
【原文】
吾聞之:牧用趙卒,大破林胡,開地千里,遁逃匈奴[34]。漢傾天下,財殫(ㄉㄢ丹)力痡(ㄆㄨ鋪)[35]。任人而已,豈在多乎!周逐獫狁(ㄒㄧㄢˇ險 ㄩㄣˇ允),北至太原[36]。既城朔方[37],全師而還。飲至策勳[38],和樂且閒。穆穆棣(ㄉㄧˋ弟)棣[39],君臣之間。秦起長城,竟海為關。荼(ㄊㄨˊ塗)毒生靈[40],萬里朱殷(ㄧㄢ煙)[41]。漢擊匈奴,雖得陰山,枕骸徧野,功不補患[42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4]牧:李牧,戰國末趙國良將,守雁門(今山西北部),大破匈奴的入侵,擊敗東胡,降服林胡(均為匈奴所屬的部族)。其後十餘年,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。見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。
  • [35]殫:盡。痡:勞倦,病苦。漢武帝時,多次大舉征伐匈奴及大宛、西羌、南越,以至「賦稅既竭,猶不足以奉戰士」、「天下虛耗」,甚至「人復相食」。見《史記·平准書》、《漢書·食貨志》。
  • [36]獫狁:也稱「葷粥」、「獯鬻」、「薰育」、「葷允」等,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,即匈奴的前身。周宣王時,獫狁南侵,宣王命尹吉甫統軍抗擊,逐至太原(今寧夏固原縣北),不再窮追。二句出自《詩經·小雅·六月》:「薄伐獫狁,至於太原」。
  • [37]城:築城。朔方:北方。一說即今寧夏靈武縣一帶。句出《詩經·小雅·出車》:「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。」
  • [38]飲至:古代盟會、征伐歸來後,告祭於宗廟,舉行宴飲,稱為「飲至」。策勳:把功勳記載在簡策上。句出《左傳》桓公二年:「凡公行,告於宗廟;反行,飲至,舍爵策勳焉,禮也。」
  • [39]穆穆:端莊盛美,恭敬謹肅的樣子,多用以形容天子的儀表,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「天子穆穆」。棣棣:文雅安和的樣子。
  • [40]荼毒:殘害。
  • [41]殷:赤黑色。《左傳》成公二年杜注:「血色久則殷。」
  • [42]陰山:在今內蒙古中部,西起河套,東接內興安嶺,原為匈奴南部屏障,匈奴常由此以侵漢。漢武帝時,為衛青、霍去病統軍奪取,漢軍損失亦慘重。
【原文】
蒼蒼蒸民[43],誰無父母?提攜捧負,畏其不壽。誰無兄弟?如足如手。誰無夫婦?如賓如友。生也何恩,殺之何咎?其存其沒,家莫聞知。人或有言,將信將疑。悁(ㄐㄩㄢ娟)悁心目[44],寤寐見之[45]。布奠傾觴[46],哭望天涯。天地為愁,草木悽悲。弔祭不至,精魂無依[47]。必有凶年,人其流離[48]。嗚呼噫嘻!時耶命耶!從古如斯,為之奈何!守在四夷[49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3]蒼蒼:深青色,此處指天。蒸:通「烝」,眾,多。
  • [44]悁悁:憂愁鬱悶的樣子。
  • [45]寤寐:表示無時無刻。寤:睡醒。寐:就寢。
  • [46]布奠傾觴: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。布:陳列。奠:設酒食以祭祀。
  • [47]不至:不能達於死者。精魂:精氣靈魂。古時認為人死後,其精氣靈魂能夠離開身體而存在。
  • [48]凶年:荒年。語出《老子道德經》第三十章:「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」。大舉興兵造成大量農業勞動力的征調傷亡,再加上雙方軍隊的蹂躪掠奪以及軍費的負擔,必然影響農業生產的種植和收成。故此處不僅指自然災荒。
  • [49]守在四夷:守在四夷:行王道,使夷夏為一,則四夷各為天子守土,無征戰之事矣。語出《左傳》昭公二十三年:「古者天子,守在四夷。」
【註】唐玄宗開元後期,驕侈昏庸,好戰喜功,邊將經常背信棄義,使用陰謀,挑起對邊境少數民族的戰爭,以邀功求賞,造成「夷夏」之間矛盾加深,戰禍不斷,士兵傷亡慘重。本文是唐代詩人李華寫的一篇駢賦,以憑吊古戰場起興,中心是主張實行王道,以仁德禮義悅服遠人,達到天下一統。文中描述了古戰場荒涼悽慘景象,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給人民造成的苦難。

【作者】
  李華(之二)(715766)字遐叔,唐朝趙州贊皇(今河北元氏)人。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(735年進士,做到監察御史,改右補闕安史之亂爆發,李華被叛軍挾持,被迫擔任鳳閣舍人亂平後淡於宦進。晚年,客隱山陽(今江蘇省淮安縣),崇信佛法,耕讀以終。李華文詞工麗,與蕭穎士齊名,世稱「蕭李」;又與韓衢、何長師、盧東美為友,江淮間號為「四夔」。當時士大夫多求他 作家傳、墓碑。他為著名循吏元德秀所作的墓碑,顏真卿書寫,李陽冰篆額,被稱為「四絕碑」。著有《李華前集》十卷﹑《中集》二十卷,兩書皆已亡佚;後人自《唐文粹》與《文苑英華》輯出《李遐叔文集》,《四庫全書》輯為四卷。傳世作品有《弔古戰場文》。《李華著作

【譯文】
  曠野遼闊無邊無際,極目遠望看不到人影。河水像一條帶子彎曲縈繞,遠處無數的山峰重疊錯亂。一片陰暗淒涼的景象,寒風悲嘯,日色昏黃,蓬蒿斷落,野草萎枯,寒氣凜冽有如降霜的冬晨。鳥兒飛過不肯落下,離群的野獸奔竄而過。亭長告訴我說:「這兒就是古代的戰場,曾經全軍覆沒。時常有鬼哭的聲音,每逢陰天就會聽到。」真令人傷心啊!這是秦朝、漢朝,還是近代的事情呢?

  我聽說戰國時期,齊魏征集壯丁服役,楚韓募集兵員備戰。士兵們奔走萬里邊疆,年復一年暴露在外,早晨尋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,夜晚穿涉結冰的河流。地遠天長,不知道哪裡是歸家的道路。性命寄託於刀槍之間,苦悶的心情傾訴無人。自從秦漢以來,四方邊境戰爭頻繁,中原地區的損耗破壞,從不停止。古人說,外夷和中原都不和帝王的軍隊為敵;後世因不再宣揚禮樂教化,武將們都使用奇兵詭計。奇兵不符合仁義道德,王道被認為迂腐不切實際,於是誰也不遵守道義了。唉!

  我想像北風搖撼著沙漠,胡兵乘機來襲。主將驕傲輕敵,敵兵已到營門才倉卒接戰。原野上豎起各種戰旗,河谷地奔馳著全副武裝的士兵。嚴峻的軍法使人心驚膽戰,當官的威權重大,士兵的性命微賤。鋒利的箭鏃穿透骨頭,飛揚的沙粒直撲人面。敵我兩軍激烈搏鬥,山川也會被震動。軍隊聲勢之大,足以使江河分裂,雷電奔掣。若是正值寒冬,空氣凝結,天地閉塞,寒氣凜冽的翰海邊上,積雪陷沒小腿,堅冰凍住鬍鬚。凶猛的鷙鳥躲在巢裡休息,慣戰的軍馬也徘徊不前。綿衣毫無暖氣,人凍得手指掉落,肌膚開裂。在這苦寒之際,老天假借強大的胡兵之手,憑仗寒冬肅殺之氣,來斬伐屠戮我們的士兵,半途中截取軍用物資,攔腰衝斷士兵隊伍。都尉剛剛投降,將軍又復戰死。屍體僵撲在大港沿岸,鮮血淌滿了長城下的窟穴。無論高貴或是卑賤,同樣成為枯骨。說不完的淒慘喲!鼓聲微弱,戰士力竭;箭矢射盡,弓弦斷絕。白刃相向肉搏,寶刀折斷;兩軍迫近,生死相決。投降吧!終身將淪於異族;戰鬥吧!屍骨將暴露於沙礫!鳥兒無聲,群山沉寂;漫漫長夜,悲風淅淅;陰魂凝結,天色昏暗;鬼神聚集,陰雲厚積。日光慘淡,映照短草;月色淒苦,籠罩白霜。人間還有像這樣令人傷心慘目的景況嗎?

  我聽說過,李牧統率趙國的士兵,大破林胡的入侵,開闢疆土千里,匈奴望風遠逃。而漢朝傾全國之力和匈奴作戰,反而民窮財盡,國力削弱。關鍵是任人得當,哪在於兵多呢!周朝驅逐獫狁,一直追到太原,在北方築城防禦,爾後全軍凱旋回京,在宗廟舉行祭祀和飲宴,記功授爵,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適。君臣之間,端莊和藹,恭敬有禮。而秦朝修築長城,直到海邊都建起關塞,殘害了無數的人民,鮮血把萬里大地染成了赤黑;漢朝出兵攻擊匈奴,雖然佔領了陰山,但陣亡將士骸骨遍野,互相枕藉,實在是得不償失。

  蒼天所生眾多的人民,誰沒有父母?從小拉扯帶領,抱著背著,唯恐他們夭折。誰沒有親如手足的兄弟?誰沒有相敬如賓的妻子?他們活著受過什麼恩惠?又犯了什麼罪過而遭殺害?他們的生死存亡,家中無從知道;即使聽到有人傳訊,也是疑信參半。整日憂愁鬱悶,夜間音容入夢。不得已只好陳列祭品,酹酒祭奠,望遠痛哭。天地為之憂愁,草木也含悲傷。這樣不明不白的吊祭,不能為死者在天之靈所感知,他們的精魂也無所歸依。何況戰爭之後,一定會出現災荒,人民難免流離失所。唉!這是時勢造成,還是命運招致呢?從古以來就是如此!怎樣才能避免戰爭呢?惟有宣揚教化,施行仁義,才能使四方民族為天子守衛疆土啊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吊古戰場文([唐]李華)]、[古戰場--百度百科]、[古文觀止全譯--時尚書屋]

與斐秀才迪書--王維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山中與裴(ㄆㄟˊ培)秀才迪書[1]
【原文】
近臘月下[2],景氣和暢[3],故山殊可[4]。過足下,方溫經[5],猥(ㄨㄟˇ偉)不敢相煩[6]。輒(ㄓㄜˊ折)便往山中[7],憩感配寺[8],與山僧飯訖(ㄑㄧˋ氣)而去。北涉元灞[9],清月映郭。夜登華子岡[10],輞(ㄨㄤˇ網)水淪漣[11],與月上下。寒山遠火,明滅林外。深巷寒犬,吠聲如豹。村墟夜舂(ㄔㄨㄥ充)[12],復與疏鐘相間(ㄐㄧㄢˋ見)[13]。此時獨坐,僮僕靜默[14],多思曩(ㄋㄤˇ攮)昔[15],攜手賦詩,步仄(ㄗㄜˋ昃)逕[16],臨清流也。

當待春中,草木蔓發[17],春山可望,輕鯈(ㄔㄡˊ仇)出水,白鷗矯翼[18],露溼青皋(ㄍㄠ高)[19],麥隴朝(ㄓㄠ昭)(ㄍㄡˋ夠)[20],斯之不遠[21],儻(ㄊㄤˇ倘)能從我遊乎[22]?非子天機清妙者[23],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[24]?然是中有深趣矣[25]!無忽[26]。因馱黃蘗(ㄅㄛˋ播)人往[27],不一[28]。山中人王維白[29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秀才:唐代對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的稱呼。裴迪:關中人,曾官至蜀州刺史,與王維交往甚密,彼此頗多酬唱詩句,因曾考取秀才,故王維稱其為裴秀才。
  • [2]臘月:農歷十二月。古代在農歷十二月舉行「臘祭」,所以稱十二月為臘月。
  • [3]景氣:景色,氣候。
  • [4]故山殊可: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遊。故山:舊居的山,指王維的「輞川別業」所在地的藍田山。殊:很。
  • [5]足下:您,表示對人的尊稱。方溫經:正在溫習經書。方:正。
  • [6]猥:鄙賤。自謙之詞。煩:打擾。
  • [7]輒:就。
  • [8]憩感配寺:在感配寺休息。感配寺:王維集中有遊感化寺的詩,《舊唐書·神秀傳》中說,藍田有化感寺。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誤。
  • [9]北涉玄灞:近來渡過灞水。灞水:出陝西藍田縣。涉:渡。玄:黑色,指水深綠發黑。
  • [10]華子岡:王維輞川別業中的一處勝景。輞川十二景之一。
  • [11]輞水:即輞川。淪漣:小水波。
  • [12]村墟:村莊。夜舂:晚上用臼杵搗谷(的聲音)。舂:這裡指搗米,即把谷物放在石臼裡搗去外殼。
  • [13]疏鐘:疏落的鐘聲
  • [14]靜默:指已入睡。
  • [15]曩昔:從前。
  • [16]仄逕:逕同徑,狹窄的小路。
  • [17]當待:等到。春中:春天之時。蔓發:蔓延生長。
  • [18]輕鯈:即白鰷,魚名。身體狹長,游動輕捷。矯翼:張開翅膀。矯:舉。
  • [19]青皋:水澤邊地。皋:水邊高地。
  • [20]朝雊:早晨野雞鳴叫。雊:野雞鳴叫。
  • [21]斯之不遠:這不太遠了。斯:代詞,這,指春天的景色。
  • [22]儻:同「倘」,假使,如果。
  • [23]天機清妙:性情高遠。天機:天性。清妙:指超塵拔俗,與眾不同。
  • [24]不急之務:閒事,這裡指游山玩水。
  • [25]是中:這中間。
  • [26]無忽:不可疏忽錯過。
  • [27]因馱黃檗人往:借背負黃檗的人前往之便(帶這封信給你)。因,趁。馱:背負。黃檗:一種落葉喬木,果實和莖內皮可入藥。莖內皮為黃色,也可做染料。
  • [28]不一:古人書信結尾常用的套語。尚有許多話想說,不一一細述。
  • [29]山中人:王維晚年信佛,過著半隱的生活,故自稱。
【註】裴迪早年與王維友善,隱居終南山,均信佛參禪。開元末年,王維購得宋之問輞川別業,裴迪時來造訪,一起遊山玩水,彈琴賦詩,二人均以相互酬唱贈和為樂。本篇即是王維由外地返回藍田輞川別業時,寫給裴迪的一封書信。

【作者】

  王維(701年-761年),字摩詰,漢族,河東蒲州(今山西運城)人,祖籍山西祁縣,唐朝詩人,有「詩佛」之稱。開元九年(721年)中進士,任太樂丞。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,今存詩400余首,重要詩作有「相思」「山居秋暝」等。王維精通佛學,受禪宗影響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維摩詰經》,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。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藝,音樂也很精通。與孟浩然合稱「王孟」。[王維全集]《王維著作

【譯文】

  快到十二月了,但氣候舒暢,景致柔和。在藍田山的舊居非常適宜遊覽,日前去拜訪您,您正在溫習經書,我不好貿然打擾,就自行上了山,在感配寺休息,和山裡的僧侶用過飯就走了。

  往北渡過黑色的灞水,清亮的月光正映照著外城,夜裡登上華子岡,只見微風吹拂輞水,波紋起伏,映著月光上下蕩漾。寒山遠處的燈火在山林外時明時滅。寒夜中,傳來深巷中的犬吠聲,在寂靜的夜裡,竟有如豹子吼叫。村中夜半傳來搗米的聲音,又與寺廟傳出的稀疏鐘聲相互間錯。此時此刻,我獨坐家中,僮僕們都安靜休息了,我回想起從前與您攜手同遊的往事,當年登高賦詩,踏過狹小不平的路,臨賞清澈的流水。

  當等待春天草木滋長之時,春天的山景正值得賞望,輕快的鯈魚躍水而出,白鷗振翅翱翔,水澤邊露水沾濕青草,麥田高隆之處,有晨起的雄雉鳴叫著,這樣的良辰美景已不遠了,您可否能陪我一遊呢?若不是您的性靈絕俗高妙,我又怎敢拿這不要緊的閒事來邀您?但山水中自有佳趣啊!盼你不要忽視了。趁著馱運黃檗藥材的人下山之便捎上這封信,不再一一詳敘。山中人王維陳述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山中與裴秀才迪書--互動百科]、[山中與裴秀才迪書--百度百科]

