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《蘭亭集序》--王羲之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永和[1]九年,歲在癸(ㄍㄨㄟˇ鬼)丑,暮春[2]之初,會於會稽(ㄍㄨㄟˋ桂 ㄐㄧ基)[3]山陰之蘭亭,修禊(ㄒㄧˋ夕)[4]事也。群賢[5]畢至[6],少長[7]咸[8]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嶺[9],茂林修竹[10],又有清流激湍(ㄊㄨㄢtuān)[11],映帶左右[12],引以為流觴(ㄕㄤ商)(ㄑㄩ屈)水[13],列坐其次[14]。雖無絲竹管絃之盛[15],一觴一詠[16],亦足以暢敘幽情[17]。是日也[18],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[19]。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[20],所以[21]遊目騁(ㄔㄥˇ逞)[22]懷,足以極[23]視聽之娛,信[24]可樂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永和:東晉皇帝司馬聃(晉穆帝)的年號,從公元345年—356年共12年。永和九年上巳節,王羲之與謝安、孫綽、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蘭亭集會,舉行禊禮,飲酒賦詩,事後將作品結為一集,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。
  • [2]暮春:陰歷三月。暮:晚。
  • [3]會於會稽:會:集會。會稽:郡名,今浙江紹興。山陰:今紹興越城區。
  • [4]修禊:古代習俗,於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(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),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,以祓(ㄈㄨˊ扶)除不祥和求福。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遊春活動。
  • [5]群賢:諸多賢士能人。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。
  • [6]畢至:全到。畢:全,都。
  • [7]少長: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、王徽之是少;謝安、王羲之等是長。
  • [8]咸:都。
  • [9]崇山峻嶺:高峻的山嶺。
  • [10]修竹:高高的竹子。修:長,引申為高。
  • [11]激湍:流勢很急的水。
  • [12]映帶左右: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。映帶:映襯、圍繞。
  • [13]流觴曲水:古人依修禊的習俗,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日,在水邊盥洗,藉以驅邪。後來參加者坐在曲折環繞的水流旁,在上游放入漆制的酒杯(盛酒),任它順水流下,停在何處,則由某人取酒杯而飲。流:使動用法。曲水:引水環曲為渠,以流酒杯。
  • [14]列坐其次:列坐在曲水之旁。列坐:排列而坐。次:旁邊、水邊。
  • [15]絲竹管絃之盛:演奏音樂的盛況。
  • [16]一觴一詠:喝點酒,作點詩。
  • [17]幽情:幽深內藏的感情。
  • [18]是日也:這一天。
  • [19]惠風:和風。和暢:緩和。
  • [20]品類之盛:萬物的繁多。品類:指自然界的萬物。
  • [21]所以:用來。
  • [22]騁:使…奔馳(使動用法)
  • [23]極:窮盡。
  • [24]信:實在。
【原文】
  夫(ㄈㄨˊ服)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[25]。或取諸[26]懷抱,晤言[27]一室之內;或因寄所託,放浪形骸之外[28]。雖趣(ㄑㄩˇ取)舍萬殊[29],靜躁[30]不同,當其欣於所遇,暫得於己,快然[31]自足,曾不知老之將至[32];及其所之既倦[33],情隨事遷[34],感慨係之[35]矣。向[36]之所欣,俛(ㄈㄨˇ府)仰之間,已為陳迹[37],猶不能不以之興懷[38],況修短隨化[39],終期[40]於盡!古人云:「死生亦大矣[41]。」豈不痛哉!
【注釋】
  • [25]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:人與人相交往,很快便度過一生。夫,引起下文的助詞。相與:相處、相交往。俯仰:一俯一仰之間,表示時間的短暫。
  • [26]取諸:從……中取得。 
  • [27]晤言:坦誠交談或對面交談。
  • [28]因寄所託,放浪形骸之外: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,寄託自己的情懷,不受約束,放縱無羈的生活。因:依、隨著。寄:寄託。所託:所愛好的事物。放浪:放縱、無拘束。形骸:身體、形體。
  • [29]趣舍萬殊:各有各的愛好。趣:通「趨」,趨向、取向。舍:捨棄。萬殊:千差萬別。
  • [30]靜躁:安靜與躁動。暫:短暫、一時。
  • [31]快然自足:感到高興和滿足。然:……的樣子。
  • [32](曾)不知老之將至: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。語出《論語·述而》:「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雲爾。」曾:竟然。
  • [33]所之既倦:(對於)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。之:往、到達。
  • [34]情隨事遷: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。遷:變化。
  • [35]感慨係之:感慨隨著產生。係:附著。
  • [36]向:過去、以前。
  • [37]俛:同「俯」。陳跡:舊跡。
  • [38]以之興懷: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。以:因。之:指「向之所欣……以為陳跡」。興:發生、引起。
  • [39]修短隨化:壽命長短聽憑造化。化,自然。
  • [40]期:至,及。
  • [41]死生亦大矣: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。語出《莊子·德充符》。
【原文】
 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,若合一契[42],未嘗不臨文嗟悼(ㄐㄧㄝ接 ㄉㄠˋ到)[43],不能喻[44]之於懷。固知一死生為虛誕,齊彭殤(ㄕㄤ商)為妄作[45]。後之視今,亦猶今之視昔,悲夫(ㄈㄨˊ服)!故列敘時人[46],錄其所述[47],雖世殊事異[48],所以興懷,其致一也[49]。後之覽者[50],亦將有感於斯文[51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2]契:符契,古代的一種信物。在符契上刻上字,剖而為二,各執一半,作為憑證。
  • [43]臨文嗟悼: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。臨:面對。
  • [44]喻:明白。
  • [45]固知一死生為虛誕,齊彭殤為妄作:一向認為把死和生當作一回事是錯誤的,把長壽和短命等量齊觀是荒謬的。固:本來、當然、一向。一:把……看作一樣。齊:把……看作相等。虛誕:虛妄荒誕的話。殤:未成年死去的人。一生死,齊彭殤,都是莊子的看法。
  • [46]列敘時人: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。
  • [47]錄其所述:錄下他們作的詩。
  • [48]雖世殊事異:縱使時代變了,事情不同了。雖:縱使。
  • [49]其致一也: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。
  • [50]後之覽者:後世的讀者。
  • [51]斯文:這次集會的詩文。
【註】浙江紹興西南渚山上的蘭亭,周圍環境優美,風景宜人。晉穆帝永和九年(353)三月三日,王羲之與當時名士謝安、孫綽以及本家子侄凝之、獻之等四十一人宴集於蘭亭,飲酒賦詩,各抒懷抱。羲之除賦詩二首外,事後並為詩集寫了這篇序。

