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弔古戰場文--李華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浩浩乎,平沙無垠(ㄧㄣˊ銀)[1],夐(ㄒㄩㄥˋxiòng)不見人[2]。河水縈帶,群山糾紛[3]。黯兮慘悴[4],風悲日曛(ㄒㄩㄣ熏)[5]。蓬斷草枯[6],凜若霜晨。鳥飛不下,獸挺亡群[7]。亭長告余曰[8]:「此古戰場也,嘗覆三軍[9]。往往鬼哭,天陰則聞。」傷心哉!秦歟漢歟?將近代歟?
【注釋】
  • [1]浩浩:遼闊的樣子。垠:邊際。
  • [2]夐:遠。
  • [3]糾紛:重疊交錯的樣子。
  • [4]黯:昏黑。
  • [5]曛:赤黃色,形容日色昏暗。
  • [6]蓬:草名,即蓬蒿。秋枯根拔,隨風飄轉。
  • [7]挺:通「鋌」,疾走的樣子。
  • [8]亭長:秦漢時每十里為一亭,設亭長一人,掌管治安、訴訟等事。唐代在尚書省各部衙門設置亭長,負責省門開關和通報傳達事務,是流外(不入九品職級)吏職。此借指地方小吏。
  • [9]三軍:周制:天子置六軍,諸侯大國可置三軍,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。此處泛指軍隊。
【原文】
吾聞夫齊魏徭戍,荊韓召募[10]。萬里奔走,連年暴露。沙草晨牧,河冰夜渡。地闊天長,不知歸路。寄身鋒刃,腷(ㄅㄧˋ必)臆誰愬(ㄙㄨˋ訴)[11]?秦漢而還,多事四夷[12],中州耗斁(ㄉㄨˋ妒)[13],無世無之。古稱戎夏[14],不抗王師[15]。文教失宣[16],武臣用奇[17]。奇兵有異於仁義[18],王道迂(ㄩ淤)闊而莫為[19]。嗚呼噫嘻!
【注釋】
  • [10]齊魏、荊韓:戰國七雄中的四個國家。荊,即楚國。這裡泛指戰國時代。召募:以錢物招募兵員。徭役和召募:是封建時代的義務兵和雇傭兵。
  • [11]腷臆:心情苦悶。愬:即「訴」。
  • [12]四夷:四方邊境的少數民族。夷:古時對異族的貶稱。
  • [13]耗斁:損耗敗壞。
  • [14]戎:西方少數民族。此泛指少數民族。夏:華夏,漢族。
  • [15]王師:帝王的軍隊。古稱帝王之師是應天順人、吊民伐罪的仁義之師。
  • [16]文教:指禮樂法度,文章教化。
  • [17]用奇:使用陰謀詭計。
  • [18]奇兵:乘敵不備進行突然襲擊的部隊。
  • [19]王道:指禮樂仁義等治理天下的准則。迂闊:迂腐空疏。
【原文】
吾想夫北風振漠,胡兵伺便。主將驕敵,期門受戰[20]。野豎旌(ㄐㄧㄥ京)旗[21],川迴組練[22]。法重心駭,威尊命賤。利鏃(ㄘㄨˋ促)穿骨,驚沙入面,主客相搏,山川震眩。聲析江河[23],勢崩雷電。至若窮陰凝閉[24],凜冽(ㄌㄧㄝˋ列)海隅[25],積雪沒脛,堅冰在鬚。鷙鳥休巢,征馬踟躕(ㄔˊ持 ㄔㄨˊ除)。繒纊(ㄗㄥ增 ㄎㄨㄤˋ曠)無溫[26],墮指裂膚。當此苦寒,天假強胡,憑陵殺氣[27],以相翦屠[28]。徑截輜(ㄗ資)重[29],橫攻士卒。都尉新降[30],將軍復沒。屍填巨港之岸,血滿長城之窟。無貴無賤,同為枯骨。可勝(ㄕㄥ生)言哉[31]!鼓衰兮力盡,矢竭兮弦絕,白刃交兮寶刀折,兩軍蹙(ㄘㄨˋ促)兮生死決[32]。降矣哉,終身夷狄;戰矣哉,暴骨沙礫。鳥無聲兮山寂寂,夜正長兮風淅淅。魂魄結兮天沉沉,鬼神聚兮雲冪(ㄇㄧˋ密)冪[33]。日光寒兮草短,月色苦兮霜白。傷心慘目,有如是耶!