為徐敬業以武后臨朝移諸郡縣檄(為徐敬業討武曌檄)--駱賓王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為徐敬業討武曌(ㄓㄠˋ照)(ㄒㄧˊ習)[1]
【原文】
  偽臨朝武氏者,性非和順,地實寒微[2]。昔充太宗下陳[3],曾以更衣入侍[4]。洎(ㄐㄧˋ記)乎晚節,穢亂春宮[5],潛隱先帝之私[6],陰圖後房之嬖(ㄅㄧˋ壁)[7]。入門見嫉,蛾眉不肯讓人[8];掩袖工讒[9],狐媚偏能惑主。踐元后於翬翟(ㄏㄨㄟ揮 ㄉㄧˊ狄)[10],陷吾君於聚麀(ㄧㄡ攸)[11]。加以虺蜴(ㄏㄨㄟˇ毀 ㄧˋ易)爲心[12],豺狼成性,近狎(ㄒㄧㄚˊ狹)邪僻[13],殘害忠良,殺姊屠兄[14],弑君鴆(ㄓㄣˋ振)母[15],人神之所同嫉,天地之所不容。猶復包藏禍心,窺竊神器。君之愛子[16],幽之於別宮;賊之宗盟[17],委之以重任。嗚呼!霍子孟之不作,朱虛侯之已亡[18]。燕啄皇孫[19],知漢祚之將盡;龍漦(ㄌㄧˊ離)帝后[20],識夏庭之遽衰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-1]武曌:即武則天。曌:即「照」,武則天所造十九個新字之一,取日月當空之意,用以為己名。
  • [1-2]徐敬業:唐功臣徐績之孫。西元684年在颺州起兵反武,兵敗被殺。
  • [1-3]檄:古時一種對外發表的文體,多用於軍旅討伐之事,急件則加羽毛,稱羽檄。
  • [2]地:指武家的社會地位。寒微:卑賤。
  • [3]下陳:下列,即後宮婢妾。武后曾爲唐太宗的才人。
  • [4更衣入侍:此指武后曾為太宗才人。才人:掌燕寢更衣之女官。指用不光彩的手段得寵。
  • [5]洎:到了。春宮:即東宮,借指太子。
  • [6]潛隱先帝之私:先帝:指太宗李世民;私:指武氏曾充太宗才人。此句指太宗駕崩後,為隱埋見幸於太宗之事,武后削髮為尼,以便再入宮事高宗。
  • [7]嬖:卑賤而得寵。
  • [8]蛾眉:蛾同「娥」,美好貌。
  • [9]掩袖工讒:以袖掩面,善於以計害人。
  • [10]翬翟:翬、翟:皆為五彩花紋的雉雞。皇后之車服,用以為飾。此指武后升登皇后位。
  • [11]聚麀:父子亂倫共妻。麀:牝鹿。聚麀本指獸類父子共一牝的行為。 語出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夫惟禽獸無禮,故父子聚麀。」後比喻亂倫。
  • [12]虺蜴:毒物。虺:毒蛇,蜴:指有毒的蜥蜴。此比喻肆毒害人。
  • [13]邪僻:指李義府、許敬宗等人。
  • [9]殺姊屠兄:武氏曾殺武家兩侄及一侄女。
  • [14]殺姊屠兄:武后姊早寡,封韓國夫人,有女,貌美,封魏國夫人。出入禁中,得帝寵,韓國夫人尋卒,魏國夫人為后所毒殺;又后有異母兄二人,因對后薄禮,皆遭外放而卒。
  • [15]弒君鴆母::君:指高宗。鴆:毒鳥,以其羽毛瀝酒,飲之立死。母:指國母,指王皇后。
  • [16]愛子:指中宗。
  • [17]宗盟:指武后親族及同黨。
  • [18]霍子孟:霍光,他曾受武帝遺詔扶幼主以存漢室。朱虛侯:劉章(漢高祖之孫),誅滅呂氏。均為西漢功臣。
  • [19]燕啄皇孫:漢成帝后趙飛燕,性妒,後宮嬪妃有孕者,皆殺害。
  • [20]龍漦帝后:漦:由龍口中流出的唾液,即龍的精氣。相傳周厲王後宮的一名童妾,遭龍漦而受孕,生下褒姒,後幽王卒因褒姒而亡國。此句指由龍涎變生的帝后,可明白夏朝的國運即將衰敗。
【原文】
  敬業皇唐舊臣,公侯冢(ㄓㄨㄥˇ踵)子[21]。奉先君之成業,荷本朝之厚恩。宋微子之興悲[22],良有以也;袁君山之流涕[23],豈徒然哉!是用氣憤風雲,志安社稷。因天下之失望,順宇內之推心,爰(ㄩㄢˊ圓)舉義旗,以清妖孽。南連百越,北盡三河[24],鐵騎成群,玉軸相接[25]。海陵紅粟[26],倉儲之積靡窮;江浦黃旗[27],匡復之功何遠。班聲動而北風起[28],劍氣衝而南斗平。喑(ㄧㄣ音)嗚則山岳崩頹,叱吒(ㄔˋ斥 ㄓㄚˋ炸)則風雲變色[29]。以此制敵,何敵不摧;以此圖功,何功不克!
【注釋】
[21]冢子:長子。
  • [22]宋微子:殷紂之兄,紂淫亂,數諫不聽,去之。周武王滅紂,復其官;後周公誅紂子武庚,命微子代殷後,國於宋。
  • [23]袁君山:袁安,東漢和帝時,見天子幼弱,,痛憤外戚專權,暗裡流涕。
  • [24]百越:古江浙閩越之地,因為越族所居,故曰百越。三河:河東、河內、河南三郡,借指政治中心。
  • [25]玉軸:指戰車。
  • [26]海陵紅粟:海凌:今之江蘇省泰縣,漢代曾在此置糧倉。紅粟:言粟米多至變紅腐爛。
  • [27]江浦黃旗:江邊的義旗。
  • [28]班聲:馬嘶鳴聲。
  • [29]喑嗚、叱吒:厲聲怒喝。喑嗚:懷怒氣。叱吒:發怒聲。
【原文】
  公等或家傳漢爵,或地協周親[30],或膺重寄於爪牙[31],或受顧命於宣室[32]。言猶在耳,忠豈忘心?一抔(ㄆㄡˊ剖)之土未乾[33],六尺之孤何託[34]?儻能轉禍爲福[35],送往事居[36],共立勤王之圖[37],無廢大君之命[38],凡諸爵賞,同指山河[39]。若其眷戀窮城[40],徘徊歧路,坐昧先幾(ㄐㄧ機)之兆[41],必貽(ㄧˊ怡)後至之誅[42]。請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誰家之天下!移檄州郡,咸使知聞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0]地協周親: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親。協,相配,相合。周親,至親。
  • [31]膺:承受。爪牙:喻武將。
  • [32]顧命:君王臨終時的遺命。宣室:漢宮中有宣室殿,是皇帝齋戒的地方,漢文帝曾在此召見並咨問賈誼,後借指皇帝鄭重召問大臣之處。
  • [33]一抔之土:語出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:「假令愚民取長陵(漢高祖陵)一抔土,陛下將何法以加之乎?」這裡借指皇帝的陵墓。未乾:指高宗下葬未久。
  • [34]六尺之孤:指繼承皇位的新君,指中宗。
  • [35]儻:通「倘」,倘若,或者。
  • [36]送往事居:送走死去的,侍奉在生的。送:追念。「往」已故的高宗。事:迎侍。「居」指在生的中宗。
  • [37]勤王:王室有難,起兵靖亂,即稱勤王。
  • [38]大君:指已死的皇帝。
  • [39]同指山河:語出《史記》,漢初大封功臣,誓詞云:「使河如帶,泰山若厲。國以永寧,爰及苗裔。」這裡意為有功者授予爵位,子孫永享,可以指山河為誓。
  • [40]窮城:指孤立無援的城邑。
  • [41]先幾:事在發生之初尚未明顯。昧:不分明。幾:跡象。
  • [42]貽:遺下,留下。後至之誅:意思說遲疑不響應,一定要加以懲治。語見《周禮·大司馬》,原句為「比軍眾,誅後至者。」
【註】光宅元年(684年),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,另立李旦為帝,自己臨朝稱制;正想進一步登位稱帝,建立大周王朝,這就引起一些忠於唐室的大臣勳貴的憤怒。身為開國元勳英國公李勣嗣孫的李敬業,以已故太子李賢為號召,在揚州起兵,建立匡復府,自任匡復府上將、揚州大都督。駱賓王被羅致入幕府,為藝文令,軍中的書檄,均出自他的手筆,本文即作於此時。

【作者】
   駱賓王(約640—?),婺州義烏(今浙江省義烏縣)人。早慧,七歲能賦詩,有「神童」之譽。早年隨父游學於齊魯一帶,有志節,以詩文著稱,與當時著名文士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。《駱賓王著作

【譯文】
  僭竊帝位垂簾聽政的武則天,她的個性並不和順,而且出身微賤。以前充當太宗後宮的才人,因更衣的機會得到寵幸。到了太宗晚年和太子穢亂。潛藏隱瞞和太宗的關係,暗中想要得到高宗後宮的寵幸。進入宮門就表現出善妒的心理,顯露她的美貌,不肯落於人後;以袖掩面善於讒言,狐狸般的媚態偏偏能夠迷惑主上。登上了皇后的位置,害得國君父子亂倫。她有如同毒蛇般狠毒的心腸,豺狼般凶狠的個性。親近邪僻的小人,殘害忠良的臣子。殺死姐姐和哥哥,殺國君毒死皇后。天神凡人都憤恨她,天地之間不能容納她。她還懷藏著陰謀的心,想要竊據帝位,國君的愛子(中宗),被囚禁在(房州的)別宮;把國家的重任委託給她的親戚。哎呀!像霍光這樣的忠臣已經死了,像朱虛侯劉章這樣的忠臣也不再出現了。趙飛燕殺戮皇家子孫,我們就知道漢朝的命脈即將終止。龍的口水所生出來的怪物(褒姒)竟然當了皇后,我們就知道夏朝很快就要衰敗了。

  徐敬業是我們大唐的舊臣公侯徐世勣的長子。繼承先人的事業,受本朝深厚的恩澤。宋國微子啟感到悲傷,實在有他的原因;漢朝袁安談到國事就痛哭流涕,也是有緣故的。因此意氣如風雲般激憤,立志要安定國家。天下人心對武后已失望,為了順從天下人民的心理。於是舉起正義的旗幟,想要清除妖孽。(義軍)往南到江、浙、閩、越,往北到黃河、洛河、淮河,鐵騎成群結隊,戰車接連不斷。海陵一帶的米糧多到發紅腐敗,倉庫裏儲存的糧食無窮無盡;江浦一帶都是我們義軍的黃旗,匡救恢復國家的功勞應該不遠!戰馬的聲音如同北風怒吼,寶劍的劍氣直衝天上與南斗星齊平。(我們義軍)懷著怒氣一呼,就能使山嶽崩頹,發怒一吼,就能使風雲變色。用這種軍隊來制服敵人,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摧毀,用這種軍隊來圖謀功勞,有什麼樣的功勞不能完成呢?

  各位諸侯,你們有的是唐朝的異姓功臣,有的是同姓的宗親;有的接受了天子的遺言,承當了國家的重任,有的在天子的正寢,接受過天子的遺命。這些話還在耳旁,難道你們就忘了你們的忠心?唐高宗墳墓上的泥土還沒有乾,六尺的孤兒(唐中宗)要託付給誰呢?希望各位能轉禍為福,追念已死的先君(唐高宗),事奉在位的君王(唐中宗),共同建立為王室平難的功勳,不忘先君的遺命;凡是未來有功者都將授予爵位和賞賜,子孫永享,這是可以指山河為誓,將來一定實現的。如果各位仍然留戀自己孤立無援的城邑,在歧路上猶豫不決,坐失了大好良機,將來一定遭受晚到的誅殺。看看今日的中原大地,最後是誰家的天下!這道檄文頒布到各州郡,讓大家都知曉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([唐]駱賓王)]、[討武曌檄--中文百科在線]、[代李敬業討武曌檄--百度百科]、

