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

義虎記--王猷定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辛丑春,余客會稽,集宋公荔裳之署齋。有客談虎,公因言其同鄉明經孫某,嘉靖時為山西孝義知縣,見義虎甚奇,屬余作記。

  縣郭外高唐、孤岐諸山多虎。一樵者朝行叢箐(ㄐㄧㄥ經;竹木叢生的地方)中[1],忽失足墮虎穴。兩小虎臥穴內。穴如覆釜(倒覆的鍋子),三面石齒廉利,前壁稍平,高丈許,蘚落如溜,為虎徑。樵踴而蹶(跌倒)者數,彷徨繞壁,泣待死。日落風生,虎嘯逾壁入,口銜生麋,分飼兩小虎。見樵蹲伏,張爪奮搏。俄巡視若有思者,反以殘肉食樵,入抱小虎臥。樵私度虎飽,朝必及。昧爽,虎躍而出。停午,復銜一麂(ㄐㄧˇ己;小型的鹿)來,飼其子,仍投餕(ㄐㄩㄣˋ俊;吃剩下的食物)與樵。樵餒甚,取啖,渴自飲其溺。如是者彌月,浸(漸)與虎狎(親近)

  一日,小虎漸壯,虎負之出。樵急仰天大號:「大王救我!」須臾,虎復入,拳雙足俛(ㄈㄨˇ,同俯)首就樵。樵騎虎,騰壁上。虎置樵,攜子行,陰崖灌莽,禽鳥聲絕,風獵獵從黑林生。樵益急,呼「大王」。虎卻顧,樵跽(ㄐㄧˋ記;長跪)告曰:「蒙大王活我,今相失,懼不免他患,幸終活我,導我中衢,我死不忘報也。」虎頷之,遂前至中衢,反立視樵。樵復告曰:「小人西關窮民也,今去,將不復見。歸當畜一豚,候大王西關三里外郵亭(古代傳遞信件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)之下,某日時過饗。無忘吾言。」虎點頭。樵泣,虎亦泣。

  迨歸,家人驚訊。樵語故,共喜。至期具豚,方事宰割,虎先期至,不見樵,竟入西關。居民見之,呼獵者閉關柵,矛梃銃弩畢集,約(想要)生擒以獻邑宰。樵奔救告眾曰:「虎與我有大恩,願公等勿傷。」眾竟擒詣縣,樵擊鼓大呼。官怒詰,樵具告前事。不信。樵曰:「請驗之,如誑,願受笞(ㄔ吃;鞭打)!」官親至虎所,樵抱虎痛哭曰:「救我者大王耶?」虎點頭。「大王以赴約入關耶?」復點頭。「我為大王請命,若不得,願以死從大王。」言未訖,虎淚墮地如雨,觀者數千人,莫不嘆息。官大駭,趨釋之。驅至亭下,投以豚。矯尾大嚼,顧樵而去。後名其亭曰「義虎亭」。

  王子曰:「余聞唐時有邑人鄭興者,以孝義聞,遂以名其縣。今亭復以虎名,然則山川之氣,固獨鍾於此邑歟?世往往以殺人之事,歸獄猛獸,聞義虎之說,其亦知所愧哉?」

【註】描寫樵夫和虎之間感人的故事。終局是人和動物之間的以心傳心的感情交流,使得在場的人們大受感動,而使危機化解。感人的高潮又直接導致​​了義虎亭的誕生。《義虎記》為古代動物報恩故事中的一篇佳作


【作者】王猷定(1598-1662),江西南昌人,字於一,號軫石。明末拔貢生。工於詩文,有辯才。史可法徵為記室。入清朝後,不去朝廷做官。文章與侯方域齊名,代表作品有《湯琵琶傳》、《李一足傳》、《義虎記》等,有《四照堂集》行世。

【譯文】暫缺。

【賞析】[義虎記/百度百科]、[義虎記/愛書堂]、[義虎記/維基文庫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