【注釋】
  • [20]期門:軍營的大門。
  • [21]旌旗:旗幟的統稱。旌: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。
  • [22]組練:即「組甲被練」,戰士的衣甲服裝。此代指戰士。
  • [23]析:分離,劈開。
  • [24]窮陰:猶窮冬,極寒之時。
  • [25]海隅:西北極遠之地。海:瀚海,在蒙古高原東北;一說指今內蒙古自治區之呼倫貝爾湖。
  • [26]繒纊:繒:絲織品的總稱。纊:絲綿。古代尚無棉花,絮衣都用絲棉。
  • [27]憑陵:憑借,倚仗。
  • [28]翦屠:屠殺。
  • [29]輜重:軍用物資的總稱。
  • [30]都尉:官名,此指職位低於將軍的武官。
  • [31]勝:盡。
  • [32]蹙:迫近,接近。
  • [33]冪冪:深濃陰暗。
【原文】
吾聞之:牧用趙卒,大破林胡,開地千里,遁逃匈奴[34]。漢傾天下,財殫(ㄉㄢ丹)力痡(ㄆㄨ鋪)[35]。任人而已,豈在多乎!周逐獫狁(ㄒㄧㄢˇ險 ㄩㄣˇ允),北至太原[36]。既城朔方[37],全師而還。飲至策勳[38],和樂且閒。穆穆棣(ㄉㄧˋ弟)棣[39],君臣之間。秦起長城,竟海為關。荼(ㄊㄨˊ塗)毒生靈[40],萬里朱殷(ㄧㄢ煙)[41]。漢擊匈奴,雖得陰山,枕骸徧野,功不補患[42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34]牧:李牧,戰國末趙國良將,守雁門(今山西北部),大破匈奴的入侵,擊敗東胡,降服林胡(均為匈奴所屬的部族)。其後十餘年,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。見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。
  • [35]殫:盡。痡:勞倦,病苦。漢武帝時,多次大舉征伐匈奴及大宛、西羌、南越,以至「賦稅既竭,猶不足以奉戰士」、「天下虛耗」,甚至「人復相食」。見《史記·平准書》、《漢書·食貨志》。
  • [36]獫狁:也稱「葷粥」、「獯鬻」、「薰育」、「葷允」等,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,即匈奴的前身。周宣王時,獫狁南侵,宣王命尹吉甫統軍抗擊,逐至太原(今寧夏固原縣北),不再窮追。二句出自《詩經·小雅·六月》:「薄伐獫狁,至於太原」。
  • [37]城:築城。朔方:北方。一說即今寧夏靈武縣一帶。句出《詩經·小雅·出車》:「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。」
  • [38]飲至:古代盟會、征伐歸來後,告祭於宗廟,舉行宴飲,稱為「飲至」。策勳:把功勳記載在簡策上。句出《左傳》桓公二年:「凡公行,告於宗廟;反行,飲至,舍爵策勳焉,禮也。」
  • [39]穆穆:端莊盛美,恭敬謹肅的樣子,多用以形容天子的儀表,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「天子穆穆」。棣棣:文雅安和的樣子。
  • [40]荼毒:殘害。
  • [41]殷:赤黑色。《左傳》成公二年杜注:「血色久則殷。」