滕王閣序--王勃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南昌[1]故郡,洪都[2]新府。星分翼軫(ㄓㄣˇ枕),地接衡廬[3]。襟三江而帶五湖[4],控蠻荊而引甌(ㄡ歐)越[5]。物華天寶,龍光射牛斗之墟[6];人傑地靈,徐孺下陳蕃(ㄈㄢˊ凡)之榻[7]。雄州霧列,俊采星馳,臺隍枕夷夏之交,賓主盡東南之美[8]。都督閻公之雅望,棨戟(ㄑㄧˇ啟 ㄐㄧˇ己)遙臨[9];宇文新州之懿範,襜(ㄔㄢ摻)帷暫駐[10]。十旬休假,勝友如雲[11];千里逢迎,高朋滿座。騰蛟起鳳,孟學士之詞宗[12];紫電清霜[13],王將軍之武庫。家君作宰,路出名區;童子何知,躬逢勝餞[14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南昌: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。南昌,為漢豫章郡治。
  • [2]洪都:漢豫章郡,唐改為洪州,設都督府。
  • [3]星分翼軫:古人習慣以天上星宿與地上區域對應,稱為「某地在某星之分野」。據《晉書·天文志》,豫章屬吳地,吳越揚州當牛斗二星的分野,與翼軫二星相鄰。翼、軫:星宿名,屬二十八宿。衡廬:衡:衡山,此代指衡州(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)。廬:廬山,此代指江州(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)。
  • [4]襟三江:泛指長江中下游的江河。襟:以……為襟。帶五湖:南方大湖的總稱。帶:以……為帶
  • [5]蠻荊:古楚地,今湖北、湖南一帶。甌越:古越地,即今浙江地區。古東越王建都於東甌(今浙江省永嘉縣)。
  • [6]物華天寶:地上的寶物煥發為天上的寶氣。龍光射牛斗之墟:龍光,之寶劍的光輝。據《晉書·張華傳》,晉初,牛、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,據說是寶劍之精,上徹於天。張華命人尋找,果然在豐城(今江西省豐城縣,古屬豫章郡)牢獄的地下,掘出龍泉、太阿二劍。後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。
  • [7]徐孺下陳蕃之榻:據《後漢書·徐稚傳》,東漢名士陳蕃為豫章太守,不接賓客,惟徐稚來訪時,才設一睡榻,徐稚去後又懸置起來。徐孺:徐孺子的省稱。徐孺子名稚,東漢豫章南昌人,當時隱士。此處應該是稱讚滕王閣的東道主欣賞才俊,也有誇讚賓客的成分。
  • [8]霧列:形容繁華。霧:喻濃密、繁盛。采:「采」同「寀」,官員,這裏指人才。臺隍:護城河。枕:佔據,地處。東南之美: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。
  • [9]都督:掌管督察諸州軍事的官員,唐代分上、中、下三等。閻公:閻伯嶼,時任洪州都督。棨戟:古時官吏出行時,作為前驅的儀杖,戟上有赤黑繒作成的套子。後亦架於宮殿、官署門前,用以表示威嚴。這裡代指儀仗。
  • [10]複姓宇文的新州(在今廣東境內)刺史,名未詳。懿範:好榜樣。襜帷:車上的帷幕,這裡代指車馬。 
  • [11]十旬休假:唐制,十日為一旬,遇旬日則官員休沐,稱為「旬休」。勝友:才華出眾的友人
  • [12]騰蛟起鳳:宛如蛟龍騰躍、鳳凰起舞,形容人很有文采。《西京雜記》:「董仲舒夢蛟龍入懷,乃作《春秋繁露》。」又:「揚雄著《太玄經》,夢吐鳳凰集《玄》之上,頃而滅。」孟學士:名未祥。學士是朝廷掌管文學撰著的官員。詞宗:文壇宗主。
  • [13]紫電清霜:《古今注》:「吳大皇帝(孫權)有寶劍六,二曰紫電。」《西京雜記》:「高祖(劉邦)斬白蛇劍,刃上常帶霜雪。」王將軍:名未詳。
  • [14]家君作宰:王勃之父擔任交趾縣的縣令。路出:路過。
【原文】
  時維九月,序屬三秋[15]。潦水[16]盡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。儼驂(ㄘㄢ參)(ㄈㄟ非)於上路,訪風景於崇阿(ㄜ痾)[17]。臨帝子之長洲,得仙人之舊館[18]。層臺聳翠,上出重霄;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鶴汀(ㄊㄧㄥ聽)(ㄈㄨˊ浮)(ㄓㄨˇ主),窮島嶼之縈迴[19];桂殿蘭宮,列岡巒之體勢。披繡闥(ㄊㄚˋ踏),俯雕甍(ㄇㄥˊ盟)[20],山原曠其盈視,川澤盱其駭矚(ㄓㄨˇ主)。閭閻撲地,鐘鳴鼎食之家[21];舸(ㄍㄜˇ葛)艦迷津,青雀黃龍之軸[22]。虹銷雨霽(ㄐㄧˋ記),彩徹雲衢[23]。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[24]。漁舟唱晚,響窮彭蠡(ㄌㄧˇ里)之濱;雁陣驚寒,聲斷衡陽之浦[25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5]三秋:古人稱七、八、九月為孟秋、仲秋、季秋,三秋即季秋,九月。
  • [16]潦水:雨後的積水。
  • [17]儼:整齊的樣子。驂騑:駕在服馬兩側的馬。此指駕車之馬。上路:大路;通衢。崇阿:高丘,高山。
  • [18]帝子、天人:都指滕王李元嬰。長洲:滕王閣前贛江中的沙洲。
  • [19]飛閣流丹:飛簷塗飾紅漆。鶴汀:有鶴棲居的水中小洲。鳧渚:野鴨棲息的水中小塊陸地。縈回:曲折。
  • [20]披:開。繡闥:裝飾華麗的門。雕甍:雕鏤文采的殿亭屋脊。唐虞世南《怨歌行》:「紫殿秋風冷,彫甍白日沉。」
  • [21]閭閻:里門,這裏代指房屋。鐘鳴鼎食:古代貴族鳴鍾列鼎而食,所以用鐘鳴鼎食代指名門望族。
  • [22]舸:《方言》:「南楚江、湘,凡船大者謂之舸。」青雀黃龍:船的裝飾形狀。迷:通「彌」,滿。青雀黃龍:船的裝飾形狀。軸:通「舳」,船尾把舵處,這裡代指船隻。 津:即渡口。
  • [23]銷:「銷」通「消」,消散。彩:日光。區:天空。徹:通貫。
  • [24]「落霞……一色」二句:彩霞自上而下,孤鶩自下而上,好似齊飛。青天碧水,天水相接,上下渾然一色。
  • [25]響窮,即響遍。窮,窮盡、遍布。彭蠡:古代大澤,即今鄱陽湖。衡陽:今屬湖南省,境內有回雁峰,相傳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飛,待春而返。浦:水邊、岸邊。
【原文】
  遙吟俯暢,逸興遄(ㄔㄨㄢˊ船)飛[26]。爽籟[27]發而清風生,纖歌凝而白雲遏[28]。睢(ㄙㄨㄟ雖)園綠竹[29],氣凌彭澤之樽[30];鄴水朱華[31],光照臨川之筆[32]。四美具,二難並[33]。窮睇(ㄉㄧˋ弟)(ㄇㄧㄢˇ免)於中天,極娛遊於暇日[34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6]遙吟俯暢,逸興遄飛:登高望遠,胸懷頓時舒暢,超逸的興致迅速升起。遄:迅速、頓時。
  • [27]爽籟:清脆的排簫音樂。籟,管子參差不齊的排簫。
  • [28]白雲遏:形容音響優美,能駐行雲。《列子·湯問》:「薛譚學謳於秦青,未窮青之技,自謂盡之,遂辭歸。秦青弗止,餞於郊衢。撫節悲歌,聲振林木,響遏行雲。」遏:阻止,引申為「停止」。
  • [29]睢園綠竹:睢園:即漢梁孝王菟園。《水經注》:「睢水又東南流,歷於竹圃……世人言梁王竹園也。」
  • [30]彭澤:縣名,在今江西湖口縣東。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,世稱陶彭澤。樽:酒器。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有「有酒盈樽」之句。凌:超過。睢園綠竹,氣凌彭澤之樽: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,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。
  • [31]鄴水:在鄴下(今河北省臨漳縣)。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,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。朱華:荷花。曹植《公宴詩》:「秋蘭被長阪,朱華冒綠池。」
  • [32]光照臨川之筆:臨川,郡名,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。謝靈運曾任臨川內史。「臨川」在此指南朝宋謝靈運。《宋書》本傳稱他「文章之美,江左莫逮」。
  • [33]四美:指良辰、美景、賞心、樂事。二難:指賢主、嘉賓難得。另一說,四美:音樂、飲食、文章、言語之美。劉琨《答盧諶詩》:音以賞奏,味以殊珍,文以明言,言以暢神。之子之往,四美不臻。
  • [34]窮睇眄:極目而望。窮:盡情,極盡。睇眄:斜視;顧盼。窮睇眄于中天:放眼長天。極娛:盡興。暇日:閒暇之日。
【原文】
  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[35];興盡悲來,識盈虛之有數[36]。望長安於日下[37],指吳會[38]於雲間。地勢極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遠[39]。關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?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之客。懷帝閽[40]而不見,奉宣室[41]以何年?
【注釋】
  • [35]迥:迥遠,遙遠。宇宙:喻指天地。
  • [36]盈虛:盈盛與虛衰,興盛與衰敗。數:運數,機理,道理,規律。三國魏劉劭《人物志·材理》:「若夫天地氣化,盈虛損益,道之理也。」
  • [37]望長安於日下:日下:京城。古代以太陽比喻帝王,帝王所在處稱為「日下」。《世說新語·夙惠》:「晉明帝數歲,坐元帝膝上。有人從長安來,元帝因問明帝:『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?』答曰:『日遠,不聞人從日邊來,居然可知。』元帝異之。明日集群臣宴會,告以此意,更重問之,乃答曰:『日近。』元帝失色曰:『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?』答曰:『舉目見日,不見長安。』」
  • [38]吳會:秦漢會稽郡治所在吳縣,郡縣連稱為吳會。吳郡: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。雲間:江蘇松江縣(古華亭)的古稱。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陸雲(字士龍)華亭人,未識荀隱,張華使其相互介紹而不作常語,「雲因抗手曰:『雲間陸士龍。』」
  • [39]「地勢極……北辰遠」:南溟:南方的大海。事見《莊子·逍遙遊》。天柱:傳說中昆侖山高聳入天的銅柱。《神異經》:「昆侖之山,有銅柱焉。其高入天,所謂天柱也。」北辰:北極星,比喻國君。《論語·為政》:「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(拱)之。」
  • [40]關山:險關和高山。悲:同情。失路:仕途不遇。萍水相逢:浮萍隨水漂泊,聚散不定。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。
  • [41]「懷帝閽……以何年」句:帝閽:天帝的守門人。屈原《離騷》:「吾令帝閽開關兮,倚閶闔而望予。」此處借指皇帝的宮門。奉宣室,代指入朝做官。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,漢文帝複召他回長安,於宣室中問鬼神之事。宣室,漢未央宮正殿,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。奉:侍奉。
【原文】
  嗚乎!時運不濟,命途多舛(ㄔㄨㄢˇ喘)[42]。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[43]。屈賈誼於長沙,非無聖主[44];竄梁鴻於海曲,豈乏明時[45]。所賴君子安貧,達人知命[46]。老當益壯,寧知白首之心;窮且益堅,不墜青雲之志[47]。酌貪泉而覺爽,處涸轍(ㄏㄜˊ合 ㄔㄜˋ徹)以猶歡[48]。北海雖賒,扶搖可接[49];東隅已逝,桑榆非晚[50]。孟嘗高潔,空懷報國之心[51];阮籍猖狂,豈效窮途之哭![52]
【注釋】
  • [42]舛:不幸,錯亂,磨難。命運坎坷。
  • [43]馮唐易老:馮唐易老:馮唐在漢文帝、漢景帝時不被重用,漢武帝時被舉薦,已是九十多歲,不能為官。語出《史記·馮唐列傳》。李廣難封:李廣,漢武帝時名將,多次與匈奴作戰,軍功卓著,卻始終未獲封爵。
  • [44]屈賈誼句:賈誼在漢文帝時被貶為長沙王太傅。聖主:指漢文帝,泛指聖明的君主。
  • [45]竄梁鴻句:梁鴻,東漢人,作《五噫歌》諷刺朝廷,因得罪章帝,避居齊魯、吳中。明時:指章帝時代,泛指聖明的時代。
  • [46]達人知命:通達事理的人。《易·繫辭上》:「樂天知命故不憂。」
  • [47]老當益壯: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,幹勁更足。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「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」 青雲之志:《續逸民傳》:「嵇康早有青雲之志。」墜:墜落,引申為「放棄」。
  • [48]酌貪泉而覺爽:貪泉:在廣州附近的石門,傳說飲此水會貪得無厭,吳隱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堅定。據《晉書·吳隱之傳》,廉官吳隱之赴廣州刺史任,飲貪泉之水,並作詩說:「古人云此水,一歃懷千金。試使(伯)夷(叔)齊飲,終當不易心。」處涸轍:乾涸的車轍,比喻困厄的處境。《莊子·外物》有鮒魚處涸轍的故事。
  • [49]北海雖賒,扶搖可接:語意本《莊子·逍遙遊》。賒:遙遠。扶搖:旋風;此句意為,如旋風盤旋而上。接:靠近,到達。  
  • [50]東隅已逝,桑榆非晚:東隅,日出處,表示早晨,引申為「早年」。桑榆,日落處,表示傍晚,引申為「晚年」。早年的時光消逝,如果珍惜時光,發憤圖強,晚年並不晚。《後漢書·馮異傳》:「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。」
  • [51]孟嘗:據《後漢書·孟嘗傳》,孟嘗字伯周,東漢會稽上虞人。曾任合浦太守,以廉潔奉公著稱,後因病隱居。桓帝時,雖有人屢次薦舉,終不見用。
  • [52]阮籍:字嗣宗,晉代名士,不滿世事,佯裝狂放,常駕車出遊,路不通時就痛哭而返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:籍「時率意獨駕,不由徑路。車跡所窮,輒慟哭而反。」
【原文】
  勃,三尺微命,一介書生[53]。無路請纓,等終軍之弱冠[54];有懷投筆,慕宗愨(ㄑㄩㄝˋ卻)之長風[55]。舍簪笏(ㄗㄢzān ㄏㄨˋ戶)於百齡[56],奉晨昏[57]於萬里。非謝家之寶樹[58],接孟氏之芳鄰[59]。他日趨庭,叨(ㄊㄠ掏)陪鯉對[60];今晨捧袂(ㄇㄟˋ妹),喜託龍門[61]。楊意不逢,撫凌雲而自惜[62];鍾期既遇,奏流水以何慚?[63]
【注釋】
  • [53]三尺微命:自謙之語,喻身份低微。三尺:《禮記·玉藻》:「紳長制士三尺,有司二尺有五寸。」士只能懸掛垂下長三尺紳帶。王勃自喻為士。微命:微:微末。命:此指身份地位。一介:一個,形容微小。
  • [54]「無路……弱冠」二句:據《漢書·終軍傳》,終軍字子雲,漢代濟南人。武帝時出使南越,自請「願受長纓,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」,時僅二十余歲。等,相同,用作動詞。弱冠,古人二十歲行冠禮,表示成年,稱「弱冠」。
  • [55]投筆:用漢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,事見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。慕宗愨句:宗愨字元幹,南朝宋南陽人,年少時向叔父自述志向,云「願乘長風破萬里浪」,後因戰功受封。事見《宋書·宗愨傳》。
  • [56]簪笏:冠簪和手版。官吏用物,這裡代指官職地位。百齡:百年,猶「一生」。
  • [57]奉晨昏:侍奉父母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凡為人子之禮……昏定而晨省。」
  • [58]非謝家之寶樹:指謝玄,比喻好子弟。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謝太傅(安)問諸子侄:「子弟亦何預人事,而正欲使其佳?」諸人莫有言者。車騎(謝玄)答曰:「譬如芝蘭玉樹,欲使其生於庭階耳。」
  • [59]接孟氏之芳鄰:「接」:通「結」,結交。據說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,最後定居於學宮附近。事見劉向《列女傳·母儀篇》。
  • [60]他日趨庭,叨陪鯉對:鯉,孔鯉,孔子之子。趨庭,受父親教誨。《論語·季氏》:(孔子)嘗獨立,(孔)鯉趨而過庭。(子)曰:「學詩乎?」對曰:「未也。」「不學詩,無以言。」鯉退而學詩。他日,又獨立,鯉趨而過庭。(子)曰:「學禮乎?」對曰:「未也。」「不學禮,無以立。」鯉退而學禮。叨陪:謙稱陪侍或追隨。
  • [61]捧袂:舉起雙袖,表示恭敬的姿勢。喜託龍門:《後漢書·李膺傳》:「膺以聲名自高,士有被其容接者,名為登龍門。」
  • [62]楊意不逢,撫凌雲而自惜:楊意:楊得意,蜀人。凌雲:指司馬相如作《大人賦》。據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,司馬相如經蜀人楊得意引薦,方能入朝見漢武帝。又云:「相如既奏《大人》之頌,天子大悅,飄飄有凌雲之氣。」
  • [63]鍾期既遇,奏流水以何慚:鍾期:鍾子期的省稱。指鍾子期遇知音之事。典故出自《列子·湯問》: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。鍾子期曰:「善哉?峨峨兮若泰山!」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「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」
【原文】
  嗚呼!勝地不常,盛筵難再。蘭亭已矣,梓(ㄗˇ紫)澤丘墟[64]。臨別贈言,幸承恩於偉餞[65];登高作賦,是所望於群公。敢竭鄙誠,恭疏短引[67]。一言均賦,四韻俱成[68]。請灑潘江,各傾陸海云爾:

滕王高閣臨江渚,佩玉鳴鸞罷歌舞。
畫棟朝飛南浦雲,珠簾暮捲西山雨。
閒雲潭影日悠悠,物換星移幾度秋。
閣中帝子今何在,檻外長江空自流。[69]
【注釋】
  • [64]蘭亭: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附近。晉穆帝永和九年(353)三月三日上巳節,王羲之與群賢宴集於此,行修禊禮,祓除不祥。 梓澤:即晉石崇的金谷園,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。 此二處皆古之名盛,後均不存,故王勃作嘆。
  • [65]偉餞:頗具規模的餞別宴會。
  • [66]敢竭鄙誠,恭疏短引:自謙之語。敢:大膽,有冒昧之意。竭:竭盡,盡心。鄙誠:微薄誠意。恭疏短引:恭敬地寫下一篇小序,指此文。
  • [67]請灑潘江,各傾陸海云爾:借典鐘嶸《詩品》:「陸才如海,潘才如江。」是言陸機、潘岳之才。此二句意為:請大家各展卓越才華。云爾:文尾助詞,如此罷了,如此而已。
  • [68]一言均賦:每人都寫一首詩。四韻俱成:四韻一起寫好了。
  • [69-1]滕王高閣:滕王閣,唐高祖子元嬰為洪州刺史時所建。後元嬰封滕王,故名。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。其後閻伯嶼為洪州牧,宴群僚於閣上,王勃省父過此,即席作《滕王閣序》。閣歷經修建,後焚毀。亦省作「滕閣」。
  • [69-2]江:指贛江。渚:水中小洲。佩玉鳴鸞:身上佩戴的玉飾、響鈴。佩玉:古代系於衣帶用作裝飾的玉。鳴鸞:即鳴鑾。鑾聲似鸞鳥之鳴,因稱。《禮記·玉藻》:「君子在車,則聞鸞和之聲,行則鳴佩玉。」
  • [69-3]浦: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(多用於地名)。
  • [69-4]日悠悠:每日無拘無束地遊蕩。物換星移:形容時代的變遷、萬物的更替。物:四季的景物。
  • [69-5]帝子:指滕王。檻:欄杆。
【註】《滕王閣序》全稱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。亦名《滕王閣詩序》,駢文篇名。唐王勃作。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。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(653年)始建,後閻伯嶼為洪州牧,宴群僚於閣上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年)秋,王勃赴交趾探望父親,途經洪州,參加了名流們在滕王閣上舉行的盛會,即席而作此文。在此後的途中,王勃渡海溺水,受驚而逝。

