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

歸氏二孝子傳--歸有光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一)

【原文】
  歸氏二孝子,余既列之家乘(ㄕㄥˋ聖)[1]矣,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賤,獨其宗親鄉里知之,於是思以廣其傳焉。

  孝子諱鉞,字汝威。早喪母,父更娶繼母,生子,孝子由是失愛,父提孝子,輒(ㄓㄜˊ折)[2]索大杖與之,曰:「毋徒手,傷乃力也。」家貧,食不足以贍(ㄕㄢˋ扇)[3],炊將熟,即諓(ㄐㄧㄢˋ見)諓[4]罪過孝子,父大怒,逐之,於是母子得以飽食。孝子數困,匍匐道中。比(ㄅㄧˋ必)[5]歸,父母相與言曰:「有子不居家,在外作賊耳?」又復杖之,屢瀕(ㄅㄧㄣ賓)於死。方孝子依依戶外,欲入不敢,俯首竊淚下,鄰里莫不憐也。父卒,母獨與其子居,孝子擯(ㄅㄧㄣˋ鬢)[6]不見。因販鹽市中,時私其弟,問母飲食,致甘鮮焉。正德[7]庚午大饑,母不能自活,孝子往,涕泣奉迎。母內自慚,終感孝子誠懇,從之。孝子得食,先母弟,而己有饑色,弟尋死[8],終身怡然。孝子少饑餓,面黃而體瘠小,族人呼為「菜大人」。嘉靖[9]壬辰,孝子鉞無疾而卒。孝子既老且死,終不言其繼母事也。

  繡字華伯,孝子之族子,亦販鹽以養母,已又坐市舍中賣麻。與弟紋、緯友愛無間。緯以事坐繫[10],華伯力為營救。緯又不自檢,犯者數四,華伯所轉賣者,計常終歲無他故,才給蔬食,一經吏卒過門,輒耗,終始無慍(ㄩㄣˋ運)[11]容。華伯妻朱氏,每製衣,必三襲[12],令兄弟均平,曰:「二叔無室,豈可使君獨被完潔耶?」叔某,亡妻有遺子,撫愛之如己出。然華伯人見之以為市人也。

  贊曰:「二孝子出沒市販之間,生平不識詩書,而能以純懿(ㄧˋ異)[13]之行,自飭於無人之地,遭罹(ㄌㄧˊ梨)(ㄓㄨㄣ諄)變[14],無恆產以自潤,而不困折,斯以難矣!華伯夫婦如鼓瑟,汝威卒變頑嚚(ㄧㄣˊ銀)[15],考其終,皆有以自達。由是言之,士之獨行而憂寡和者,視此可愧也!」

【注釋】
[1]乘:春秋時晉國史書稱「乘」,後通稱一般史書。
[2]輒:每﹑總是。
[3]贍:供給、供養;滿足。
[4]諓諓:巧言善辯的樣子。
[5]比:及、等到。
[6]擯:遺棄﹑排斥。
[7]正德:明武宗朱厚照(1491-1521)年號。
[8]尋:不久、隨即。
[9]嘉靖:明世宗朱厚熜(1507-1567)年號。
[10]坐:干犯;犯罪。繫:逮捕、監禁。
[11]慍:怨恨。
[12]襲:量詞。計算成套的衣服或被褥的單位。
[13]懿:美好、美善的。
[14]罹:遭遇。屯:困難;艱難。
[15]嚚:愚蠢而頑固。

【譯文】
  歸氏家族有兩位孝子,我已經把他們寫在家族史裡了,因為他們的行為高尚而身分低賤,只有他們的親族鄉里知道他們的事跡,於是想擴大他們的名聲。

  孝子名諱歸鉞,字汝威。早年喪母,父親又娶了繼母,生了一個兒子,孝子從此失去父愛。父親拉住孝子,繼母總是索取大棍子給他說:「不要空手打,白浪費了你的力氣。」家中貧窮,飯食不夠充足,飯將煮熟時,繼母就花言巧語數說孝子的過錯,父親聽了大怒,將他趕走,因此繼母母子得以吃飽。孝子常常遭到虐待,餓得在路上爬行乞討。等到回家,父親和繼母一起說道:「有兒子不待在家中,在外面作賊嗎?」又用棍子打,屢次近於打死。正當孝子在門外留戀不捨,想進屋又不敢,低著頭私下流淚的時候,鄰居沒有不憐憫他的。父親死後,繼母只和她親兒子居住,把孝子趕出門不見面。孝子就在集市上賣鹽,時常偷偷地見他的弟弟,詢問繼母的飲食,送給他們甘甜鮮美的食物。武宗正德五年發生嚴重饑荒,繼母不能養活自己,孝子回到家裡,流淚哭泣恭敬地接她。繼母內心自感慚愧,終於被孝子的誠懇感化,跟隨孝子去了。孝子有了食物先給繼母和弟弟,而自己則面有饑色,弟弟不久後死去,他一生沒有受凍挨餓。孝子因小時候挨餓,臉色發黃身體瘦小,族人都叫他「菜大人」。世宗嘉靖十一年,孝子歸鉞無病而死。直至老死為止,孝子始終不曾向人說出繼母的事。

  歸繡字華伯,孝子歸鉞叔伯的兒子,也賣鹽來奉養母親,賣鹽後又坐在市場店鋪中賣麻。和弟弟歸紋、歸緯相親相愛。歸緯因事犯罪被拘捕繫獄,華伯拼力營救他。出獄後,歸緯又不約束自己,犯罪多達四次。華伯轉賣鹽、麻的收入,計算一下,常常是整年沒有其他意外的開銷,才足夠供應粗劣飲食。一經差役上門勒索,每每就要掏出全部的錢,但他始終沒有怨恨的臉色。華伯的妻子朱氏,每做衣服一定三件,讓三兄弟都有分,她說:「二位小叔子沒有家室,難道可以讓您獨自穿得完好潔淨嗎?」有個小叔子,他妻子死後留下個男孩,朱氏撫養愛護他如同自己親生的。然而人們見到華伯,都以為他是城中的普通生意人。

  贊曰:「兩位孝子奔走於集市之間,一生沒有讀過書,而能用純真美好的品行,在私下約束自己,雖然遭遇艱難變故,也沒有固定的財產來資助自已,卻不被難倒,這算是難能可貴了。華伯夫婦如同鐘鼓琴瑟一樣和諧,汝威後來變成頑固的老人。考察他們的一生,都有表現自己胸懷寬廣的品格。由此說來,讀書人有獨特的行事原則卻擔心沒人應和,看到這樣的孝子應當感到慚愧啊!

【註】全文用兩件日常生活小事,表現歸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,以小見大感人至深。

【作者】歸有光[1][2](1507年-1571年),字熙甫,一字開甫,明朝崑山(今江蘇崑山)人,著名文學家,早年因老家在崑山項脊涇(今屬太倉),自號項脊生,晚年居於震澤(太湖的雅稱)附近,人稱震川先生。歸有光與王慎中唐順之詩文唱和,合稱嘉靖三大家。嘉靖三家與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,是為「唐宋派」。歸有光又與當時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齊名,世稱「歸、胡」。[歸有光著作]

【賞析】[歸氏二孝子傳/舊小說]

1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