  • [42]陰山:在今內蒙古中部,西起河套,東接內興安嶺,原為匈奴南部屏障,匈奴常由此以侵漢。漢武帝時,為衛青、霍去病統軍奪取,漢軍損失亦慘重。
【原文】
蒼蒼蒸民[43],誰無父母?提攜捧負,畏其不壽。誰無兄弟?如足如手。誰無夫婦?如賓如友。生也何恩,殺之何咎?其存其沒,家莫聞知。人或有言,將信將疑。悁(ㄐㄩㄢ娟)悁心目[44],寤寐見之[45]。布奠傾觴[46],哭望天涯。天地為愁,草木悽悲。弔祭不至,精魂無依[47]。必有凶年,人其流離[48]。嗚呼噫嘻!時耶命耶!從古如斯,為之奈何!守在四夷[49]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3]蒼蒼:深青色,此處指天。蒸:通「烝」,眾,多。
  • [44]悁悁:憂愁鬱悶的樣子。
  • [45]寤寐:表示無時無刻。寤:睡醒。寐:就寢。
  • [46]布奠傾觴: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。布:陳列。奠:設酒食以祭祀。
  • [47]不至:不能達於死者。精魂:精氣靈魂。古時認為人死後,其精氣靈魂能夠離開身體而存在。
  • [48]凶年:荒年。語出《老子道德經》第三十章:「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」。大舉興兵造成大量農業勞動力的征調傷亡,再加上雙方軍隊的蹂躪掠奪以及軍費的負擔,必然影響農業生產的種植和收成。故此處不僅指自然災荒。
  • [49]守在四夷:守在四夷:行王道,使夷夏為一,則四夷各為天子守土,無征戰之事矣。語出《左傳》昭公二十三年:「古者天子,守在四夷。」
【註】唐玄宗開元後期,驕侈昏庸,好戰喜功,邊將經常背信棄義,使用陰謀,挑起對邊境少數民族的戰爭,以邀功求賞,造成「夷夏」之間矛盾加深,戰禍不斷,士兵傷亡慘重。本文是唐代詩人李華寫的一篇駢賦,以憑吊古戰場起興,中心是主張實行王道,以仁德禮義悅服遠人,達到天下一統。文中描述了古戰場荒涼悽慘景象,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給人民造成的苦難。

【作者】
  李華(之二)(715766)字遐叔,唐朝趙州贊皇(今河北元氏)人。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(735年進士,做到監察御史,改右補闕安史之亂爆發,李華被叛軍挾持,被迫擔任鳳閣舍人亂平後淡於宦進。晚年,客隱山陽(今江蘇省淮安縣),崇信佛法,耕讀以終。李華文詞工麗,與蕭穎士齊名,世稱「蕭李」;又與韓衢、何長師、盧東美為友,江淮間號為「四夔」。當時士大夫多求他 作家傳、墓碑。他為著名循吏元德秀所作的墓碑,顏真卿書寫,李陽冰篆額,被稱為「四絕碑」。著有《李華前集》十卷﹑《中集》二十卷,兩書皆已亡佚;後人自《唐文粹》與《文苑英華》輯出《李遐叔文集》,《四庫全書》輯為四卷。傳世作品有《弔古戰場文》。《李華著作

【譯文】
  曠野遼闊無邊無際,極目遠望看不到人影。河水像一條帶子彎曲縈繞,遠處無數的山峰重疊錯亂。一片陰暗淒涼的景象,寒風悲嘯,日色昏黃,蓬蒿斷落,野草萎枯,寒氣凜冽有如降霜的冬晨。鳥兒飛過不肯落下,離群的野獸奔竄而過。亭長告訴我說:「這兒就是古代的戰場,曾經全軍覆沒。時常有鬼哭的聲音,每逢陰天就會聽到。」真令人傷心啊!這是秦朝、漢朝,還是近代的事情呢?