【作者】

  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詩人。漢族,字子安。絳州龍門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也與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齊名,齊稱「初唐四傑」,其中王勃是「初唐四傑」之冠。[王勃全集]。《王勃著作

【譯文】
  這裡是過去的豫章郡,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,天上的方位屬於翼、軫兩星宿的分野,地上的位置連結著衡山和廬山。以三江為衣襟,以五湖為衣帶,控制著楚地,連接著閩越。是物類的精華所聚,屬上天的珍寶,光芒直衝牛、斗二星之間。眾人中有英傑,大地有靈氣,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几榻。雄偉的洪州城,房屋眾多像霧般連接羅列,人才英俊像繁星閃爍般的活躍。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地,主人與賓客集中了東南地區的俊才。都督閻公,享有崇高的名望,遠道來到洪州坐鎮,宇文州牧,是美德的楷模,赴任途中在此暫留。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,傑出的友人雲集,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裡聚會。文壇領袖孟學士,文章的氣勢像騰起的蛟龍,飛舞的彩鳳,王將軍的武庫裡,刀光劍影,如紫電、如清霜寶劍。由於父親在交趾做縣令,我在探親途中經過這個著名的地方。我年幼無知,竟有幸親身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。

  時當九月,秋高氣爽。積水消盡,潭水清澈,天空凝結著淡淡的雲煙,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。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,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。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,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。這裡山巒重疊,青翠的山峰聳入雲霄。凌空的樓閣,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,從閣上看不到地面。白鶴、野鴨停息的小洲,極盡島嶼的紆曲迴環之勢,雅緻的宮殿,跟起伏的山巒配合有致。打開雕花的閣門,俯視彩飾的屋脊,山峰平原盡收眼底,湖川曲折令人驚訝。遍地是里巷宅舍,許多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。舸艦塞滿了渡口,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。正值雨過天睛,虹消雲散,陽光朗煦,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,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。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,響徹彭蠡湖濱,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,迴蕩在衡陽的水邊。

  放眼遠望,胸襟剛感到舒暢,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,排簫的音響引來的徐徐清風,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。像睢園竹林的聚會,這裡善飲的人,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,像鄴水贊詠蓮花,這裡詩人的文采,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。(音樂與飲食,文章和言語)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,(良展美景,賞心樂事)這兩個難得的條件也湊合在一起了,向天空中極目遠眺,在假日裡盡情歡娛。蒼天高遠,大地遼廓,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。歡樂逝去,悲哀襲來,我明白了興衰貴賤都是命中注定。西望長安,東指吳會,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,大海深不可測,北方的北斗星多麼遙遠,天柱高不可攀。關山重重難以越過,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?萍水偶爾相逢,大家都是異鄉之客.懷念著君王的宮門,但卻不被召見,什麼時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?

  呵,各人的時機不同,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。馮唐容易衰老,李廣難得封侯。使賈誼遭受委屈,貶於長沙,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,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,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?只不過由於君子安於貧賤,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。年紀雖然老了,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,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?境遇雖然困苦,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,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。即使喝了貪泉的水,心境依然清爽廉潔;即使身處於乾涸的車轍中,胸懷依然開朗愉快。北海雖然十分遙遠,乘著羊角旋風還是能夠達到,早晨雖然已經過去,而珍惜黃昏卻為時不晚。孟嘗君心地高潔,但白白地懷抱著報國的熱情;阮籍為人放縱不羈,並不是因窮途而哭泣!

  我地位卑微,只是一個書生。雖然和終軍一樣已到了二十一歲,卻無處去請纓殺敵。我羨慕宗懿那種「乘長風破萬里浪」的英雄氣概,也有投筆從戎的志向。如今我拋棄了一生的功名,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。雖然資質不如謝家的好子弟,但是今日卻能和賢德之士相交往。不久我將見到父親,聆聽他的教誨。今天我饒幸地奉陪各位長者,高興地登臨龍門。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,就只有撫拍著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嘆惜。既然遇到了鍾子期,就彈奏一曲《流水》又有什麼值得羞愧呢?

  呵!名勝之地不能常存,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逢。蘭亭宴集已為陳跡,石崇的梓澤也變成了廢墟。承蒙這個宴會的恩賜,讓我臨別時作了這一篇序文,至於登高作賦,這只有指望在座諸公了。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,作了短短的引言。在座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韻字賦詩,我已寫成了四韻八句。請在座諸位施展潘岳、陸機一樣的才筆,各自譜寫瑰麗的詩篇吧!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王勃《滕王閣序》賞析(上)、()、()]、[滕王閣序([唐]王勃)]、[滕王閣序-中文百科在線]、[滕王閣序-百度百科]