【作者】
 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,字逸少,號澹齋,原籍琅琊(今山東臨沂),後遷居會稽(紹興),寫下《蘭亭集序》,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,有書聖之稱。歷任秘書郞、寧遠將軍、江州刺史。後為會稽內史,領右將軍,人稱「王右軍」、「王會稽」。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,世人合稱為「二王」。[王羲之- 维基百科]、[歷史人物:一代書聖王羲之]《王羲之著作》《轉載:《王羲之王獻之全集》釋文_

【譯文】

  人與人相交往來,在俯仰之間即度過一生。有的人襟懷坦蕩,在家裡與朋友傾心交談;有的人把情趣寄託在某些事物上,不受世俗禮法拘束而縱情遊樂。雖然人們對生活的取捨千差萬別,性情也有沉靜和急躁的差異,但當他們歡欣自己的境遇,感到暫時的得志,就喜悅滿足,而一時忘懷人生衰老的暮年會很快的到來。等到他們對生平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厭倦時,心情也就隨著起變化,對自己的平生就會發出感嘆了。從前感到歡欣的,頃刻之間已成為往事,對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觸。更何況人的壽命長短,隨著各種因緣而有所變化,但終有到頭的一天。古人說:「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!」這豈不很可悲哀嗎!

  我每次看到前人興懷感慨的原因,與我所感嘆的總像符契一樣相合,沒有一次不對著這些文章而嘆息悲傷,心裡卻不知道這是為什麼。我一向認為把死和生當作一回事是錯誤的,把長壽和短命等量齊觀也是荒謬的。後世人看現代人,正如現代人看古代人一樣,可悲啊!因此我一一記下這次蘭亭集會者的名字,抄錄下他們吟詠的詩篇。即使時代不同,世事也會變化,但人們抒發情懷的原因,其基本點是一致的。後世的讀者,也將對這些詩文產生一番感慨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蘭亭集序([東晉]王羲之)]、[蘭亭集序--百度百科]、[暢敘幽情--搜搜百科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