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

聖主得賢臣頌---王褒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夫荷旃(ㄓㄢ沾)被毳(ㄘㄨㄟˋ脆)者,難與道純綿之麗密[1];羹黎唅(ㄏㄢˊ含)糗者,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[2]。今臣辟(ㄆㄧˋ屁)在西蜀 [3],生於窮巷之中,長於蓬茨(ㄘˊ詞)之下[4],無有游觀廣覽之知,顧有至愚極陋之累[5],不足以塞厚望,應明指[6]。雖然,敢不略陳愚心而抒情素[7]!

【注釋】
  • [1]旃:毛織品。通「氈」。毳:鳥獸的細毛。純綿:純絲或不雜綿。
  • [2]羹藜唅糗:比喻飲食菲薄。太牢: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,牛、羊、豕三牲全備為「太牢」。
  • [3]辟:與「僻」同。
  • [4]蓬茨:用蓬草、茅草蓋屋。
  • [5]顧:反而。
  • [6]塞:當。
【原文】
  記曰:恭惟《春秋》法五始之要[7],在乎審己正統而已。夫賢者,國家之器用也。所任賢,則趨舍省而功施普;器用利,則用力少而就效眾。故工人之用鈍 器也,勞筋苦骨,終日矻(ㄎㄨˋ酷)矻[8]。及至巧冶鑄干將之樸,清水焠(ㄘㄨㄟˋ脆)其鋒[9],越砥斂其鍔[10],水斷蛟龍,陸剸(ㄊㄨㄢˊ團) 犀革[11],忽若篲(ㄏㄨㄟˋ會)氾畫塗[12]。如此,則使離婁督繩,公輸削墨,[13]雖崇臺五增,延袤(ㄇㄠˋ冒)百丈,而不溷(ㄏㄨㄣˋ混)者,工用相得也 [14]。庸人之御駑馬,亦傷吻敝策,而不進於行[15],胸喘膚汗,人極馬倦。及至駕齧膝,驂(ㄘㄢ參)乘旦[16],王良執靶(ㄅㄚˇ把),韓哀附輿 [17],縱馳騁(ㄔㄥˇ逞)騖,忽如景靡,過都越國,蹶如歷塊[18];追奔電,逐遺風,周流八極,萬里一息。何其遼哉!人馬相得也[19]。故服絺綌 (ㄔ吃ㄒㄧˋ夕)之涼者,不苦盛暑之鬱燠[20];襲貂狐之煗(ㄋㄨㄢˇ暖)者,不憂至寒之淒愴(ㄔㄨㄤˋ創)[21]。何則?有其具者易其備。賢人君 子,亦聖主之所以易海內也。是以嘔喻受之[22],開寬裕之路,以延天下英俊也。夫竭知附賢者,必建仁策;索人求士者,必樹伯(ㄅㄚˋ霸)跡[23]。昔周公躬吐握之勞,故有圄(ㄩˇ與)空之隆[24];齊桓設庭燎(ㄌㄧㄠˋ料)之禮,故有匡合之功[25]。由此觀之,君人者,勤於求賢而逸於得人。
【注釋】
  • [7]五始:胡廣曰:五始:一曰元,二曰春,三曰王,四曰正月,五曰公即位。
  • [8]矻矻:極為勞苦或勤勉不息的樣子。
  • [9]干將:吳人干將,造劍二枚,一曰干將,二曰莫耶。焠: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。
  • [10]晉灼曰:「砥石出南昌,故曰越砥也。」鍔:劍刃。
  • [11]剸:割截。
  • [12]篲氾畫塗:以掃帚掃氾灑之地,以刀畫泥中,言其易。篲:掃帚。氾:氾灑地。塗:泥。
  • [13]離婁:黃帝時明目者。公輸:即魯般,匠師。督:察視。
  • [14]溷:亂。
  • [15]吻:口角。策:擊馬之鞭。
  • [16]驂:乘、駕。齧膝、乘旦:皆良馬名。
  • [17]王良:即伯樂。韓哀:即韓文侯,善御者。靶:即轡,控制牛、馬等牲口的韁繩。