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

哀江南賦--庾信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哀江南賦[1]
【原文】
我之掌庾承周,以世功而為族;經邦佐漢,用論道而當官[2]。稟嵩(ㄙㄨㄥ松)華之玉石,潤河洛之波瀾。居負洛而重世,邑臨河而宴安[3]。逮永嘉之艱虞,始中原之乏主[4]。民枕倚於牆壁,路交橫於豺虎。值五馬之南奔[5],逢三星之東聚[6]。彼淩(ㄌㄧㄥˊ陵)江而建國,始播遷於吾祖[7]。分南陽而賜田,裂東嶽而胙(ㄗㄨㄛˋ作)土[8]。誅茅宋玉之宅[9],穿徑臨江之府[10]。水木交運,山川崩竭[11]。家有直道,人多全節。訓子見於淳深,事君彰於義烈[12]。新埜(ㄧㄝˇ野)有生祠之廟,河南有胡書之碣(ㄐㄧㄝˊ結)[13]。況乃少微真人,天山逸民[14],階庭空谷,門巷蒲輪[15]。移談講樹,就簡書筠(ㄩㄣˊ雲)[16]。降生世德,載誕貞臣[17]。文詞高於甲觀,模楷盛於漳濱[18]。嗟有道而無鳳[19],嘆非時而有麟[20]。既奸回之奰(ㄅㄟˋ背)逆,終不悅於仁人[21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《哀江南賦》:「哀江南」語出《楚辭·招魂》「魂兮歸來哀江南」句,梁武帝定都建業,梁元帝定都江陵,二者都屬於戰國時的楚地,作者借此語哀悼故國梁朝的覆亡。
  • [2]「我之……當官」四句:追敘先祖,言本人系出庾氏。庾氏先人在周代為掌庾之官因而得姓庾(本意為倉庫),在漢代由於「論道(文事)」而居官。當官,居官受職。經邦、論道:以武功、文事兩件治理國家的大事。
  • [3]「稟嵩……宴安」四句:指庾氏世居河南潁川鄢陵、南陽新野等鍾靈毓秀之地。嵩華:嵩山、西嶽。河洛:黃河、洛水。負洛:潁川在洛陽西北五百里,洛陽在北,故云「負洛」。重世:再世。庾氏本鄢陵人,再世之後,分徙新野。臨河,指庾氏在新野邑居臨淯水。晏安:閒適。
  • [4]永嘉:晉懷帝年號(307-313)。永嘉之亂,懷帝、湣帝先後遇害,晉室南遷,中原為所亂。所以說「中原乏主」。
  • [5]五馬:指晉瑯邪王司馬睿等五王。晉惠帝太安年間有童謠曰:「五馬浮渡江,一馬化為龍。」其後中原大亂,晉室瑯邪王、汝南王、西陽王、南頓王、彭城王同至江東,而司馬睿即位,為晉元帝。
  • [6]三星:指熒惑、歲星、太白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載:永嘉六年三月,三星聚於牽牛星與織女星之間,星相家佔卜後以為此乃晉室東遷之兆。
  • [7]「彼淩江……吾祖」二句:指晉元帝渡江樹立政權,庾信的祖上從此徙居江東。淩江:渡江。播遷:庾信八世祖庾滔事先隨晉室南渡。
  • [8]「分南陽……而胙土」二句:指庾滔曾封遂昌侯一事。賜田、胙土:封賞土地給元勳。
  • [9]誅茅:鋤去茅草。宋玉之宅:在湖北江陵縣城北。庾滔過江當前居江陵,從本賦看,居處即是宋玉故宅。庾信因侯景之亂,自建業遁歸江陵後,亦居此。
  • [10]穿徑:開拓路途。臨江之府:漢共敖為臨江王,在江陵建府第。
  • [11]「水木……崩竭」二句:指南朝宋、齊的興亡相繼。水木:南朝宋以水德為王,齊以木德為王。山川崩竭:亡國之兆。
  • [12]「家有……於義烈」四句:指庾氏一門自遠祖庾滔至宋、齊興亡之際,多能直道全節。訓子、事君:指其家世傳忠孝之道。
  • [13]「新埜……之碣」二句:指庾氏在新野、鄢陵世有生祠碑碣。埜:「野」的古字。生祠之廟:祖宗祠堂。河南:這裡指鄢陵,在河南豫州境內,故云河南,庾氏最早從這裡徙出。胡書:蝌蚪文。碣:墓碑。
  • [14]少微真人、天山逸民:指庾信的祖父庾易。史載其為人志性舒適,不交外物,曾回絕朝廷征召。少微:星名,也叫處士星。天山:,《易·遁卦》:「天下有山,遁。」處士、逸民:均指不做官的賢者。
  • [15]「階庭……蒲輪」二句:指庾易的門庭如同賢士隱居的空谷,朝廷也曾以蒲輪征庾易去做官。蒲輪:為了使車輪走得平穩,特以蒲草裹輪。此處指齊永明三年,曾以蒲車束帛征庾易一事。
  • [16]「移談……書筠」二句:描述其祖父的淡泊、勤學。移談講樹:三國時管輅初見裴使君,清談整天,因嚴冬,將床移至庭前樹下,竟夕而談。就簡書筠:學書無紙,寫在竹葉、竹皮上。筠:竹子外層的青皮。
  • [17]「降生……貞臣」二句:指庾信的父親庾肩吾,出生於世有賢德的人家,且其人亦是「貞臣」。侯景之亂時,庾肩吾不受賊職,潛奔江陵,故以貞臣稱之。
  • [18]「文詞……漳濱」二句:指庾肩吾的才氣、品德逾越群倫。甲觀:太子宮,庾肩吾曾為東宮通事舍人、太子率更令、中庶子等職。漳濱:漳水出湖北南漳縣與沮水合流,流經江陵入長江。庾肩吾住在江陵,又曾為駐江陵的湘東王中錄事咨議從軍。
  • [19]有道而無鳳:指梁簡文帝受制於賊臣,雖為有道之君,卻因身處濁世而不見祥瑞之鳳。
  • [20]非時而有麟:比喻庾肩吾生不逢時。非時:指生不逢時。麟:祥獸,是賢人的意味。
  • [21]「既奸回……仁人」二句:指庾肩吾為侯景所遣去假傳詔書,又為侯景之黨宋子仙所逼,後雖逃至江陵,未幾而卒。奸回:指侯景之流。奰逆:指挖空心思地謀反。奰:逼迫。仁人,即庾肩吾。
【原文】
王子濱洛之歲,蘭成射策之年[22]。始含香於建禮,仍矯翼於崇賢[23];遊洊(ㄐㄧㄢˋ見)雷之講肆,齒明離之胄(ㄓㄡˋ宙)筵[24]。既傾蠡(ㄌㄧˊ離)而酌海,遂測管而窺天[25]。方塘水白,釣渚(ㄓㄨˇ主)池圓[26]。侍戎韜於武帳,聽雅曲於文弦[27]。乃解懸而通籍,遂崇文而會武[28]。居笠轂(ㄍㄨˇ谷)而掌兵,出蘭池而典午[29]。論兵於江漢之君,拭玉於西河之主[30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2]「王子……之年」二句:是說本人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。王子:指周靈王太子晉。濱洛之歲:十五歲。蘭成:庾信的大名。射策:招考。
  • [23]「始含香……崇賢」二句:意指本人曾為尚書郎,又轉為東宮學士。含香:指尚書郎。見應劭《漢宮儀》:「桓帝時,侍中刁存年輕口臭,上出雞舌香與含之。後尚書郎含雞舌香,始於此。」建禮:指建禮門,漢尚書郎起草文書,晝夜值班於建禮門。矯翼:指登仕途後初顯本領。崇賢:太子宮門。
  • [24]「遊洊雷……胄筵」二句:意義是本人身在東宮。洊雷:即太子。齒:列。明離:指太子。胄筵:太子的講筵。
  • [25]既傾蠡……窺天」二句:即「管窺蠡測」之意,這是庾信自謙才智疏淺。蠡:舀水的瓢。
  • [26]「方塘……池圓」二句:寫東宮中風光。方塘、釣渚指宮中池館。
  • [27]「侍戎韜……文弦」二句:指在東宮陪伴太子。韜:劍衣。
  • [28]「乃解懸……會武」二句:意義是本人在東宮頗獲優遇,任兼文武。解懸而通籍:指宮門名冊上有其記名,供出入查對。崇文、會武:指身兼文武官職。
  • [29]「居笠轂……典午」二句:指身任掌兵之職。笠轂:古代撐在兵車上的笠帽,借指兵車。蘭池:漢官名。典午:即司馬,司馬為掌兵之官,故典午即掌兵之官。
  • [30]「論兵……之主」二句:是指本人曾與湘東王論水戰之事,也曾出使東魏。江漢之君:梁元帝為湘東王時,庾信曾與之論中流水戰事。拭玉:意謂出使。西河之主:以戰國時魏武侯指代東魏君主。
【原文】
於是朝野歡娛,池臺鐘鼓[31]。里為冠(ㄍㄨㄢ官)蓋,門成鄒魯[32]。連茂苑於海陵,跨橫塘於江浦(ㄆㄨˇ普)[33]。東門則鞭石成橋,南極則鑄銅為柱[34]。橘則園植萬株,竹則家封千戶[35]。西贐(ㄐㄧㄣˋ盡)浮玉,南琛(ㄔㄣ嗔)沒羽[36]。吳歈(ㄩˊ魚)越吟,荊艷楚舞[37]。草木之遇陽春,魚龍之逢風雨[38]。五十年中,江表無事。王歙(ㄒㄧˋ夕)為和親之侯,班超為定遠之使[39]。馬武無預於甲兵,馮唐不論於將帥[40]。豈知山嶽闇然,江湖潛沸,漁陽有閭左戍卒,離石有將兵都尉[41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1]「於是……鐘鼓」二句:這是說梁已經一度歌舞升平。
  • [32]「里為……鄒魯」二句:指梁朝盛時的精神富足和文明昌盛。冠蓋:官吏的官帽服飾和車乘的頂蓋。後用以稱達官貴人。鄒魯:孔孟故里,此處喻梁的文教禮樂之盛。
  • [33]「連茂苑……江浦」二句:指梁天監年間立建興苑與緣淮作塘的兩大工程。茂苑:吳國的茂盛林苑。海陵:今江蘇泰縣。橫塘:在今江蘇江寧縣西南,因緣江築堤圍之成塘,故名橫塘。
  • [34]「東門……為柱」二句:意義是梁朝地域廣闊,東至於海,南至交阯。東門則鞭石成橋:作者以此指梁地東至於海。鑄銅為柱:指東漢馬援南征交趾,立銅柱,以為漢之南界。
  • [35]「橘則……千戶」二句:意義是家家富足。
  • [36]「西贐……沒羽」二句:指本國朝貢不絕。贐:贈予。琛:在此作獻寶解。浮玉、沒羽:均為朝貢國的瑰寶。
  • [37]「吳……楚舞」歈二句:指安定時歌舞。歈:歌。艷:樂曲的引子。
  • [38]「草木……風雨」二句:比喻百姓的歡悅安樂。
  • [39]「王歙……之使」二句:指梁與事先並存的北方非漢族政權聯絡不和,沒有和平。王歙即王昭君的侄子,封和親侯,數次出使匈奴。班超,東漢名將,出使西域,通三十六國,漢和帝永元七年封定遠侯。
  • [40]「馬武……將帥」二句:指梁朝承平之際,不事甲兵。馬武,東漢將領,曾上書光武帝欲進軍匈奴,光武不許,自此諸將莫敢言兵事。馮唐,西漢人,漢文帝論將帥功過,常參謀之。
  • [41]「豈知……都尉」四句:指梁朝禍機埋伏,侯景之亂亦在醞釀之中。漁陽:秦郡,秦二世元年,發閭左貧民戍守漁陽,逾期便斬,事先陳勝為戍長,遂起兵。離石:今山西離石縣。劉淵為離石之將,在此起兵叛晉。這兩句比喻侯景起家於戍兵。
【原文】
天子方刪詩書,定禮樂;設重雲之講,開士林之學[42];談劫燼之灰飛,辨常星之夜落[43]。地平魚齒,城危獸角[44];臥刁斗於滎(ㄒㄧㄥˊ形)陽,絆龍媒於平樂[45]。宰衡以干戈為兒戲,縉紳以清談為廟略[46]。乘漬水以膠船,馭(ㄩˋ玉)奔駒以朽索[47]。小人則將及水火,君子則方成猿鶴[48]。敝箄(ㄅㄟ杯)不能救鹽池之鹹,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[49]。既而魴(ㄈㄤˊ訪)魚赬(ㄔㄥ撐)尾[50],四郊多壘[51]。殿狎(ㄒㄧㄚˊ狹)江鷗,宮鳴野雉。湛(ㄓㄢˋ站)盧去國,艅艎(ㄩˊ余 ㄏㄨㄤˊ皇)失水。見披髮於伊川,知百年而為戎矣[52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2]「天子……之學」四句:指梁武帝過於喜文崇佛。刪詩書:指梁武帝著《毛詩問答》、《尚書大義》等。定禮樂:指梁武帝為大臣所撰《五禮》斷疑。重雲之講:指梁武帝曾在重雲殿講說佛經。開士林之學:指梁武帝置士林館,延攬學士。
  • [43]「談劫燼……夜落」二句:指梁武帝溺情佛教,所關懷皆佛教事。劫燼之灰飛:見《搜神記》:漢武帝鑿昆明池,深處無土,滿是灰燼,滿朝疑惑,到了東漢明帝時,西域僧人到洛陽,根據佛經正文說那是天地經歷了大劫而殘存的灰燼。常星:即恆星,漢時避文帝劉恆諱而稱常星。據傳說,釋迦牟尼降生之夜,地面不見恆星。
  • [44]「地平……獸角」二句:指城池不設守備。地平:不設防。魚齒:山名,在今河南省境內。獸角:見《呂氏春秋》:「猛獸之角,能以為城。」
  • [45]「臥刁斗……平樂」二句:刁斗被置於倉房裡,駿馬被拴在館閣前,指軍隊不習戰事。刁斗:古時軍營器具,白晝用以做飯,夜晚用以巡夜報時。滎陽:城名,在今河南。龍媒:駿馬名。平樂:漢明帝時長安的館閣名。
  • [46]「宰衡……廟略」二句:指群臣沒有謀略,只尚清談。宰衡:指事先深受梁武帝信譽的重臣朱異,他對侯景之叛反應愚鈍,致使梁朝沒能及時應對。縉紳:指官僚士大夫階級。廟略:朝廷的軍國政策。
  • [47]「乘漬水……朽索」二句:比喻梁朝情勢危懼。膠船:用膠黏合的船。朽索:腐朽了的繩索。
  • [48]「小人……猿鶴」二句:指叛軍將至,上至士大夫,下至百姓,都將遭到摧殘。
  • [49]「敝箄……之濁」二句:比喻大難臨頭,已無可拯救。敝箄:陳舊的箄。箄:一種竹屜,熬鹽時,將之敝於甑底,鹽多附著於箄上。阿膠:產於山東東阿的驢皮膠,聽說煮膠的水越煮越清。
  • [50]魴魚赬尾:魴魚即鯿(ㄅㄧㄢ編)魚。見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「魴魚赬尾,王室如毀」。赬尾:魚疲勞則尾呈赤色。後用以比喻人民受困於虐政。
  • [51]四郊多壘:指戰事吃緊。
  • [52]「殿狎……為戎矣」六句:均為梁朝將亡、叛軍將至的征兆。湛盧:古代的名劍,相傳為歐冶所鑄造。此劍本吳國所有,後為楚昭王所得,風胡子說:「今吳王無道,殺君謀楚,故湛盧去國。」艅艎:船名,華麗的船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七年》:「楚人大敗吳師,獲其乘舟餘皇。」披髮:落後部族的標誌。
【原文】
彼奸逆之熾(ㄔˋ斥)盛,久遊魂而放命[53]。大則有鯨有鯢(ㄋㄧˊ尼),小則為梟為獍(ㄐㄧㄥˋ竟)[54]。負其牛羊之力,凶其水草之性[55];非玉燭之能調,豈璿璣(ㄒㄩㄢˊ旋 ㄐㄧ基)之可正[56]。值天下之無為,尚有欲於羈縻[57]。飲其琉璃之酒,賞其虎豹之皮[58];見胡桐於大夏,識鳥卵於條枝[59]。豺牙密厲,虺(ㄏㄨㄟˇ悔)毒潛吹[60]。輕九鼎而欲問,聞三川而遂窺[61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53]彼奸逆:指侯景翻雲覆雨,不時叛變其主。奸逆:指侯景。本為北魏軍吏,後投東魏,又降西魏,再降梁,也因此稱之為遊魂放命。
  • [54]「大則……為獍」二句:這是在說侯景本性殘暴,大則像鯨鯢一樣蠶食諸國,小則如梟獍一樣連同類都會摧殘。鯨、鯢:喻其有吞食強大之性也。梟:食母之惡鳥。獍:食母之惡獸。
  • [55]「負其……之性」二句:這是在說侯景為夷狄出身。牛羊之力、水草之性:指北方遊牧民族食養牛、馬、羊,逐水草而居。
  • [56]「非玉燭……可正」二句:指侯景本性難改。玉燭:見《爾雅.釋天》:「……四時和謂之玉燭。」璿璣:古時測天文的儀器。
  • [57]「值天下……羈縻」二句:指侯景降梁時,梁武帝毫無警戒,還成心拉攏他。羈:絡馬的籠頭。縻:繫牛的韁繩。
  • [58]「飲其……之皮」二句:指梁武帝承受侯景的請降,並封賞甚厚。《南史·侯景傳》:「……武帝……封景河南王、大將軍、使持節、督河南北諸軍事、大行臺,承制如鄧禹故事。」
  • [59]「見胡桐……條枝」二句:指梁人對侯景有獵奇之心而無警戒之意。胡桐:又名胡楊,沙漠植物名。鳥卵:即鴕鳥卵。大夏、條枝:均為西域古國。
  • [60]「豺牙……潛吹」二句:指侯景私下希圖叛變。虺:毒蛇。潛吹:私下放毒。
  • [61]「輕九鼎……遂窺」二句:指侯景的野心。九鼎:周有九鼎,乃三代以來天子權利的意味。三川:戰國時秦武王嘗言欲坐車通三川。三川是指周室的伊水、洛水、黃河流域。
【原文】
