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

為劉荊州諫袁譚書---王粲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天降災害,禍難殷流,初交殊族,卒成同盟,使王室震 蕩,彝倫攸斁(ㄧˊ儀 ㄌㄨㄣˊ侖 ㄧㄡ憂 ㄉㄨˋ度)[1]。是以智達之士,莫不痛心入骨,傷時人不能相忍也。然孤與太公,志同願等[2],雖楚魏絕邈,山河迥(ㄐㄩㄥˇ窘)遠[3],戮力乃心, 共獎王室[4],使非族不干吾盟,異類不絕吾好,此孤與太公無貳之所致也。功績未卒,太公殂隕(ㄘㄨˊ除 ㄩㄣˇ允),賢胤(ㄧㄣˋ印)承統,以繼洪業。宣奕世之德,履丕顯之祚[5],摧嚴敵於鄴都,揚休烈於朔土,顧定疆宇,虎視河外,凡我同盟,莫不景附。何 悟青蠅飛於竿旌(ㄐㄧㄥ京),無忌游於二壘[6],使股肱分成二體,胸膂(ㄌㄩˇ旅)絕為異身[7]。初聞此問,尚謂不然,定聞信來,乃知閼(ㄜˋ)伯、 實沈之忿已成,棄親即讎(ㄔㄡˊ仇)之計已決[8],旃(ㄓㄢ沾)(ㄆㄟˋ配)交於中原[9],暴屍累於城下。聞之哽咽,若存若亡。昔三王、五伯(ㄅㄚ ˋ霸),下及戰國,君臣相弒,父子相殺,兄弟相殘,親戚相滅,蓋時有之。然或欲以成王業[10],或欲以定霸功[11],皆所謂逆取順守,而徼(ㄧㄠ邀) 富強於一世也[12]。
  未有棄親即異,兀其根本,而能全於長世者也。 
【注釋】
  • [1]彝倫攸斁:倫常敗壞。彝:常也。倫:理也。攸:所也。斁:敗也。
  • [2]太公:尊稱之語,指袁紹。
  • [3]「楚魏……」:楚,荊州也。魏,冀州也。迥遠:遙遠。
  • [4]獎:杜預曰:「獎,助也。」
  • [5]奕世:累代。奕:重也。丕顯:指明顯。
  • [6]無忌:《史記》:「費無忌得寵於楚平王,為太子建少傅,無寵於太子,日夜讒太子於王,欲誅太子。太子亡奔宋。」李賢注:「竿旌、二壘者,謂譚(袁譚)尚(袁尚)也。」
  • [7]膂:脊椎骨。
  • [8]閼伯、實沈:閼伯:人名。生卒年不詳。為高辛氏長子。因與弟實沈不合,遷徙至商丘。見左傳.昭公元年。
  • [9]旃斾:泛指旗子﹑旌旗,在此處指軍隊。斾:古同「旆」。
  • [10]以成王業:如周公誅管、蔡之類。
  • [11]以定霸功:如齊桓公殺子糾也。
  • [12]逆取順守:古代從正統觀念出發,認為湯武以諸侯身分用武力奪取帝位,不合君臣之道,故叫「逆取」。即位後,偃武修文,法先聖,行仁義,合乎正道,故叫「順守」徼:招致。
【原文】
  昔齊襄公報九世之讎(ㄔㄡˊ仇)[13],士匄(ㄍㄞˋ丐)卒荀偃之事[14],是故春秋美其義,君子稱其信。
  夫伯游之恨於齊,未若太公之忿於曹也;宣子人臣承業,未若仁君之繼統也[15]。
  且君子違難不適讎國,交絕不出惡聲[16],況忘先人之讎,棄親戚之好,而為萬世之戒,遺同盟之恥哉!蠻夷戎狄,將有誚(ㄑㄧㄠˋ竅)讓之言,況我族類而不痛心邪[17]!
【注釋】
  • [13]《史記》曰:「紀侯譖齊哀公於周,周夷王烹哀公。其弟靜立,是為胡公。弟獻公立,子武公立,子厲公立,子文公立,子成公立,子莊公立,子釐公立,子襄公八年,紀遷去其邑,是為九代也。」
  • [14]士匄卒荀偃之事:荀偃,晉大夫也。《左傳》曰:「荀偃將中軍,士匄佐之,伐齊。濟河,病目出,及卒,而視不可唅。欒盈曰:『其為未卒事於齊故也?』士匄撫之曰:『主苟終,所不嗣事於齊有如河!』乃瞑受含。」匄:亦作「匃」。同「丐」。卒:完成。
  • [15]伯游:荀偃字也。宣子:即士匄也。
  • [16]左傳曰,公山不狃曰:「君子違難不適讎國。」杜預曰:「違,奔亡也。」史記樂毅遺燕惠王書曰:「臣聞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。」 
  • [17]誚讓:譴責。
【原文】
  夫欲立竹帛(ㄅㄛˊ伯)於當時,全宗祀於一世,豈宜 同生分謗,爭校得失乎?若冀州有不弟之慠(ㄠˋ傲)[18],無慙(ㄘㄢˊ慚)順之節,仁君當降志辱身,以濟事為務。事定之後,使天下平其曲直,不亦為高 義邪?今仁君見憎於夫人,未若鄭莊之於姜氏;昆弟之嫌,未若重華之於象敖。然莊公卒崇大隧之樂,象敖終受有鼻之封。願捐棄百痾(ㄜē),追攝舊義,復為母 子昆弟如初[19]。今整勒士馬,瞻望鵠立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8]冀州有不弟之慠:冀州:指袁譚弟袁尚。不弟:不悌。對兄長或長輩不恭順。慠:古同「傲」。
  • [19-1]鄭武公娶於申,曰武姜,生莊公及叔段。莊公寤生,驚姜氏,遂惡之,愛叔段,欲立之,武公弗許。及莊公立,姜氏為請京,使居之。段繕甲 兵,將襲鄭,夫人將啟之。莊公遂寘姜氏于城潁,而誓之曰:「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。」旣而悔之。潁考叔曰:「君何患焉?若闕地及泉,隧而相見,其誰曰不 然!」從之。公入而賦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。」姜出而賦:「大隧之外,其樂也洩洩。」遂為母子如初。事見《左傳》。
  • [19-2]《史記》曰,舜名重華。父瞽叟盲而舜母死,瞽叟更娶妻,生象。瞽叟愛後妻子,常欲殺舜。舜踐帝位,封弟象為諸侯。孟子曰:「象至不仁,封諸有鼻。仁人之於其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,親愛之而已矣。」鼻國在永州營道縣北,今猶謂之鼻亭。
【註】這篇文章是王粲幫劉表勸和袁譚和袁尚兩兄弟所寫的信之一,另一篇為《為劉荊州與袁尚書》。 

【作者】
  王粲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,三國曹魏名臣,也是著名文學家。其祖為漢朝三公。
王粲為"七子之冠冕",文學成就最高。王粲強記默識,善算術行文;著詩、賦、論、議垂六十篇,有《王侍中集》。他以詩賦見長,《初征》《登樓賦》《槐賦》《七哀詩》等是其作品的精華,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。著名的文學典籍《昭明文選》中也有王粲的作品。建安二十二年卒,享年四十一歲。《王粲全集
 
譯文】暫缺。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  [王粲--中文百科在線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