  • [18]蹶如歷塊:言其速疾之甚。
  • [19]遼:謂所行遠。
  • [20]絺綌:絺:細葛布。綌:粗葛布。絺綌指夏天所穿的葛衣。鬱:熱氣也。燠:溫也。
  • [21]煗:古「暖」字。淒愴:寒冷。
  • [22]嘔喻:和悅貌。
  • [23]伯:與「霸」同。
  • [24]「昔周公……」:一飯三吐哺,一沐三握髮,以賓賢士,故能成太平之化,刑措不用,囹圄空虛也。
  • [25]庭燎:古代禮祀的照明用具,遇國君行祭,則燃點照明。
【原文】
  人臣亦然。昔賢者之未遭遇也,圖事揆策,則君不用其謀,陳見悃(ㄎㄨㄣˇ捆)誠,則上不然其信[26],進仕不得施效,斥逐又非其愆(ㄑㄧㄢ千)。是 故伊尹勤於鼎俎,太公困於鼓刀[27],百里自鬻,甯子飯牛[28],離此患也[29]。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,運籌合上意,諫諍即見聽,進退得關其忠,任 職得行其術,去卑辱奧渫(ㄩˋ玉ㄒㄧㄝˋ謝)而升本朝[30],離疏釋蹻(ㄐㄩㄝˊ決)而享膏粱[31],剖符錫壤,而光祖考,傳之子孫,以資說士。故世 必有聖知之君,而後有賢明之臣。故虎嘯而冽(ㄌㄧㄝˋ列)風,龍興而致雲,蟋蟀俟秋吟,蜉蝣出以陰。《易》曰:「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」[32]《詩》 曰:「思皇多士,生此王國。」故世平主聖,俊乂(ㄧˋ易)將自至[33],若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、武之君,獲稷、契、皋陶、伊尹、呂望,明明在朝,穆穆列 布[34],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雖伯牙操遞鍾,逢門子彎烏號[35],猶未足以喻其意也。
【注釋】
  • [26]悃:真誠。
  • [27]「伊尹……」:勤於鼎俎,謂負鼎俎以求湯也。鼓刀,謂屠牛於朝歌也。
  • [28]鬻,賣也。《孟子》萬章問曰:「或曰百里奚自鬻於秦要秦穆公,信乎?」孟子曰:「不然,好事者為之也。」甯子飯牛:見〔獄中上梁王書--鄒陽〕
  • [29]離,遭也。
  • [30]奧渫:幽暗汙濁。
  • [31]離疏釋蹻:離此疏食,釋此草鞋。蹻:草鞋。
  • [32]「易曰……」:乾卦之辭也。龍以喻大人。言龍飛在天,喻聖人之德顯,故天下萬物而利見之。
  • [33]俊乂:傑出賢能的人才。
  • [34]明明:察也。穆穆:美也。
  • [35]遞鍾:即號鍾,琴名。烏號:弓名。
【原文】
  故聖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,俊士亦俟明主以顯其德。上下俱欲,驩(ㄏㄨㄢ歡)然交欣[36],千載壹合,論說無疑,翼乎如鴻毛過順風,沛乎如巨魚縱大 壑。其得意若此,則胡禁不止,曷令不行[37]?化溢四表,橫被無窮,遐夷貢獻,萬祥畢臻。是以聖王不遍窺望而視已明,不殫頃耳而聽已聰;恩從祥風翱,德 與和氣游,太平之責塞,優游之望得[38];遵遊自然之勢,恬淡無為之場,休徵自至,壽考無疆,雍容垂拱,永永萬年,何必偃卬(ㄧㄤˇ仰)詘信(ㄑㄩ屈ㄕ ㄣ伸)[39]若彭祖,呴(ㄒㄩˇ許)噓呼吸如僑、,[40]眇然絕俗離世哉![41]詩云:「濟濟多士,文王以寧。」[42]蓋信乎其以寧也!