始則王子召戎,奸臣介胄[62]。既官政而離逷(ㄊㄧˋ替),遂師言而泄漏[63]。望廷尉之逋(ㄅㄨbu)囚,反淮南之窮寇[64]。出狄泉之蒼鳥[65],起橫江之困獸[66]。地則石鼓鳴山,天則金精動宿[67]。北闕龍吟,東陵麟鬥[68]。爾乃桀黠(ㄒㄧㄚˊ狹)構扇,馮陵畿(ㄐㄧ基)(ㄉㄧㄢˋ店)[69]。擁狼望於黃圖,填盧山於赤縣[70]。青袍如草,白馬如練[71]。天子履端廢朝,單于長圍高宴[72]。兩觀當戟,千門受箭[73];白虹貫日,蒼鷹擊殿[74];竟遭夏臺之禍,終視堯城之變[75]。官守無奔問之人,干戚非平戎之戰[76]。陶侃空爭米船,顧榮虛搖羽扇[77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62]「始則……介胄」二句:指蕭正德事。蕭正德為梁武帝的養子,由於未立為太子,心胸憤怒,侯景叛亂,便與之勾搭,開門揖盜。奸臣介胄:指朝廷不知蕭正德奸心,反而還任命他為平北將軍去拒阻叛軍。
  • [63]「既官政……泄漏」二句:指侯景先立蕭正德為天子,攻入臺城後,又將其降為侍中大司馬。蕭正德覺得本人被騙,於是密書一封給鄱陽王蕭契,讓他帶兵前來,侯景截得此信,殺了蕭正德。逷:遠。
  • [64]「望廷尉……窮寇」二句:廷尉:掌刑獄之官。逋囚:逃犯。此指侯景,侯景得罪東魏所以才奔梁的。窮寇:指侯景降梁後,與東魏作戰時,兵敗渦陽,故稱為窮寇。
  • [65]狄泉之蒼鳥:晉永嘉間,在周狄泉盟會的中央發作地陷,然後有一蒼一白兩鵝呈現,蒼者飛去,有人說那是胡人的意味,當時出了劉淵之亂,果真是胡人失勢。此處以劉淵喻侯景。
  • [66]橫江:在今安徽之和縣西北。侯景兵敗渦陽之後,曾退襲壽春而據之,後又從壽陽發兵攻梁。
  • [67]「地則……動宿」二句:指梁將敗亡。石鼓鳴山:有兵亂則石鼓鳴。金精:即太白星,《漢書·地理志》:「昴者,東方白虎之宿。太白者,金之精。太白入昴,金虎相薄,主兵亂。」
  • [68]「北闕……麟鬥」二句:大難臨頭的征兆。北闕:代指梁朝帝都。梁普通五年,傳說有龍斗於曲阿王陂。東陵:梁皇室的陵墓建陵。聽說陵口的石辟邪起舞,墓道中還有大蛇在搏斗。
  • [69]「爾乃……畿甸」二句:指侯景攻入臺城後縱兵殺掠。桀黠:凶惡奸詐。構扇:發起叛亂。馮陵:仗勢欺人。畿甸:京都四周方圓五百里。
  • [70]「擁狼望……赤縣」二句:指侯景所率的北方軍隊攻佔了梁朝都城。狼望、盧山:都是匈奴地名。黃圖:畿輔,王朝建都之處。赤縣:戰國時鄒衍稱天下有九州,中國處赤縣神州。
  • [71]「青袍……如練」二句:指侯景的軍隊。大同年間有童謠說:「青絲白馬壽陽來。」侯景於是故意乘白馬,青絲為轡。後侯景圍臺城,部將皆衣著梁賞的青布做的袍子。
  • [72]「天子……高宴」二句:指臺城被圍。天子:即梁武帝。履端:正月的意義。廢朝:不再上朝。單于:即侯景。長圍:指侯景在臺城外築起的解圍工事。
  • [73]「兩觀……受箭」二句:指皇宮已首當其沖,危如累卵。兩觀:宮門的雙闕。
  • [74]「白虹……擊殿」二句:比喻梁武帝將遭不測。語出《戰國策》:「聶政之刺韓隗也,白虹貫日;要離之刺慶忌也,蒼鷹擊殿。」
  • [75]「竟遭……之變」二句:指梁武帝被困於臺城。夏臺之禍:夏臺在今河南鞏縣西南,桀囚湯於夏臺。堯城之變:聽說堯德衰,被舜囚於小城陽,俗諺將之稱為「囚堯城」。
  • [76]「官守……之戰」二句:指梁武帝孤家寡人,梁諸王子間相互殘殺而不打侯景。干、戚:盾牌和大斧,古時的兩種兵器。
  • [77]「陶侃……羽扇」二句:這兩句謂梁已有力平定侯景之亂。陶侃:東晉名臣,蘇峻反時,陶侃借軍糧給溫嶠,助其平定叛亂。顧榮:晉陳敏反,顧榮手揮白羽扇臨陣平叛,叛軍潰散。梁雖也有如陶、顧之將,卻於事無補。
【原文】
將軍死綏,路絕長圍。烽隨星落,書逐鳶飛[78]。遂乃韓分趙裂,鼓臥旗折[79]。失群班馬,迷輪亂轍[80]。猛士嬰城[81],謀臣卷舌[82]。昆陽之戰象走林,常山之陣蛇奔穴[83]。五郡則兄弟相悲,三州則父子離別[84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78]「將軍……鳶飛」四句:寫侯景圍臺城,使內外隔絕,援兵不至。綏:退避。長圍:叛軍築長圍,以絕內外。烽:告急的烽煙。鳶:鷂子。梁武帝被困臺城,將告急書信系於鷂子,但侯景發覺後即射落。
  • [79]「遂乃……旗折」二句:指援軍敗績。
  • [80]「失群……亂轍」二句:描述梁軍潰散遁逃現象。
  • [81]嬰城:閉城自守。
  • [82]卷舌:緘口不言。
  • [83]「昆陽……蛇奔穴」二句:比喻叛軍攻城猛急,雙方接鬥酣烈。昆陽之戰象:見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》:「王尋、王邑圍昆陽,驅虎、豹、犀、象之屬以助威。光武率敢死者,乘銳奔之。城中亦鼓噪而出,震呼動天地,虎豹皆股栗。」常山之陣蛇:見《博物志》:「常山之蛇名率然,有中間,觸其一頭,一頭至;觸其中,則中間至。孫武以喻善用兵者。」
  • [84]「五郡……離別」二句:指梁武帝諸子援兵為叛軍所阻,父子兄弟不能相救。五郡,當指湘東、邵陵、武陵、廬陵、南康五郡,為梁宗室分封之地。三州,湘東王在荊州,武陵王在益州,邵陵王在郢州,此三王為武帝親子。
【原文】
護軍慷慨[85],忠能死節,三世為將,終於此滅。濟陽忠壯[86],身參末將,兄弟三人,義聲俱倡。主辱臣死,名存身喪。敵人歸元[87],三軍悽愴(ㄔㄨㄤˋ創)。尚書多算[88],守備是長。雲梯可拒,地道能防[89]。有齊將之閉壁,無燕師之臥牆[90]。大事去矣,人之云亡[91]!
【注釋】
  • [85]護軍:指韋粲,與侯景戰,戰死後封護軍將軍。其祖父、父親都是將官,故下文說「三世為將」。
  • [86]濟陽忠壯:指濟陽人江子一,其弟子四、子五。臺城被圍,江子一兄弟三人率百餘人出戰,江子一兄弟一馬當先,皆力戰死。
  • [87]敵人:指侯景。歸元:指叛軍送還江子一的遺體。《南史·江子一傳》:「賊義子一之勇,歸之,面如生。」元:頭顱。
  • [88]尚書:指都官尚書羊侃,擔任都督城內諸軍事,守禦無方,病死後,臺城遂陷落。
  • [89]「雲梯……能防」二句:指羊侃對叛軍各種攻城計策都應對有方,一一化解。《南史•羊侃傳》:「賊為尖頂木驢攻城,矢石所不能製。侃作雉尾炬,施鐵鏃,以油灌之,擲驢上焚之俄盡。賊又東西起二土山以臨城,城中震駭。侃命為地道,潛引其土山,不能立。賊又作登城樓車,高十馀丈,欲臨射城中。侃曰:『車高塹虛,彼來必倒,可臥而觀之。』及車動果倒,眾皆服焉。」
  • [90]「有齊將……臥牆」二句:傷悼羊侃善於防守,卻不幸病死,而未能擊退叛軍。齊將:指戰國時齊國的將領田單。樂毅帥燕兵破齊,諸城皆下,唯田單死守即墨城。閉壁:守城。燕師:十六國時,後燕慕容垂攻北魏,中途臥病,築燕昌城而還。
  • [91]人之云亡:語出《詩經•大雅•瞻昂》:「人之云亡,邦國殄瘁。」意為忠誠賢良之人都逃亡,國家將遭受災難。
【原文】
申子奮發,勇氣咆勃。實總元戎,身先士卒[92]。胄落魚門,兵填馬窟。屢犯通中,頻遭刮骨[93]。功業夭枉,身名埋沒[94]。或以隼翼鷃(ㄧㄢˋ晏)披,虎威狐假。沾漬鋒鏑(ㄉㄧˊ狄),脂膏原野[95]。兵弱虜強,城孤氣寡。聞鶴唳而心驚,聽胡笳(ㄐㄧㄚ加)而淚下。拒神亭而亡戟,臨橫江而棄馬[96]。崩於鉅鹿之沙,碎於長平之瓦[97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92]「申子……士卒」四句:指梁勇將柳仲禮事,申子是他的小名。侯景叛軍渡江,諸路援軍推柳仲禮為大都督。咆勃:怒貌。元戎:主帥。
  • [93]「冑落……刮骨」四句:指柳仲禮一戰而敗,身被重創,鬥志盡失。魚門:春秋時邾國的城門。邾與魯僖公戰,獲魯僖公之冑,懸於魚門。通中:指很嚴重的傷勢。刮骨:關羽中毒箭之後,華佗為之刮骨去毒,保住了手臂。
  • [94]「功業……埋沒」二句:指柳仲禮最後降敵失節。《南史•柳仲禮傳》:「……仲禮及弟敬禮……並開營降賊。時城雖淪陷,援軍甚眾,軍士咸欲盡力,及聞降,莫不嘆憤。論者以為梁禍始於朱异,成於仲禮。」
  • [95]「或以……原野」四句:指梁軍畏侯景之深,敗亡之慘。隼翼鷃披:見《亢倉子》:「以隼翼而披鷃,不明者以為隼,明者視之,乃鷃也。」隼:鷹。鷃:小鳥。虎威狐假,即狐假虎威,見《戰國策•楚策》。漬:血漬。鋒:戈戟刃。鏑:箭鏃。脂膏原野:指傷亡無數,血流遍野。脂膏:亦指血液。
  • [96]「聞鶴唳……棄馬」四句:指梁朝兵將士氣全消,潰散敗逃。鶴唳:鶴的鳴叫聲,見《晉書•載記•苻堅下》,苻堅淝水之敗,「聞風聲鶴唳,皆謂晉師之至」。聽胡笳:見《晉書•劉琨傳》:「琨在晉陽為胡騎所圍,中夜奏胡笳,賊皆流涕唏噓。」神亭:地名,三國時孫策戰太史慈於神亭,太史慈之戟被奪,亦奪孫策的兜鍪。橫江:地名,孫策在橫江與劉繇戰,為流矢中股,棄馬而逃。
  • [97]「崩於……之瓦」二句:指梁軍被殲滅。鉅鹿:地名。項羽曾在此與秦主力決戰,秦軍土崩瓦解。長平:地名。戰國時,秦將白起在此大戰趙國軍隊,趙軍數十萬降秦。
【原文】
於是桂林顛覆,長洲麋鹿[98]。潰潰沸騰,茫茫墋黷(ㄘㄢˇ慘 ㄉㄨˊ讀)[99]。天地離阻,神人慘酷。晉鄭靡依,魯衛不睦[100]。競動天關,爭迴地軸[101]。探雀鷇(ㄎㄡˋ扣)而未飽,待熊蹯(ㄈㄢˊ凡)而詎熟[102]。乃有車側郭門,筋懸廟屋[103]。鬼同曹社之謀[104],人有秦庭之哭[105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98]「於是……麋鹿」二句:指台城陷落後的荒蕪景象。桂林:三國時吳國有桂林苑。長洲:吳王闔閭遊獵之苑,在今江蘇蘇州。
  • [99]墋黷:時「黲黷」,昏暗不明。
  • [100]「晉鄭……不睦」二句:指台城陷落,梁武帝落入侯景之手後,梁朝宗室諸王並不在意勤王討賊,反而自相猜忌,直至相互攻伐。晉鄭靡依,見《左傳》:「周之東遷,晉鄭焉依?」又:公叔文子曰:「太姒之子,惟周公、康叔為相睦也。」周公的封國是魯,康叔的封國是衛。晉、鄭、魯、衛都是周宗姬姓,作者用晉、鄭的匡衛周室和魯、衛的親睦來責備梁朝諸王。
  • [101]「競動……地軸」二句:指當時情勢慘烈。天關:星名。地軸:見《河圖•括地像》:「地下有四柱,廣十萬里,有三千六百軸。」
  • [102]「探雀鷇……詎熟」二句:指梁武帝被侯景囚禁後淒慘死去。探雀鷇:見《史記•趙世家》,趙武靈王被兒子派人圍於宮裡,餓了只能探雀鷇而充飢,三月餘餓死。鷇:雛鳥。熊蹯:熊掌,見《左傳》,楚太子商臣逼死其父楚成王,成王請求死前吃一隻熊蹯,商臣不許,因為煮熟一隻熊蹯的時間可能會使成王得到救援。成王只得自縊而死。詎:何,豈。
  • [103]「車側……廟屋」二句:指侯景惡葬梁武帝后,又殺了梁簡文帝。車側郭門:春秋時,崔杼殺齊莊公,草草葬莊公於北郭。車:喪車。筋懸廟屋:戰國時淖齒殺死齊湣王后,抽了他的筋,懸於東廟。
  • [104]曹社之謀:春秋時,有一曹國人夢見一群人立於社宮謀劃滅曹之事,後來曹果然被宋所滅。
  • [105]秦庭之哭:指楚申包胥到秦國哭求救兵之事。這裡是說自己有赴江陵乞援之志。當時湘東王駐守江陵。
【原文】
爾乃假刻璽於關塞,稱使者之酬對[106]。逢鄂坂之譏嫌,值耏(ㄦˊ而)門之征稅[107]。乘白馬而不前,策青騾而轉礙[108]。吹落葉之扁舟,飄長風於上游[109]。彼鋸牙而鉤爪,又循江而習流[110]。排青龍之戰艦,鬥飛燕之船樓[111]。張遼臨於赤壁,王濬(ㄐㄩㄣˋ俊)下於巴丘[112]。乍風驚而射火,或箭重而回舟。未辨聲於黃蓋,已先沉於杜侯[113]。落帆黃鶴之浦,藏船鸚鵡之洲[114]。路已分於湘漢,星猶看於斗牛[115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06]「爾乃……酬對」二句:指自己想方設法通過叛軍的關卡,投奔江陵。假刻璽:偽造過關文書。稱使者:冒充出使的人。
  • [107]「逢鄂坂……征稅」二句:指自己遇到了層層盤查。鄂:指武昌。譏嫌:盤查與猜疑。耏門:春秋時宋人耏班立了戰功,宋君賜他在一個城門口設卡收稅的權力,此門便稱為耏門。
  • [108]「乘白馬……轉礙」二句:指陸路行程艱難。
  • [109]「吹落葉……上游」二句:指乘船循江而上。
  • [110]「彼鋸牙……習流」二句:指自己路上遇侯景遣大軍沿江而上襲郢州。鋸牙、鉤爪:指侯景的部眾。
  • [111]船樓:即樓船。
  • [112]「張遼……巴丘」二句:指梁朝派出大將王僧辯、胡僧佑抵擋侯景軍隊。張遼:三國時曹操大將,孫權攻合肥十餘日,張遼堅守,敗退孫權,曹操拜為征東將軍。時王僧辯亦為征東將軍。王濬:西晉益州刺史,晉武帝伐吳,王濬率軍由水路沿長江而下。王僧辯與侯景軍對峙,胡僧佑率軍由水路增援。
  • [113]「乍風驚……杜侯」四句:指侯景軍隊攻城失利,侯景遁回,其主將被擒。風驚而射火:侯景軍攻城時做火艦燒城柵,風向不對,反燒向己方。箭重而回舟:三國時孫權乘大船觀曹軍,曹軍亂箭齊發,箭著船一面,船偏重將沉,孫權掉轉船身,使另一面受箭,船身恢復平衡而回。這裡指侯景遁逃。黃蓋:三國時東吳大將,赤壁之戰中中流矢墮水,吳軍士救起後不知其為黃蓋,置於廁床中,黃蓋大呼韓當,韓當聽出了他的聲音,黃蓋乃得救。杜侯:三國魏僕射杜畿,監造御船,試行時翻船,溺死。侯景主帥任約、大將宋子仙、丁和等均在此戰中或遭擒,或戰死。
  • [114]「落帆……之洲」二句:指自己一路逃避。黃鶴之浦:湖北武昌縣西南。鸚鵡之洲:在武昌縣西南江中。
  • [115]「路已……斗牛」二句:是說自己已到了湘漢分野之處的江陵,仍眷顧舊國舊都。斗、牛:二星宿名,古人以地上的揚州與之對應,建業屬揚州。
【原文】
若乃陰陵路絕,釣臺斜趣。望赤壁而沾衣,艤(ㄧˇ以)烏江而不渡[116]。雷池柵浦,鵲陵焚戍。旅舍無煙,巢禽無樹[117]。謂荊衡之杞(ㄑㄧˇ起)梓,庶江漢之可恃[118]。淮海維揚,三千餘里。過漂渚(ㄓㄨˇ主)而寄食,托蘆中而渡水。屆於七澤,濱於十死[119]。嗟天保之未定,見殷憂之方始[120]。本不達於危行,又無情於祿仕。謬掌衛於中軍,濫尸丞於御史[121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16]「若乃……不渡」四句:指侯景兵敗荊州,狼狽逃回。陰陵:地名,今安徽定遠縣西北,項羽垓下突圍後曾迷途於此。釣台:在今武漢長江邊。趣,通「趨」。赤壁:曹操兵敗之處。艤烏江而不渡:項羽兵敗至烏江,烏江亭長艤船而待,項羽不渡,自刎而死。艤:將船停靠岸邊。
  • [117]「雷池……無樹」四句:指侯景還奔建業,所經之路築柵焚戍。雷池、鵲陵:地名,均在今安徽境內。柵浦:江邊浦口的防禦工事。
  • [118]「謂荊衡……可恃」二句:作者認為梁朝諸王中唯有湘東王可望靖亂中興。荊衡:荊州、衡陽,湘東王駐地。杞梓:美材良木,比喻優秀的人才,此處以之比湘東王。
  • [119]「淮海……十死」六句:總述自己歷盡艱辛、九死一生的逃亡之路。漂渚:婦女們漂洗衣物的江灘。漢韓信曾寄食於漂母十餘日。蘆中:春秋時伍子胥逃離楚國之時,為避追兵,曾藏於蘆葦叢中。七澤:古代楚國有雲夢等七澤。
  • [120]「嗟天保……方始」二句:指自己奔江陵,受到湘東王任用,但天保未定,憂患重重。天保:上蒼之保佑。殷憂:深深的憂慮。
  • [121]「謬掌……御史」二句:指自己在被任為御史中丞,轉右衛將軍。謬掌、濫尸:是說自己才力不能勝任。尸:空占職位而不做事。
【原文】
信生世等於龍門,辭親同於河洛[122]。奉立身之遺訓,受成書之顧托[123]。昔三世而無慚,今七葉而方落[124]。泣風雨於《梁山》,惟枯魚之銜索[125]。入欹(ㄧ衣)斜之小徑,掩蓬藋(ㄉㄧㄠˋ掉)之荒扉。就汀洲之杜若,待蘆葦之單衣[126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22]「信生世……河洛」二句:指父親庾肩吾卒於江陵。龍門:是司馬遷的誕生地,在今陝西韓城縣東北。辭親:送終。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臨死,留滯在河、洛之間,司馬遷趕回,與父親相見。