  我聽說戰國時期,齊魏征集壯丁服役,楚韓募集兵員備戰。士兵們奔走萬里邊疆,年復一年暴露在外,早晨尋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,夜晚穿涉結冰的河流。地遠天長,不知道哪裡是歸家的道路。性命寄託於刀槍之間,苦悶的心情傾訴無人。自從秦漢以來,四方邊境戰爭頻繁,中原地區的損耗破壞,從不停止。古人說,外夷和中原都不和帝王的軍隊為敵;後世因不再宣揚禮樂教化,武將們都使用奇兵詭計。奇兵不符合仁義道德,王道被認為迂腐不切實際,於是誰也不遵守道義了。唉!

  我想像北風搖撼著沙漠,胡兵乘機來襲。主將驕傲輕敵,敵兵已到營門才倉卒接戰。原野上豎起各種戰旗,河谷地奔馳著全副武裝的士兵。嚴峻的軍法使人心驚膽戰,當官的威權重大,士兵的性命微賤。鋒利的箭鏃穿透骨頭,飛揚的沙粒直撲人面。敵我兩軍激烈搏鬥,山川也會被震動。軍隊聲勢之大,足以使江河分裂,雷電奔掣。若是正值寒冬,空氣凝結,天地閉塞,寒氣凜冽的翰海邊上,積雪陷沒小腿,堅冰凍住鬍鬚。凶猛的鷙鳥躲在巢裡休息,慣戰的軍馬也徘徊不前。綿衣毫無暖氣,人凍得手指掉落,肌膚開裂。在這苦寒之際,老天假借強大的胡兵之手,憑仗寒冬肅殺之氣,來斬伐屠戮我們的士兵,半途中截取軍用物資,攔腰衝斷士兵隊伍。都尉剛剛投降,將軍又復戰死。屍體僵撲在大港沿岸,鮮血淌滿了長城下的窟穴。無論高貴或是卑賤,同樣成為枯骨。說不完的淒慘喲!鼓聲微弱,戰士力竭;箭矢射盡,弓弦斷絕。白刃相向肉搏,寶刀折斷;兩軍迫近,生死相決。投降吧!終身將淪於異族;戰鬥吧!屍骨將暴露於沙礫!鳥兒無聲,群山沉寂;漫漫長夜,悲風淅淅;陰魂凝結,天色昏暗;鬼神聚集,陰雲厚積。日光慘淡,映照短草;月色淒苦,籠罩白霜。人間還有像這樣令人傷心慘目的景況嗎?

  我聽說過,李牧統率趙國的士兵,大破林胡的入侵,開闢疆土千里,匈奴望風遠逃。而漢朝傾全國之力和匈奴作戰,反而民窮財盡,國力削弱。關鍵是任人得當,哪在於兵多呢!周朝驅逐獫狁,一直追到太原,在北方築城防禦,爾後全軍凱旋回京,在宗廟舉行祭祀和飲宴,記功授爵,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適。君臣之間,端莊和藹,恭敬有禮。而秦朝修築長城,直到海邊都建起關塞,殘害了無數的人民,鮮血把萬里大地染成了赤黑;漢朝出兵攻擊匈奴,雖然佔領了陰山,但陣亡將士骸骨遍野,互相枕藉,實在是得不償失。

  蒼天所生眾多的人民,誰沒有父母?從小拉扯帶領,抱著背著,唯恐他們夭折。誰沒有親如手足的兄弟?誰沒有相敬如賓的妻子?他們活著受過什麼恩惠?又犯了什麼罪過而遭殺害?他們的生死存亡,家中無從知道;即使聽到有人傳訊,也是疑信參半。整日憂愁鬱悶,夜間音容入夢。不得已只好陳列祭品,酹酒祭奠,望遠痛哭。天地為之憂愁,草木也含悲傷。這樣不明不白的吊祭,不能為死者在天之靈所感知,他們的精魂也無所歸依。何況戰爭之後,一定會出現災荒,人民難免流離失所。唉!這是時勢造成,還是命運招致呢?從古以來就是如此!怎樣才能避免戰爭呢?惟有宣揚教化,施行仁義,才能使四方民族為天子守衛疆土啊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吊古戰場文([唐]李華)]、[古戰場--百度百科]、[古文觀止全譯--時尚書屋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