【註】漢宣帝時,王襄上奏推薦王褒有過人之才。漢宣帝立即下令召見。王褒進京之後,漢宣帝就出了這個題目。王褒構思時想到了馬,於是以寫馬寫出善御者六轡在手,操縱自如,意在用良御御駿馬比喻聖主得賢臣,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宣帝勵精圖治的景象。

【作者】
  王褒(之二)字子淵,西漢人,文學家,生卒年不詳。蜀資中(今四川省資陽人)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辭賦家,寫有《甘泉》、《洞簫》等賦16篇。漢宣帝是一個十分喜愛文學與音樂的皇帝,將他詔到長安,擔任皇家的文學、音樂方面的「待詔」。王褒被視為御用文人的代表,其作品專門為君主政治服務,所以文筆雖好,卻很少有人傳頌他。與揚雄並稱「淵雲」。《王褒作品

【譯文】
  穿毛織品衣服的人,很難跟他說明純絲衣服的華美而細密;飲食粗劣的人不能跟他討論牛豬羊肉的滋味。臣下住在西蜀偏僻地方,生長於窮巷的茅草房中,沒有遊歷各地、閱覽群書而得到廣博知識,反而顯得極為愚蠢粗鄙,不足以擔當殷切的期望,接受君王的旨意。雖然這樣,應君王的要求,也只好簡要地陳述臣下愚昧的意見,並表達臣下的真情本心。

  古書說:「恭敬思考《春秋》所述五始的標準,在乎君主省察端正自己而已。」賢才,是國家的工具。任用的官吏賢能,辦事進退簡易,又能普遍獲得良好的功效;使用的工具鋒利,花費很少的力量就能取得很多的成果。所以,如果工匠使用的工具不夠鋒利,就會勞筋動骨,終日辛苦;而使用精巧的工具,則能鑄造出『干將』寶劍。假使派眼力好的離婁負責測量,魯班砍削木材,測量百丈面積,修建五層高台也不會失誤,這是因為用人得當。蠢人騎劣馬,即使勒破馬嘴,抽壞馬鞭,也不能前進;而由精於騎術的王良騎乘名種良駒,由善於改進車輛的韓哀侯駕駛快疾的寶馬拉著馬車周遊天下,即使是萬里之遙,也不過喘口氣的工夫就能到達。為什麼這麼快呢?因為人馬相得益彰之故。所以,身穿涼爽的麻布衣的人,不苦於盛夏的暑熱;身穿溫暖柔軟的貂、狐皮衣的人,不擔憂嚴冬的寒冷。原因何在?因為他們擁有相應的工具而易於防備。賢人、君子,也正是聖明的君王易於治理天下的工具。從前,周公為了接待賓客,吃一頓飯要停頓三次,沐浴一次要束起三次頭髮,所以才會出現監獄空閒的盛世;齊桓公在庭中燃起火炬,為的是不分晝夜地接待賢士,所以才能九合諸侯,稱霸天下。由此看來,作為君王,只有首先不辭辛苦地訪求賢才,然後才能享受所得賢才給他帶來的安逸。

  作為人臣也是如此。過去,賢能的人在沒有受到君王的賞識之前,貢獻策略,君王不用;陳述建議,君王不聽;作官不能施展他的能力,遭斥逐也並非有什麼過失。所以,伊尹曾經背著飯鍋菜板去做廚師,姜太公曾經操刀殺牛,百里奚曾經自賣,寧戚曾經餵牛,都經歷過憂患,及至遇到聖主明君,出謀劃策都符合主上的心意,規勸進諫立即被主上接受,無論進退都能顯示其忠心,擔任官職也能施展其本領,接受君王賜給的封爵、土地,光宗耀祖。所以,世間必須先有聖明智慧的君王,然後才有賢能的臣子。虎嘯而風興,龍飛而雲生,蟋蟀到秋天才鳴叫,甲蟲在陰濕處才會出現。《易經》上說:『飛龍在天,有利於選拔賢才。』《詩經》上說:『濟濟賢才,生於周國。』所以,世道太平,君主聖明,才俊之士自會來臨。君王勉力於上,人臣恭謹於下,聚精會神,相得益彰,即使用伯牙演奏他的『遞鐘』名琴,逢蒙使用他的『烏號』神弓也不足以比喻君臣之間的融洽。

  所以聖主必須等待賢臣來輔佐,才能光大功業;賢臣只有等待聖主的賞識,才能顯示才幹。上下互相需要,彼此欣悅,這是千年一次的際遇,言論見解無所猜疑,猶如羽毛遇到順風,巨鯨縱橫大海,如此得意,那麼何禁不止,何令不行?聖賢的教化,必將傳播四方,永無窮盡。所以,聖主不必處處窺望就已看得明白,不必時時側耳就已聽得清楚,使天下太平的責任已經盡到,安樂悠閒的願望已經實現,祥瑞自然降臨,壽命自然無疆,何必像彭祖那樣俯仰屈伸,像王僑、赤松子那樣呼吸吐納,去尋覓與世隔絕的仙境呢!詩經說:「文王能多用賢人,故邦國得以安寧。」可以確信當時國家安寧是沒錯的啊!

【賞析】+網站連結[文選卷47-48]、[『白話』資治通鑑]、[昭明文選/卷47--維基文庫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