  • [123]「奉立身……顧托」二句:司馬談臨終,囑司馬遷繼承太史之任後,完成其著史之願。
  • [124]「昔三世……方落」二句:指先世之德到自己而衰落。三世、七葉:均言代代相傳。
  • [125]「泣風雨……銜索」二句:這是庾信在思親。《梁山》:見《琴操》:「曾子耕泰山下,雨雪,不得歸,思父母,作《梁山操》。」枯魚之銜索:見《孔子家語》:「子路見孔子曰:『枯魚銜索,幾何不蠹?二親之壽,忽如過隙。』」意為穿在乾魚口中的繩子會很快生蟲朽壞,父母親的生命也很短暫。
  • [126]「就汀洲……單衣」二句:指當時自己在湘東王的猜忌下,憂讒待死的心境。杜若:香草。《離騷》:「搴汀洲兮杜若。」庾信以屈原自比,自喻品行高潔。蘆葦之單衣:三國時,諸葛恪事東吳,被殺後用蘆葦裹身投於石子岡。這是庾信擔心自己遭忌被饞,也會落得諸葛恪那樣下場。
【原文】
於時西楚霸王,劍及繁陽[127]。鏖(ㄠˊ熬)兵金匱,校戰玉堂[128]。蒼鷹赤雀,鐵軸牙檣[129]。沉白馬而誓眾[130],負黃龍而渡江[131],海潮迎艦,江萍送王[132]。戎車屯於石城,戈船掩於淮泗[133]。諸侯則鄭伯前驅,盟主則荀罃(ㄧㄥ英)暮至[134]。剖(ㄆㄡˇ瓿)巢熏穴,奔魑(ㄔ吃)走魅[135]。埋長狄於駒門,斬蚩尤於中冀[136]。燃腹為燈,飲頭為器[137]。直虹貫壘,長星屬地[138]。昔之虎踞龍蟠(ㄆㄢˊ盤),加以黃旗紫氣,莫不隨狐兔而窟穴,與風塵而殄(ㄊㄧㄢˇ舔)瘁[139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27]「於時……繁陽」二句:指湘東王討侯景。西楚霸王:秦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,這裡指湘東王,後進位為梁元帝,其時尚未正式即位。繁陽:楚地名,在今河南新蔡縣北。
  • [128]「鏖兵……玉堂」二句:指湘東王親自指揮作戰。金匱、玉堂:帝王藏丹書鐵券符命公文的地方。
  • [129]蒼鷹、赤雀、鐵軸、牙檣:皆為王僧辯、陳霸先部隊中的戰艦名。
  • [130]沉白馬:古時盟誓以白馬作犧牲,在此指討伐侯景的誓師儀式。
  • [131]負黃龍:傳說大禹南巡,有黃龍負舟渡江。
  • [132]江萍:楚昭王渡江,得物圓而赤,大如斗,以問孔子,孔子說是萍實,惟霸者能得之。此指出師順利。
  • [133]「戎軍……淮泗」二句:指陳霸先、王僧辯兩路大軍共攻侯景。陳霸先屯兵石頭城西築柵,王僧辯乘潮督水軍戰船入淮泗以攻打侯景。石城:石頭城,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。淮泗:秦淮河。
  • [134]「諸侯……暮至」二句:指梁朝各路征討侯景的人馬先後到達。鄭伯前驅:諸侯赴楚靈王之盟會,鄭伯是第一個到盟會之地的。荀罃暮至:諸侯伐鄭,齊、宋先至,晉大夫荀罃天黑了才到,其時晉為盟主。
  • [135]「剖巢……走魅」二句:指侯景叛軍接戰失利後紛紛出逃。魑:山神,獸形。魅:怪物。
  • [136]「埋長狄……中冀」二句:指侯景在奔逃途中被殺。埋長狄:魯文公十一年,魯敗狄,獲長狄僑如,殺之,埋其首於子駒之門。斬蚩尤:傳說黃帝戮蚩尤於中冀之野。
  • [137]「燃腹……為器」二句:指梁朝君民以凌辱侯景屍體發洩對他的刻骨仇恨。燃腹為燈:董卓被誅後,屍陳於市,守屍者在他腹部點燃了火,其腹部的脂肪竟燃燒達旦。飲頭為器:趙襄子恨智伯荀瑤,殺了他們以後,竟用他們的頭顱來作飲酒的器皿。
  • [138]直虹:為流血之象。長星:將星。長星屬地:將亡主將。
  • [139]「昔之……殄瘁」四句:哀傷侯景之亂後的凋殘景象。黃旗紫氣:即金陵王氣。殄:盡、滅絕。瘁:衰亡。
【原文】
西瞻博望[140],北臨玄圃[141],月榭風臺,池平樹古。倚弓於玉女窗扉[142],繫馬於鳳凰樓柱[143]。仁壽之鏡徒懸[144],茂陵之書空聚[145]。若夫立德立言,謨明寅亮;聲超於繫表,道高於河上[146]。更不遇於浮丘,遂無言於師曠[147]。以愛子而託人,知西陵而誰望[148]。非無北闕之兵,猶有雲臺之仗[149]。司徒之表裡經綸[150],狐偃之惟王實勤[151]。橫琱(ㄉㄧㄠ凋)戈而對霸主[152],執金鼓而問賊臣[153]。平吳之功,壯於杜元凱[154];王室是賴,深於溫太真[155]。始則地名全節[156],終則山稱枉人[157]。南陽校書,去之已遠[158];上蔡逐獵,知之何晚[159]。鎮北之負譽矜前,風飆凜然[160]。水神遭箭,山靈見鞭[161]。是以蟄熊傷馬,浮蛟沒船。才子併命,俱非百年[162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40]博望:山名,也叫天門山,在今安徽當塗縣西南。
  • [141]玄圃:苑名,梁簡文帝曾於玄圃苑中述梁武帝所作的《五經講疏》,聽者傾朝野。
  • [142]玉女窗扉:王延壽《魯靈光殿賦》:「玉女窺窗而下視。」此指刻有仙女的做工精巧的窗扇。
  • [143]鳳凰樓:晉宮闕名。此處指華貴的宮殿。
  • [144]仁壽之鏡:晉仁壽殿前,有大方銅鏡高五尺多,寬三尺二寸。
  • [145]茂陵:漢武帝陵墓,《漢武帝內傳》載其崩時,遺詔以雜書三十餘卷隨斂。漢武帝好方術,以此指梁武帝佞佛。
  • [146]「若夫……河上」四句:讚美梁簡文帝蕭綱的學識品德。蕭綱為武帝第三子,昭明太子死後被梁武帝立為太子。侯景攻陷台城,逼死梁武帝後,立蕭綱為帝。謨明:謀無不明。寅亮:崇敬而信奉。繫表:世俗表象。河上:指注《老子》的河上公,漢人,不知其姓名,因住黃河之濱,故稱之為河上公。
  • [147]「更不……師曠」二句:傷嘆簡文帝的命運,既不遇浮丘引之登仙,在位二年,受制於人,終被侯景所殺。浮丘:古仙人,接周王子晉上嵩山。師曠:晉樂師。他看到王子晉,王子晉對他說:「吾後三年,將上賓於帝所,汝慎無言。」不到三年,王子晉死了。
  • [148]「以愛子……誰望」二句:指台城陷落後,蕭綱將幼子託付給湘東王。陸機《吊魏武序》:「傷哉!曩以天下自任,今以愛子託人。又曰:『……汝等時時等銅雀台,望吾西陵墓田。』」
  • [149]「非無……之仗」二句:指南康王會理等人計劃在侯景外出時舉事,被發覺後全部遇害。簡文帝亦被殺。雲台之仗:雲台仗本為天子兵權的象徵。賊臣王偉在侯景外出之際卻掌握著雲台之仗,以至簡文帝反受其害。
  • [150]司徒:指討伐侯景的大將王僧辯,侯景之亂定後,梁元帝即位,以功進司徒。表裡經綸:籌劃治理朝廷內外大事。
  • [151]狐偃:晉大夫。晉文公返晉之後,欲霸諸侯,狐偃對他說:「求諸侯莫如勤王。」此處把王僧辯的軍隊比作狐偃的勤王之師。
  • [152]琱戈:雕有紋飾的戈。此處橫琱戈者喻湘東王,霸主指侯景。
  • [153]執金鼓:《漢書•吳王濞傳》:「漢兵至,膠西王肉袒叩頭漢軍壁,弓高侯執金鼓見之。」這裡用以比王僧辯討伐侯景。
  • [154]杜元凱:西晉的杜預,平吳有功。
  • [155]溫太真:指東晉的溫嶠,平王敦與蘇峻之亂有功。
  • [156]全節:地名,又稱全鳩里,在今河南,漢武帝戾太子死於此。
  • [157]枉人:山名,據說紂殺比干於此山,因而得名。
  • [158]「南陽……已遠」二句:惋惜王僧辯被陳霸先所殺。南陽:見《吳越春秋》文種曾佐勾踐,滅吳後被賜死,臨死乃嘆:「南陽之宰而為越王之禽。」
  • [159]「上蔡……何晚」二句:指王僧辯如李斯那樣,與其子同時被戮。上蔡逐獵:見《史記•李斯列傳》:李斯論腰斬咸陽市。「出獄,與其中子俱執,顧謂其子曰:『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?』」
  • [160]鎮北:指邵陵王蕭綸,綸曾為揚州刺史,揚州在北,故云鎮北。太清二年,蕭綸率軍援台城,在京口鍾山一帶大敗侯景軍隊,一時甚有聲望,故日負譽矜前。
  • [161]「水神……見鞭」二句:指邵陵王綸少時險躁,不為山川之靈所佑,而最終為侯景所敗。水神遭箭:秦始皇夢與海神戰,因而派人射殺象徵海神的大魚。山靈見鞭:秦始皇欲渡海觀日之所出,有神人鞭石入海,石皆流血。
  • [162]蟄熊傷馬:蕭綸率兵援台城,至鍾山,有伏熊咬傷他的坐騎。蟄:伏、藏。浮蛟沒船:蕭綸的兵船沒於江中。併命:共同的命運,指邵陵王為湘東王攻滅,湘東王后亦為西魏所滅。俱不能永年。
【原文】
中宗之夷兇靖亂[163],大雪冤恥,去代邸而承基,遷唐郊而纂(ㄗㄨㄢˇ纘)祀[164]。反舊章於司隸,歸餘風於正始[165]。沉猜則方逞其欲,藏疾則自矜於己。天下之事沒焉,諸侯之心搖矣[166]。既而齊交北絕,秦患西起[167]。況背關而懷楚,異端委而開吳[168]。驅綠林之散卒,拒驪山之叛徒[169]。營軍梁溠(ㄓㄚˋ炸),蒐(ㄙㄡ搜)(ㄕㄥˋ聖)巴渝[170]。問諸淫昏之鬼,求諸厭劾之符[171]。荊門遭廩(ㄌㄧㄣˇ凜)延之戮[172],夏口濫逵(ㄎㄨㄟˊ葵)泉之誅[173]。蔑因親以教愛,忍和樂於彎弧[174]。既無謀於肉食,非所望於《論都》[175]。未深思於五難[176],先自擅於三端[177]。登陽城而避險,臥砥柱而求安[178]。既言多於忌刻,實志勇而形殘。但坐觀於時變,本無情於急難[179]。地惟黑子,城猶彈丸[180]。其怨則黷(ㄉㄨˊ讀),其盟則寒[181]。豈冤禽之能塞海,非愚叟之可移山[182]。況以沴(ㄌㄧˋ立)氣朝浮,妖精夜殞(ㄩㄣˇ允)。赤烏則三朝夾日,蒼雲則七重圍軫(ㄓㄣˇ枕)[183]。亡吳之歲既窮,入郢(ㄧㄥˇ影)之年斯盡[184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63]中宗:指梁元帝蕭繹,廟號世祖,以其啟中興之業,故稱中宗。
  • [164]「去代邸……纂祀」二句:指梁元帝是由湘東王而承帝業。代邸:漢文帝的府邸。《漢書•文帝紀》:「奉天子法駕,迎於代邸。」漢文帝即位前為代王。周勃、陳平等滅諸呂,將其迎入長安繼天子之位。唐郊:堯先封為唐侯,後來才由其異母兄禪位而為天子。這兩句都是比梁元帝之繼位乃兄弟相承。
  • [165]「反舊章……正始」二句:指梁元帝中興梁朝,恢復先前製度。反:通「返」。司隸:指漢光武帝,見《後漢書•光武紀》:「更始將北都洛陽,以光武為司隸校尉,使前整修宮府。於是致僚屬,作文移,從事司察,一如舊章。」正始:三國魏齊王曹芳年號,這一時期清談之風開始盛行。東晉王敦曾評論當時一位清談名士衛玠說:「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,此子復玉振於江表,微言之緒,絕而復續。不晤永嘉之中,復聞正始之音。阿平若在,當復絕倒。」
  • [166]「沈猜……搖矣」四句:指梁元帝猜忌之心頗重,稱帝后更逞其所欲,毀害臣下,故其臣亦有離心二意,政權不穩。
  • [167]「既而……西起」二句:指剛剛中興的梁面臨著很嚴重的外患。齊交北絕:當時東魏已為北齊所代,梁與北齊屢有爭戰。秦患:指西魏的勢力。
  • [168]「況背觀……開吳」二句:指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亂後,仍然留駐江陵,而不回建業。背關、懷楚:項羽入關後,懷戀故鄉,故離開關中而回到西楚,以致將關中拱手讓給劉邦。端委:禮服,此指禮讓之舉。古代吳國的始祖太伯是為了禮讓兄弟(文王),才跑到吳地開創基業的。而梁元之不回建康,實在不同於開吳之祖。
  • [169]「驅綠林……叛徒」二句:指梁元帝用侯景舊部抗擊來攻江陵的武陵王蕭紀。綠林:西漢末,王鳳等在湖北當陽起兵討王莽,稱綠林軍。驪山之叛徒:秦末英布戍驪山,驪山有戍徒十數萬,英布率他們歸項羽,後又歸漢。
  • [170]「營軍……巴渝」二句:指梁元帝提拔侯景舊將任約等於獄中,命其領兵西上,攻伐武陵王。溠:水名,在湖北隨縣西北。梁:架橋。蒐:檢閱。乘:兵車。巴、渝:均為蜀地。
  • [171]「問諸……之符」二句:指梁元帝聽說武陵王蕭紀來犯,就讓方士畫版蕭紀像,親自釘畫像中的肢體,希望以此壓制蕭紀。淫昏之鬼:見《左傳》魯僖公十九年:「朱公使邾文公用鄫子於次睢之社,以屬東夷。司馬子魚曰:今一會而虐二國,又用諸淫昏之鬼,將以求霸,不亦難乎?」厭劾之符:即巫師的咒語。
  • [172]荊門遭廩延之戮:指梁元帝在荊門殺了弟弟武陵王蕭紀。廩延:春秋鄭邑。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,恃母之寵,擴大勢力,將襲鄭,鄭莊公命人討伐。
  • [173]夏口濫逵泉之誅:指梁元帝攻其兄邵陵王蕭綸,致使蕭綸為魏人所殺。大寶二年,邵陵王蕭綸至夏口,承製百官。梁元帝遣王僧辯帥舟師逼之,僧辯據郢州,綸為西魏所害。逵泉之誅:春秋時魯國的成季用毒酒將其兄殺於逵泉。
  • [174]「蔑因親……彎弧」二句:指梁元帝沒有孝悌之心,兄弟之間不能和樂,反而互相傷害。蔑:沒有、不能。因親以教愛:孝悌之道。彎弧:彎弓。
  • [175]「既無謀……《論都》」二句:指梁元帝身邊多楚人,希望留在江陵,沒有人勸其還都建業。肉食者:指居官在位的人。《論都》:東漢光武帝欲建都洛邑,杜篤以關中先帝舊京,不宜改營,作《論都賦》,勸光武帝以長安為都。
  • [176]五難:見《左傳》昭公十三年:「韓宣子問於叔向……對曰:『取國有五難:有寵而無人,一也;有人而無主,二也;有主而無謀,三也;有謀而無民,四也;有民而無德,五也。……』」
  • [177]三端:《韓詩外傳》:「君子避三端:文士筆端,勇士鋒端,辯士舌端。」
  • [178]「登陽城……求安」二句:指梁元帝安於荊楚,就像臨至險之地以避險,臥於不安之地以求安。陽城:山名,《左傳》中說:「陽城,九州之險也。」砥柱:山名,形若柱。
  • [179]「既言多……急難」四句:指梁元帝為人忌克殘忍,當各路援軍討伐侯景時他只是坐觀時變,而無父子相救之情、兄弟急難之義。形殘:梁元帝曾因患眼病而盲一目。
  • [180]「地惟……彈丸」二句:形容梁元帝所處江陵之小。時江陵戶籍不足三萬。
  • [181]「其怨……則寒」二句:指梁元帝交鄰無道,故引起魏兵的進犯。黷:進犯。
  • [182]「豈冤禽……可移山」二句:指梁元帝以荊州小國,構釁兄弟,結怨強鄰,就像精衛欲填海、愚公欲移山那樣不自量力。
  • [183]「況以……圍軫」四句:指梁元帝即位以來,災異迭現,梁運將終。沴氣:惡氣,災氣。妖精:指流星。赤烏夾日、蒼雲圍軫:均是君主將要及禍的異象。軫:星宿名。
  • [184]亡吳之歲、入郢之年:春秋時吳滅越,不到四十年,越又滅吳;吳亦曾攻入楚國的郢都,這兩次戰爭的時間,全都應驗了預言,此處藉以說明梁朝覆滅的結果亦彷彿是天意的必然。
【原文】
周含鄭怒,楚結秦冤[185]。有南風之不競[186],值西鄰之責言[187]。俄而梯衝亂舞,冀馬雲屯[188]。俴(ㄐㄧㄢˋ見)秦車於暢轂(ㄍㄨˇ古)[189],沓(ㄊㄚˋ踏)漢鼓於雷門[190]。下陳倉而連弩[191],渡臨晉而橫船[192]。雖復楚有七澤,人稱三戶;箭不麗於六麋,雷無驚於九虎[193]。辭洞庭兮落木,去涔(ㄘㄣˊ岑)陽兮極浦[194]。熾火兮焚旗,貞風兮害蠱(ㄍㄨˇ股)[195]。乃使玉軸揚灰,龍文折柱[196]。下江餘城,長林故營。徒思拑(ㄑㄧㄢˊ前)馬之秣,未見燒牛之兵[197]。章曼支以轂走,宮之奇以族行[198]。河無冰而馬渡[199],關未曉而雞鳴[200]。忠臣解骨[201],君子吞聲。章華望祭之所[202],雲夢偽遊之地[203]。荒谷縊於莫敖,冶父囚於群帥。硎(ㄒㄧㄥˊ刑)谷折拉,鷹鸇(ㄓㄢ沾)批㩌(ㄈㄟˋ費)[204]。冤霜夏零[205],憤泉秋沸[206]。城崩杞婦之哭[207],竹染湘妃之淚[208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85]「周含……秦冤」二句:用春秋時周鄭交惡,與戰國時秦楚結怨之舊典,喻元帝與諸兄弟交惡,與鄰邦結怨,導致了西魏對江陵的進犯。
  • [186]南風:見《左傳》襄公十八年:「晉人聞有楚師,師曠曰:『不害。吾驟歌北風,又歌南風。南風不競,多死聲,楚必無功。』」這裡指梁軍士氣不振。
  • [187]西鄰之責言:春秋時晉獻公嫁伯姬於秦時卜筮問卦,卦詞曰:「西鄰責言,不可償也。」後晉惠公與秦交戰果然被俘。這裡指梁有可敗之道,西魏乘虛而入亦是必然。
  • [188]「俄而……雲屯」二句:指西魏兵勢強盛。
  • [189]俴:淺,這裡指淺收,戰車的一種。暢轂:一種車軸較長的戰車。
  • [190]沓:重擊。雷門:會稽城門。傳說門有大鼓,擊之,聲聞洛陽。
  • [191]陳倉:諸葛亮伐魏,圍陳倉,用可以連續發箭的弓作戰。
  • [192]臨晉:關名。韓信攻魏,在臨晉關佈疑兵佯作欲渡臨晉,而伏兵從夏陽襲安邑。抄小路直搗魏王豹之住所,將其捕獲。
  • [193]「雖復……九虎」四句:指江陵防守薄弱,不足以抵擋西魏軍隊。七澤:楚地湖泊,雲夢澤是其中之一。三戶:地名;一說屈、景、昭為三戶,《史記•項羽本紀》: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。」麗:射中。六麋:春秋時,晉魏錡到楚國挑戰,楚潘黨把他趕出了楚國。魏錡到了滎澤,看到六頭麋鹿,就射死了一頭,扛回去獻給楚潘黨。這裡是說江陵已無射麋之人。九虎:漢末王莽拜將軍九人,皆以虎為號。《後漢書•馮衍傳》:「皇帝破百萬之陣,摧九虎之軍,雷震四海。」
  • [194]「辭洞庭……極浦」二句:指自己在西魏破江陵之前,離開了江陵。涔陽:楚都郢附近的江浦。庾信本傳:「聘於西魏。屬大軍南討,遂留長安。」
  • [195]熾火、焚旗:進軍不利之兆。貞風、害蠱:君主被俘之兆。
  • [196]「乃使……折柱」二句:江陵將失守,梁元帝盡焚古今圖書十餘萬卷,乘馬出門降魏,抽劍擊門扇說:「蕭世誠(元帝字世誠)一至此乎!」(事見《南史•元帝紀》)玉軸:捲軸的美稱,借指珍美的圖書字畫。龍文:寶劍名。
  • [197]「下江……之兵」四句:指下江、長林本可固守,然而梁無良將駐守,所以見敗。下江、長林:地名。指江陵至湖北荊門一帶。漢時的下江與晉時的長林,在梁朝都屬武寧郡。武寧失守後,魏軍直入江陵。拑馬之秣:用木棍拑住馬嘴,強行填精飼料而使之肥。拑:同「鉗」,這裡是說梁毫無作戰準備。燒牛之兵:戰國齊田單守即墨,取牛千頭,披上五彩衣,角上綁有矛槍,把燒著的火把係於牛尾,群牛破城而出,大破燕兵之圍。這裡是說西魏軍隊直取武寧,遂入江陵,未遇固守之將如田單者。
  • [198]「章曼支……以族行」二句:指江陵敗亡之日,很多人人紛紛逃離。章曼支:夷邦仇由國人。宮之奇:春秋時虞國臣子,晉滅虢,借道於虞,宮之奇勸虞君拒絕借道,虞君不聽,宮之奇只能率全族離開虞國,晉軍滅虢,返程時滅掉了虞。
  • [199]河無冰:漢光武帝曾因逃避追擊而冬渡滹沱河,因冰未結得很厚,數馬沉入冰河,乃強驅馬而渡。
  • [200]關未曉:孟嘗君逃離秦國,過函谷關,天未明,隨從學雞叫而使守關者誤開關門,孟嘗君方得以脫險。以上四句形容梁人逃難之狀。
  • [201]解骨:粉身碎骨。
  • [202]章華:楚靈王所建之宮名。
  • [203]雲夢:今湖北南部,韓信為楚王時,漢高祖懷疑他要造反,故用陳平之計,假作欲遊雲夢,韓信迎謁時,遂將韓信扣留。
  • [204]「荒谷……批㩌」四句:指梁軍戰敗,將領或陣亡或被俘,百姓遭到屠戮。荒谷、冶父:均為楚地名。莫敖:指春秋時楚國人屈瑕。屈率軍攻羅,兵敗,自縊。其他將領皆囚於冶父,聽候發落。硎谷:又名坑儒谷,據說是秦始皇坑儒之處。折拉:折齒拉脅,指毒打,戰國時秦昭王的宰相范雎曾在魏國被魏齊打得「拉脅折齒」。鷹鸇:猛禽,比喻凶狠殘忍的人。批:撲打。㩌:搏擊。
  • [205]冤霜:戰國時鄒衍忠於燕惠王,而燕惠王信讒將之下獄,鄒衍仰天大哭,正夏天卻降霜雪。
  • [206]憤泉:東漢耿恭守疏勒,圍敵絕其水源,守兵渴乏,耿恭向枯井祈禱,泉水湧出。秋沸:耿恭出泉在秋七月天根水涸時,故以秋沸為異。
  • [207]杞婦:指杞梁殖之妻。齊莊公襲莒,齊大夫杞梁殖戰死,其妻就屍哭於城下,城為之崩。
  • [208]湘妃之淚:舜帝南巡,死而葬於蒼梧之野,其妻娥皇與女英追之不及,相與慟哭,淚落沾竹,竹文為之斑斑然。「冤霜……之淚」四句是說江陵百姓無辜遭遇災難,其冤其憤其痛苦可驚動天地。
【原文】
水毒秦涇(ㄐㄧㄥ經)[209],山高趙陘(ㄒㄧㄥˊ形)[210]。十里五里,長亭短亭[211]。饑隨蟄燕[212],暗逐流螢[213]。秦中水黑,關上泥青[214]。於時瓦解冰泮(ㄆㄢˋ判)[215],風飛雹(ㄅㄠˊbáo)散,渾然千里,淄(ㄗ姿)(ㄇㄧㄣˇ敏)一亂[216]。雪暗如沙,冰橫似岸[217]。逢赴洛之陸機,見離家之王粲,莫不聞隴水而掩泣,向關山而長嘆[218]。況復君在交河,妾在青波[219]。石望夫而逾遠,山望子而逾多[220]。才人之憶代郡[221],公主之去清河[222]。栩(ㄒㄩˇ許)陽亭有分手之賦,臨江王有愁思之歌[223]。別有飄颻武威,羈旅金微[224]。班超生而望返[225],溫序死而思歸[226]。李陵之雙鳧(ㄈㄨˊ浮)永去,蘇武之一雁空飛[227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09]水毒秦涇:晉鄭伐秦。秦人在涇水上游放毒,使晉鄭之兵飲水而死。
  • [210]趙陘:指趙國的井陘,險要之地。韓信曾以製井陘之險而破趙成安君,擒趙王歇。
  • [211]長亭短亭:十里一長亭,五里一短亭。此處泛指旅途。
  • [212]蟄燕:藏伏避寒的燕子。晉時中原喪亂,饑民掏野鼠與蟄燕的巢穴以覓食。
  • [213]暗逐流螢:見《後漢書•靈帝紀》:「帝與陳留王協夜步逐螢光,行數里,得民家,露車共乘之。辛未,還宮,大赦天下。」
  • [214]「秦中……泥青」二句:指被虜的梁人踏上異鄉之地。秦中、關上皆西魏之域,今陝西一帶。「水毒……泥青」八句寫江陵百姓在被虜往西魏的路途上歷盡艱難苦辛。
  • [215]泮:溶解,分離。
  • [216]淄澠:二條河的名字。二水異味,合則難辨。此處是說流落異國他鄉之梁人,貴賤亦已無辨。
  • [217]「雪暗……似岸」二句:指魏破江陵,獻俘長安,在冬十二月,凍死者眾多。
  • [218]「逢赴洛……長嘆」四句:指作者在長安遇到被俘之人,莫不傷感思家。陸機:本吳國將門之子,年二十而晉滅吳,後被徵至洛陽為官,有《赴洛道中》詩二首。王粲:漢末名士,避亂南奔,依荊州劉表,因懷歸而作《登樓賦》。
  • [219]「況復……青波」二句:指夫婦分離。交河:今新疆吐魯番有交河故城。青波:楚地名,在今河南南部新蔡縣西南。
  • [220]「石望夫……逾多」二句:指親人間失散後的刻骨思念。石望夫:見劉義慶《幽明錄》:「武昌北山有望夫石,狀如人立。俗傳云:古者有貞婦,其夫從役遠征,餞送此山,立望夫而死,化為石。」山望子:見《述異記》:「中山有韓夫人愁思台、望子陵。」
  • [221]才人:見《史記•張耳傳》,趙王武臣為燕軍所獲,趙一廝養卒前往燕軍營壘,說服燕將,救回武臣,武臣以美人賜廝養卒為妻。代郡:古趙郡。
  • [222]清河:晉故城名。晉惠帝的女兒清河公主,在洛陽戰亂之際,被人掠賣,受盡困苦。
  • [223]「栩陽……之歌」二句:《漢書•藝文志》有「《別栩陽賦》五篇及《臨江王及愁思節士歌詩》四篇」,今已失傳。
  • [224]「別有……金微」二句:為庾信自述鄉關之思。武威、金微:均為西部漠北之地區。
  • [225]班超:東漢名將,久鎮西域,年老思返,上疏請歸:「臣不敢望到酒泉,但願生入玉門關。」
  • [226]溫序:東漢太原人,官授護羌校尉,赴任途中為割據勢力拘劫,不受辱而自殺,光武帝將其葬於洛陽。其長子夢父曰:「久客思鄉里。」遂上疏乞骸骨歸葬鄉里。
  • [227]「李陵……空飛」二句:以李陵、蘇武自比,言獨自為魏所拘,求歸不得。李陵《別蘇武》詩曰:「雙鳧俱北飛,一鳧獨南翔。」蘇武久留匈奴,常惠教漢使謂單于曰: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,有繫帛書,言武等在某澤中,單于驚謝。歸武。
【原文】
若江陵之中否(ㄆㄧˇ皮),乃金陵之禍始[228]。雖借人之外力,實蕭牆之內起[229]。撥亂之主忽焉,中興之宗不祀[230]。伯兮叔兮,同見戮於猶子[231]。荊山鵲飛而玉碎,隋岸蛇生而珠死[232]。鬼火亂於平林,殤魂遊於新市[233]。梁故豐徙,楚實秦亡[234]。不有所廢,其何以昌[235]?有媯(ㄍㄨㄟ規)之後,將育於姜。輸我神器,居為讓王[236]。天地之大德曰生,聖人之大寶曰位[237]。用無賴之子弟[238],舉江東而全棄。惜天下之一家,遭東南之反氣[239]。以鶉首而賜秦[240],天何為而此醉?
【注釋】
  • [228]「若江陵……禍始」二句:指江陵被西魏攻陷和陳霸先篡位相繼。魏克金陵第二年,梁敬帝還都建業。再過一年,陳霸先受禪,建陳。否:易卦名,表示天地不交,上下隔闔,閉塞不通之象。金陵之禍:指陳霸先逼梁敬帝禪位。
  • [229]蕭牆:指梁王室內部。梁元帝的侄子蕭詧(ㄔㄚˊ查)稱臣於西魏,被封梁王,西魏攻梁元帝,蕭詧引兵相助,遂平江陵。
  • [230]「撥亂……不祀」二句:指梁元帝平侯景,啟中興之業,但在位時間很短,江陵陷落,他和兩個兒子被害。
  • [231]「伯兮……猶子」二句:指梁元帝之子,不論長幼,均為蕭詧所殺。猶子:侄子,蕭詧是昭明太子第三子,元帝與其為叔侄。
  • [232]「荊山……珠死」二句:傷悼元帝子遇害。荊山:為楚卞和發現和氏璧的地方,在今湖北的西北部。隋岸蛇生:隋侯救了一條受傷的大蛇,大蛇就銜來一顆夜明珠以報答隋侯。玉、珠:比喻元帝之子。
  • [233]「鬼火……新市」二句:傷戰亂之後,中興之臣死傷者多。鬼火:磷火。殤魂:即傷魂,鳥名,據說黃帝戰蚩尤時誤傷一婦人,七日氣不絕,後其靈化而為鳥,自呼為傷魂。新市、平林:皆楚地名,光武帝與其兄起兵時在此二地招兵,後漢中興,兵有新市、平林之號,這裡指胡僧祐等元帝的中興之臣。
  • [234]梁故豐徙:戰國時,秦滅魏,遷大樑於豐。此借喻元帝從建業移都江陵之事。楚實秦亡:雖有亡秦必楚之說,但這一次江陵被西魏攻陷,是楚地淪喪於秦軍了,反用其典。
  • [235]「不有……以昌」二句:指沒有梁的覆亡,哪來北方的西魏及其後北周和南方的陳的興盛。
  • [236]「有媯……讓王」四句:指陳代梁興。有媯:陳氏本為媯姓,在周為陳國,春秋時陳公子完奔齊,其後遂姓陳氏。有媯之後:指陳霸先。將育於姜:春秋後期的姜姓齊國政權被田氏篡奪。這裡指梁姓天下亦為陳姓所取代。神器:指帝位。居為讓王:陳霸先立梁元帝子方智,方智讓王位於陳霸先,方智自處讓王之地位。
  • [237]「天地……曰位」二句:語出《周易•繫辭》。「天地之大德曰生,施生而不為,故能常生,故曰大德也。」「聖人之大寶曰位。夫無用則無所寶,有用則有所寶也。無用而常足者,莫妙乎道,有用而弘道者,莫大乎位,故曰「聖人之大寶曰位」。」
  • [238]用無賴之子弟:指梁武帝用侯景。
  • [239]東南之反氣:本指西漢吳王濞(ㄆㄧˋ闢)之反,見《漢書•荊燕吳傳》,高祖召濞曰:「漢後五十年,東南有亂,豈若邪?然天下同姓一家,慎無反。」此喻梁王室內兄弟子侄的互相殘殺。
  • [240]鶉首:星名。據說天帝喝醉了酒,把鶉首所指之秦地割給了秦穆公。這裡指西魏陷江陵後,襄陽等形勝之地盡歸魏有。
【原文】
且夫天道迴旋,生民預焉。余烈祖於西晉,始流播於東川[241]。洎(ㄐㄧˋ記)余身而七葉,又遭時而北遷[242]。提挈(ㄑㄧㄝˋ妾)老幼,關河累年。死生契闊,不可問天。況復零落將盡,靈光巋(ㄎㄨㄟ虧)然[243]!日窮於紀,歲將復始。逼迫危慮,端憂暮齒[244]。踐長樂之神皋,望宣平之貴里。渭水貫於天門,驪山迴於地市[245]。幕府大將軍之愛客,丞相平津侯之待士[246]。見鐘鼎於金張,聞弦歌於許史[247]。豈知灞陵夜獵,猶是故時將軍[248];咸陽布衣,非獨思歸王子[249]
【注釋】
  • [241]「余烈祖……東川」二句:指八世祖庾滔,遭西晉永嘉之亂而遷於江陵。東川:指江陵。
  • [242]「洎余身……北遷」二句:指自己又自江陵北遷長安。洎:及,到達。七葉:七世。
  • [243]「況復……巋然」二句:比喻知交將盡,而自己獨存,就像魯靈光殿。靈光巋然,見王延壽《魯靈光殿賦》:「遭漢中微,盜賊奔突。自西京未央、建章之殿,皆墮壞,而魯靈光巋然獨存。」巋然:高大獨立的樣子。
  • [244]「日窮……暮齒」四句:是說歲將盡,人將暮,深懷憂思。
  • [245]「踐長樂……地市」四句:指自己在長安的活動。長樂:西漢宮名。神皋:京華之地。宣平:長安城東北第一門。貴里:顯貴所居之處。天門:指秦始皇所建的咸陽宮,當時引渭水貫穿都城以像徵天宮銀河。地市:指秦始皇陵墓。
  • [246]「幕府……待士」二句:是說自己在北周受到二帝、諸王很尊崇的禮遇。幕府大將軍:指北周明帝宇文毓與武帝宇文邕。二人皆曾任大將軍。丞相平津侯:漢武帝封丞相公孫弘為平津侯,這裡指大宰塚宇文護。
  • [247]「見鍾鼎……許史」二句:是說自己仕周,交遊者皆是貴戚。金、張、許、史:漢代大臣與外戚中的顯貴者,喻北周的上層人士。
  • [248]「豈知……將軍」二句:這是庾信在賦的最後抒發自己的鄉關之思,一篇致意所在。故時將軍:見《史記•李將軍列傳》,李廣賦閒後,常去藍田山中打獵,一次夜過灞陵,守備醉酒不讓李廣通過,李廣的隨從說:「這是故李將軍!」那醉了的守備說:「今將軍尚不得夜行,何乃故也!」此處庾信藉以表明自己仍為梁朝之故臣。
  • [249]咸陽布衣:見《史記•春申君列傳》,戰國時楚太子完入秦為人質,秦留之數年。《怨錄》載其所作《思歸歌》:「去千乘之國,作咸陽之布衣。」思歸王子:當時羈留長安的梁王子王孫甚多,有汝南王大封、晉熙王大圜等等。
【註】「哀江南」取自《楚辭‧招魂》中「魂兮歸來哀江南」句。作者自傷身世,眷懷故國,作賦以寄托鄉關之思。《哀江南賦》是北朝詩人庾信後期的代表作。這篇大賦以作者的一生遭遇為線索,展現了南朝蕭梁王朝興亡盛衰的歷史畫卷。作品將家世與國史聯絡起來,將團體遭遇與民族災難融匯在一同,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歷史和本身由南至北的經歷。

【作者】
    庾信(513年-581年)子山南北朝時期大文學家,祖籍南陽新野(今屬河南)。仕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故人稱「庾開府」。庾信奉梁元帝名出使北朝被留,不得回歸,文風蕭瑟哀戚,也感染北方雄渾豪邁之氣,是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。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,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;他們的文學風格,也被稱為「徐庾體」。《庾信著作

【譯文】缺。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哀江南賦-中文百科在線]、[哀江南賦(帶註釋及評論)]、[哀江南賦-維基百科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